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583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docx

《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docx

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

第一章

基因组作图:

绘制各条染色体的遗传图、物理图、基因图。

测序:

测定全基因组DNA分子的核苷酸排列。

基因识别:

识别基因序列,设法克隆基因,研究基因功能。

模式生物:

大肠杆菌、酵母菌、线虫、果蝇、小鼠、拟南芥。

遗传异质性:

表现为许多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会造成相同的表型。

视网膜色素沉着病是14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的结果。

等位基因异质性:

是指同一个基因有多个引起性状改变的突变。

表观遗传变异:

是指基因DNA序列不发生改变,但基因表达时发生可遗传的变异,造成基因产物改变,导致表型的改变。

已发现甲基化、基因组印记、RNA编辑等。

基因组印记:

孟德尔遗传规律认为遗传物质无论来自双亲哪一方,都具有相同的表型效应。

但是有些基因的功能受到双亲基因组的影响,打上了基因组的印记,性状的表现可因基因来自父方还是母方而有所不同。

基因组印记的机制主要涉及DNA甲基化和染色质结构的变化。

RNA编辑:

由于mRNA分子中的核苷酸缺失、插入或置换,使翻译生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组成不同于基因序列的编码信息,这种现象称为RNA编辑。

RNA编辑是mRNA与“向导RNA”配对后,gRNA通过正常配对或异常的G-U配对而使mRNA的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

多基因性状遗传方式采用遗传连锁分析、相关研究、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等方法进行研究。

细胞程序性死亡:

是一种生理现象,胚胎发育至一定阶段,一些细胞注定要死亡,胚胎发育才能顺利进行。

是细胞凋亡(apoptosis),主要特征是细胞膨大,染色体断裂,细胞破碎而膜不裂解,细胞内含物不外泄,不引起炎症。

受基因控制。

同源框:

果蝇中有一些基因控制胚胎的空间组织结构,这些基因有相同的180bp序列称为同源框。

酸性核酸:

又称核酶,是一种能催化RNA前体剪切、催化肽链生成的RNA。

重复基因:

核糖体RNA基因(rRNA)、5SrRNA基因(5S基因)、tRNA基因(4S基因)、组蛋白基因(hDNA)和四膜虫rRNA的回文结构。

断裂基因: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序列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转座子:

是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DNA序列,可以分离但不交换,能从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

印迹基因:

指仅一方亲本来自同源基因的表达,而来自另一亲本的不表达。

C值佯谬:

生物体的单倍体基因组所含DNA总量称为C值。

每种生物各有其特定的C值,不同物种的c值之间有很大差别。

在一些低等生物中,当进化增加了生物体的复杂性时,基因组也相应地增大。

但从总体上说,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在进化上所处地位的高低无关,这种现象称为C值佯谬。

N值佯谬:

基因数目(N)与生物进化程度或生物的复杂性的不对应性,称为N值佯谬。

顺反子:

即结构基因,为决定一条多肽链合成的功能单位。

写出DNA和RNA内的主要碱基、核苷、脱氧核糖、核苷酸及脱氧核苷酸的名称。

简称

DNA

RNA

主要碱基

ACGT

ACGU

核苷

脱氧核糖核苷

核糖核苷

脱氧核糖核苷酸

dAMP、dGMP、dTMP、dCMP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第二章

细菌转化:

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含有特定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从而获得了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这种现象称为细菌转化。

内含子:

一段DNA片段,它转录但通过将其两端的序列(外显子)剪接在一起而被移出转录本。

DNA双螺旋结构要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同轴反向互相缠绕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2)糖和磷酸排在外面构成骨架,两链相应的核苷酸的碱基互相配对由氢键连接排列在内侧;3)双螺旋直径为20A,螺距为34A,包含10对碱基;4)DNA链上多核苷酸的磷酸基团连接,以3→5方向延伸,磷酸基团将一个核苷酸3碳原子与另一个核苷酸的5碳原子连接起来。

DNA分子内同一链中的一些按5’→3’方向的相邻碱基对称为最近邻序列。

对于一个特定的DNA分子来说,一些最近邻序列频率是AG=0.15,GT=0.03,GC=0.08,TT=0.10(最近邻序列都是按5’→3’方向写的)。

试问CT,AC,GC和AA的最近邻序列频率应该是多少?

如果DNA的两条链是平行的,那么你能知道其中的哪些最近邻频率,它们应该是多少?

CT=0.15,AC=0.03,GC=0.08和AA=0.10

第三章

连接数:

共价圆形DNA中连接数是一种不变的拓朴学特征。

负性超螺旋:

细胞中的DNA和真核生物核小体。

拓朴异构酶的特性:

1)可以解开超螺旋DNA,2)原核生物有一种特异性的拓朴异构酶使DNA成为超螺旋;3)可以剪切DNA分子;4)以共价蛋白质-DNA连接解开与重新接上DNA双螺旋;5)构成一条酶桥并彼此传递DNA片段;6)可以通过电泳进行分离。

DNA结构的特点:

1.DNA由多核苷酸链构成2.每一个碱基都有其最优异构体3.双螺旋的两股链通过反向平行的碱基配对结合在一起4.双螺旋的两条链互补5.氢键连接对碱基配对的特异性十分重要6.碱基可以滑出双螺旋结构7.DNA通常是右手螺旋的8.双螺旋的主沟与次沟9.主沟富含化学信息10.双螺旋有多种形态(A/B/Z)11.DNA有时可形成左手螺旋12.DNA双螺旋可以分开(变性)和重新连在一起(复性)

RNA结构的特点:

1.RNA含有核糖和尿嘧啶,通常是单股结构2.RNA链可以自我折叠形成类似A型DNA的双螺旋3.RNA可以折叠成复合四级结构4.某些RNA具有酶的活性5.通过形成2’,3’环行磷酸基团核糖体酶水解RNA。

长度为16.4um的一个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约是多少?

双螺旋DNA的质量长度约为2*10^6,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2.8*10^6

下列DNA分子中的哪一个的双链比较容易分离?

为什么?

(a)AGTTGCGACCATGATCTG

TCAACGCTGGTACTAGAC

(b)ATTGGCCCCCGAATATCTG

TAACCGGGGGCTTATAGAC

DNA双链的熔解温度随G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容易分离的是a。

当DNA在蒸馏水中时,双链便分开。

这是为什么?

因为DNA双链带正电荷,相互排斥。

第四章

假基因都有一个共性:

缺少内含子,这可以与其起源基因拷贝相区别。

此外,假基因缺少指导其转录的合适的启动子序列。

微卫星DNA:

小于13bp的串联重复

全基因组范围的重复:

比微卫星要大的多重复序列。

真核染色体的结构:

2个端粒,1个着丝粒和许多复制起始点。

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的区别:

(1)两者结构上连续,化学性质上没有差异,只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

(2)异染色质在间期的复制晚于常染色质。

(3)异染色质间期仍然高度螺旋化状态,紧密卷缩(异固缩),而常染色质区处于松散状态,染色质密度较低。

(4)异染色质在遗传功能上是惰性的,一般不编码蛋白质,主要起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常染色质间期活跃表达,带有重要的遗传信息。

染色质结构怎么变:

1)DNA与组蛋白八聚体互作是动态的。

2)核小体重构复合体有助于核小体的移动。

3)核小体位置的变化。

4)组蛋白修饰。

染色体单线性:

每一条染色单体中至始至终仅含有一条连续的DNA双螺旋链。

复杂度(DNA):

是DNA分子中无重复的核苷酸序列的最大长度,指它所含信息内容的多少,因此,它只与单一序列的核苷酸数目相关,而与序列的拷贝数量无关。

朊病毒:

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苷酸的感染原,可导致人畜的中枢神经退化。

第五章

DNA合成需要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和一个引物与模板的结合点。

焦磷酸的水解推动DNA的合成。

DNA聚合酶的作用:

找到正确的碱基配对。

复制叉:

1)DNA的双股同时在复制叉合成。

2)新股DNA起始需要一条RNA引物,该引物必须移去以完成DNA复制(引物酶、RNA酶II、DNA聚合酶)。

3)DNA解旋酶在复制叉形成前解开双螺旋,解旋酶还通过蛋白中心核牵拉单股的DNA。

4)单链结合蛋白确保单链DNA在复制叉中的稳定性。

5)拓朴异构酶移去因复制叉中DNA解旋产生的超螺旋。

6)复制叉中的酶类使DNA聚合酶作用的底物范围扩大。

复制启动子的复制子模型:

复制体、复制子和启动子。

复制子序列包括:

启动子结合位点和不易螺旋的DNA。

复制终止:

1)II型拓扑异构酶将子代DNA分离出来。

2)滞后链合成不能拷贝线性染色体的最端部。

3)端粒酶是一种不需要外源模板的DNA聚合酶。

4)端粒连接蛋白调节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

5)端粒连接蛋白保护染色体末端。

怎样用实验证明一些小片段(Okazaki片段)存在于复制叉区?

用带标记的脱氧三磷酸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经过一段时间后,加入碱溶液使合成停止,检查发现标记出现在小片段DNA上,追踪标记发现带标记的DNA分子量相同而且在细胞DNA中占较多的比例。

第六章

移框突变:

插入、缺失一个或两个碱基,改变原来的密码组合。

碱基替代:

转换和颠换。

同义突变:

突变前后的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

错义突变:

突变前后的密码子编码不同的氨基酸。

无义突变:

突变后出现无义密码子,使肽链合成提前中断。

致死突变:

严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从而影响表型,使突变个体不能成活。

渗漏突变:

突变的产物有部分有活性,表型介于突变型和野生型之间。

中性突变:

突变不影响或基本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不表现明显的性状变化,

中性突变和同义突变又合称为沉默突变,或称为无声突变。

回复突变:

突变体失去的野生型性状通过第二次突变得以恢复,这种第二次突变称为回复突变。

抑制突变:

大多数回复突变是以第二点突变抑制了第一点突变造成的表型,使野生型得以恢复。

因此,第二点突变又称为抑制突变。

DNA损伤:

是指DNA双螺旋发生的任何改变。

DNA损伤大致分为两种:

单碱基改变和结构扭曲。

DNA损伤的类型:

1)自发性损伤:

a、DNA复制中损伤;b、碱基自发性化学变化(包括互变异构,脱氨基作用,自发的脱嘌呤和脱嘧啶等,1、互变异构:

改变配对的形式,在复制的子链中发生错误;2、脱氨基作用:

C、A、G分子结构中的环外氨基自发脱落;3、脱嘌呤和脱嘧啶:

生理条件下,DNA自发水解,嘌呤和嘧啶从DNA脱下);2)物理因素引起的损伤:

a、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对于人来说,就是通过紫外线照射会产生嘧啶二聚体;b、电离辐射对DNA的损伤(直接效应:

辐射直接对DNA沉积能量造成影响,并引起物理变化;间接效应:

辐射对DNA周围环境的成分上的沉积能量,进而引起DNA分子的变化);3)化学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a、烷化剂对DNA的损伤:

烷化剂是一类亲电子化合物,极易与生物大分子的亲核位点起反应,烷化剂包括单功能烷化剂(甲基甲烷碘酸)和双功能烷化剂(氮芥);b、碱基类似物对DNA的损伤:

1、人工合成碱基类似物结构与天然碱基相似,能代替正常碱基渗到DNA中,干扰DNA的正常合成;2、5-溴尿嘧啶的烯醇式可于G配对,酮式与A配对;3、氨基嘌呤正常状态与T配对,稀有状态与C配对;c、4)DNA插入剂对DNA的损伤:

DNA插入剂包括原黄素、丫啶橙等,它们插入DNA的双螺旋或单链的两相邻碱基之间,起到插入诱变作用—增加碱基或减少碱基。

DNA损伤修复:

1)直接修复:

a、通过DNA聚合酶校正修复:

原核DNA聚合酶都具有3→5外切酶活性,可对错误渗入碱基进行校正。

错误的碱基:

即使蒙混进入DNA中,但插入速率很低,而且不能形成氢键,DNA不能在沟中滑动,处在3→5外切活性功能区,切除后转换成游离的dNMP;b、光复活反应:

紫外线诱发的胸苷二聚体修复的一种方法是光复活。

催化光复活反应的是一种光裂合酶,它由phr基因编码,波长320-370mm可见光激活此酶,结合在二聚体上并将其切除;c、烷基转移酶的修复作用:

烷基转移酶可直接切除EMS加在G的U-6位上的烷基,也可以把O-6甲基上的甲基转移到蛋白质的C上。

2)切除修复:

a、一般的切除修复:

UV诱发的胸苷二聚体修复的另一种方法是切除修复,此过程不依赖光的存在,又称暗修复。

E.coli的切除修复系统方式是先切后补。

3)特殊的切除修复:

a、AP核酸内切酶修复途径:

AP核酸内切酶附着在自发丢失单个嘌呤或嘧啶的位点上,这个无嘌呤、无嘧啶的位点称为AP位点。

AP核酸内切酶附着AP位点上,在外切酶、DNApolⅠ和连接酶作用下,进行切除修复。

b、糖基酶修复途径:

DNA糖化酶并不能切断磷酸二脂键,但可切除N-糖苷键,释放出改变了的碱基,产生一个AP位点,在经AP内切酶切割磷酸二脂键,由DNApolⅠ的外切酶活性5→3进行修复,再由连接酶连接。

c、氧化作用会使碱基损伤,产生8-O-G(GO),切断GO的可能是由mutM和mutY基因的产物来完成的。

SOS修复:

是一种急救性修复,又称差错倾向修复或易误修复。

SOS修复系统主要涉及recA基因和lexA基因

错义与无义校正之间有什么区别?

由一个突变型氨酰合成酶可以发生哪种校正?

错义校正:

是一种氨基酸被另一种氨基酸取代,它可能是一种突变型氨酰合成酶。

无义校正:

是一种氨基酸代替链终止密码子的位点。

一个突变型氨酰合成酶可以发生错义校正。

第七章

遗传重组类型:

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和转座重组。

位点特异性重组:

重组发生在特殊位点上,交换位点上有短的同源序列,重组过程需要有蛋白参与,重组过程涉及交错切割。

典型例子是λ噬菌体在att位点上整和到E.coli基因组中。

转座重组:

转座依赖DNA交错剪切和复制,但不依赖于同源序列。

转座需要转座酶、解离酶和DNA复制酶。

链侵入:

两个重组DNA分子间形成碱基配对的初始短区域,这一步骤称为链侵入。

同源重组的蛋白作用(以Ecoli为例):

在E.coli重组中起作用的是RecBCD通路:

1.RecBCD解旋酶/核酸酶作用于断裂的DNA分子;2.Chi位点控制RecBCD;3.RecA蛋白在单链DNA上组装并促进链渗入:

RecA蛋白是同源重组的中心蛋白,它们催化同源DNA分子的配对;4.在RecA纤丝内建立新的碱基配对伴侣;5.RecA同源物存在于所有生物中;6.RuvAB复合物特异性识别Holliday接合点并促进分支转移,完成了重组的链渗入后,两个重组DNA分子通过一个称为Holliday接合点的DNA分支连接起来。

分支位点的移动需要两个同源DNA二聚体间碱基对的交换;7.RuvC分离Holliday接合点上特异性DNA链,完成重组。

第八章

重组的两种形式:

保守性位点重组和转座性重组。

参与保守性位点特异性重组的结构:

重组酶识别序列和互换区。

位点特异性重组的生物学作用:

细胞与病毒用位点特异性重组可实现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功能(a、噬菌体利用重组机制在感染时将本身DNA嵌入到宿主染色体中。

b、位点特异性重组可用于改变基因表达。

c、位点特异性重组还广泛用于DNA复制、同源重组和细胞分裂周期中保持环状DNA分子的结构完整)。

1.λ嵌合酶可促进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细胞染色体的嵌合和分离。

2.噬菌体λ的分离需要一种新的DNA弯曲蛋白。

3.Hin重组酶反转DNA片段使其他基因表达。

4.Hin重组需要一个DNA增强子。

5.重组酶将环状多聚DNA分子转化为单体。

6.其他机制。

转座因子的3种类型:

DNA转座子、类病毒转座子和poly-A反转座子。

转座遗传效应与调控作用:

1)引起插入突变;2)插入位置出现新基因;3)插入位置两侧出现重复序列;4)转座后原位置可保留转座子;5)引起染色体变异;6)不准确切离不产生回复突变,但遗传标记消失。

第九章

RNA聚合酶催化的转录需要一系列步骤:

启动;延伸;终止。

转录启动包含3个确切的步骤:

第一步,聚合酶启动连接到启动子上面构成一个闭合复合体;

第二步,闭合复合体转移到开放复合体上,在开放复合体上,DNA双螺旋在一个长度为14bp的起始点上分离构成一个转录泡;第三步,聚合酶进入启动转录形态,伴随着启动子释放出来。

在转录启动期,会形成一种叫做启动转录复合体的聚合酶-启动子复合体。

一旦酶催化形成1种超过10个核苷酸转录物,,该酶即逃离该启动子。

传统遗传学认为,一个DNA特定区段(一个基因)只能有一种编码序列。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怎样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观念?

这是所谓的“一个基因一个酶”的结果,也就是说,一个基因内的突变永远不影响一种以上酶的活性。

1997年,在大肠杆菌噬菌体中x174中发现了与此相反的现象,即Sanger等发现了重叠基因。

在超螺旋DNA上的新RNA链的起始速率比线状DNA或缺口环的新RNA链的起始速度要大,为什么?

RNA聚合酶对DNA的结合是对超螺旋转数的敏感的。

第十章

RNA剪接:

内含子从mRNA前体中移走的过程/是通过形成一种剪接体的复合体完成的。

RNA剪接通路:

剪接体内的组装、重排和催化反应。

编辑体由位点特异性核酸内切酶、UTP末端转移酶和RNA连接酶。

不同RNA分子的外显子可以通过反式剪接融合在一起。

RNA剪接是通过形成一种剪接体的复合体完成的。

RNA剪切的三种方式包含:

1)自我剪接内含子(I型和II型)

2)蛋白质(酶)参与剪接的内含子(tRNA)

3)核糖蛋白体(snRNP)参与剪接的内含子

自我剪接包括:

I型和II型,I型内含子释放出一个线性内含子,而II型内含子释放出一个套索内含子。

II类内含子和mRNA前体剪接的RNA催化区域的折叠,催化活性区域形成多个二级结构。

RNA编辑是改变某一mRNA序列的另一个途径。

它是通过脱氨基作用进行的RNA编辑,没有经过任何的剪切。

向导RNA(gRNA)指导尿嘧啶的插入与缺失。

gRNA为14-51nt,允许A/U配对,gRNA在初始转录本的插入或删除位点周围含有与之互补的区域。

RNA编辑分为两类:

一是单碱基的突变;二是碱基的缺失和添加,如U插入/删除;C→U替换;A→I替换;C插入;G插入。

RNA编辑的机制:

RNA编辑是由3’-5’方向进行,gRNA-Ⅰ的5’端与前体mRNA的未编辑的mRNA的一小段锚定序列互补,形成短的(10-15bp)锚定双螺旋;由编辑复合体蛋白中的一个编辑位点特异性的内切酶识别出mRNA/gRNA锚定双螺旋序列,在mRNA3’端第一个未配对的核苷酸处切开;接着尿嘧啶转移酶将尿嘧啶残基加到切开的前体mRNA插入位点上,或者3’尿嘧啶特异性外切酶从切开的删除位点除去尿嘧啶残基。

最后,RNA连接酶将两段切开的mRNA连接起来;其余大部分的gRNA-Ⅰ序列指导部分前体mRNA编辑,由于插入了UMP,mRNA的长度增加;gRNA-Ⅱ与前体mRNA刚编辑的区域的5’端杂交,取代gRNA-Ⅰ;gRNA-Ⅱ指导新一段前体mRNA编辑;下一个gRNA重复前面步骤,直到mRNA编辑完成。

RNA编辑可发生在细胞核、细胞质及线粒体和质体中,不同RNA有不同的编辑方式。

编辑情况

RNA来源

U插入/删除

锥虫线粒体

C→U替换

哺乳动物细胞核、植物线粒体

A→I替换

真核生物细胞核

C插入

变形菌

G插入

副黏液病毒

RNA剪接与编辑各指什么?

有何异同?

RNA剪接:

内含子从mRNA前体中移走的过程/是通过形成一种剪接体的复合体完成的。

RNA编辑是改变某一mRNA序列的另一个途径。

它是通过脱氨基作用进行的RNA编辑,没有经过任何的剪切。

不同点:

1)RNA剪切是指最初的转录产物中去除内含子,RNA编辑是指在成熟的转录本中进行碱基的编辑;2)RNA剪切能形成套索结构,而RNA编辑则不会;3)RNA剪切包括RNA编辑。

4)RNA剪切能编码蛋白质内含子,而RNA编辑只是进行碱基的转变;5)RNA编辑可以产生多种蛋白质;6)有些基因必须RNA编辑才可以进行正常表达。

相同点:

1)对生物的发育及进化有至关重要的关系;2)RNA编辑和RNA剪切都能进行脱氨基作用和尿嘧啶的插入或删除。

第十一章翻译(主要掌握起始和延伸)

负责翻译的重要构成成分:

mRNAs,tRNAs,氨酰-tRNA合成酶,核糖体

原核生物核糖体与tRNA有三个结合位点:

A(连接氨酰-tRNA)、P(连接肽链-tRNA)、E(翻译终止时释放出来的tRNA)

tRNA有一个类似三叶草的二级结构:

氨酰-tRNA合成酶:

I类:

氨基酸连接到tRNA的2’-OH;II类:

氨基酸连接到tRNA的3’-OH

在翻译起始的时候,我们是合成的第一个是甲硫氨酸,甲酰甲硫氨酸为什么首先进入P位点,而不是进入A位点?

1)3'5'端有配对的碱基,甲酰甲硫氨酸碱基是C/A配对,其中C/A配对就多出了一个键来,两个键不稳定,所以就与起始因子II结合,起始因子II主要就进入到P位点;

2)反密码子环上有3对G/C,若发生突变就阻止其进入,反密码子环上有三对是阻止它进入A位点的关键因素。

φU环上有碱基A,有甲酰甲硫氨酸位点,它可以使反密码子环上的碱基不同,形成烷基化的腺嘌呤,就是这些特点,甲硫氨酸的G/C配对很稳定,与起始因子II结合。

所以我们在翻译起始的时候甲酰甲硫氨酸首先进入P位点。

3种启动因子介导启动复合体(包含mRNA和启动子tRNA)的形成。

翻译的延伸的3个关键的步骤:

进位(通过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来识别,然后进入A位点),转肽(肽键的形成,转位就是P位点先形成肽,然后把肽转移到A位上),移位(亚基就往下移动)。

【注】真核和原核是没有区别的。

翻译的终止:

1.遇到终止密码子时释放因子终止翻译。

2.I类释放因子的短区域识别终止密码,促使肽链的释放。

3.GDP/GTP互换与GTP的水解控制II释放因子的功能。

4.核糖体再循环因子像tRNA。

原核生物是起始密码子在16SRNA(SD序列)中查找,之后启动翻译。

遗传图距:

在遗传连锁图上任意两个遗传标注之间的距离,以两个遗传标记的重组频率为1%时,为一个图距单位。

gRNA:

一种引导RNA编辑的小RNA分子,它能决定核苷酸对mRNA的插入或删除。

蛋白质控制下的肽链合成:

微生物的一些多肽抗生素,其氨基酸序列不是由DNA编码而是由某性多酶体系合成,被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是由酶体上吸附氨基酸的位点序列所决定。

假定体系系统不需要特定的起始密码子,那么下列重复的聚合物作为mRNA分子,有哪些氨基酸可掺入到蛋白质中?

(1)CGACGACGA……Arg,Asp,Thr

(2)AUGAUGAUG……Met,Asp

(3)AUAAUAAUA……Ile,Asn

第十二章遗传密码

简并性:

氨基酸被多个密码子编码的现象称为兼并。

移码突变:

因非3bp整数倍碱基插入或缺失造成的、改变三联体翻译成蛋白质度框的突变。

无义抑制:

出现了无义密码子后,如何通过反密码子配对继续向前翻译。

密码子三项法则:

1)密码阅读方向是5→3;2)密码阅读不重叠,没有空隙;3)信息的翻译是在一个固定的阅读框内的,有起始密码子。

三种类型的点突变改变遗传密码:

错义突变;无义突变或终止突变;移码突变。

用交替共聚物GUGUGUGUGU……作为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的mRNA。

假定体外系统内不需要起始密码子AUG,那么由该mRNA产生什么样的肽?

Val–Cys–Val-Cys……

第十三章和十四章

显性失活:

乳糖操纵子中,由于调节基因(编码阻遏蛋白)的突变产生的阻遏物没有活性,它相对于野生型基因是隐性性状的,而结构基因表达却是显性的。

这种突变称为显性失活。

自身调节:

以λ噬菌体为例说明,首先形成两个结合位点OR1和OR2,CAP表达太多的话,就会和OR3结合,进入转录调控机制。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表达调控的区别:

1)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