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巡检养护人员手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506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巡检养护人员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道路巡检养护人员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道路巡检养护人员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道路巡检养护人员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道路巡检养护人员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巡检养护人员手册.docx

《道路巡检养护人员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巡检养护人员手册.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巡检养护人员手册.docx

道路巡检养护人员手册

 

道路巡检养护人员手册

 

XXXXXX公司

二O一二年十月

1道路的检查

1.1一般规定

1.1.1对所属管养的道路应按规定进行检查,及时掌握道路的技术状况,并应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1.1.2道路养护巡检人员主要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应根据检查结果结合《附录D病害与缺陷的界定》和《附录B沥青路面、人行道路面损坏类型及数量统计》的要求填报《附录A道路巡查表》和《附录C沥青路面、人行道路面损坏调查表》。

1.2经常性检查

1.2.1经常性检查包括日常巡视和日常检查。

1.2.2经常性检查应对路面结构变化、道路施工作业情况、各种标志及其附属设施等状况进行检查。

1.2.3经常性检查过程中发现设施明显损坏,应填报《附录A设施损坏通知单》,并及时采取相应养护措施。

发现道路沉陷、空洞或大于100mm的错台以及井盖、雨水口箅子丢失等影响道路安全运营情况,应立即上报、并应在现场监护或设置警示标志,直至处理完成。

1.2.4经常性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路面及附属设施外观完好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1)沉陷、裂缝、坑槽、拥包、车辙、泛油、检查井框与路面高差、剥落、啃边、缺失、破损、淤塞等损坏。

2)检查井盖、雨水口箅子完好情况。

3)积水情况(主要在雨天)。

2路基沉陷、变形、破损等。

3检查在道路范围内的施工作业对道路设施的影响。

4其他损坏及不正常现象。

2沥青路面养护

2.1一般规定

2.1.1沥青路面必须根据巡检情况进行经常性养护。

2.1.2当沥青路面出现裂缝、坑塘、拥包、剥落、积水等病害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2.1.3铺筑沥青混合料时,天气温度宜在10℃以上。

如必须低温施工的,应有保证质量的相应措施;雨天不得施工。

2.1.4沥青路面的修补;零星挖补的旧料应及时归堆清运,做到工完场清。

2.1.5沥青路面面层不得采用水泥混凝土修补,沥青路面维修时,其边线及纵横缝接茬应使用机械切割,做到边线齐直,并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直。

切口垂直、底面清洁、形状方正。

因基层损坏引起的路面病害,应先处理基层,再修补面层。

2.1.6沥青路面补坑,应做到圆洞方补,浅洞深补、湿洞干补。

2.1.7挖补路面边坑时,如遇侧石、平石受损松动等缺陷应一并修复;遇及因平石较长距离的沉裂松动而引发路面边口损坏的,应先修复平石后再修复边口处路面。

2.1.8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做好施工范围内井座、侧石、平石等有关设施标高的调整和位置稳固、井盖防污等工作。

2.2常见病害

2.2.1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大致有十一种,具体详见表2.2.1。

 

表2.2.1沥青路面常见病害表

序号

病名

定义

特征

1

线裂

道路产生的单根线状裂缝,包括横缝、纵缝、

斜缝等,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裂缝长度≮1m,缝宽≥3mm

2

龟(网)裂

交错裂缝,把路面分割成近似矩形的块状

矩形块尺寸约30×30~100×100cm不等

3

碎裂

裂缝成片出现,缝间路面已裂成碎块,包括井边碎裂

路面裂缝成片,花纹块状

4

车辙

在行车作用下,沿车轮带形成的路面凹槽

凹槽深度>15mm,距离长,处在车道位置

5

沉陷

路面局部凹陷

用3m直尺量测下陷深度≤25mm为轻微程度,下陷深度>25mm为严重程度

6

拥包

路面面层材料在车辆推挤作用下所形成的路面局部拱起

坡峰坡谷高差>15mm

7

剥落

面层细料散失

深度<3cm,表面麻粒或似秃皮状

8

坑槽

路面材料散失后形成的凹坑

凹坑深度≥3cm

9

啃边

路面边缘的烂边、缺口、剥落

位置:

平石边口,路面剥落等

10

路框差

路表面与窨井框顶面的相对高差(高或低)井边路面剥落,碎裂等

相对高差≥2cm。

仅指路面与井框顶面高或低的关系

11

平石

积水

从挑水点至进水口的平石排水线因局部下沉产生的微浅积水

雨后与晴天在道路沟底总留有短距微浅积水

2.2.2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对策见表2.2.2所示。

表2.2.2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对策

序号

病名

病害原因

养护对策

1

线裂

路基或基层沉陷;施工接缝质量差;结构承载力不足等

清缝后灌缝或铣缝后补填新料

2

龟(网)裂

温差变化和沥青老化;反射裂缝;疲劳损坏

挖补或铣刨罩面

3

碎裂

疲劳损坏

基层局部补强,面层铣刨罩面

4

车辙

面层材料稳定性不足;路基或基层剪切破坏

铣刨后罩面或对基层补强

5

沉陷

基层强度不足,存在继承性凹陷隐患病源

翻挖或补强

6

拥包

面层混合料稳定性不足或基层强度不足

铣刨后罩面或对基层补强

7

剥落

沥青含量少,沥青与集料粘结不良

表面加罩或铣刨后罩面

8

坑槽

碎裂碎块松动脱出;层间粘结不足,表层脱落

修补或罩面

9

啃边

温差引起的胀缩;铺筑时压实不够;接茬不良;承载能力不足;车辆沿道路边缘行驶量过大;缘石排水不畅等

修补,加罩或铣刨后罩面

10

路框差

基础底板强度不足或井顶砖块碎裂散失;面层下陷等

安装改良型卸载大盖板;修补衬高井座周边路面等

11

平石积水

基础强度不足而下沉或排砌放样时落水弹线有误等

拆除重铺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图例

图2.2.1-1纵向裂缝图2.2.1-2纵向裂缝

图2.2.1-3横向裂缝图2.2.1-4碎裂

图2.2.1-5龟(网)裂图2.2.1-6拥包

图2.2.1-7车辙图2.2.1-8车辙

图2.2.1-9剥落图2.2.1-10剥落

图2.2.1-11沉陷图2.2.1-12沉陷

图2.2.1-13啃边…图2.2.1-14啃边

 

图2.2.1-15路框差图2.2.1-16路框差

2.3养护及维修

2.3.1对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方法应根据病害类型、病害程度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常用的方法有:

坑塘修补、挖补、填衬、平石翻修、车撤拥包劈削、井座升降等。

2.3.2路面坑塘、坑槽、小块修补,可用挖补方法修复,要求做到圆洞方补、浅洞深补、湿洞干补。

圆洞方补是强调补坑一定要划线切边成四方形,讲究外形整齐美观,其边线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直。

浅洞深补是强调须把坑洞内松散的碎石杂物清除至结构层边缘和底部的硬层。

湿洞干补是强调补洞前须把存积在坑塘内的积水醮吸揩干,决不能带水补坑。

2.3.3小块修补的方法适用于路面小面积沥青混合料面层碎裂、松散的病害。

操作步骤:

施工现场设置清晰有效的安全标志,清除损坏面层、划线切边、清除基层表面或沥青粗砂面层上颗粒碎片、切口侧面及沥青粗砂表面涂刷沥青粘结剂、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砂、夯实边口、碾压成形、清扫作业场地、清除旧料垃圾,热补时维护冷却至沥青混凝土表面不烫手、不粘手方能开放交通。

2.3.4坑塘挖补的方法适用于路面局部出现松散、碎裂、下沉、溢浆等情况的病害。

操作步骤:

设置安全标志,划线定出翻挖范围(注:

挖除范围应在烂塘外围边缘再放宽5~10cm),清除损坏的沥青混合料面层碎料,检查基层有否碎裂、松动等损坏。

如基层完好,应凿毛清扫基层表面、涂刷沥青粘结剂、重新铺筑粗粒式沥青混合新料;如基层损坏的,应先处理基层,再修补面层。

为减少养护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修补基层的材料可采用不低于C20强度的素混凝土替代或铺筑黑色碎石等。

须保证挖补坑塘的修复做到与原路拱吻合、标高相符、接边紧密平顺、表面平整。

2.3.5坑塘填衬的方法适用于因土路基或基层密实度未达到最佳状态而发生的,路面下沉大于2cm至10多cm不等,常见于两座检查井之间和掘路修复沟槽位置,且路面表层没有松散、破碎情况的病害。

操作步骤:

设置安全标志,划线定出填衬范围、凿毛清扫路表面、调整好施工范围内雨污检查井、公用事业井的标高、涂刷沥青粘结剂,加铺沥青砂(如下沉超过4cm的需加铺粗砂),划线切边定出加罩沥青砂的范围,清扫加罩范围内的老路表面、涂刷沥青粘结剂、铺筑沥青细砂、封边维护冷却、收尾清场、开放交通。

2.3.6劈削方法适用对车辙拥包病害的处置。

本方法主要针对小面积的路面拥包,深度小于20mm的,可用空压机、凿边机铲除。

清扫后涂刷沥青粘结剂,重铺沥青砂面层。

因基层损坏引起的严重拥包、车辙,应先处理基层,再修补面层。

操作步骤同2.3.4条的方法与要求。

2.4质量要求

2.4.1沥青路面养护质量一般要求:

1路面平整,无坑塘、无松散、无拥包、无路框差、井座稳固、侧平石无积水和阻水现象。

2养护施工安全文明,工完场清、无余料、无遗物。

2.4.2沥青路面修补质量应符合表2.4.2的要求

表2.4.2沥青路面修补质量要求

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切边

1、边线齐直不歪成方形

2、四边切面垂直不斜,深度>3cm

尺量

铺筑

1、面层厚度-0mm,+5mm

2、表面粗细均匀,无毛细裂缝,碾压紧密,无明显轮迹

目测、尺量

平整度

路面平整,高低差<5mm

3m直尺和塞尺量测

接边

1、封边密实,无起壳、松散

2、与平石相接不得低于平石,高0~5mm

3、新老接边紧密、平顺齐直,不得低于原路面,高2~5mm

1m直尺量测

路框差

1、井框周围路面无沉陷

2、各类井框与路面高低差0~5mm

1m直尺量测

横坡度

与原路面横坡相一致,不得有潭水

目测

3侧平石养护

3.1一般规定

3.1.1侧平石指位于路面两侧的道路构筑物,是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分界线。

侧平石还有分车带、导向岛、安全岛等组织交通定向行驶的道路特殊部位,起到交通分隔和安全保护作用。

3.1.2平石保护路面的完整,侧石保持人行道的稳定,所以侧平石应处于经常完好状态,并可保证排水性能良好

3.2常见病害

3.2.1病害表现侧平石病害主要表现为平石积水、侧石歪斜、侧平石破损等缺陷,见表3.2.1:

表3.2.1侧平石病害主要表现

损坏名称

面层病害现象及辨别标准

测量方法

定义

特征

平石积水

雨停平石流水不尽,潭积路边

5m长度内积水最深处≥5mm

靠侧石沿水面下量

侧石歪斜

侧石前倾后仰,线形犬牙交错

偏离程度≯30mm

卷尺20m线段

破损残缺

侧平石断裂松动,边角崩碎缺失

缺损水平长度≯100mm,垂直深度≯30mm

直尺、卷尺

3.2.2病害成因侧平石病害主要成因见表3.2.2:

表3.2.2侧平石病害主要成因和养护对策

病害名称

主要成因

养护对策

平石潭水

路面局部沉陷、带动平石下沉,造成流水不畅

修复路面基础,提升矫正平石

侧平石施工基础薄弱,在行车作用下局部下沉

侧石歪斜

施工中坞塝不牢固或养护期不足,侧石与基础脱离,在填土侧压

下倾斜

挖出重排或更换,使之垂直、顺直

侧石接缝料散失或丧失连接作用,在长期受力作用下,侧石产生

相互错动

受到外力撞击,如车轮上下等侧向冲击

破损残缺

使用过程中灌缝砂浆逐渐脱落,勾缝外形破坏

清缝,填嵌勾缝砂浆

在自然力作用下,热胀冷缩不均匀,使边角崩裂、散失

清底,用细石混凝土及砂浆修补

受外力作用,引起断裂及边角薄弱部位应力集中,致使构件破损

断裂未松动,用砂浆修缝;松动或断裂成三段以上,更换

侧石常见病害部分图例

 

图3.2.1-1侧石歪斜图3.2.1-2侧石破损残缺

3.3养护及维修

3.3.1侧平石养护和维修总体上应与车行道和人行道养护保持同步。

3.3.2侧平石应进行经常性保养,以保持其完整性。

发现个别侧平石产生轻微病变现象时,应及时处治,以延缓其劣化趋势。

3.3.3侧平石日常养护

1侧平石接缝脱落。

保养步骤:

使用工具清除缝内的松散残渣及杂质,清底湿润,拌制1:

2水泥砂浆,用抹刀嵌压填充接缝,抹平、勾缝,遮盖湿治养生。

2侧平石边角破损、缺失。

保养步骤基本同上,如边角空缺大于50mm,应先用细石混凝土填充,待初凝后再用15mm厚水泥砂浆封面,修补齐整、抹光、湿养。

3侧平石轻微下沉、歪斜。

保养步骤:

如因接缝砂浆松脱而致变形,按方法1保养。

否则应加强日常观测,作好病害修补准备工作。

3.3.4侧平石的翻修

翻修方法适用于解决侧平石松动、缺损、下陷,平石积水等病害及调整挑水点、增设进水口等小修项目。

操作步骤:

设置安全标志、定出修理范围、挖除需修理的侧平石及相邻的道板或路边沥青混凝土(总宽度应<0.5m)、整理基础槽底、放出样线、摊铺<8cm厚度的C20细石混凝土、排砌侧平石、调拨线形、外口圬膀、勾缝扫浆、养生保护、清扫旧料、达到开放强度要求后修复相邻的路面。

3.4质量要求

3.4.1侧平石成品质量要求

1水泥混凝土预制侧平石:

预制水泥混凝土侧平石的规格尺寸应符合产品要求。

表面光洁致密、颜色一致,无蜂窝、露石、麻面、脱皮、裂缝等缺陷

2石材加工侧平石:

石材侧平石应表面色泽均匀,外露面应平整、棱角分明,无裂缝、窝坑、刀痕、风化等缺陷。

3.4.2侧平石修补质量

1侧石直线段顺直、曲线段圆滑无折角,顶面平齐,接缝缝宽均匀,勾缝密实。

平石落水平顺,接缝嵌填饱满,勾平缝密实,表面无积水和阻水现象。

 

4人行道养护

4.1一般规定

4.1.1人行道养护包括人行道道面、盲道、无障碍坡道、进出口斜坡、侧石、踏步等。

4.1.2人行道养护应协调和处理好与无障碍设施、绿化设施带等公共设施的关系。

人行道应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保持平整稳固,排水良好,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4.1.3人行道翻修养护应将人行道、盲道、侧平石、斜坡坡道、人行护栏、路名牌等道路设施的养护作通盘考虑。

处理好道面与盲道、井盖及其他设置物之间的衔接,使其平顺衔连。

4.2常见病害

4.2.1病害表现

人行道常见病害现象见表4.2.1:

表4.2.1人行道板块常见病害

损坏类型

面层病害现象及辨别标准

测量方法

定义

特征

板面缺损

整块或部分板块缺失

缺失面积≥1m×1mo整块

目测、尺量

板块破碎

整块板块破碎成数块

板块断裂成两块以上

目测

板块翘动

板块与基层脱离松动

脚踩明显感觉上下摇动

目测

平整度差

铺装表面成片下凹或上凸

3m直尺检查高差>20mm

直尺、塞尺

板块高差

板块相邻之间有高差

垂直高差>5mm

直尺、塞尺

板块拱起

板块相对周边板向上突起

突起量≥30mm

直尺、塞尺

道面沉陷

铺装表面成片下沉低于相邻板块(或设计标高)

深度>20mm

3m直尺、塞尺

4.2.2病害成因

人行道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见表4.2.2:

表4.2.2人行道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病害

类型

主要原因

养护对策

平整

度差

沉陷

隆起

嵌缝料镶嵌不足或使用中受水冲流失,引起整平层扰动、板块间相互挤动

整平层调整,面层翻铺

基层摊铺不均匀,碾压不充分,压实度不足。

基层不平整、整平层厚薄不匀,松铺系数不一

填土压实度不足,地下管线沟槽回填土或地下管线较浅,路基碾压不充分

道面翻修,基础补强

补强修补后,采取隔离措施

重载作用,车辆违规停车或超限使用

树根生长沿展、挤压引起

面层或道面基层翻修

板块

翘动

水泥砂浆整平层脱壳(广场砖、石材)

整平层处理,面层翻铺

板块与整平层接触不密实、部分脱空(预制板)

道面边缘没有护边或护边不稳固,道面约束力不足,板块间膨胀松动

采取护边加强措施

板块

破碎

缺损

道面板块强度不足或未达到规定养护期

按设计厚度,使用合格产品

面层使用厚度估计不足,达不到要求的条件

热账冷缩等自然因素引起裂缝(石材、广场砖)、破损

调换面板

基层刚度差(如柔性基层)

处理基层及整平层,调换面板

下层不均匀变形(预制板、薄预制块、石材)

受外力破坏及失窃,如擅作施工场地,堆压重物,违规停车等

调换面板,加强管理

人行道板常见病害部分图例

 

图4.2.1-1板块破碎图4.2.1-2板块翘动隆起

4.3养护及维修

4.3.1为保持人行道的平整、稳定,预防病害扩展,必须加强经常性保养和小型病害的及时修补。

发现人行道上设置的公益设施如电话亭、灯杆等拆除后形成的洞穴,应督促责任单位按要求拆除干净及填没修复。

4.3.2人行道的经常性保养主要针对人行道施工质量缺陷和出现轻微病变而采取的养护措施。

4.3.3人行道的经常性保养主要内容

1人行道板块间的填缝料散失填充。

因嵌缝料不密实或使用过程中受到水流冲蚀,使板块铺装面层的嵌缝料沉实或散失。

保养步骤:

补砂、扫缝,使之撒嵌密实,以防板块松动引发其他病变。

2个别人行道板(块)翘动、失稳、板块高差。

保养步骤:

使用工具起出松动、失稳和高差面板(块),处理整平层、重新铺板块、击实、嵌缝,使面板与相邻道面衔接平整。

3道面残留障碍物。

道面因临时占用或作业而残留的堆积、埋置物,妨碍行走和道面整洁,应及时予以清理,保持人行道整洁。

4无障碍盲道、坡道发现面板有松动、破损,以及触觉凸出磨耗,影响残障者安全行走等现象时,应及时予以更换和处治。

4.3.4人行道发生局部较大面积的沉陷、隆起、引起人行道成片凹凸不平的,应进行翻铺整修;出现较大面积的破碎、缺损应进行翻铺更新。

4.3.5人行道面板整修。

1翻修人行道水泥预制板道面

操作步骤:

1)除旧整基;2)放设道边样线;3)放线定位;4)铺筑石板;5)调整线形;6)撒扫嵌缝料。

2修补石材板块道面

操作步骤:

1)除旧清底并用砂浆补平;2)定位铺砖;3)围护养生:

 

4.4质量要求

4.4.1人行道板块成品质量要求

人行道板、块应有合格的外形规格和表观品质质量。

板块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必须达到要求,抗压、抗折强度必须达到相关要求。

板块应完好无损、表面平整,无缺棱、掉角、裂纹、色差、蜂窝、脱皮、麻面等现象。

4.4.2人行道板块修补质量

1板块应符合材料成品质量要求,现场抽检合格。

2铺筑平整稳定、拼缝纵横对直、排列整齐、缝隙均匀、管缝饱满,与相邻人行道、与各类盖框和构筑物连接平顺,无板块断裂、翘动、积水现象。

3彩色板块色泽均匀、线条特征明显、图案清晰。

 

5道路附属设施养护

5.1一般规定

5.1.1道路附属设施是指标志牌、车行隔离栏、人行护栏、导向岛、安全岛、雨污水检查井等。

5.1.2附属设施应保持整齐、清洁、完好无缺损,对影响交通通行及安全的损坏必须在24小时内修复,对短时难以处理的应采取临时措施进行简易处置,确保交通安全和通畅。

5.1.3雨污水检查井、雨水口无明显路框差。

5.1.4附属设施须每天巡查,确保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5.2常见病害

5.2.1道路附属设施的常见病害大致有19种,具体详见表5.2.1。

表5.2.1道路附属设施常见病害表

设施名称

序号

病名

定义

特征

防撞类分隔带

1

移位

局部、少量、个别的防撞墩不在规定的安

装位置上

突出、弯曲、横斜等

2

破损

设施表面出现轻微或中度的损坏

擦痕、麻面、裂缝、露筋等

3

碎、断裂

设施由表及里的结构性损坏

深度碎裂松落或断裂不成形

车行人行隔离护栏

4

倒伏

结构失去稳定性与安全度

条状式或局部倒伏在地

5

移位

底座与线形已不在规定的安装位置

戳出、弯曲、横斜等

6

残缺

外观上有残状,数量上有缺失

残而没清除、缺而没补齐

7

锈蚀

显示在设施表面的化学性腐蚀损坏

金属材质油漆老化脱落或塑钢表皮破损,先呈黄色锈水后生锈结斑

标志牌

8

倾斜

立杆超出允许垂直度安装或受外力推挤

发生的变化

大于4mm/m垂直度、出现仰、磕、侧斜等症状

9

松动

立杆底部丧失稳定或路名牌部件紧固件

松动

立杆不稳固,前后左右可摇动,路牌转向、脱落等

10

变形

设施材料受冷热温差风吹雨淋侵蚀及外力的撞击产生的外形变化

立杆弯曲、路牌膨胀扭曲等

11

牌面模糊

牌面外观形象及功能显示缺失

牌面发泡退色粘灰、字迹不清等

雨污检查井

12

井座松动

井座基底或井座四周结构强度不足失去稳定

松动、响声、下沉、井座周边路面碎裂等

13

井盖缺失

检查井井盖或雨水口盖板损坏、跌落缺失

有座无盖,井口朝天敞开

14

盖座损坏

检查井井座井盖、雨水口井座、雨水口盖板碎、断、裂

虽有座有盖,但不完好

15

路框差

路表面与检查井座框顶面的相对高差(高或低)

相对高差≥1.5cm

续表5.2.1道路附属设施常见病害表

设施名称

序号

病名

定义

特征

安全岛

导向岛

路缘石

16

平石潭水

雨停平石排水不尽

雨后或晴天在平石沟底留有短距微浅积水

17

石歪斜

侧石前倾后仰,线形犬牙交错

偏离程度大于30mm

18

侧平石残缺

侧平石断裂松动、边角崩碎缺失

缺损平面长度大于100mm,垂直长度大于30mm

19

面层破损

岛面表层局部破裂、坑洞、松散、沉陷等

同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面层病害症状

 

表5.2.2道路附属设施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对策

设施名称

序号

病害名称

病害原因

养护对策

防撞类分隔带

1

移位

受到运输车辆碰擦撞击所致

一有发生立即抢修就位

2

破损

碰擦受损,又有成品浇筑质量不符要求之因

应除锈、补洞、抹面、修补等

3

碎、断裂

撞击严重、整体变形、结构破坏

调换相同规格材质的防撞墩

车行人行隔离护栏

4

倒伏

受车辆撞击或因基座不稳被大风吹倒等

扶正加固及部分拆下校正修理

5

移位

受车辆或物体碰擦或撞击所致

调配人力、设备等进行就位

6

残缺

撞击、偷盗及巡视检修不到位等

宁缺不残、缺而急补

7

锈蚀

油漆不到位、质量不合格、受空气、雨水侵蚀等

除锈、油漆、补塑等

标志牌

8

倾斜

多为被推挤撞击所致。

偶为安装垂直度不符

应校正、底部加固或重新安装

9

松动

受外力推、撞、摇之因,又有受冷热缩胀之因

立杆松动的重新安装,路名牌松动的调整紧固件

10

变形

既有外力撞击因素,又有冷热温差变化影响

调换

11

牌面模糊

温差影响、粘灰、退色、膨胀、掉字

调换路名牌

雨污检查井

12

井座松动

井顶砖块碎裂或井座周边路面裂缝雨水下渗等

翻挖后重新安装

13

井盖缺失

车辆碾压断裂或井盖材料强度不足或被偷盗

加强巡视,及时补盖

14

盖座损坏

构件质量问题或遭重车碾压损坏或窨井下沉等

调换整套盖座

15

路框差

基础底板强度不足或顶部砖块碎裂或面层下陷等

见相关养护措施

安全岛

导向岛

路缘石

16

平石潭水

基础强度不足平石下沉或排砌放样时有误等

见相关养护措施

17

侧石歪斜

受外力撞击或坞膀高度、强度不足或勾缝料散失等

见相关养护措施

18

侧平石残缺

受外力撞击断裂或热胀冷缩不均匀边角崩裂等

见相关养护措施

19

面层破损

有材料质量因素或施工操作不当问题或遭挖掘等

见相关养护措施

5.3养护及维修

5.3.1分隔带

1分隔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