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原理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247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应原理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反应原理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反应原理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反应原理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反应原理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反应原理测试题.docx

《反应原理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原理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反应原理测试题.docx

反应原理测试题

邯郸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Ⅰ卷(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8分)。

1.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B.金属护栏表面涂漆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D.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2.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3.化工生产中含Cu2+的废水常用MnS(s)作沉淀剂,其反应原理为

Cu2+(aq)+MnS(s)CuS(s)+Mn2+(aq)。

一定温度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推理正确的是

2+2+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Cu2+)=c(Mn2+)

2+

B.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s)后,c(Mn2+)变小

2+

C.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NO3)2(s)后,c(Mn2+)变大

D.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

K=Ksp(CuS)/Ksp(MnS)

4.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产生H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影响

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

A.①④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5.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固体是

A.氯化镁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

C.碳酸氢钠溶液D.硫酸铝溶液

6.实验室用Zn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H2,常加入少量CuSO4溶液使反应速率增大。

为了研究CuSO4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表实验方案,将表中所给的试剂按一定体积混合后,将大小相同的锌片(过量)分别加入四个反应容器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t3=t4B.V4=V5=10

C.V6=7.5D.V1

7.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未加盐酸时:

c(OH-)>c(Na+)=c(NH3·H2O)

B.加入10mL盐酸时:

c(NH4+)+c(H+)=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

c(Cl-)=c(Na+)

D.加入20mL盐酸时:

c(Cl-)=c(NH4+)+c(Na+)

8.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2-

A.pH=1的溶液中:

Na、K、MnO4、CO23

+-13-12+2+2--

B.c(H+)=1×10-13mol·L-1的溶液中:

Mg2+、Cu2+、SO24-、NO3-

C.0.1molL·-1NH4HCO3溶液中:

K+、Na+、NO3-、Cl-

D.0.1molL·-1FeCl3溶液中:

Fe2+、NH4+、SCN-、SO42-

9.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到溶液中加入

0.1mol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

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为()

B.0.2mol

A.0.1mol

C.0.3molD.0.4mol

10.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

2NO2(g)N2O4(g)?

H<0。

在恒温条件下将一

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两条曲线,X是表示N2O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前10min内用v(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6mol/(Lm·in)C.25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将密闭容器的体积缩小为1L

D.a、b、c、d四个点中,只有b、d点的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11.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0

50

150

250

350

(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1,则反应的<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和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12.已知Zn(OH)2的溶度积常数为1.2×10-17,则Zn(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6-6

A.1.4×10-6mol/LB.2.3×10-6mol/L

-9-9

C.1.4×10-9mol/LD.2.3×10-9mol/L

13.常温下,2.0×10-3mol?

L-1氢氟酸的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得到的[HF]、[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提示:

Ka(CH3COOH)=1.8×10-5mol?

L-1,Ksp(CaF2)=1.5×10-10mol3?

L-3)

 

A.两条曲线交点a对应溶液的[F-]=[HF]

B.加入NaOH溶液至pH=7,溶液中[F-]=[Na+]

C.常温下HF的电离常数Ka(HF)>Ka(CH3COOH)

D.pH=4时,加入CaCl2固体使[Ca2+]=2.0×10-3mol?

L-1,无CaF2沉淀析出1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

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

Fe3+

B.

将铜粉加到1.0mol·L-1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1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1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

①NH4Cl②(NH4)2CO3③(NH4)2SO4④NH4HSO4⑤NH4HCO3,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⑤②③①④B.④①③②⑤

C.③②①⑤④D.③②④①⑤

16.下列关于0.10molL·-1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

B.25℃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2-

C.离子浓度关系:

c(Na+)+c(H+)=c(OH-)+c(HCO3-)+c(CO32-)

D.温度升高,c(HCO3-)增大

17.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

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

3I2+6OH-IO3-+5I-+3H2O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2H++2e-H2↑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IO3-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KI+3H2OKIO3+3H2↑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不变

18.0.2molL-·1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为强酸

B.该混合溶液pH=7.0

C.该混合溶液中:

c(A-)+c(Y)=c(Na+)

D.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19.如下图所示,X、Y、Q、W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W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源的M极为正极

B.甲装置中溶液的pH减小

C.甲装置的两个电极上都有单质生成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D.欲用乙装置给铜镀银,U极应该是Ag,电镀液选择AgNO3溶液

20.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

粗镍中含有少量Fe、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

的镍(用NiSO4作电解质溶液)。

已知:

氧化性Fe2+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

Ni2++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2+2+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电解后,可以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回收Cu和Pt

21.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则下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22.有一反应:

2A(g)+B(g)2C(g),右图中的曲线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曲线

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b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C.T1时若由a点达到平衡,可以采取增大压强的方法

D.c点v(正)

-1-1

23.25℃时在10mL0.1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HCl溶液20mL,溶液中部分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中:

c(Na+)=2[c(CO32-)+c(HCO3-)+c(H2CO3)]

B.a、b曲线分别代表的是HCO3-、H2CO3量的变化情况

+2--+-

C.A点时:

c(Na+)>c(CO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