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383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2.docx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2.docx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2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变化,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自主学习区

一、经济发展快

1.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

毗邻①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自然条件优越

平原广阔

②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河流纵横交错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

③侨乡众多

政策优惠

2.经济发展的成就

(1)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是我国最重要的④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3.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工业体系:

以轻工业为主,⑦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3)经济特征:

以外贸为导向,发展⑧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思维活动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答案 珠江三角洲位于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廉价且丰富;著名的侨乡;土地价格低廉;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

2.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答案 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受地形阻隔,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有限。

二、城市化水平高

1.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前:

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

(2)改革开放以后:

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⑨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

⑩工业化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思维活动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及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优越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大量资金,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一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区域简图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广东的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后于长三角,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三 珠三角的低端产业在“搬家”。

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

从繁华的珠三角放眼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

近年,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有一场悄悄地企业“搬家”行动。

材料四 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

(2)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哪种的加工贸易模式。

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据材料四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的路线及原因,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有利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且降水丰沛;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

不利条件:

能源和矿产缺乏,人均耕地少,环境污染严重。

(2)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

 前店后厂。

 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

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3)图中显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第二次产业转移,主要是将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向粤西、粤北、粤东转移。

 随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的上升与环境的恶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型产业大量转移至粤西、粤北、粤东地区,该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低端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促进了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有利于承接新的产业转移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给这些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反思归纳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通常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1)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3)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优势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历史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历史经

济基础比较好,在此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国家改革

开放政策

198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得以

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

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交通

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

对外联系

对外联系便利,信息来源广、传播快

技术

便于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先进

著名侨乡

利于招商引资

国际条件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业化提供了契机

探究点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5年和201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1980~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示意图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越来越密集,并逐步形成了城市群。

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在人口方面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答案 

(1)工业化。

 城市人口比重大;城镇规模变大,数量变多,密度增大,出现城市群现象;城镇经济实力增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完善。

(2)地形平坦;濒临海洋,用水及水陆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地处我国南大门,靠近港澳,历史上有对外开放的传统;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扶持;港澳、欧美、日本等地产业的转移,使该地区工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城市群的形成。

(3)外来人口增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

反思归纳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市化进程也有不同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

改革开放以后

城市化

进程

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城镇规模小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密度小

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

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原因

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发展快速

(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区

对点训练一 经济发展快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共9个地级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1.B 2.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第2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A项和B项是有利的地理条件,D项是特定的国际背景。

对点训练二 城市化水平高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据此完成3~4题。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料指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A.乡镇企业发展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D.外资

答案 3.A 4.D

综合提升

5.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泛珠三角是指珠三角及其联系比较密切的经济地区,包括港澳和粤、桂、闽、赣、湘、滇、黔、川、琼9省区。

材料二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阵地。

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

材料三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图

(1)简要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2)材料二图中A代表的产业是什么?

在第一次产业升级与转移中,珠江三角洲地区A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业升级工作?

答案 

(1)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机制比较完善;工业基础和自然条件好;著名的侨乡。

(2)劳动密集型产业。

 原因:

该地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政策。

(3)用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矿产、能源短缺。

(4)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制造业要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生态工业。

解析 第

(1)题,属基础题目,熟练掌握教材即可回答,也可按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思路去总结。

(2)题,A产业的判断,应弄清珠江三角洲比香港所具有的优势。

分析得出,当时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丰富且相对廉价,故A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另外第一次产业转移,珠江三角洲还有土地廉价、政策优惠的优势。

第(3)题,经过第一次产业转移,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矿产、能源短缺等,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第(4)题,结合图示,珠江三角洲产业应向欠发达的相邻地区转移,同时要大力发展技术型产业和第三产业。

学案导练设计

[基础过关]

读“珠三角都市圈示意图”,回答1~2题。

1.促使深圳迅速发展和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

A.大力推进工业化B.改革开放的政策

C.大量的外来民工D.香港的产业转移

2.下列关于珠三角都市圈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等级的服务职能,广州的数量一定比深圳多

B.香港与广州相比,金融、贸易、商业的服务范围更广

C.与国内大都市圈相比,珠三角都市圈地理位置最优,腹地广

D.与国际大都市圈相比,珠三角都市圈缺少核心城市,市场小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改革开放以后,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国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促使深圳迅速发展和崛起。

第2题,香港是亚洲著名的金融、贸易、商业中心,其影响范围比广州大。

读“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回答3~4题。

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

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

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

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

4.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广州市的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而农村人口在1983~2001年数量变化不大,之后迅速减少,故A项错误;受我国人口政策影响,在2001年之前,内地人口大量涌向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造成广州市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故B项错误;2001年以后,该地区农村人口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加快,故C项正确;2007年,广州市农村人口数量比原来小得多,其城市化速度将变慢,故D项错误。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广州市城市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可能会导致逆城市化现象的产生。

下表是“1995~2000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

阅读表中数据,完成5~6题。

比较项目

长江三角洲数据

(以珠江三角洲为100)

1995年

2000年

人均GDP

73.9

73.6

科学家与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

128.2

157.3

出口依存度

24.8

35.5

实际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

51.7

48.7

5.从表中可以看出1995~2000年期间(  )

A.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

D.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6.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因有(  )

①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薄弱 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存在差异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结合表中数据及选项内容进行对应分析即可。

第6题,珠三角受北部南岭的影响,国内市场比长三角小,同时珠三角以出口加工业为主,因此①④正确。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D.阶段Ⅲ,城市化拉动了工业化

8.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A.现代农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

答案 7.C 8.D

解析 由图可知,阶段Ⅱ的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在阶段Ⅲ,城市化与工业化并非同步增长。

一般在区域发展较快的阶段,是工业化拉动了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进程后,产业结构逐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体,其中服务业发展最为迅速。

9.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中国最早选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依靠____________推动工业化从而带动城市化,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则主要是依靠____________来推进。

(3)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特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4)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可能会给这些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1)靠近港澳台地区,是著名的侨乡

(2)外资企业的发展 大城市的辐射

(3)便利的水运条件;先进的科技;广阔的市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4)可能会使这些地区环境污染加重、耕地面积减少等。

解析 第

(1)题,在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是受国家政策影响,主要考虑这四个城市靠近港澳台地区且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

(2)题,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主要是依靠外资推动工业化从而带动城市化,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则主要是依靠大城市(如上海)来推进。

第(3)题,两个新区共同的区位因素主要水运便利、科技发达、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

第(4)题,城市群的形成会使当地环境污染加重,耕地面积减少。

[能力提升]

江苏省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

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

A.北部地区B.中部地区

C.南部地区D.北部和中部地区

11.近年来,外商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长三角地区。

与珠三角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资本主义萌芽早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海外华侨的投资

答案 10.C 11.B

解析 在江苏省内,越往南,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

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科技水平高。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下面“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完成12~13题。

12.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13.对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目前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与日本相比,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起步晚,目前水平较低。

日本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发展快,20世纪中叶以后,工业化率开始下降。

故①为日本城市化率,④为日本工业化率。

2002年,中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36.2%,对应图中③。

第13题,目前,中国工业化水平远低于日本。

14.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

材料二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材料三 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

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

(1)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加工,以________产业为主;1990年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

答案 

(1)劳动密集型

(2)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

解析 本题考查珠三角的经济发展。

(1)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的发展主要是利用外资,引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经济。

(2)结合图表资料可知,产业结构的变化分别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变化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