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2285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8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docx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docx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

《暑假中的一天》

《暑假中的一天》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中的第一课。

本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的意义,启发学生反思自己的假期生活质量,学会评点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时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能创造快乐。

由于此次假期是一年级小朋友在小学生活中的第一个暑假,因此学生的感受肯定是多元而复杂的,既有新鲜与兴奋,又有杂乱甚至无聊等其他负面的感受,而由此引发高兴、害怕、担忧、生气伤心等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在于通过回忆、体验、游戏等方式,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把自己在假期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并进行梳理,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假期生活,为今后的假期安排打下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回顾自己的生活,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的意义;

2、学会点评自己的假期生活;

3、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能创造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展示暑期做过的事,回顾自己的暑期生活;

2、通过描述每一天,发现假期生活的意义;

3、引导学生们通过讨论活动,点评自己的假期生活,明白快乐的每一天由自己创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发现暑期生活的意义,为自己创造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启发学生反思假期生活的质量。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能够创造快乐的心境,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快乐。

教师:

准备人物画像和纸盒,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回想自己暑期发生过的事情。

一、展示台:

1、师:

小朋友们,你们作为小学生的第一个常常的假期过去了,说说看这个假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3、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里面小朋友的假期。

(播放图片)

4、请小朋友回答每一幅图讲了什么。

5、提示小朋友每幅图的时间不一样,可以根据每个小朋友一天的时间自由搭配图片并且介绍他的一天都做了什么事情。

二、感悟体验:

1、师:

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一定比他们的丰富多了,你们愿意说说看自己的暑假生活吗?

2、学生发言,教师适当评价。

3、师:

你们的假期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有的小朋友认为自己的假期过得非常开心,因为他去了很多地方游玩;有些小朋友认为自己的假期还不如上学,因为要参加的补习班太多了。

在你们暑假生活中一定发生了很多事,那么你们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第一天?

4、教师作出评价,评价要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小朋友的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

5、播放《暑假中的一天》,让学生体会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意义,不管我们做了什么都是有收获的。

6、完成课本第五页童心岛的填空,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答案。

三、实践活动: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人物画像贴在黑板上。

2、教师先做示范,分别选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快乐、或激动、或满足、或伤心、或害怕的事情,念给学生听,并写在纸条上,投于相对应的人物像下的纸盒里。

3、请几名同学也做示范。

4、每个同学都在发到手的纸条上写下让自己感受很深刻的事情。

5、自愿展示给同学知道的可以上讲台进行展示。

6、全部同学将纸条投放在想对应的纸盒里。

四、创造快乐:

1、大部分同学的暑假都是过得开心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的暑假过得不是那么开心。

我们一起看看,展示《小明的烦恼》。

2、提问小朋友:

小明为什么烦恼?

3、学生回答。

4、提问:

烦恼是怎么样产生的?

该如何让小明不伤心?

如果你遇到伤心的事会怎么做?

5、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6、教师总结:

快乐的每一天要靠自己去创造。

当我们遇到伤心害怕的事,要学会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快乐。

《暑假的一次外出》

《暑假的一次外出》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中的第二课。

本课教材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外出遇到的麻烦事”。

第二部分是“外出小智囊”本课由外出遇到的麻烦事入手,帮助学生设想外出时可能发生的麻烦事,并引导学生学习处理外出活动中常见的困难。

学会制定外出小智囊,能有效预防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

【知识与能力目标】

3、学会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时可能遇到的麻烦;

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处理外出活动中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作出评价;

3、学习制定外出计划,能有效预防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拍手儿歌等方法,让儿童体验解决困难后带来的愉快心情,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活动中让孩子选择不同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突出孩子的独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朋友暑假外出遇到的麻烦这一问题的讨论与解决,端正儿童遇困难不慌张,积极面对和解决困难的态度,从而热爱生活,学会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设计和实施一次外出的全过程,学会处理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麻烦等技能。

【教学难点】

发现并学会处理外出时的可能遇到的麻烦。

教师:

准备人物画像和纸盒,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回想自己暑期的外出经历。

一、小剧场:

1、展示图片:

洋洋为什么还没来,讨论洋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3、说一说自己暑假外出时遇到的麻烦事,说明麻烦事发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找不到想去的地方;

搭错了公交车;

忘带零钱没法买水喝,口很渴;

中暑了,身体不舒服;

和父母或其他人走散了;

和小朋友一起玩,忘了回家的时间;

在野外游玩,被蚊虫叮咬,又痛又痒;

在海滨浴场游泳,皮肤被晒得很痛;

外出乘车,晕车真难受。

4、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做出回答,老师点评。

二、小实践:

1、师:

这个秋天,我们少先队要去旅游。

下面的这些美丽的地方请你们选择一个旅行目的地。

(师介绍旅行地点:

海边、爬高山、步行去看电影、去公园做游戏)

2、学生们各抒己见,选择活动主题、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等。

3、讨论需要做的活动准备。

海边:

带凉鞋、游泳的衣裤、毛巾等。

爬山:

带球鞋、穿运动服、带水、一些常备药等。

看电影:

带钱。

公园:

带一些活动用具(棋子、风筝)、零食等。

4、共同整理完成课本第九页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计划。

三、外出锦囊:

1、师:

小朋友们解决了很多外出时碰到的麻烦,那都是在麻烦出现以后再想出办法解决的。

可有些麻烦事可以避免的,那就需要大家在出发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

你们能用你们的经验制作一个外出小锦囊吗?

2、阅读课本第十页童心岛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剩余填空。

3、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外出小锦囊。

4、小组之间互评。

5、老师点评总结。

6、展示不同的外出地点。

7、引导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外出场所,说出所需要携带的随身物品。

8、整理总结,完成课本第十一页的随身物品备忘录。

9、提问:

外出活动有什么样的感受。

10、学生回答,老师做出评价。

《假期安全真重要》

《假期安全真重要》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中的第三课。

刚上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已经初步具有安全意识,但对于暑假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还缺乏正确的辨别意识和自护能力。

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儿童伤害事故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杀手。

生命是无价的,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学会自护非常重要。

【知识与能力目标】

5、能发现、理解不安全的情境;

6、有一定的日常防灾知识与能力,如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等,并初步形成良好、安全的生活习惯;

3、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演练等方法,使同学们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能清楚的分辨不安全的情境,学会自我保护,养成安全良好的生活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发现了解生活中的不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辨不安全情境,学会一定的日常防灾知识与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安全的生活习惯。

教师:

准备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小讨论:

1、提出问题:

暑假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2、展示图片,让同学判断图片中的行为是否正确。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其他不安全的行为。

4、同学们说一说:

这些不安全行为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

5、齐声朗读《孝经》文章。

二、培养安全意识:

1、展示图片,讨论图中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2、学生发言,教师评价。

3、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动判断,使学生学会分辨不安全的情境,保护自己。

4、阅读并补充课本上“暑假安全要注意”事项。

5、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填写的注意事项。

三、小剧场:

1、分小组表演“当父母不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时应该怎么做。

2、教师观看表演,做出评价。

3、分小组表演“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时应该怎么做。

4、教师观看表演,做出评价。

5、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老师做出总结。

6、引导同学知道:

生命是第一位的,保护自己、救助他人都要讲究方法。

四、小实践:

1、了解校园里消防通道的位置和作用。

2、初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

3、齐声朗读《安全真重要》。

4、老师做总结后,组织全班同学走一走校园里的消防通道。

《夸夸我的假期生活》

《夸夸我的假期生活》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中的第四课。

学生经过一个暑假的分别之后又见面了,很多假期的收获想和同学分享,自己旅游见闻,自己新学的本领,自己的一些作品或者是小伙伴一起搞的一些活动。

基于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从不同角度感受到的各种各样的快乐。

学生在介绍展台、在参观展台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的成绩,还要激发学生的成果被肯定或与别人分享时的喜悦。

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在学生汇报假期收获时的语言要求不能太高,形式尽量多样,照片、实物、学生表演等都可以。

【知识与能力目标】

7、尝试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并在汇报中学习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8、初步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整理、积累自己的点滴进步的习惯;

3、通过展示暑期生活的收获,体验自己的成果被人肯定的喜悦以及与人分享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自己的假期生活,与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作品成果或者新学会的本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收获的喜悦并分享这份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启发学生反思假期生活的质量。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假期生活,共同分享自己的快乐。

师生共同收集假期生活的故事、图片及各旅游地的土特产、纪念品等,老师制作课件。

一、展示台:

1、师:

快乐的暑假已经过去了,不过,老师相信有很多小朋友是不会把它忘记的。

因为这个暑假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特别的,哪些特别呀?

(学生畅所欲言,如:

这是我们上小学以来的第一个暑假;这个暑假我们全家去旅游了等等)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3、展示课件照片,分享不同的旅游地点。

二、展示新本领:

1、师:

我知道我们班里有些小朋友除了去旅行,和朋友玩耍,还学会了一些新本领。

2、学生们回答自己的新本领,教师肯定。

3、师:

既然我们的假期有这么多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开一个分享会吧!

大家分成不同的小组,各自选择想参加的小组,展示你们的假期生活吧!

三、实践活动:

1、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例如:

手工组;读书组;旅游组等。

2、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假期收获,例如:

照片;纪念品等。

夸夸假期中觉得最有意义或最开心的事。

3、小组之间相互参观,相互评价。

4、整理自己的假期收获,畅想下一个假期。

5、老师总结。

《中秋节》

《中秋节》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难忘的假期》中的第一课。

本课教学目标是通过中秋节的活动,了解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认识中秋,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知识与能力目标】

9、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传统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10、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节日特色;

3、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活动中加深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展示中秋节的起源,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中秋节及中秋节要做的事情;

4、通过故事和诗歌进一步了解中秋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来引导了解中秋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激发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进一步培养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教学难点】

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学生珍视祖国文化传统的情感。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展示台:

1、出示中秋节相关谜语,调动同学们猜出谜底。

2、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了解的有关中秋节的事情,例如:

吃什么、看什么。

3、课件展示中秋节的含义。

中秋节的含义:

中秋节俗称“团圆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处在秋季正中和满月之时而得名。

4、展示月饼的图片,说明中秋要吃月饼的原因。

吃月饼的原因:

古人相信,祈求月神的保佑,可以使全家团圆吉祥,因此中秋节要吃月饼。

5、展示赏月的图片,说明中秋赏月的原因。

赏月的原因:

因为八月十五是望日(或望日前后),月亮正圆,空气清新。

这时又正是秋分前后,昼和夜的时间一样长。

月亮正面恰好受到太阳的直射,受光最多,反射最亮。

一年中只有中秋的月亮具备上面三个条件所以,中秋这一天,月亮最明亮、最皎洁。

6、中秋节寄托着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在中秋节这一天,我们会用许多方式庆祝,除了吃月饼,你还知道哪些中秋节的风俗?

(学生自由回答赏月、猜灯谜、玩兔灯等。

教师适时补充介绍:

如有的地方中秋节的晚上要放河灯;香港地区的人们在中秋节的夜晚在街上舞火龙;江浙一带的人们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点起红红的灯笼,挂在房檐下,叫做燃灯)

7、出示挂历,找出今年的中秋节是哪一天。

二、讲故事,读诗句:

1、交流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传说。

(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2、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拥有悠长的历史。

3、出示有关中秋的诗词,组织学生齐声阅读。

《国庆节》

《国庆节》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中的第二课。

本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知道国庆节是祖国母亲的生日,了解国庆节的产生及历史背景,感受祖国各地为庆祝祖国生日的隆重场面,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自豪之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

11、了解国庆节的时间及历史背景;

12、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之情;

3、学习热爱祖国的儿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5、通过展示照片与影像资料,带领同学们了解国庆节的历史背景;

6、通过感受各地人民欢庆国庆的场面,感受大家的喜悦;

3、通过朗读诗歌、歌唱祖国,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来感受国庆节,了解国庆节,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重点】

让同学们知道国庆节的来历及庆祝国庆节的意义。

【教学难点】

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以及对祖国的自豪之情。

1、师生共同搜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式、文艺演出等;

2、教师开国大典的录像资料;

3、教师准备有关中国人民庆祝国庆的录相片。

一、展示台:

1、出示天安门的照片,引导大家说出这是哪里。

2、提问:

同学们知道我们祖国的名字吗?

(板书中国)

3、描述祖国的诞生:

我们伟大祖国的名字,一个响亮世界的名字!

但是我们的祖国母亲多灾多难,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的旧中国,祖国母亲遭受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我们的国土被霸占,我们的人民被屠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反动派的统治,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新中国的诞生日吗?

(板书:

1949年10月1日)

5、播放开国大典片段。

6、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从此以后,10月1日被定为国庆节,每年国庆节全国放假,共同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

二、感受体验:

1、展示各个地方庆祝国庆的场面。

2、引导学生们感受庆祝国庆的庄严与神圣。

3、观看60周年阅兵仪式视频。

4、提问:

观看完阅兵式后是什么感受,说出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

5、讨论我们可以怎么庆祝国庆。

6、学生回答,老师评价。

三、唱一唱我们的祖国:

1、分个人或小组,有感情的朗读《祖国妈妈过生日了》。

2、分个人或小组,演唱《哇哈哈》。

3、学唱《祖国祖国多美丽》,《小朋友,爱祖国》等歌曲。

《我爱您,祖国》

《我爱您,祖国》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中的第三课。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我国的大体情况,了解我们祖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

深入了解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

13、知道我们的祖国很大,民族很多,幅员很辽阔;

14、通过调查活动知道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3、了解祖国的首都,热爱祖国的首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7、通过诗歌欣赏,知道我们祖国地域辽阔;

8、通过认识各个民族,知道我们祖国由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文化组成的;

3、引导学生们通过导游活动,认识我们祖国的首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状况,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知道祖国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了解祖国的首都,热爱祖国的首都。

教师:

1、有关祖国风光的录像片和首都的图片;

2、中国地图。

学生:

1、祖国风光的图片;

2、搜集感受祖国广大的资料及首都北京的有关资料;

3、调查关于祖国的知识。

一、歌曲导入:

1、播放《歌唱祖国》,学生哼唱。

2、师:

这首歌是在歌唱我们的祖国,那么小朋友们能用你们的方式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吗?

3、学生表演。

二、欣赏《我们的祖国真大》:

1、师:

刚才大家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赞美了祖国,我们的书本里有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播放配图朗诵《我们的祖国真大》。

3、师:

听了这首诗,你们对诗中描写的什么最感兴趣呢?

4、学生回答,老师肯定。

三、欣赏《各族小朋友》:

1、师:

我们的祖国不仅地大,而且人也多,总共有56个民族呢!

你知道我们是属于什么民族吗?

我国大部分人属于汉族,除此之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小朋友们了解过吗?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

2、出示书本中少数民族小朋友,学生根据图片猜民族。

3、各族小朋友们快乐地生活在我们的祖国各个地方,老师带领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4、老师总结:

除此之外,还有白族、苗族、回族、朝鲜族、壮族……我们的祖国有那么多的民族,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真是太有意思了!

就像诗歌里描述得一样,各族人民是朋友,我们是一家。

四、展示台:

1、师:

我们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我们的祖国,(出示中国版图)小朋友知道地图上的这颗星代表哪里吗?

对了,它是我们的首都北京。

你们去过北京吗?

都去过哪些地方?

感觉如何?

2、师:

首都北京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下面我请小朋友们都来当一当首都小导游,当好小导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a.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内容来介绍;

b.内容简短,表达清楚;

c.声音响亮,仪表大方。

3、学生上台展示,适时补充。

4、给表现优秀的同学办法小小导游证。

五、小调查:

共同填写课本29页下方的小调查内容。

《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中的第三课。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都明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也明白每个星期一学校要举行升旗仪式,少先队员要敬队礼。

但是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升国旗就未必知道了。

为此撷取生活素材和感人画面,并设计多项活动,就尤为重要了。

以多维性角度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以情激情,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受到震撼,激发起他们对国旗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

15、懂得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了解升国旗时要注意的事情,要做到每次升国旗时态度要庄严肃穆;

16、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它们的含义,知道“国旗、国徽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9、通过行为辨析、课前调查、小组交流等方法懂得要尊敬国旗;

10、通过学唱国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之心;

3、通过调查讨论认识国徽,了解国徽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中增进对国旗尊敬、热爱的情感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教师:

多媒体课件、升旗场景图片及录像、制作国旗所需材料(合适尺寸的红纸、旗杆)。

学生:

课前完成P31小调查,了解国旗资与国徽的资料。

一、认识国旗,了解含义:

1、师:

(出示一面国旗)这是什么?

认识吗?

都认识了,那么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国旗的样子吗?

看谁介绍得最全面最具体。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3、师: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老师要考考你,你知道我们的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吗?

国旗上为什么有一颗大星,还有四颗小星呢?

你认为它们代表了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及时补充讲解。

5、师:

你们知道第一面国旗是什么时候由谁升起的吗?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从那一刻开始,五星红旗始终飘扬在祖国大地上。

6、师:

关于国旗的知识你们还知道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7、齐声朗读《国旗国旗我爱你》。

二、调查与实践:

1、师:

在上课之前我要求小朋友们完成课本31页的小调查,你们都完成了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各自的调查结果吧。

2、学生发言,教师适当评价。

3、引导学生知道不管在什么地方,升国旗的时候,我们都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4、了解国歌产生的背景,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三、认识国徽,了解国徽:

1、出示放大的国徽,她的名字叫什么?

课件展示国徽。

2、提问:

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国徽呢?

3、小结:

天安门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大会堂有国徽,国务院、外交部有国徽,民警帽子上有国徽,人民币上有国徽。

4、讨论:

你觉得这些都是怎样的地方?

为什么这些地方都有国徽?

5、小结:

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四、小评判:

1、出示课件,判断哪些是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的表现。

2、学生回答,老师评论。

《中华好儿女》

《中华好儿女》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难忘的假期》中的第五课。

本课教学目标是通过了解古今优秀的中华儿女,让学生感受到做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同学们的爱国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17、了解从古至今优秀的中华儿女;

18、通过调查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