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活动小事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581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百活动小事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百活动小事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百活动小事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百活动小事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百活动小事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百活动小事例.docx

《四百活动小事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百活动小事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百活动小事例.docx

四百活动小事例

进百家门、解百家难、吃百家饭、暖百家心

“四百”活动

 

 

 

 

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信访办、政工办

二〇一三年十月

目录

阿依洪·司联拜克的笑脸多了………………………王亮亮

连队借款承包户住楼………………………………李小华

连官帮助买棉衣………………………………………寇建梅

男性健康检查入户宣传见效………………………姚兵娣

走访三家低保户………………………………………王雅敏

幸福的库尔班大叔……………………………………孙建萍

赵连长想着打工的事…………………………………崔颖

霜冻发生以后…………………………………………袁威广

老职工的心里话………………………………………朱礼明

枣尔汗迁坟……………………………………………彭海

春风细雨润无声………………………………………王梅军

王志强住新家的感觉…………………………………孙建红

社区干部帮助左拉汗买炭……………………………马方圆

疏通雪水护墙院………………………………………马方圆

社区是我家……………………………………………田强

马哈沙提关爱孤寡老人……………………………田强

对木合塔尔·牙生的帮扶设想………………………陈英杰

马刚的困难我们清楚…………………………………田春

临时救济解燃眉之急…………………………………朱黎明

阿依洪•司联拜克的笑脸多了

头屯河农场一连连长王亮亮

今年54岁的阿依洪•司联拜克是个矮矮胖胖的中年哈萨克族人,可能是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吧,他不但挺着个大肚子,他妻子的腰也很粗。

他们两人都不同程度的患有高血压病,如果走路快一点,都是气喘嘘嘘的样子,要干体力活就更不行了。

阿依洪•司联拜克是一连的老职工,全家四口人,妻子没有工作,以前在连队承包土地,种植玉米、小麦、番茄等农作物。

他对种植庄稼不在行,两口子苦扒苦做的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幸好他在农场“三十公顷”的宅院里有几间房子可以出租补贴家用。

近几年随着农场作物结构的调整,像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由于投入产出率低已不种植了,现在大家都种植蔬菜、瓜果等产值高的作物。

对于种植园艺、蔬菜这些作物阿依洪•司联拜克更不在行了,他就依靠养牛、养羊挣钱。

前两年农场整治危旧房,他在“三十公顷”的房子年深月久太过破旧,也被拆除置换了楼房,没有房子出租了,牛羊也养不成了,在等待置换楼房的两年期间,他家的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连队党支部了解这些情况后,将阿依洪•司联拜克作为联系户,分配给了一连连长王亮亮,王连长主动和阿依洪•司联拜克结交成了朋友。

在以后的日子里,王连长就根据他家的条件催促他积极申请低保,同时根据他老实、能吃苦的特点,经连队党支部研究决定让他看护浇灌绿化林、防风林,每年给予一定的补助,如果连队公管地有活也先让他干,让他挣点钱。

2012年农场要招纳一批公岗人员打扫卫生,王亮亮就鼓励他报名。

经审核后阿依洪•司联拜克成为了一名公岗人员,每月都有了固定的收入。

去年冬季他的置换房也分到了,两个孩子也相继找到了工作,全家搬到115平米的楼房以后,专门邀请连队的工作人员到他家参观做客。

今年春天的时候,阿依洪•司联拜克的妻子找到王亮亮说:

“现在她的孩子、丈夫都每天出门工作去了,搬进楼房后家务活也少多了,家里也没有什么副业,她一个人在家太闲了,也想找个活干干,补贴家用”。

碰巧绿洲街新开的一家信用社需要一名少数民族厨师做饭,王亮亮把消息告诉她后,第二天阿依洪•司联拜克的妻子就应聘上岗了。

生活压力小了,阿依洪•司联拜克的笑脸也多了,他幽默的天性也展露出来了,他常常到王亮亮办公室说:

“太谢谢你了,我哪天得好好请你喝一顿马奶酒”,王亮亮说:

“喝酒我看就算了,你只要好好珍惜这份工作就行了”。

 

连队借款承包户住楼

头屯河农场二连副连长李小华

2013年2月17日,我和张书记走访到兰金泉家,了解到他家换了两套房子,儿子一套,他自己一套,需要补款12万元。

由于他在2月14日突发脑溢血住院,因为不是职工,又没参加医疗保险,治病已把家里所有的积蓄花光了,现在还在医院,家里已没有钱付房款了,只能还在旧房居住。

他的妻子把这些情况告诉给我和书记,确实是有困难。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连队还有几户家庭无能力付房款,暂时无法搬迁。

2月19日,农场领导召集书记、连长开会,专门针对以上的情况,给出了解决方案,就是有一份葡萄的、符合置换条件的、无能力一次付清的、只够换一套楼房的,可以由他们提出申请,通过连队向农场借款,分1-3年在葡萄款中扣除,利息按银行同期平均利率计算。

于是我又通知他们来连队办理房屋借款手续,他们顺利地到安置办和物业办公室办理了新楼房的入住手续,开始了新房的装修。

2013年3月中旬,这几户职工都陆续搬进了新楼房。

兰金泉也从医院回来住在新楼房里修养,进行康复锻炼。

4月8日上午,他由女儿搀扶着来到连队办公室向连队的干部表示感谢。

走访工作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职工群众做一点儿事他们都会铭记在心。

连官帮助买棉衣

头屯河农场二连技术员寇建梅

2012年3月我调入二连工作以来,主要负责二连的民政工作。

什么是民政工作?

如何做好民政工作?

在我一连串的问题之后,书记简单的告诉我,就是和职工群众亲近,了解他们的冷和热。

2013年的春节即将到来,大家都在忙碌准备着春节所需的年货。

记得2013年2月1日那天,气温达到零下24度,外面已经是冻得手都拿不出来了,就在这时,马彦虎来领取低保金。

马彦虎今年27岁,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不知道照顾自己。

当我给他发完低保金时,发现他只穿了件单薄的外套。

我把低保金交到他手上对他说:

“你去买件外套,这么冷的天气别冻坏了。

”他说:

“我也想买,但是这点钱只够我每个月吃饭,没有多余的钱买衣服”。

当我把得知的情况汇报给领导后,二连连长和书记当时便给了马彦虎100元钱,让他去买件厚点的衣服。

常言道:

男儿有泪不轻弹。

这时的他,眼睛里充满了感谢的泪水。

连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快去买衣服吧,别冻坏了。

过完春节的一天,马彦虎来到了办公室,他在办公室转了一圈乐呵呵的走了,这时眼尖的会计发现,他买了件新的厚的棉衣。

原来不会表达的他,用这个举动告诉我们,他买上衣服了。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在想,如果当时我不汇报他的情况,他这个春节是不是过得就不那么的温暖。

这时,我自己的心里也温暖了许多,也有了那么些小小的成就感。

走到职工家里去,帮职工算好帐,解决职工切实遇到的困难。

这是我到连队工作以后的切身感受。

我相信,通过了解职工,才能帮助更多困难的职工。

 

男性健康检查入户宣传见效

头屯河农场二连报账员姚兵娣

“终于男的也可以免费体检了,太好了,我都30年没有做过检查了。

”二连职工马建存对我说着,我心里也感到很高兴。

3月22日,我参加了农场召开的男性健康检查工作会议。

参会后得知,为全面提高农场职工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师党委将男性健康检查项目纳入2013年为职工群众办“十件实事”建设方案之中。

会议落实到二连分配的名额是29人。

免费为男性职工进行健康检查,这对每个职工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为了把好事办好,3月23日,我首先思考怎样给职工宣传,考虑后带上相关资料就开始到职工家里宣传,先后到杨祖明、马俊新、袁建忠等职工家里走访,他们都非常欢迎此项政策,就是有点担忧到时候种植土地太忙没有时间,我就多方面给他们讲健康检查的好处,农场、连队会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大家去。

动员他们不论多忙,检查身体都是最重要的,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为家庭为农场更好地做贡献。

到3月26日,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宣传,报名人数已超过29人,到28日上报时已达到33人。

通过此次走访,我能够将师、场党委的惠民政策落实到职工群众身上,让我深深感受到各级党委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让职工群众接受实实在在的服务,我觉得我的工作非常重要,我的辛苦也非常值得。

 

走访三家低保户

头屯河农场三连技术员王雅敏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群众是最讲感情的,而且这种感情最纯朴。

我参加工作以来分管三连的民政工作,而就是这份工作也真正的触动了我的内心,他们的生活情况成了我牵肠挂肚的事。

我带着真情、真心、真诚听取民心,认真为他们服务。

连队职工群众陆续搬入保障性住房,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连队办公室也跟着搬了上来,但是在三连居民区还有几个低保户,他们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

买明·吾守是一名聋哑人,今年48岁,未婚,独自生活很爱干净,但与人交流很困难。

每到他的家里总能看到摆得很整齐的镜子、梳子、牙刷、牙膏,像站军姿一样,我就会冲他笑笑指指那一排物品,而他就会像孩子一样的跳到我身边比划着、笑着。

想着朴实的他时常让我觉得很轻松,就是这短短半年多的民政工作,让我和他建立了特殊的感情。

2月4日临近春节,天气非常寒冷,我与书记在商量节前对低保户的慰问走访工作。

下班后,我们带上救灾面粉准备给住在三连的低保户送去,因为天冷路滑连队交通不便他们的出行也是问题。

我们先后到身体不好的赛里甫汗、买明·吾守等5户人家中。

走到赛里甫汗家中,她正与家人听歌聊天、嬉戏玩耍,看到这些情景再与她拉家常后,书记对他们做了些嘱咐,连队居民越来越少,一定要注意煤火安全。

这不禁让我想到不久前来她家中,为她检查身体、送煤炭时的情景。

我们推门进去的时候,她独自躺在破旧的小床上呻吟,卫生员为她检查后,没什么大碍,就是牙疼让她好几天没怎么休息好和进食了。

就看着空荡荡的房屋,孤独的她更显得可怜。

事后我见到她的姐姐,便与她多交流了一阵,我想让她有空多去妹妹家坐坐陪陪她,身体不好的她家里没什么人气心情也会影响她的精神和生活。

当这次看到红光满面笑容灿烂的她,我心里是那样的安慰。

踏进买明·吾守家我看到开心的他不停的在我跟前比划着、转着、笑着。

书记人很好很有意思,他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交流着,让他吃好、穿暖和点,并用手比划着拉拉条子做饭的样子。

我们在这特殊的交流中都笑了,这就是所谓的心灵的交流吧!

到了马彦刚家时夜幕降临,瘦弱的奶奶给我们开了门,热情地拉着我们进屋并去倒水。

我每拉住她的手,鼻子总会不由得泛酸。

马彦刚今年48岁,精神二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全靠70多岁的母亲、哥哥、姐姐照料他的生活。

奶奶望着书记不停地说:

“谢谢好书记,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们过得很好,谢谢你们一直想着我们。

”书记说这都是我们该做的,嘱咐老人早点搬到保障房,就不用大冷天的提煤烧火。

我将马彦刚申请低保所缺材料与残疾证办理程序的相关事情都写在纸上并给她做了解释,留下了我的电话,希望奶奶叫自己女儿带着她给马彦刚办理这些事情。

半个月后,奶奶在女儿的带领下来到办公室,拉着我说:

“小姑娘,我搬到楼房了......”。

我也跟着高兴,她们将我工作所需的材料都拿来并说带马彦刚也去做了检查,办理了新的残疾证,一直夸我工作认真,写得清楚给她办事带来了方便。

走访工作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一步,了解居民所思,听取群众心声,为职工群众做一点好事,他们都会记在心里,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

 

幸福的库尔班大叔

头屯河农场三连报账员孙建萍

现年61岁的小库尔班·托乎提大叔是三连退休职工。

他有听力残疾,现住在同和.幸福城D区8-2-102。

在他新搬入的家里,厨房的橱柜、燃气灶、吸油烟机等设施齐全,房内干净整洁,简单的旧家具也显得很温馨,看到他慈祥的笑容,我们心里就觉得很安慰。

去年年底,三连职工开始搬迁保障性住房,小库尔班看到大部分职工已搬迁到农场保障房,他心里着急了,多次去安置办询问情况;并到三连办公室找书记、连长寻求帮助。

由于他的旧房只有52.61平方米,还不够置换一套小房子,自己一直以来都是靠吃低保生活着,没有其他经济收入,也没有多少积蓄,而如今要交4万余元才能拿到一套住房,这对于他来说真是有点困难。

今年2月份,按照农场有关政策,小库尔班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农场同意给他借4万元让他住进了新楼房。

我也尽快帮助他办完借款手续。

由于他听力不好,3月11日我带他到农场财务科、物业、天然气办公室办理各项交款手续,当库尔班拿到房屋钥匙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前几日由于没有通燃气,库尔班大叔做不了饭,他来到办公室,向我诉说。

得知情况后我又联系天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帮忙尽快给他通天然气,这样他又安心了一些。

他没有过多的语言和牢骚,而勤劳、节俭是他的生活作风,在生活中从不等不靠,有时也打零工来贴补生活,我们经常嘱咐他要保重身体,生活更幸福。

看着库尔班大叔一脸笑容,不禁让我感慨万千,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农场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努力工作,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认真履行屯垦戍边职责和使命。

我相信,农场的明天会更美好!

 

赵连长想着打工的事

头屯河农场四连副连长崔颖

“赵连长,帮我们找点活吧,我们现在心里空落落的。

”四连25号地职工牛转秀说。

赵连长想了想说:

“种花种草你们愿不愿意干?

几个职工异口同声地说:

“愿意干”。

赵连长拨通农场园林公司经理马占清的电话,问是否需要临时工作人员,回答需要,整理花圃、种花、种草、种树,明天就可以上班。

几个职工连声说:

“太感谢赵连长,这下我们心里踏实了”。

职工们满意地走了,赵连长又开始联系大马力机车,给新植葡萄园开沟,尽快把新植土地给职工分下去,以填补职工们空落的心。

原来,四连25号葡萄地今年被农场征收了,眼看着别人都在葡萄园里忙碌,他们就给别人打工,以减轻自己心里的失落感。

可是,葡萄树一扒完,就很少有人雇工了,失落感又开始困扰他们。

也难怪,25号葡萄园和他们相伴十多年了,现在说不种就不种了,难舍啊!

赵连长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每次都会耐心听职工们诉说心声,他们都是农场的好职工,农场征收土地,他们都非常不舍,但是很快就签订了补偿协议,牺牲个人的小利益而顾全农场的大局。

今天,没打上工的他们找到赵连长,顺口说让连长找临时活干,其实并没有报希望,但是,没想到赵连长却非常认真地给他找到了临时的工作,而且工资每天100元,10天工期,他们怎么能不满意呢!

 

霜冻发生以后

头屯河农场四连副连长袁威广

2012年4月26日早上八点三十分,22号地班长赵斌打电话说:

“技术员,地里的葡萄芽子昨晚被霜冻打坏了,一道丝以下几乎全冻坏了。

”之后,9号地、27号地、26号地、21号地职工和种植户一个接一个打电话过来。

我迅速把这些情况向连长赵永忠报告。

连长组织各片区负责人到地里调查了解葡萄受冻情况。

农场相关科室也要求大家认真调查走访,做好职工的受损情况记录和心理安抚指导工作。

经过认真调查,发现一道丝以下葡萄受损严重,一道丝以上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且受冻范围也仅限于点发状,并没有连片大面积受损情况发生。

但是,悲观、失望的情绪在职工和种植户中潜滋暗长、悄悄蔓延,纷纷表示“今年没希望了,管理葡萄的信心也没有了,也失去干劲了。

”看到这一情况后,我组织各条田葡萄种植人员开会,告诉大家不要失去信心,受冻只是极少一部分,不要盲目悲观失望,而且今年的霜冻情况极为罕见,令大家防不胜防,既然霜冻发生了,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坦然地接受老天对大家的考验。

经过我的一番分析和劝说,大家的情绪平定了下来,悲观的情绪也改观了很多。

农场工会和四连党支部到家庭负担较重的受灾职工家走访慰问,并送去大米、清油等慰问品,鼓励大家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做好葡萄后期管理工作,争取获得较好的收益。

 

老职工的心里话

头屯河农场五连副连长朱礼明

2013年2月12日中午,我来到职工陈月华家里,在知道我的来意之后,陈月华高兴的说:

“我给你做饭去,你和你王叔先聊天。

陈月华是我连的退休老职工,现在住在我们农场保障房的C区,房子没有装修,只是新买了些简单的家具,她通过简单的装饰,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让人感觉很温馨。

虽然她已经退休,但丈夫身体不好,每月需要花钱买药,不得不再承包一份葡萄来维持现有的生活,他们有一个儿子,但现在也只能自己顾自己。

不一会,热腾腾的拉条子就做好了。

陈月华说:

“搬上来还真是方便,以前做个饭要架炉子,水管子也不在一处,现在的厨房都是一体化,不光干净,还方便,一进厨房就让人有种特别想做饭的感觉。

”我说:

“呵呵,还是住着楼房舒服吧。

”她说:

“嗯,炉子也不用架了,房子温度也好,确实舒服,但我们也害怕以后的费用我们交不起呀。

”我说:

“没那么可怕,等王叔也退休了,你们老两口的退休工资,还能存一个人的呢。

”王叔说:

“这些年亏了你阿姨了,都怪我这病。

”陈月华说:

“一辈子都过来了,还说这话干啥呀。

”我说:

“你们俩千万别这么说,这好日子才刚开始,我们的农场以后会越来越漂亮,你们呀就等着享福吧。

”他俩都笑呵呵的说:

“不过我们也要反映个问题,搬进保障房以后,有些人的素质太差了,垃圾乱扔。

楼上住的人,直接开了窗户就把垃圾往外扔。

还有随地大小便的人,我们在楼上,他在楼下就撅着白白的屁股开始了,你说看的人都羞得不行,他害臊不害臊么。

”我说:

“这些问题,是刚住上楼房的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利用各种形式,给大家讲,我相信居住环境变了,生活条件好了,社区的各项工作加强了,我们的职工一定会讲文明,守道德的,因为我们是兵团人么。

吃着陈月华阿姨亲手做的地道可口的拉条子,我深深地体会到,职工群众的思想是不落后的,他们也期盼着文化、思想、生活习惯等等方面要和城市化生活相适应。

走访居民百姓,筑起沟通桥梁,感悟群众冷暖、倾听社会声音。

我们作为社区的干部更要增加责任感、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做好社区服务工作,让居民幸福快乐,让社会和谐安宁。

 

枣尔汗迁坟

头屯河农场五连党支部书记彭海

2012年春,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农场对迁坟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

为顺利实施墓地迁移工作,五连早动员、早布置、早落实,召开职工大会进行宣传。

根据此次迁坟工作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工作方案,对居住在本连队的迁坟户进行详细摸底,张贴了迁坟通知,连队干部则深入相关职工群众家庭,逐户宣传迁坟政策,及时解答职工群众疑问,积极引导职工群众更新殡葬观念,耐心细致做好迁坟动员工作。

我主要负责五连少数名族的迁坟工作,为了打开工作局面,我到维吾尔族职工枣尔汗家中做思想工作。

可他的丈夫阿布力孜说:

“书记,我最近实在是太忙了,我们要过年了,不能迁坟”。

后来又说:

“不着急撒,让别的人先迁撒,我家的坟慢慢迁,五队那么多坟,别的人咋不迁。

别人迁了嘛,我就迁;别的人不迁嘛,我也不迁。

”经过多次登门,我终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担心一旦他带头迁坟,别人骂他。

当我第六次去他家的时候,阿布力孜终于松口了:

“书记,你这么样子给我做工作,我不好意思了,我迁。

2012年6月16日,阿不力孜找了两个帮手,我又亲自带着阿不力孜到农场民政科办理了相关手续,准备第二天迁坟,可当天是星期六,不方便办理迁坟预借款手续。

为了不耽误他第二天迁坟,我当即借给他现金一千元。

第二天傍晚,阿不力孜又找到我,说:

“现在我家的坟要迁到吐鲁番去,家里本来还有点钱,可让老婆子看病花掉了,现在钱不够了,还差600元。

”我当即又借给他600元。

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阿不力孜说“连队的干部好,书记好。

在五连的迁坟工作中,枣尔汗家是第一个迁坟的少数民族住户,她为五连民族坟的迁出起了示范作用,带了一个好头。

 

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头屯河农场园艺场党支部书记、场长王梅军

刘喜佳是园艺场的居民,因违章建房一事和园艺场有争议,并表示要到农场上访讨个说法。

2013年3月6日下午,园艺场领导班子成员及刘喜佳的爱人高玉莲,一起来到了乌鲁木齐军区后勤部医院,看望了刘喜佳,并在病床前再次向他宣讲了农场保障房置换政策。

刘喜佳因患腰间盘突出住院治疗。

目前,他的病情有所好转,在和他交谈中他说:

“我不去上访了,只要农场领导一碗水端平,象我们这样的违章建筑,拆掉的和没拆的都不予计算,这样我心里就平衡了,我不会给农场、园艺场脸上抹黑”。

我们给他送去了慰问品,他对我们的看望表示感谢,他表示在搬迁置换保障性住房时决不拖园艺场的后腿。

我们深深感到“四百”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它像春风细雨滋润着职工群众的心田,是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的好方法。

 

王志强住新家的感觉

头屯河农场园艺场报账员孙建红

2013年3月12日,我们园艺场干部走访了职工王志强家。

一进入王志强的家,带给大家的是喜悦和高兴。

看着他装修一新的家,我们问王志强有何感想,王志强满怀激动地告诉我们:

“我以前住的是60平方米的土坯方,家里四口人,住房比较拥挤。

自从我们全家搬入这133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后,我们全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充分说明是十二师、头屯河农场这些年发展得好,让我的生活从贫困走上了小康,让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城市化让我们享受到了十二师改革的成果”。

交谈中,我们又问到王志强下一步打算,他兴奋地告诉我们:

“当前农场深化改革,让我们职工群众多元增收,生活会一年比一年好,作为十二师职工切身感受到幸福和自豪,我们要跟上农场发展的步伐,就要多学习适合自己的专业技术,掌握多种劳动技能,创业谋生,继续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平,住进楼房了,生活水平不能降低。

我希望上级领导都能来我家做客,让更多的邻居朋友分享我们的喜悦。

我们听着王志强住进新家的感想,我们的内心也是温暖的。

社区干部帮助左拉汗买炭

头屯河农场绿洲街南社区马方圆

绿洲街南社区维吾尔族孤寡老人左拉汉,今年56岁,家住绿洲街南十巷,丈夫牙生去世前患有严重的哮喘、肺结核等疾病,因治病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还欠下不少外债。

现孤身一人的左拉汉不但没有工作能力,还患有多种疾病,生活没有其他来源,十分困难。

社区虽然在很早以前就为其申请了低保金,但现在物价的上涨和看病等现实情况,使左拉汉的生活十分艰难。

社区干部在走访困难家庭时来到了左拉汉家,当时已经入冬了,她家里用于取暖的煤炭还没有买,天都很冷了还没有煤炭可烧。

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绪军立即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给左拉汉捐款。

2月1日,当社区干部将困难救助300元和捐款500元送到左拉汉的手中时,她感动得直流眼泪,连说了几遍感谢社区党组织。

社区领导嘱咐她,让她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前去慰问的干部都说,大家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她,并叮嘱她有什么事随时给社区打电话。

 

疏通雪水护院墙

头屯河农场绿洲街南社区马方圆

绿洲街南社区居民李纪东肢体残疾,住的房屋是四十多年前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妻子唐佩云也是残疾人,家中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社区虽然为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但生活依然是十分艰难,去年十月社区把李纪东纳入公益性岗位,夫妇二人一同干一份环卫工作,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基本保证了他家的生活。

今年二月份,因春天气温急剧升高,积雪融化导致李纪东家地势较低的房屋地基泡在水中,因为排水分歧与邻居赵玉琴家产生了矛盾。

社区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除了化解两家的矛盾之外,还积极疏通积雪融水。

社区专门雇车拉了一车石子把地势较低处垫高,避免了淤水泡到地基,还安排了人员把路两边筑起矮坝,疏通积水防止雪水倒灌进院子。

左邻右舍的居民看到社区干部这种工作方法,个个都翘起了大拇指。

有的居民还夸奖地说:

“现在干部的作风转变了,职工群众的困难就越来越少了”。

 

社区是我家

头屯河农场绿洲街北社区主任田强

师玉珍的女儿周倩倩因难产引发肾癌去世,造成外孙女大脑缺氧,留下后遗症大脑发育不良。

为了挽救这个孩子,师玉珍四处借钱为孩子治病,终于保住了孩子的性命,同时也欠下了十万元的巨额欠款。

刚出生的孩子母亲去世,父亲也不在身边,师玉珍便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

因为孩子还很小,而且身体状况很差,师玉珍只能放弃工作,在家专心照看孩子。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多次前去慰问师玉珍,告诉她有困难可以找社区,社区一定会尽全力帮助她,根据师玉珍的家庭情况,社区为她申请了低保,使她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四百”活动不仅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真正让居民体会到了“社区是我家”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