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409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 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 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 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 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docx

《最新 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 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docx

最新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

上海市嘉定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编辑:

王斌校对:

王思亮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右图为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拓片),对此材料的史学价值判断较合理的一项是

A.黄帝其人其事纯属后人想象不可信B.黄帝确有其人

C.要证明黄帝确有其人还需材料佐证D.黄帝为汉代人

2、商朝历史较之夏朝之所以成为信史的最主要依据是

A.文献记载B.青铜礼器

C.甲骨卜辞D.神话传说

3、春秋战国属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社会方案。

儒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4、东周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新局面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广泛使用

C.地主阶级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局面的有力推动

5、中国古代帝王的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

西汉初期皇帝刘彻的谥号对应下列哪一规定

A.威强睿德曰武B.经天纬地曰文

C.好内远礼曰炀D.杀戮无辜曰厉

6、“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汉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能体现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创设刺史制度B.颁布推恩令

C.裁抑丞相权力D.推行内外朝制度

7、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中,表示上下隶属关系,表示政令下达程序。

其中正

确的一项是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

“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此处评价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

A.西周B.秦汉C.魏晋D.隋唐

9、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

A.创设科举B.改进活字印刷

C.重文轻武D.鼓励海外贸易

10、《剑桥中国史·辽西夏金元史》一书中写道:

“北京和杭州两方的皇帝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临中国世界的正统的统治者。

”材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辽宋并立B.宋与西夏并立

C.北宋与金并立D.南宋与元并立

1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曾极尽讽刺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外贸易,说它对外围小国来说是

一本万利的。

他讽刺的应是

A.宋朝的榷场贸易B.元朝的对外贸易

C.明朝的朝贡贸易D.清朝的民间贸易

 

12、右图为某历史档案馆珍藏的一封“廷寄”。

该文物可作为研究我国古代哪一历史问题的重要史料

A.书法风格突变B.丞相制度变革

C.民间邮驿发展D.君主权力变化

13、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论清代学术:

“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

”“道咸以降之学新”可在以下哪部著作中得到体现

A.《马可波罗行记》B.《四库全书》

C.《几何原本》D.《海国图志》

14、英国殖民者关于“争取国主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的要求在哪一条约中得到实现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5、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中指出,“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材料所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孟买棉纱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16、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呼吁: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小变仍亡”批评的是

A.顽固派B.洋务派C.立宪派D.革命派

17、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在图书馆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

该小组正在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B.近代商业的前世今生

C.西方文化的渗透传播D.新兴政权的确立巩固

 

18、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吸引劳动力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发生,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学业难继

19、于右任在宋教仁的追悼会上说:

“宋先生死而假共和之面目已揭破,可知民贼时时欲杀吾国吾民,破坏共和。

”针对宋案革命党人发动了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20、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

“蒋介石发起这个剿灭共产主义肿瘤的战役,逼得中共确立游击战原则。

”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发生于

A.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1、“为了准备抗战,东北军阀被调去陕北打共产党,但他们宁愿攻打已侵入他们老家满洲的日本侵略者而不肯打共产党。

”事件的发展直接导致了

A.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西安事变的发生

C.七七事变爆发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2、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

“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

”该战役应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D.武汉会战

23、依据右图内容判断该报纸右上角标注的发行时间应最接近

A.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四月

B.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月

C.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

D.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十月

24、以下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②抗美援朝结束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④西藏和平解放

A.④③②①B.③④①②

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25、右图宣传画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时期

26、左图为某地铁公司发行的纪念性交通卡。

它纪念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改革开放方针确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27、1954年4月24日,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都刊登了来自日内瓦的电讯报道,他们这样描述到达该城市的中国代表团:

“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着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

”这位率领者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张闻天

28、陈旭麓这样评价南京临时政府的一项政令:

“它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意识。

”这项政令是

A.剪发辫B.禁缠足C.易服饰D.废跪拜

29、上海竹枝词中有云:

“清晨相见谷(好)猫迎(晨),好度由途叙阔情。

若不从中肆鬼肆(赚钱),如何密四叫先生。

”出现这样的表达方式是

A.自然地理决定的B.传统文化导致的

C.中西交融的结果D.崇洋媚外的体现

30、“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以上评述与下面哪个著作相一致

A.司马迁《史记》B.司马光《资治通鉴》

C.刘知几《史通》D.章学诚《文史通义》

 

二、非选择题(共90分)

31、文献与考古中的商朝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二:

己巳王卜,贞岁商受(丰收)年?

王占曰:

吉。

东土受年?

南土受年?

吉。

西土受年?

吉。

北土受年?

吉。

——甲骨卜辞《粹》

材料三:

商代青铜器

 

兽面纹爵兽面纹铙兽面纹鬲(gé)

问题:

(9分)

(1)依据材料一,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

(2分)

(2)对于研究商代历史来说,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一则历史价值更高,为什么?

(3分)

(3)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兽面纹饰”在当时被认为具有哪些功能?

(2分)

(4)材料二、三对于认识材料一有何帮助,并作简要说明。

(2分)

32、帝王的治国之策

史学家顾颉刚说: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

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问题:

(9分)

(1)材料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

(2分)

(2)列举汉武帝“利禄的引诱”具体措施三项。

(3分)

(3)不同的手段分别带来哪两种不同的后果?

对此你有何看法?

(4分)

33、耽误时机的40年

从1860年开始的40年是中国革命明显的孕育时期——旧的制度似乎又要运行起来,西洋的方法有些已采用了,而中国的进步比较起来是如此之迟缓,以至于变成一只在更大的外国侵略面前坐以待毙的鸭子。

帝国主义列强互争雄长,到1898年达到可怕的高潮。

这时期以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北京而告终。

显而易见,这40年中国耽误了时机。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问题:

(12分)

(1)简要叙述这40年间有识之士是如何学习“西洋的方法”的?

(3分)

(2)“中国的进步如此之迟缓”具体表现有哪些?

(3分)

(3)列举40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互争雄长,到1898年达到可怕的高潮”的具体史实。

(3分)

(4)谈谈你对“从1860年开始的40年是中国革命明显的孕育时期”原因的理解。

(3分)

34、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请以史实为依据从不同方面加以论述。

(至少三个不同的视角)(12分)

35、上海开埠与租界

1845年公布的《上海土地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租界——上海英租界开辟的一个中英地方协定,这个章程既确定了大致界域、外侨和侨民之间在上海的具体租地办法,又规定了界内的一些城市建设、市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应行措施。

这是近代上海主权将丧,但也是城市近代化的一个历史性的起点。

——《上海志鉴》

问题:

(9分)

(1)简述上海英租界设立的背景。

(3分)

(2)依据所学知识,在租界内上海丧失了哪些“主权”?

(2分)

(3)你是否同意开埠及租界在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近代化”,并用史实证明。

(4分)

36、(美国)《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

材料一:

 

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

材料二:

 

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问题:

(14分)

(1)1978年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简述其背景及内容。

(6分)

(2)材料一所示杂志出版当日,中国外交发生了什么事情成为“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的有力见证?

(2分)

(3)哪些“持续不断的改革”使邓小平再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的当选者?

(3分)

(4)对比观察封面人物的背景,有何显著变化?

这种变化能反映出什么?

(3分)

37、中西文化论战

二十世纪初,我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中西文化论战,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片段。

材料一:

我人今日在迷途中之救济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有之文明。

此为吾人所深信不疑者。

……救济之道,在统整吾固有之文明:

其本有系统者,则明了之;其间有错出者,则修整之。

……今日之主义主张者,……乃假托于西洋思想以扰乱之。

……吾人若望救济于此等主义主张,是犹望魔鬼之接引以入天堂也。

魔鬼乎!

汝其速灭!

——杜亚全《迷乱之现代人心》,刊于《东方杂志》第15卷第10号,1918年4月。

材料二:

 吾人之於学术,只当论其是不是,不当论其古不古;只当论其粹不粹,不当论其国不国。

以其无中外古今之别也。

……然今之欧罗巴,学术之隆,远迈往古,吾人直径取用,……彼盲目之国粹论者,守缺抱残,往往国而不粹,以沙为金,岂不更可悯乎!

——陈独秀《随感录》,刊于《新青年》第4卷第4号,1918年4月。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分)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论战焦点。

(不得照抄原文)(6分)

(2)简述这场论战的背景。

(4分)

(3)充分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场论战。

(15分)

 

2018学年嘉定区高三历史第一次练习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C

2

C

3

C

4

B

5

A

6

B

7

B

8

C

9

C

10

D

11

C

12

D

13

D

14

B

15

A

16

B

17

A

18

B

19

A

20

B

21

B

22

C

23

C

24

D

25

B

26

D

27

B

28

D

29

C

30

B

二、非选择题(共90分)

 31.文献与考古中的商朝(9分)

(1)思想:

崇尚神灵和祖先,实行礼治。

(2分)

(2)材料二。

因为材料二是一手史料;材料一是后世文献。

(3分)

(3)与祖先或神灵沟通,庇护商代人在世间的权利和财产。

(2分)

(4)考古发现印证文献:

材料二中占卜的记录和材料三中兽面纹饰可以印证材料一中尊神敬鬼的观点。

(2分)

32.帝王的治国之策(9分)

(1)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

(2)设五经博士,专事研究与传播;办太学、完成学业合格即可任官;建立地方学校以为官司吏后备人选。

(3分)

(3)秦是对文化的摧残,是其暴政而亡的原因之一;后者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政治统一。

(2分)言之有理即可:

如统治者要疏不要堵等。

(2分)

33.耽误时机的40年(12分)

(1)六十年代,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洋军事技术、创设近代学校、选派留学生出国等;六七十年代,创办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九十年代,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学习君主立宪制。

(3分)

(2)政治上,变法失败,依然是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民族资本发展缓慢;外交上,反侵略战争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等。

(3分)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定《北京条约》;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19世纪末,德、俄、英、法、日等国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分)

(4)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所积聚的进步因素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思想上的启蒙等;清政府继续腐败下阶级矛盾的加深;外国侵略不断加重下民族矛盾的激化。

(3分)

3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转型(12分)

政治方面:

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共和转变。

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通过《临时约法》;袁世凯复辟帝制阴谋失败。

思想文化方面:

传统儒家正统思想遭到近代西方思想的冲击。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商务印书馆编译西学名著。

社会习俗:

文明礼仪取代一些传统陋习。

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等。

科技方面:

近代科技发展。

詹天佑主持建筑京张铁路;冯如研制第一架飞机。

史学方面:

从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

梁启超呼吁进行一场史学革命,提倡建立新史学,重写中国史。

(如答到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也可适当给分)

(每个视角最多4分:

其中写出具体视角1分,每个史实1分)

35.上海开埠与租界(9分)

(1)1842年,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开埠。

1845年,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及颁布,标志英租界的开辟。

(3分)

(2)领土主权、司法主权、行政主权等。

(2分)

(3)同意。

上海逐渐建立起公共道路系统;交通工具也经历了从人力车到电车的变化;公共照明系统、城市供水系统等渐成规模。

(4分)

36.(美国)《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14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分)背景:

文革结束;在全国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分)内容: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

(3分)

(2)外交事件:

中美建交。

(2分)

(3)改革:

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开辟经济特区。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3年做出废除人民公社的决定。

(3分)

(4)前者以山、林等自然环境为背景,后者以建筑、高楼等为背景,反映出邓小平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建设迅速推进等。

(3分)

37.中西文化论战(25分)

(1)材料一:

中国固有文明能救国;救国之道在于完善固有文明。

材料二:

学术的要旨;救国之道在于学习西洋文明。

焦点在于是否要以西方文明取代中国固有文明。

(6分)

(2)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以及之后的军阀混战等社会危机击碎了辛亥革命以来人们对民主共和的憧憬;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主张以新易旧、以西方取代中国固有文化,激起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

(4分)

(3)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5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评分参考:

第二层次:

能从一个角度利用多个材料进行论述。

(4分)

第三层次:

能利用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加4分,共8分)

第四层次:

从文化渊源、时代背景(内、外)等角度解释矛盾的内在统一性和可理解之处。

(加3分,共11分)

第五层次:

如在第四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到认识论角度、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角度等去看待问题。

(忌大话空话)(加3分,共14分)

同时要注意论证时史论结合的程度;注意教材内容与提供史料之间的结合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