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1252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docx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docx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

植物调节剂2009-09-0414:

11:

29阅读137评论9字号:

大中小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未来农业五大新技术之一(这五大新技术是:

克隆、良种、无土工厂化农业、化控剂、除草剂)。

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按照人们的意愿调节、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大课题。

特别是园林植物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非常远大的前景。

目前花卉苗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很少,只在细胞组培上有一些使用,园林界提前掌握和使用这一新技术,对提高花卉苗木生产和养护质量、降低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植物生产调节剂

植物生长激素具有广泛、显著的生理效应和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强烈调控作用,从植物激素发现之日起,人们就想将其用于农业生产。

但是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激素含量甚微,通过从植物体内提取激素,再应用于农业生产那是很困难的,也是不合算的。

于是科学家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浓缩、提取,或用化学等方法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

有些物质在植物体内不一定存在,其化学性质与植物激素也不一定相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也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类人工合成、人工提取的生理活性物质,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特点及生理特性

植物激素是植物接受了特定环境信息诱导而形成的正常代谢产物,是植物体产生的内源活性物质,它可以由合成的器官或组织运转到别的器官或组织,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微,但起的作用很大,参与调节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植物的发芽、生根、生长、器官分化、开花、结果、成熟、脱落、休眠等无不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控制。

植物如果缺少了植物激素,便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会死亡。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之一是使用浓度低,有的甚至不到百万分之一,就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些栽培技术措施难以解决的问题,能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解决,如打破休眠、调节性别、促进开花、化学整形、防止脱落、促进生根、增强抗性等。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

目前得到公认的植物激素主要有五大类,即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此外,科学家也发现了其他一些具有植物激素作用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如油菜素内酯、水杨酸、茉莉酸等。

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生产上的应用

1、如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扦插、移栽生根、发芽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生根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一是刺激插条生根,即促进插条基部根原基的发生,加速生根的速度。

二是促进移植后的植株生根,即激活根原基的活性,诱导促进快速生根,提高移栽成活率。

如根动力

三是用于压条生根。

压条常用于插条繁殖不生根或极难生根的品种。

(如:

将枝条进行环割,在不脱离母株的情况下,用吲哚丁酸羊脂膏涂于环割部位,外加苔藓以保持湿度,再用塑料薄膜包裹,可以促进生根。

生根后将枝条割离母株,插入苗床。

促生根调节剂主要用:

NAA、IBA、NAA+IBA,其中萘乙酸诱导产生的根短而粗,呈刷状,吲哚丁酸产生的不定根细而长,两者结合促生根效果好;比久、吲哚乙酸(IAA)、萘乙酰胺,6-BA也有促生根的作用。

除上述主要物质的配比外,辅助因子,如维生素、糖、消毒剂和渗透剂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市面上质量有保证的、有品牌的生根剂都是在生产实践中使用多年、]配比合理,且添加有各种辅助因子的物质,如大树移栽中,为促进成活使用的专用“根动力”。

生产实践中侧柏、大黄杨、杜鹃、仙客来、一品红、天竺葵、杨树、桦、榆树、石竹、菊花等扦插生根就是用配制好的NAA、IBA、B9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根产品在使用时要注意合理使用浓度,大了会抑制生根、小了没有生根效果。

2、如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种子萌发,打破休眠

植物为了避开不良环境,往往用休眠状态来保证生存,大多数植物都有一个休眠期,打破休眠的机理是植物体内生长促进剂物质大于抑制物质。

在实践中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是最有效萌发促进剂,它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发芽。

在生产实践中如白合的鳞茎用赤霉素处理,储存6天后就能发芽;如杜鹃、山茶花、牡丹用赤霉素100ppm处理种子就能打破休眠发芽。

水仙、郁金香、菊花、山毛榉、龙胆等花卉常常用赤霉素打破休眠、促进萌发。

另外,除影响球茎发育的外界条件(温度、湿度、气候)外,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基嘌呤或赤霉素可以打破球根休眠,促进球根发育。

用萘乙酸+6-苄基嘌呤处理野百合,可促进小鳞茎的形成,并促进开花。

脱落酸、青鲜素等可以用来延长休眠,推迟开花。

3、如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花期、催花、促花

观赏植物调控花期尤为重要,为了适应市场和节日的需要,控制开花植物的开花时间及延缓或促进开花,在生产实际中除光、温度和肥水调控外,还运用植物调节剂(催花剂、迟花剂)诱导或延缓开花,增加花朵。

如郁金香株高5-10cm时用调节剂可提前开花,用乙烯利滴在观赏凤梨科植物叶腋中,能诱导开花。

除此之外,比久、矮壮素、多效唑也有促进开花作用。

广泛用于木本观赏植物,如牡丹、山茶花、玫瑰等。

用赤霉素可促进紫罗兰、樱草、山茶花、丁香、郁金香、白芷、天竺葵、石竹、杜鹃、水仙、大丽菊、仙客来、唐菖蒲、秋海棠等花卉植物开花。

用比久、IBA、NAA、PP333可延缓杜鹃、一品红、落地生根、菊花、麝香石竹、倒挂金钟等花卉延迟开花。

4、如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株整形、矮化,提高观赏度

根据商品化生产的需要,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修饰株形,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出造型美观的中小型盆栽植物,进入千家万户,在花卉商品化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生产实践上常常利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如矮壮素、丁酰肼、多效唑等进行造型、矮化。

有的利用植物生长抑制剂破坏观赏植物的顶端优势,可使植株侧枝增多,株形紧凑,根系发达。

有的利用生长抑制剂抑制了植株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进而促进了生殖生长,可使开花的部位集中,促进花大、数目增多,甚至提前开花。

有的品种需要培养高大的苗木,则需要用生长促进剂促进生长,如印度杜鹃,在茎伸长期用赤霉素叶面喷洒数次,可使盆栽植物长得又高又大。

对一些切花品种如矮秆菊、紫菀,为使茎秆伸长达到商品切花要求,可用赤霉素叶面喷洒2~3次。

有的品种需抑制茎秆伸长,用丁酰肼喷洒切花菊花,可防止花茎徒长,获得优质切花。

5、如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鲜切花保鲜

花卉是一项新兴产业,其中鲜切花已成为一种高产值的商品。

筛选培育高质量的切花品种,适宜的保鲜剂、包装、贮藏、运输等配套技术,是切花保鲜中不可缺少的综合措施。

在园艺上延长鲜切花(切叶)的观赏寿命是重要的问题,植物生长发育衰老是一个必然的规律,尤其是切叶或切花,从植株上切取下来后,由于缺少从根部输送上来的细胞分裂素的供应,就会使原有的核酸和蛋白质降解,引起叶片与花朵衰老。

切花是具有花、茎、叶三种器官的离体植物,失去了吸收供应水分的根系。

为使组织仍保持着高水平的膨压来完成花的发育与正常开放,需通过茎或花梗基部切口处吸收插瓶中的水分、糖与激素等化学物质,以补偿蒸腾与代谢所需。

在生产实践中常用植物生长促进剂(6-BA、激动素、赤霉素、2,4-D)和植物生长延缓剂(青鲜素、矮壮素、比久)延缓植物衰老,降低呼吸和代谢,阻止开花,和各种辅助因子一起配制鲜切花保鲜剂能延长鲜切花观赏期。

切花保鲜为一综合性的技术。

首先,不可忽视影响切花寿命的外界环境,如温度、相对湿度、光照、空气的流速与乙烯的浓度等。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切花采收后的货架寿命。

6、如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盆栽植物落花落果,延长观赏期

对观赏盆栽植物来说,使观叶植物的叶片较长时期地保持鲜美和健壮;观花植物延长花期;观果植物较长期坐果等,最有效地延长观赏部分的寿命,是人们主观的愿望。

盆栽植物的生长环境一般在室内,如家庭、厅堂、温室、通常是光照强度低,空气干燥,人为地浇水不当,时干时涝,很容易缩短植物的寿命。

在实践中除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加强管理外,合理协调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并配合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可有效地延长盆栽植物的寿命。

应用植物生长促进剂,可有效地防止室内盆栽植物落叶、落花和落果。

如盆栽金橘,在幼果期用调节剂喷叶和果,可延长挂果期,可防止在运输途中落果。

冬青又名圣诞树,冬季室内盆栽的冬青叶片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经常脱落,用萘乙酸叶面喷洒,叶片与浆果保留在树枝上的时间长得多,即使叶片发黑也不脱落。

萘乙酸可以减少秋海棠花的脱落,当花芽在叶腋中出现时,用萘乙酸喷洒,可延长观花时间。

6-苄基嘌呤和吲哚乙酸可防止盆栽月季落花,6-苄基嘌呤的效果比吲哚乙酸好。

如在生产实践中常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NAA、6-BA,比久、GA等延长一品红、菊花、白子莲、金鱼草、秋海棠、文竹、朱砂根等盆栽植物的寿命。

同时可用抗蒸腾剂和营养增绿剂来保持厅堂内摆放的观叶植物叶色鲜绿。

7、如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抗逆性和改善环境

植物对生存、生长不利的环境因素,如旱涝、干热风、寒冻、热、盐碱、病、空气污染等的抗性和忍受能力为抗逆性。

科学研究证明,当植物受到不利环境因素影响时,叶片上的气孔就开始关闭,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就会明显降低,此时,植物体内内源激素成份与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如脱落酸、青鲜素含量明显增加。

所以在实践中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青鲜素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又如矮壮素、比久处理后植株矮壮、紧凑、叶片小而厚,这都与提高植物对不良环境影响的抗性有关。

8、如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行道树等园艺植物进行化学整型

有的观赏植物需要打尖、整枝、整形。

在生产实践上,常利用植物生长抑制剂青鲜素、乙烯利等代替人工打尖、减少修剪次数。

如在绿篱植物山楂、女贞、黄杨、鼠李等,春季腋芽开始生长时,或在第一次人工修剪后,用青鲜素喷洒整株植物叶面,可以控制新梢生长,促进植株下部的侧芽生长,并可减少以后夏季的修剪,使株形密集,提高观赏价值。

国外应用青鲜素叶面喷洒行道树,以减少人工剪修的劳力和减少费用。

行道树的树冠生长过旺,会影响交通运输和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及遮挡夜间照明等。

用青鲜素在春季腋芽开始生长时处理(因新发育的常绿树叶片比完全展开的叶片更容易吸收青鲜素),使叶片吸收部位附近的顶芽受到抑制。

药剂的浓度要视树木的品种、生长阶段以及该品种对药剂的反应程度来决定。

用青鲜素喷洒,可控制行道树疯杈和枝条疯长,对白蜡树、栎树、白杨树、榆树效果良好。

一般在2-4月份天气晴朗,树身干燥时喷洒,以利吸收。

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常用的方法为叶面喷洒和土壤浇灌。

其他有点滴、注射、浸根、浸球根、蘸果等局部处理。

根据不同需要灵活施用。

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为有效地使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首先是正确选购药品。

市场上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较多,为了避免伪劣药品给你带来的损害,应该注意选用合格产品。

购药前首先弄清目的,用何种调节剂解决何种问题,要到合格的园林药品专用店或农药店购买质量有保证、有三证的品牌厂家产品,并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主要作用,使用对象、使用方法,并认清商品的生产厂家,切忌购买质量无保证的小厂、无注册商标的产品。

如果只图便宜,不看质量、品牌和提供技术服务,那么给你带来的损失就无法估量,常言道“最便宜的产品,就是最贵的产品。

”贵的产品不仅质量有保证,更重要的是能为你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第二,每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不是万能药,必须清楚地了解各种调节剂的性能,“对症下药”地选用,才能解决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决不能代替日常栽培、管理、施肥等措施。

第三,试验和选择最适的浓度。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效果与使用浓度密切相关。

如果浓度过低,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浓度过高,会破坏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伤害植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效应远比一般农药复杂。

不同作物使用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有着很大差别,且与作物的长势有关,长势旺的作物,使用延缓剂的浓度就可以高些,如徒长还抑制不住,也可增施1~2次。

长势一般的作物,施用延缓剂的浓度就要降低,1次即够。

长势不良的作物,没有延缓生长的必要,所以不必施用生长延缓剂。

根据调节剂的性能,对不同植物的最适浓度要进行初试,参考咨询生产厂和有关资料,选择梯度浓度进行试验,确定有效浓度后再扩大应用。

如丁酰肼一般使用浓度为3000ppm,初试时,可选择2000ppm,3000ppm,4000ppm三种浓度分别处理,经观察对比后,再取最有效浓度进行大面积使用。

又如生长素,使用的有效浓度一般很低,选择5ppm,10ppm,20ppm作初试,如效果不显著,进行第二次处理或提高浓度。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有的几天,有的要2周后才会观察到效果。

第四,目前表示浓度的方式常用的有百万分比(ppm)和百分比(%)两种。

1ppm表示百万分之一,即1ppm=0.0001%=1毫克/升=0.001克/升,如配制1000ppm溶液,即称取1克药剂配成1000毫升溶剂。

切不可粗心大意。

第五,注意使用时的气候,目前使用方法大多为叶面喷洒,植物可通过气孔吸收药液。

温度过低叶面吸收缓慢;温度过高,药液的水分易蒸发,易造成过量未被吸收的药剂沉淀在叶表面,对组织有害。

为使药液充分吸收,夏季最好在下午或傍晚喷施,第二天早上露水有助于药剂被吸收。

如处理后4小时内遇雨,必须重喷,因叶表面的药剂大都被雨水冲刷掉。

如浇灌土壤,不要浇水过多,以免药剂从盆底流失,影响药效。

第六,使用的次数、用量与植株大小长势有关。

使用次数还与生育长短等有关,一般一二年生的作物生育期较短,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最适时期较短,一般只施用1次,就会有明显的效果,多次施用不但费药费工,而且效果不一定比一次施用好。

而一些多年生作物,生育期较长,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最适时期亦较长,需要保持长时间的药效,则可用一定的低浓度连续分次处理,一般2~3次,可延长使用效果,其作用优于高浓度一次处理。

在生产实践中,如一品红扦插后定植在9厘米直径盆中,使用多效唑矮化处理,以每盆用量20毫克为宜。

如植株已长高,移植在20厘米直径盆中,使用多效唑需40毫克才有效。

甚至间隔2周后处理1次,这样效果更明显。

第七,有的叶片上有茸毛或蜡质等,会影响溶液的吸附而流失。

为使药液充分吸收,在配制的溶剂内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0.2%中性洗涤剂),有助于药液吸附在叶表面,使其充分吸收。

不管哪种作物,凡株体表面茸毛多、蜡质层厚、表皮结构紧密、叶片直立的品种类型对生长调节剂的反应较迟钝,所需浓度较大。

反之,较敏感,所需浓度较小。

第八,使用部位及方法要正确,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根据施用目的和药效原理确定处理部位。

例如2,4-滴防止落花落果,就要把药剂涂在花朵上,抑制离层的形成,如果用2,4-滴处理幼叶,则会造成伤害。

又如用乙烯利促进橡胶树排胶,应将乙烯利油剂涂在树干割胶口下方宽2厘米处,刺激乳胶不断分泌出来,提高产胶量,否则就收不到预期效果。

又如用萘乙酸或乙烯利刺激凤梨开花,可将药液灌注入筒状心叶中,直接刺激花序分化,而不是全株喷洒或土壤浇灌。

小规模扦插生根用浸泡法,大规模生产用沾蘸法和粉剂较恰当。

如移栽云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及某些阔叶树、名木古树时,可用生根喷露出的根系表面,凉干后即可移栽。

如主要通过根吸收的用根施法,通过叶芽吸收用喷雾法,茎杆吸收的用涂抹法。

不管哪种方法都要认真看说明,并小面积试用后,再推广。

第九,使用药剂的容器一定要洗净,如2,4-滴对双子叶植物有杀伤作用,如容器内有残留2,4-滴,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又如喷过碱性药液的容器,未经清洗就盛酸性药液乙烯利,将会影响有效浓度。

第十,大多数调节剂可以直接溶解在水中,生长素类、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的配制要参看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简介。

如混合两种以上的药剂进行处理,或与农药混用,要先了解它们的性能。

如酸碱度或混合是否产生沉淀,如乙烯利、乙酰肼,都不宜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第十一,使用前,应注意商品包装的说明及有效浓度。

如青鲜素含量为50%;乙烯利含量为40%等。

必须按实际含量来配制溶液。

如把50%、40%当作100%有效浓度直接使用,其浓度低1/2左右,处理后会无效果。

第十二,配好的溶液最好一次用完,以免变性或发霉而丧失药效。

第十三,正确观察药效,常言道“三分药效,七分观察”,谈的就是要会观察、懂观察的时间、观察部位(点)、观察方法,正确判断,有些要用总量(如亩产或千粒重,才能测到效果,而不能用一粒来测效果),有的效果只反应在芽上,根上,而不能观察叶面和茎杆,如“生跟剂”观察插枝新生根,“根宝”观察幼苗根系,“草坪矮化剂、控梢剂”观察生长缓慢速度等。

药效表现的时间长短不等,有的只要几天,有的要几个月,所以观察时间也要正确,如专除香附子的“拳杀”除草剂,要26天以后才能将地下根茎杀死。

有些效果反应与天气有关,温度低时反应慢,温度高时反应快,所以我们要正确掌握药效观察方法,才能验证产品的效果。

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吸收和传导

为了正确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技术,了解调节剂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传导是很有必要的。

植物生长调节剂要发挥其作用,必须采用各种处理方法让药液首先存留于植株表面,然后以各种方式被植物吸收,并传导到作用部位发挥其效应。

使用方法的不同,药剂进入植株体内的途径也不一样,有的从叶面进入,有的从茎面或根系等进入。

1、药液性质与吸性

植株表面药液存留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药效。

一般毛状体多的,或蜡质层厚的,或粗糙的叶表面存留药液较少;药滴愈大,愈不易附于叶表面;药滴表面张力大的,呈球形,与叶面接触面小,易滚落。

在药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降低药滴的表面张力,加大药滴与叶片的接触面,克服叶面上不利于药液存留的因素,从而使叶片上存留较多的药液。

此外,喷药角度也影响到药液在叶表面的存留量。

喷射角度一般以50~90度为佳。

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植物体内的先决条件是喷洒后应有足够量的药液附着在植物表面,且要求药剂在药液中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或者能迅速被植物的最表层吸收,这样药剂才有可能进入植物体内。

为了使药剂能很好地粘附在植物表面并进入植物体内,药剂的有效成分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极性、水溶性、脂溶性、挥发性)。

此外,植株的一些因素对于药剂在植物表面的附着也是很重要的。

这些因素决定了药剂在靶标表面的附着量,同时也是同一药剂施用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上具有不同效果的原因之一。

2、药液从叶片与嫩茎进入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后,由叶片和未木质化的嫩茎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叶面喷洒与土壤施用比较,可避免因土壤吸附和雨水冲刷造成的流失以及土壤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所造成的药效降低。

叶面喷施的另一优点是叶片的表面积大,吸收率一般较大。

不过,叶面喷施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叶片本身没有吸收液态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组织,且药剂通常难以从植物被喷洒的叶部运输到其他的部位。

存留于叶表面的药液,首先通过蜡质层,然后渗入角质层、表皮细胞壁和原生质膜,进入细胞质中。

进入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后,药液就在叶肉组织中沿着胞间连丝,向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细胞内转移,当进入叶脉维管束后,就随着有机物的运转而移动。

此外,药液还可以从气孔进入,通过气孔腔的细胞壁,进入海绵组织,最后到达维管束。

叶表面的理化性质影响到药液的渗入,一般叶表面茸毛多、蜡质多、角质层厚,药液通过比较缓慢。

一旦药液进入细胞内,移动加快。

为了提高药效,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液体商品在药液中常加入适量的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和湿润剂等。

除增加药液与叶表面的接触面,还可提高叶面透性。

如果自己用粉状的生长调节剂配制溶液,也最好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如吐温等,也可用中性洗衣粉代替。

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叶表面结构在变化,药液的渗透状况也会改变。

一般幼小植株的叶表面的茸毛较少而小,蜡质较少,角质化程度较低,药液容易渗入植株体内。

药液也可以从茎表面透入植物体中。

茎的表面结构没有气孔,但有皮孔。

对于草本植物,两者差异较小,药液较易从幼茎表面进入植株体内。

对于木本植物则要通过树皮,但木栓化的树皮不易透过,一般药液只能从茎面和果柄处渗入。

3、药液从根部进入

植物生长调节剂施入土壤后,由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

进入到土壤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除了被植物根部吸收外,还受土壤胶体吸附、淋失、微生物分解等的影响,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起作用的时间较叶面喷洒慢。

植物生长调节剂到达根系表面,便随水分进入体内。

影响水分吸收的因素往往会影响植物根系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吸收,但与水分又不一定呈现正比。

根系吸收药液,以根尖部分最活跃,但作物根系生长及其分布的位置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因此,施用时,应注意施用的位置。

药液被根系吸收后,往往不是停留在原来的位置,而是进入维管束内,随着蒸腾流或营养物质的运转,而转移到地上部分起作用。

4、药液在植物体内的运转

生长调节剂进入植物体后,必须运输到它的作用部位——“标靶器官”,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

一般来说,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同化产物的运输相同,即通过韧皮部(如果是从根系吸收,则可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向着当时的生长中心运输。

例如小麦拔节时的生长中心是节间细胞伸长,此时施用矮壮素就使节间伸长受抑制,植株矮小;葡萄开花前1周的生长中心是生殖生长,此时喷施矮壮素,延缓离层的形成,显著提高坐果率。

所以不同时期施用生长调节剂,会得到不同的生理效果。

虽然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能远距离运输到生长中心,但对个体较大的果树或作物,从处理部位运到其他分枝还是相对较少。

因此,喷施药液要全株均匀。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可以传导,在叶内通过维管束韧皮部的筛管及薄壁细胞移动,在茎内通过韧皮部的筛管传导,进入导管后,就随着蒸腾流向上传导。

运转方向一般是运到生理活性最旺盛的部位,如幼芽、幼叶、幼果及正在发育的种子等,并在这些地方发挥作用。

另一种是不能传导或很少传导,当进入薄壁组织后,与细胞原生质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引起附近细胞的破坏或起调节作用,或者被某些氧化酶分解,变成不起作用的化合物,不运转到其他组织中去。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株中运转的速度,除药液本身的理化特性外,还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阳光强,水分蒸腾量大,会促进传导的速度。

植株生长旺盛,光合产物积累多,则进入叶中的药液也容易被送出去。

5、药液在植物体内的代谢与转化

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植物体以后,往往不能长期保持其原有状态,只能在植物体内保持一定的药效期。

药剂种类不同,药效期长短亦有差异。

原因,可能是由于酶促作用或其他化学反应,分解为其他化合物,失去其生物活性;也可能因吸附作用或解毒作用,由活动状态变为不活动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所引起的生理效应的持续时间,常常与其在植物体内的降解并不完全同步。

七、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

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以后,在植物体内残留时间的长短,在土壤中移动速度和降解速度的快慢,对人、畜的毒性大小,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特别是在人们推崇绿色食品、无公害是食品,注重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的今天,这个问题更为重要。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和残留

按照我国有关管理法规,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一类。

衡量或表示农药急性毒性程度,常用半致死是(LD50)作为指标。

所谓LD50是杀死一半供试动物所需的药量。

凡LD50值大,表示需剂量多,农药的毒性低;反之,则毒性高。

农药根据口服半致死量大小,有人将其分为七类:

(1)特剧毒(极毒)LD50<1毫克/千克体重

(2)剧毒LD501~5毫克/千克体重,如对硫磷;

(3)高毒LD5050~100毫克/千克体重,如敌敌畏;

(4)中毒LD50100~500毫克/千克体重,如乐果;

(5)低毒LD50500~5000毫克/千克体重,如马拉硫磷;

(6)微毒LD505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