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小学儿童地道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116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小学儿童地道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六章小学儿童地道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六章小学儿童地道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六章小学儿童地道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六章小学儿童地道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小学儿童地道德.docx

《第六章小学儿童地道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小学儿童地道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小学儿童地道德.docx

第六章小学儿童地道德

第六章小学儿童的道德

一、选择

1.小学儿童慢慢养成一些道德性为适应的年龄阶段是(C)。

A、低年级B、中年级C、高年级

2.小学儿童道德意志进展水平,总的来讲属于(A)。

A、初步的B、较高的C、相当高的

3.儿童道德形成的关键是(C)。

A、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B、道德性为适应的养成C、道德动机与道德性为的稳固联系

4.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熟悉与道德性为的进展,从整体上说()。

A、知掉队于行B、比较协调C、行掉队于知

五、到了小学(C),儿童调节行为的力量开始由外部控制向心里自觉的方向过渡。

A、低年级B、中年级C、高年级

6.对“儿童为何要遵守纪律”的问题,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自(A)的一种熟悉。

A服从老师的要求,为了取得表扬,为履行班级或少先队的义务。

B、为集体争光,这是社会公德的要求。

C、应自觉遵守纪律

7.小学儿童大约在(C)年级以后,才逐渐养成初步的行为适应。

A、一、二年级B、三年级C、四年级

8.小学(C)学生的坚持性已从外界权威的影响慢慢转向心里的自觉坚持完成任务了。

A低年级B中年级C高年级

9.道德形成的基础是(A)。

A、道德熟悉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性为

10.小学儿童道德情感进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是(B)。

A、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B、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C、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二年级

二、判断

1.道德也就是道德。

(╳)

2.在小学儿童道德进展进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或进展的“关键年龄”,一般以为在三年级下学期。

(√)

3.道德一方面依存于道德,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有个人的道德;另一方面道德对道德也有反作用,许多人的道德又组成或影响社会的道德面貌。

(√)

4.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能够改变旧有的行为适应。

(╳)

5.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依据是由行为动机进展慢慢进展到行为后果,然后才到后果与动机的统一。

(╳)

6.小学儿童的道德性为是随着道德熟悉的进展而取得相应进展的。

(√)

7、适当的惩罚对改变儿童的行为有必然作用。

(√)

8.在道德教育中,表扬与批评的作用是相对的。

一般说批评的效果比表扬好。

(╳)

9.从性别因素看,女生更喜欢取得表扬,男生经受批评的能力比女生强。

(√)

10.道德和道德都是心理现象。

(╳)

1一、个体身上偶尔表现出来的道德性为并非说明他已经具有了某种道德。

(√)

1二、.道德熟悉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道德的水平。

(√)

13、不同性别的小学生道德情感进展趋势是一致的。

(╳)

三、简答

1.道德和道德这两个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为何小学儿童道德性为的进展水平会出现一个低、高年级高,而中年级低的“马鞍型”?

3、从整体上如何估价小学阶段儿童道德的进展?

咱们从中取得什么启迪?

答:

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进展比较协调的时期,道德熟悉水平不断提高,道德知识逐渐系统化,道德性为的发与道德认知水平相适应,而且慢慢养成了一些道德性为适应。

言行一致,而且年龄越小越如此。

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道德认知与道德性为之间、言与行之间逐渐出现了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

小学儿童道德进展的整体情形给咱们的启迪是:

系统的道德认知与相应的道德性为适应是在小学阶段慢慢形成的。

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时期。

要增强小学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低年级就开始抓起,越早越好,锲而不舍。

四、实例分析

一、二年级学生李敏在学校操场上拾到一角钱交给王老师,老师在班上表扬了她。

第二天,,钟名向妈妈要了一角钱,说是老师要求交的,到校以后他交给王老师,说是在路上拣的。

答:

钟明见到李敏把拾到的钱交给老师,取得了表扬,他也要向李敏学习,说明对小学低年级儿童进行活生生的表率教育,会收到及时的效果。

但钟明向妈妈要钱,到学校把钱交给老师,两次扯谎,说明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道德熟悉水平低,只是从表面现象方面去仿照表率,这说明小学低年级儿童道德评价只是按照行为效果,还未熟悉道德动机。

二、李民常常帮忙妈妈做家务,一天正做时不小心打坏了10个碗,方强趁父母不在家偷吃东西,把1个碗打坏了。

问:

9岁儿童会以为哪个更不好?

为何?

答:

7岁儿童以为方强更不好,因为儿童道德判断的依据是由行为后果慢慢进展到行为动机,然后才到后果与动机统一的水平。

7岁的儿童在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时,开始注意到行为的动机,而再也不简单的只看到行为的结果,对财物造成的损坏程度。

方强同李明相较,他虽然只打坏了一只碗,但造成这一结果的动机是不正确的,是为了偷吃东西,所以方强更不好。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选择

1.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C)。

A、活动B、交往C、人际吸引

2.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是(C)。

A、电视B、动作C、语言

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B)。

A、师生关系B、师生关系和同窗关系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A)。

A、友谊B、同伴C、同伴集体

5.为了解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社会意理学通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式是(A)。

A、社会测量法B、观察法

6.群体团结的基础是(C)。

A、群体规范B、凝聚力C、心理相容D、友谊

7.小学儿童同伴拒绝的主要原因是(B)。

A、不良品行B、成绩不好C、面貌差D、不发言

8.对人际吸引影响最大的深层因素是(C)。

A、仪表风度B、交往频率C、心理品质D、空间距离

9.在整个小学儿童期,择友的重要标准是(ABCD)。

A、敬慕关系B、直接接触关系C、同意关系D、其他关系

10.形成和进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是(C)。

A、活动B、交往C、人际吸引

11.小学儿童选择同性别同伴的比率达到顶峰是在(A)。

A、五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六年级

12.教师在调整集体的人际关系时,工作重点是调整(C)。

A、受欢迎儿童B、中间型儿童C、不受欢迎儿童

二、判断

1.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同伴关系。

(√)。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

3.课堂教学是师生一路进行的活动,其本质也是一种人际交往.(√)

4.学习行为对小学儿童择友的同质性和趋上性具有关键作用.(√)

5.班级中的小集体只有消极作用。

(╳)

6.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关心那些不受欢迎的儿童,帮忙他们改变处境.(√)

7.一个班集体的任何东西都能够形成规范。

(╳)

8.青春期以前的儿童,都偏向于选择同性别的同伴,在小学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男孩找男孩的比率高于女孩找女孩的比率,二者进展的趋势也不一样。

(╳)

9.小学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在高年级形成,一经形成便相对稳固。

(╳)

10.小集体是小学儿童同伴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它能够知足儿童的归属的需要,增强同伴之间的情感支持,因此,能够让其自由进展,不加限制。

(╳)

11.教师要调整处境不利儿童的地位,只需对他们进行个体训练和指导就行。

(╳)

三、简答题

1.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⑴教师的主导性;⑵学生的全员性;⑶班级人际关系的进展性。

2.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是什么?

它在教育实践中有什么踊跃意义?

答:

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和趋上性特点。

它是儿童社会交往踊跃性的表现,也是实现人际关系的心理效应的保证。

第八章个性及其偏向性

一、选择

一、个性是(B)形成的。

A、天生的B、诞生后当即形成的C、心理进展到必然水平后

二、个性从功能上讲,具有(A)。

A、稳固性B、整体性C、社会性D、可变性

3、个性从进展的角度讲,又具有(D)。

A、稳固性B、整体性C、社会性D、可变性

4、人的兴趣的转换,必然引发活动性质的改变,从而致使能力的改变,这反映了个性具有(B)。

A、稳固性B、整体性C、社会性D、可变性

五、个性的稳固性、整体性和社会性,组成了个性的(C)。

A、可变性B、进展性C、普遍性D、特殊性

六、个性是(C)的统一。

A、稳固性和社会性B、整体性和社会性C、普遍性和个别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

7、(B)是个人进展的用意和决心的表现,在个性中起重要的动力作用。

A、需要B、志向C、兴趣D、世界观

八、(B)需如果小学儿童的主导需要。

A、活动需要B、熟悉需要C、交往需要D、成绩需要

九、(D)是个性偏向性的最高层次。

A、需要B、志向C、兴趣D、世界观

10、(C)需如果小学儿童的大体的社会需要。

A、活动需要B、熟悉需要C、交往需要D、成绩需要

1一、小学儿童的价值观特点是(C)。

A、个人价值观B、群体价值观C、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

1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的个性具有(D)。

A、稳固性B、整体性C、社会性D、个别性

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A)。

A、稳固性B、整体性C、社会性D、可变性

14、“浪子转头金不换”说明人的个性具有(D)。

A、稳固性B、整体性C、社会性D、可变性

1五、儿童的兴趣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是与其(B)直接相联的。

A、需要B、熟悉能力C、情感D、活动

1六、个性偏向性是个性进展的动力它是个性组成的(B)。

A、核心B、本质C、关键D、主体

17、希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当一个“三勤学生”这是小学生的(B)A、交往需要B、成绩需要C、熟悉需要D、自尊需要

1八、个性的本质特点是(C)。

A、稳固性B、整体性C、社会性D、可变性

1九、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此刻(A)上。

A、职业志向B、道德志向C、政治志向D、经济志向

20、小学能把志向和当前的学习结合起来的占(A)。

A、四分之一B、二分之一C、三分之一D、五分之一

2一、希望取得老师和父母的鼓励和赞扬和同窗的支持,这是小学生的(C)A、活动需要B、熟悉需要C、交往需要D、成绩需要

二、判断

1.小学生的需要进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进展。

(╳)

2.熟悉需如果小学生的主导需要。

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较之下并非强烈。

(╳)

3.交往需如果一种最大体的社会需要。

(√)

4.在整个小学阶段一儿童交往需要的强度日趋强烈。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绩需要的进展尤其重要。

6.知足儿童的一切需要,能增进个性和谐地进展╳

7.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此刻政治志向上。

(╳)

九、兴趣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它与全数心理进程都有紧密联系。

10熟悉需如果小学儿童的最大体的需要,而交往需如果他们的主导需要。

11.小学儿童与教师交往需要的进展是他们婴幼儿期时与伙伴交往需要的延续。

12.年级越高,儿童学到的知识越多,他们对学业失败的焦虑也就越低。

13.要使儿童的需要取得良好的进展,就要创造条件知足儿童的一切需要。

14.小学儿童的价值观的进展处于由价值观向世界观过渡的阶段。

1五、.就主导特性来讲,个性是可变的。

1六、一个人只有在一贯的,绝大多数情形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的反映。

17.小学高年级把有一名好老师、好讲义,作为熟悉需要中最主要的内容。

18.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小学生兴趣的有效手腕,因此,表扬越多越好。

19.个性是一个人特有的,而他人绝对没有的心理特征。

╳20.个性具有稳固性,所以人的个性是不变的。

21.人的需如果一成不变的。

22.客观事物引人入胜,令人感兴趣,这是间接兴趣。

23、个性是心理进展到必然水平后形成的。

24、一个人身上偶然出现的心理方面的特点,一样是那个人的个性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