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题申报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155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课题申报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校课题申报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校课题申报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校课题申报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校课题申报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课题申报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docx

《高校课题申报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课题申报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课题申报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docx

高校课题申报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

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

学科分类:

高等教育

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校企融合;模式与路径

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成为推动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数字技术发展与各领域、各行业融合创新,推动资源要素与模式变革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变革。

企业竞争已由产品竞争转向商业模式竞争,因而需要拥抱数字技术,加强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互动融合,寻求新的价值增长点。

在此背景下,需进一步完善和推动高等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已采取若干措施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在本科层面,除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外,2018年及今后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将主要定位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独立学院转设也要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

2019年1月24日教育部颁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等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该制度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解决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紧密的问题,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作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根据《方案》中的清单式管理,从2019年3月1+X证书制度实施开始,教育部向社会公开发出招募公告,260多家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招募并实行目录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教育部还起草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试点方案》和《关于社会培训机构的遴选和管理的办法》等文件保证校企合作的合法合规,为提高校企融合的效果保驾护航,为此需要研究创新校企融合模式与路径。

  1.2课题界定

  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研究内容界定为“数字经济背景下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

本课题界定的“模式与路径创新”是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加强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互动融合进行转型,高等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跟进和进一步完善,进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

以科学的方法界定“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的内容和细节及1+X证书制度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而形成可供不同专业不同高校借鉴的思路和模式,实现应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校企合作模式,大多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拥有完善的学制体系、一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灵活的办学机制,并且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和模式。

归纳其成功经验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代表性校企合作与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下:

a.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由德国政府立法支持、校企共建,以培训结业为导向,把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的全过程紧密结合,在企业与学校两个不同场所进行(刘立新,2018,Munch,Joachim.JournalofWomensHealth,2011);b.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TAFE全称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TAFE学院在国家学历资格框架体系下,由产业驱动研制培训包,组织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的学习,培养兼具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官仁珍,2018);c.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与“学徒制”。

参与合作教育的企业包括通用、希尔顿、IBM等大型企业,有力支持合作教育,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和资源,有效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刘景光,2010)。

美国学徒制是一种“去中央化”的方式,这种方式缺乏如欧洲模式的支持性基础,只在极少数行业(如建筑工业)的企业之间以及工会与企业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协调机制(Rumsey,D.1997);d.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也称“三明治”学制。

是一种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高校是学生培养的主体,企业主要提供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技术支持(王晓燕,2016)。

英国成立了行业技能委员会(SSCs),这些独立的、雇主主导的组织覆盖全英。

通过代表雇主方,加强与政府、培训机构及技能培训方的联系,既表达雇主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和技能水平,又能最大限度地改进高等教育与培训机构技能培养的水平,更好满足雇主的需求(CarolineLloyd,2008);e.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将企业的相关管理理念和生产方法转移到学校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在真实度更高的环境中来掌握和学习相关的技能;f.日本的“企业教学”模式。

日本将学生教学直接纳入到企业内部进行,并将企业内部教育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谭璐,2014)。

近年日本大力推动“日本版双元制”,作为《青年自立·挑战计划》的组成部分;g.瑞士于2004年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VPETA)来强化约束校企合作。

  

(2)我国近年出台系列文件和政策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蓝图、指明路径。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划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高等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思路和途径逐渐明朗。

我国校企融合的理念与模式如下:

a.香港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模式。

合作委员会是香港职业教育的管理主体。

职业训练局是全香港最大的职业教育及训练机构,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李艳娥,2007);b.2019年国务院在《方案》中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简称“特高计划”)(杨理连邢清华,2019),具体目标要求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强调“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简称“双高计划”),优化专业协同育人路径是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及专业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吴石梅,2020)。

坚持协同创新理念的前提下开展校企合作,是当前加快创新的根本需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也是新时期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向前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刘研,2019)。

  (3)从当前的实践过程看,我国校企合作存在较多不足,如发展动力不足、外部驱动力不够和内在驱动力不强等问题,在一些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高等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的样本。

  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创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充实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为相关方向研究提供借鉴;

  

(2)有助于缓解地方高等院校的区位弱势造成的技能型实践教学中的师资不足和生源质量的两极分化的双重问题,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实践意义;

  (3)有助于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依托协同育人环境,以“双元、双师、双能力”为驱动力,根据重点专业(群)的建设需求进行校企协同创新,构筑协同育人平台。

  (4)有助于根据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专业结构。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借力项目和任务引领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全过程;

  (5)有助于根据专业结构布局进行师资与实训资源的配套。

以“岗课证赛创”融通课程体系为协同育人课程载体,通过定岗位、定内容、定标准、定项目进阶式培养学生能力;以“知岗、识岗、跟岗、顶岗”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组织为协同育人环节,提升学生适岗能力和技能获得感。

  (6)本课题研究是应用型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研究成果将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2.1研究目标

  

(1)数字经济对1+X证书制度和校企融合的影响;

  

(2)1+X证书制度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体系和路径的指导作用与影响;

  (3)借鉴国外校企合作与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我国“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

  2.2研究内容

  2.2.1数字经济对1+X证书制度和校企融合的影响

  

(1)1+X证书制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选择维度上的继续发展,目的是为了适应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结构变化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深度挑战。

数字技术取代大量的传统操作技能,使职业普遍出现了相互交叉融合的趋势:

a.操作性职业与专业性职业交叉融合。

职业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职业的阶层化现象在逐步减弱;b.操作性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

大量技能操作被智能设备代替,许多职业将被合并;c.各类职业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学习选择空间,打破传统的专业与学制界线。

因此数字经济下职业更迭更快,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更高,数字经济的发展是1+X证书制度的时代背景。

  

(2)数字经济促进企业商业模式改变,高校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应满足企业需求,为应对数字经济挑战,“产教研业财技融合”是促进未来校企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2.2.2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1+X证书制度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为了优化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教育部、人社部等部委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深入开展高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调研与试点工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高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列为重点内容。

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针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提出的重点改革措施。

根据人才培养内涵及交叉融合性,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两方面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条件、特征、内容及目标探讨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方法,配套教学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是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产业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要素不断融合,总结路径如下:

  

(1)专业与产业对接

(2)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3)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对接(4)产教人才对接(5)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6)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2.3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1)以1+X证书制度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优化机制。

校企政社多方合作,发挥联动效应,构建政府政策调控、企业资源供给、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协同优化发展机制,打造良性循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2)以1+X证书制度为契机,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全程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校企“无缝对接”,通过校企共建、工学结合、校企一体化育人、建立校企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如工学交替特色化课程、职业资格认证子体系,形成专业职业能力企业课程链,通过企业轮岗实训与学校学习交替教学,实现“双线交织”。

将课堂搬进企业,将项目带进课堂,实现产教融合。

  (3)建立理实一体双元培养模式。

构建对接1+X证书制度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创新开放实验、学科竞赛融为一体,校企协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校企专业共建、企业出资建实训实验室、企业专家进课堂、学生实践进企业等,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飞跃。

  (4)构建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

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办学形态创新外,还要改革现有教育管理制度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制度,高校的管理制度,甚至教育外部的劳动人事制度。

  (5)重构人才培养教育的内容。

对课程进行整合提升课程设置的效率,充分叠加X的内容,让X的实施有学时空间。

  (6)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评价主体专业化、多元化,引入企业高管、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丰富的教师、学生等进入评价体系,改革原有考试制度,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重视学生技能培养。

  (7)构建专业水平的X选择指导体系,开展与企业和教育机构、教育平台互认学分。

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除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指导学生依据职业设定目标选修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构建多元化、交融性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X证书制度实施效果取决于X是否真正在1的基础上产生增量。

  (8)进行订单式培养。

重视区域发展,树立“服务经济、服务区域、服务企业”的意识,追求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2.3研究重点

  

(1)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完善和推动高等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X证书制度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需要重构高校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

  

(2)1+X证书制度实施效果验证与评价。

统计分析我国高校1+X证书制度实施的情况,对该制度促进校企融合的效果进行分析;

  (3)结合1+X证书制度研究校企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实现良性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双方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形成1+1>2的协同效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4创新之处

  

(1)选题新颖且实用性强,将数字经济与1+X证书制度结合,将高校受1+X证书制度的推动,对校企深度融合的影响以及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探讨为新切入点,并具有广泛推广性。

  

(2)摆脱教研课题“经验总结”倾向,引入科学的方法,将课题研究视作科学研究,力求研究的模式具有可推广性,并具有一定灵活性。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3.1研究思路

  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研究,厘清1+X证书制度在高校中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开展提供历史借鉴,也为推进1+X证书制度在高校的应用铺垫基石,定准方向。

  

(2)数理统计法

  为进一步验证项目的研究结果,将调研和文献研究获得的数据用SPSS、EXCEL软件进行处理。

  (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法获得的信息结合数理统计数据的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得出本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4)比较分析法

  通过国外和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对校企合作模式与路径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我国1+X证书制度提出适用于高校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新路径。

  3.3实施步骤

  2020年08月—2021年01月文献研究、调研;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在高校中的应用现状、学历教学、实践教学和职业教学在协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08月—2022年07月论文和教改方案;推行1+X证书制度对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与路径的影响;高校改革与应用的效果评价;

  2022年01月—2022年07月最终研究报告撰写;

  2022年05月—2020年07月项目结题、研究成果应用与推广。

  3.4预期成果形式

  预期发表论文:

  

(1)数字经济背景下1+X证书制度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研究

  

(2)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探讨

  最终研究报告:

  数字经济时代1+X证书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

  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4.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

  

(1)主持人XXX,1978年5月生,讲师,骨干教师,认真负责,组织协调能力强,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工作。

指导全国大学生互联网+比赛、挑战杯创业比赛,主持省教育厅项目2项,1项结题;主持校级和十堰市思想库项目4项,3项结题;获得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十堰市科技局三等奖、湖北省会计学会论文三等奖各1项;获得校级教学奖励3项,学院教学奖励2项,对数字经济和教学改革制度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深入研究,出版数字经济相关著作2部;参与制定与修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多次参与省级教改项目,主持并参与校级教改项目7项,完成校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项,发表教科研论文十余篇;

  

(2)成员XXX,1979年9月生,副教授,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技能性实践课程教学工作,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奖一百余项,教学经验丰富,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教育规划课题1项,主持校级教研项目9项,指导学生技能性创新项目5项,其中国家级2项;

  (3)成员XXX,1980年8月生,副教授,系主任,主持完成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教育规划课题和省教研课题各1项,具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4)成员XXX,1982年9月生,高级实验师。

长期从事实践教学和电子创新设计竞赛指导工作,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发表论文3篇,申请实用新型1项,获软件著作权3项,参与申请发明专利1项、参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9项;指导学生创新竞赛团队在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博创杯”嵌入式竞赛、电脑鼠竞赛、机器人竞赛等多个项目中荣获多项省级和国家级一、二等奖。

  (5)成员XXX,1979年12月生,副教授。

主要从事计算机和信息化相关教学工作,长期从事《ERP应用技术》、《企业资源战略规划》、《创业实训》等教学工作,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课题1项,承担校级教研项目2项,省级教研项目2项。

  4.2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项目组由来自高校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构成,全体成员均有主持或参与省级、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经验,在本项目的研究中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项目组成员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及成果主要包括:

  

(1)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

基于产学融合的汽车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平台建设;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

引入“创新学分”对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与评价体系构建、金融危机条件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湖北省地方高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及保障机制研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技能性实践教学的“同伴教学模式”研究;参与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研究、面向汽车行业应用型本科经贸人才培养路径与实现机制研究;主持校级教研课题多项:

“科研-实践”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国贸专业企业培养环节建设与实施、基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OBE模式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与研究、财务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

  

(2)编著出版著作和特色教材7部:

《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大数据信息时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国际汽车贸易》、《汽车零部件贸易理论与实例分析》、《汽车金融》、《汽车外贸函电》、《互联网汽车金融》。

  (3)公开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探索》、《“科研一实践”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ModelConstructionandEmpiricalAnalysisaboutAbilitytoInnovationtheStudentsBasedonInnovationCredits》、《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企业培养环节建设与实践—基于行业背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探讨》等;

  (4)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4项;校级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竞赛优秀奖1项;十堰市社科成果二、三等奖4项。

  4.3核心观点

  

(1)数字经济时代特征是“四新”: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企业与四新互动融合,寻求新的价值增长点需进一步完善和推动高教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X证书制度是促进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1+X证书制度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路径具有指导作用与重要影响,对探索我国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与路径创新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5、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2019-01-24).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教育部,财政部(2019-12-10).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EB/OL].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12/t20191213_411947.html.

  [3]樊庆运.基于数字经济时代的财务转型分析,财富时代,2020,(05),61.

  [4]黄晓利.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财会人才培养思考,商讯,2019,(21),191-192.

  [5]吴石梅.“双高计划”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育人路径研究,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0,22(01),65-71.

  [6]滕静涛.跨境电商校企协同育人的优化路径探微[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4):

50-54.

  [7]刘研,协同创新理念下国际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与运行分析,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21.

  [8]宋慧,王海艳,王培芹王刚金旭.“校企全程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体系路径探索—以青岛黄海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例,产业创新研究2019,(09),92-93.

  [9]王伟.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育人路径研究,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5),40-45.

  [10]符保龙,蒋文胜.“1+X”证书制度下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3),69-72.

  [11]杜全斌,王晓侃,赵丽霞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J].工业和信华教育,2019(12)63-67.

  [12]张睿.协同论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实施的机理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

(1):

101-106.

  [13]邵名果,李传伟.基于1+X证书制度的“四实”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

  [14]徐凤,李进.1+X证书制度试行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

  [15]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教育发展研究2019,39(07),21-26.

  [16]梁秀生,顾永安,王中教.回归与创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基于高质量就业视角的审视[J].职业技术教育,2018(34):

37-42.

  [17]官仁珍.澳大利亚TAFE与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比较研究[D].上海:

东华理工大学,2018.

  [18]王晓燕.国外校企合作中的高等教育改革模式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