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精选模拟卷十五.docx
《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精选模拟卷十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精选模拟卷十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精选模拟卷十五
2019年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精选模拟卷十五
一、单选题
1、放学后,教师李某让学生小强留校补作业。
李某因事离开,将小强单独反锁在办公室,直至深夜。
李某的行为()。
A.合法,教师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B.不合法,李某侵犯了小强的人格权
C.合法,教师有督促学生完成作业的义务D.不合法,李某侵犯了小强的人身自由权
2、某县教育局为将一所初级中学打造成示范学校,将全县最优秀的教师都调配给该学校。
该县教育局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B.正确,有利于扩大当地教育的影响力
C.不正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
D.不正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3、林某长期辱骂、虐待亲生儿子晓光,经有关单位教育后仍拒不悔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当地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撤销林某的监护人资格B.给予林某行政处分
C.责令林某赔礼道歉D.要求林某赔偿损失
4、教师对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D.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是()。
A.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B.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C.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D.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A.十四周岁以下B.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
C.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七周岁D.十八周岁以下
7、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教育面向现代化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8、一直受学生喜欢的韩老师每次板书后,都习惯性地将剩余粉笔头“潇洒地”投向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只要一投中就会引起学生啧啧称赞。
此举被很多学生模仿,现已成为学生们课后常玩的一个游戏-“旋风粉笔”。
这表明韩老师要注重()。
A.加强职业归属感B.道德心理优化
C.增强职业安全感D.道德行为内化
9、20.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仪器,其名称是()。
A旧暑B.司南C.地动仪D.浑天仪
10、华裔科学家高馄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研究领域是()。
A.计算机软件B.光纤技术
C.集成电路D.量子物理
二、材料分析题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
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
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辫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
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
《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
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
古诗: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
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
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
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
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
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
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
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
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
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
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
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我
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
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
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
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
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选自林庚《说<易水歌>》)
问题:
(1)文章论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怎样理解“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2、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来发现作者并与他们建立认同。
作家通过区分不同的读者类型,针对特定的阅读对象,使用相应的语言和叙事策略,为他们提供读物,从而获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同。
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写作,不仅考虑现实的读者,同时也在向未来和可能的读者寻求认同。
比如说,在文学出版、印刷、传播很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作家们的作品在当世的传播受到极大的限制。
对古代的作者而言,他们的写作大多没有任何商业报酬,也很少现实的读者。
正因为如此,他们只有对未来的读者加以想象,才能获得写作的基本动力。
所谓的“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作家的写作也向未来敞开,当时不为人知,在后世却成为一代经典的作品,即便是在近现代文学史上也比比皆是。
所以说,文学本身就具有某种“待访”的性质:
作家有点像是在茫茫大海上建立岛屿的人,而读者则像是航海者和旅行者。
作家之所以在孤寂中建立岛屿,当然是希望有一天能与他们的读者相遇。
对于另一些作家来说,他们的目光也会投向过去。
他们试图与那些早已不在人世的文学先辈们进行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与先驱者所确立的文学标准对话。
当然,他们也是在跟自己内心的目标进行对话。
每一个优秀的作家,心中都有一个隐秘而清晰的目标。
读者和社会的认同、商业上成功是一回事,而能否接近和达到这个目标,则是另一回事。
就中国文学而言,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人确立了古典文学的标准,而鲁迅先生则代表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和思想的新高度。
也可以说,我们实际上面对着两个伟大的传统。
我们置身于这两个传统之中,受到它们的护佑,分享它们的文学资源,向它们表达敬意,同时也在与它们进行对话,并尝试着做出新的文学变革。
因此,任何有价值的写作,都是对传统的某种回应,即便是对传统的质疑和挑战,也是一种重要的回应。
所以,严格地来说,文学写作中对读者的想象,既是一种向现实和未来读者寻求认同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再确认过程。
我认为,只有具备了过去、现实和未来开放性视野的创作,才称得上是一种开放的写作。
(摘编自格非《文学在读者中寻求认同》)
问题:
(1)画线句“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中“认同”的含义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2)如何理解文末所言的“开放的写作”?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传统戏曲表现为两种形态。
一种存在于民间,称为民间戏曲。
另一种是文人在民间戏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表现手段,具有了较高的审美性和审美价值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而戏曲现代化,更多的是指戏曲艺术的现代化。
在戏曲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戏曲现代题材和思想内容的表现上,而忽视了戏曲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现代生活题材当然是现代戏曲艺术应该表现的内容之一,甚至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但通过古代生活题材同样也可以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
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对此有明确的认识,认为戏曲现代化的重心就是如何“以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方式,表现现代生活与现代意识”,“在历史剧中贯穿着作者当时的时代精神”,所以“也不一定只有描写当代生活的戏才配称为现代化的戏曲,现代人写的历史剧一样也能成为很好的现代戏”。
而另一方面,戏曲艺术之所以成为戏曲艺术,在于它独特的戏曲表达形式,也就是说,不在于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而在于其如何表达这些思想内容。
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可以反复欣赏的独特的形式美,是形势
与内容两者和谐、有机的统一。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戏曲的形式尤其重要,而时下的戏曲现代化虽在“形式美”上做了一些尝试,但力度显见不足,也缺乏系统性,而且过度强调对现代生活的反映,这正是戏曲艺术现代化的主要困境所在。
戏曲是一种大众艺术,它的根脉在民间,戏曲艺术的每次发展、繁荣,民间大众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反观当代有一种越来越不尊重和漠视民间的趋势,当然,民间戏曲绝不会因为我们忽视她而自动消亡,因为它与民间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会发现,某些方面民间戏曲在追求其现代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在一些地区,它甚至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现代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他们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也会是实现传统戏曲现代转型的一把密匙。
(摘编自刘祯、毛忠《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
问题:
(1)戏曲现代化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哪两个方面?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文章认为应如何走出戏曲艺术现代化的困境?
请简要分析。
4、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
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依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
为什么呢?
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
它不能像自己思考的人,已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然杂陈,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了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秋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
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当的批判力等方面来说,这类人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
后者虽说是胸无点墨,但靠着经验、阅历以及零碎的阅读,把所学得的一点知识,和自己的思想融合,或在自己的思想下臣服,所以他们有主见,有判断力。
其实,学术性的思想家做法也不外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的尺度较大,比较有深度而已。
思想家们因为要用到许多知识,所以非多读不可,但他们精神力极强固,能把所有的东西克服或同化,融进他们的思想体系内。
因之,他们的见识虽是规模愈来愈大,但已做有机的关联,全部隶属在他们的思想总体系之下了。
这种场合,这些思想家的固有思想,就如同风琴的低音主调,任何时刻都支配一切,绝对不会被其他音调所压制。
而那些知识上的大杂烩的头脑中,好似一支曲子渗进很多杂音,它的基本调久久仍找寻不出来。
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或某国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是如何地联络?
人文、物产、习俗又是如何,等等,则说不上来。
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事实或传说和事物的总体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摘编自叔本华《读书与思考》)
问题:
(1)简要概括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观点。
(2)结合作者对于阅读与思考关系的阐述,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5、熟练与陌生
史铁生
艺术要反对的,虚伪之后,是熟练。
有熟练的技术,哪有熟练的艺术?
熟练(或娴熟)的语言,于公文或汇报可受赞扬,于文学却是末路。
熟练中,再难有语言的创造,多半是语言的消费了。
罗兰·巴特说过,文学是语言的探险。
那就是说,文学是要向着陌生之域开路。
陌生之域,并不单指陌生的空间,主要是说心魂中不曾敞开的所在。
陌生之域怎么可能轻车熟路呢?
倘是探险,模仿、反映和表现一类的意图就退到不大重要的地位,而发现成其主旨。
米兰·昆德拉说:
“没有发现的文学就不是好的文学。
”发现,是语言的创造之源,即便幼稚,也不失文学本色。
在人的心魂却为人所未察的地方,在人的处境却为人所忽略的时候,当熟练的生活透露出陌生的消息,文学才得其使命。
熟练的写作,可以制造不坏的商品,但不会有很好的文学。
熟练的写作表明思想的僵滞和感受力的麻木,而迷恋或自赏着熟练语言的大批繁殖,那当然不是先锋,但也并不就是传统。
如果传统就是先前已有的思想、语言以及文体、文风、章法、句式、情趣……那其实就不必再要新的作家,只要新的印刷和新的说书艺人就够。
但传统,确是指先前已有的一些事物,看来关键在于我们要继承什么以及继承二字是什么意思?
传统必与继承相关,否则是废话。
可是,继承的尺度一向灵活因而含混,激进派的尺标往左推说你是墨守成规,保守者的尺标往右拉看你是丢弃传统。
含混的原因大约在于,继承是既包含了永恒不变之位置,又包含了千变万化之前途的。
然而一切事物都要变,可有哪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和需要永恒不变的吗?
若没有,传统(尤其是几千年的传统)究竟是在指示什么?
或单说变迁就好,继承又是在强调什么?
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有的,那就是陌生之域,陌生的围困是人的永恒处境,不必担心它的消灭。
然而,这似乎又像日月山川一样是不可能丢弃的,强调继承真是多余。
但是!
面对陌生,自古就有不同的态度:
走去探险,和逃回到熟练。
所以我想,传统强调的就是这前一种态度-对陌生的惊奇、盼念、甚至是尊敬和爱慕,唯这一种态度需要永恒不变地继承。
这一种态度之下的路途,当然是变化莫测、无边无际,因而好的文学,其实每一步都在继承传统,每一步也都不在熟练中滞留因而成为探险的先锋。
传统是其不变的神领,先锋是其万变之前途中的探问。
问题:
(1)文章标题“熟练与陌生”中“熟练”和“陌生”的含义是什么?
(2)结合文段,谈谈你对画线句子“因而好的文学,其实每一步都在继承传统”的理解。
三、写作题
1、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由人教社出版、在全国中学普遍使用的高一语文课本中,《荀子·劝学》一文中有配图,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但正是这张配图,被贵阳资深语文教师张铁宝指出了三处历史常识性错误。
张老师所指三处错误,其实还很专业。
一是图中人物似乎都坐凳子,二是都倚在较高桌子旁,三是桌上摊放着极似纸质的书籍。
而荀子所生时代为战国时期,那时还没凳子,人们是席地而坐;桌子也只是小桌子;而造纸术,更是出现在数百年之后的汉代。
虽说其中的“疑似”,还不能为此三处“错误”板上打打,但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能大胆质疑权威的教科书,能在寻常中看出不寻常,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
根据以上材料,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自定立意,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2、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兔子是短跑冠军,但是不会游泳。
松鼠是爬树冠军,但是也不会游泳。
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和松鼠学游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成效也不大。
鸭子教练还不明原因地嚷嚷:
“成功来自90%的汗水。
加油!
加油!
”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15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解析:
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为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
教师李某将小强单独反锁在办公室直至半夜,限制了小强的人身自由,侵犯了小强的人身自由权。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4、【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5、【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
(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七)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八)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九)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十)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十一)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十二)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十三)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十四)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十五)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十六)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根据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行使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的职权。
故本题选A。
6、【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7、【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8、【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的“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题干中,韩老师在学生面前扔粉笔头的行为有失文明,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没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其不良道德行为更是被学生效仿。
这表明韩老师要注重道德行为内化,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9、【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解析:
浑天仪是浑象和浑仪的总称。
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
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
图中为浑天仪。
10、【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
解析:
高馄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因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材料分析题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1)本文通过赏析《易水歌》,将其与其他诗歌对比,将荆轲与专诸对比,旨在说明一个中心论点:
艺术具有普遍性,艺术可超越时间与空间将人物、胸怀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2)“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是指诗人在创作诗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情感,将自己的思想融于诗中,也完成了思想的升华,成就了自己,使自己名传千古。
因而说“创造了自己”。
“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是指这首诗本是在讲述荆轲的壮举,阐述了荆轲的胸怀。
但是后来的人们会用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即便不是荆轲一样的壮士,却有着荆轲那样的胸怀。
所以,这首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属于每一个人。
综上所述,由于艺术具有普遍性,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字词理解有所不同,所创造出来的诗句也不尽相同。
也正是由于人有普遍共通的情感,使得尽管一首诗所描写的是某一个人物,但是也能使阅读这首诗的人们产生共鸣。
所以“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1)“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认同”的含义是读者对作者的理解和认可,是作者和读者对共同价值的确认。
每个优秀的作家都有自己内心的目标,在创作时会为自己的写作设定“隐含的读者”,这其中既有现实的读者,也包含未来和可能的读者,作者希望他们是自己的“知音”,期待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可来确认自己写作的价值。
(2)“开放的写作”是指具备了过去、现实和未来开放性视野的创作。
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向现实和未来的读者寻求认同的过程,这其中既包括现实的读者和市场对自己写作的认同,更重要的是未来和可能的读者对自己写作的价值的认同,写作要“向未来敞开”;二是对传统的再确认过程,作者置身于中国古典文学和近现代文学两大伟大的传统,必须对传统做出回应-或是汲取其营养,对其表达尊重;或是进行质疑和挑战,尝试新的文学变革。
总而言之,写作需要具备这种开放性的视野,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接近和达到作者心中隐秘而清晰的目标。
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1)戏曲现代化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戏曲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淡化对于现代题材和思想内容的强调,现代生活题材和古代生活题材都可以作为现代戏曲艺术的表达内容;二是戏曲艺术独特的戏曲表达形式,重视其独特的形式美,在形式美的尝试上要加强力度和系统性。
(2)戏曲艺术现代化的困境是时下戏曲在形式美上的尝试力度不足、缺乏系统性,而且过度强调对现代生活的反映。
要走出这个困境,首先应该弱化对反映现代生活的强调,在题材和内容上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其次,要更加注意戏曲艺术的形式美;最后,戏曲艺术的根脉在民间,需要重视民间大众,借鉴民间戏曲在现代转型上的经验。
民间戏曲的生命力在于它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在一些地区,民间戏曲甚至成为他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戏曲艺术现代化要走出困境,需要尊重和重视民间、扎根生活,让民间大众为戏曲艺术的发展、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
4、【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1)作者认为只是通过读书吸收他人的思想不利于自己思想体系的构建,会使人失去主见;而自己思考的人,可以将所学知识同自己的思想融合成一个整体,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更有主见和判断力。
(2)作者认为自己思考与通过阅读吸收他人思想相比,利多害少,可以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更有主见和判断力。
这种看法很有道理,但是不够全面。
单纯的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只能得到一个个知识的片段,对其来龙去脉则不甚了了,的确会使人知识体系比较混乱,甚至互相矛盾,缺乏主见,成为一个“掉书袋”;但是只是自己思考,而不去参考其他人的意见,则很容易导致学养不足,陷人主观主义。
“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阅读和思考二者不可偏废,应当以批判的态度去阅读,汲取他人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尝试以自己的思想体系统合新知;同时,当自己通过思考建立的思想体系有缺陷时,也应该参考他人的思想,及时、谦虚地予以更正。
5、【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1)“熟练”是文学创作中缺乏创造力的表现,表明作者思想的僵滞和感受力的麻木,而迷恋或自赏着熟练语言的大批繁殖,是艺术所要反对的。
“陌生”是指在文学创作中要向着陌生之域开路,开辟心魂中不曾敞开的所在。
敢于突破对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