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134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物流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物流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物流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物流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docx

《物流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管理.docx

物流管理

5物流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曾经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网上支付、网络安全等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

然而物流配送问题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作用却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物流体系尚不健全的我国,物流现已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一般都包含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物流是信息流和资金流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如果信息流、资金流传递速度很快,而物流传递速度跟不上,电子商务的优势还是体现不出来。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与传统的物流实现方式的矛盾已变得越来越尖锐,“成也物流,败也物流”已成为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首要把握的原则。

5.1物流概述

5.1.1物流的概念

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PD)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汉语的意思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围绕战争供应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将其用于战争活动中,其中所提出的“后勤”是指战时的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

后来“后勤”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形成了范围更广泛的概念。

这里所说的后勤供销服务是一种以“供应链理论”、“虚拟工厂理论”等为背景的新型物流服务模式,是供销环节与运输环节有机结合的产物和物流理论的新的升华。

现在欧美国家更多地把物流称作Logistics而不是PhysicalDistribution。

20世纪50年代日本派团考察美国的物流技术,引进了“物流”的概念,日本的物流概念是直接从英文的PhysicalDistribution翻译过去的,到了70年代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概念至今。

物流的定义有很多,目前在国内、国际普遍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1)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定义: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

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

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与效益的流动与储存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3)联合国物流委员会对物流作了新的界定:

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计划、实现和控制管理的过程。

从物流的定义可知,物流过程一方面包含了运输、存货、管理、仓储、包装、物料搬运及其他相关活动,另一方面包含效率与效益两方面,其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与企业营利目标。

5.1.2物流的功能

物流的功能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结合就能合理地实现物流的总目标。

其功能是通过信息、运输、仓储等的协调以及材料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来实现的。

1)运输

运输功能是负责为客户选择满足需求的运输方式,具体组织网络内部的运输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客户的商品运抵目的地,实现所期望的低成本、高质量的运输要求。

2)储存

储存功能包括堆存、保管、保养、维护等活动。

物流系统需要仓储设备保证市场分销活动,同时要以始终与最低的总成本相一致的最低限度的存货来实现所期望的顾客服务。

3)包装

包装功能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制品和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和再包装等活动。

包装作业的目的不是改变商品的销售包装,而在于通过对销售包装进行组合、拼配和加固,形成适于物流和配送的组合包装单元。

4)装卸

装卸包括对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的衔接的活动,以及在储存等活动中为进行检验、维护和保养所进行的装卸活动。

安全、方便的装卸活动,可以加快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流通速度。

5)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在物流过程中进行的辅助加工活动。

它既存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中,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通过程中,用来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的不足。

6)配送

配送功能使物流进入最终阶段,集经营、服务、社会集中库存、分拣和装卸搬运于一身,最终完成社会物流,实现资源配置活动。

7)信息

信息包括进行与上述各项活动有关的各项活动的计划、预测以及对物流动态信息及其有关的费用、生产、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提炼等活动。

不准确的信息会削弱物流工作,信息质量和及时性是物流工作的关键因素。

除了传统的物流功能外,现代物流还具有增值性的服务功能。

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包括以下几种:

(1)增加便利性的服务;

(2)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

(3)降低成本的服务;

(4)延伸服务。

在以上物流功能中,前7项功能需要经验和实力,后4项增值功能则需要智慧和远见。

5.1.3物流的经济效益

一个企业的物流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目的是帮助企业按最低的总成本创造出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对创造利润的环节集中关注在生产领域,因此把在生产过程中节约物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一利润源泉”,把因降低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二利润源泉”,而往往忽略因物流费用节省而增加的“第三利润源泉”的存在。

由于科技进步的迅速扩散,当某企业开始利用一项先进技术时,其他企业即会纷纷仿效,依靠“第一利润源泉”获取超额利润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小。

与物质资源的节约相似,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创造“第二利润源泉”的潜力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物流环节被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是“一块经济界的黑大陆”,具有极大的“利润创造空间”。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来临,为现代物流提供了施展的平台和可行的手段,使各种要素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提高了整个社会经济效益。

1)现代物流运用现代化通讯技术,优化市场需求与商品库存之间的信息,为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实现了“零库存”的理想,最终降低了社会物流的费用。

2)选择合理的配送模式,减少了商品在装卸、包装、运输等环节的耗费,提高了商品流转速度,避免因缺货发生的机会损失,增加了商品销售。

3)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减少了不需要的生产及降价处理损失,避免了货物积压,降低了生产成本。

还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助于企业吸引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

5.2物流系统的组成

物流系统是由企业供应系统、生产运营系统和配送系统这些子系统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生产、流通加工、配送等具体活动,如图5.2.1所示是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

 

供应系统运营系统配送系统

图5.2.1物流系统示意图

5.2.1供应系统

供应物流系统包括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活动。

对生产企业而言,供应物流需将原材料配送给工厂,它的主要客户是工厂,处理对象主要是生产商品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供应物流强调原材料的配套储存、分拣、及时配送、加工处理和预处理等。

对流通企业而言,供应物流是在为商品配置而进行的交易活动中,从买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中所发生的物流。

由于供应物流占用大量的企业流动资金,因此,对其严格管理使其合理化对企业的成本至关重要。

供应系统不仅要保证供应的目标,而且还要以最低成本、最少消耗来组织供应物流活动,满足限定的条件,因此带来很大的难度。

在现在非短缺商品市场环境下,要降低物流过程的成本,就必须解决有效的供应网络、供应方式和零库存等问题。

5.2.2生产运营系统

生产运营物流系统是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产品库的产品发送为止,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不停地移动、流转这一物流活动。

生产物流是制造产品的企业所特有的,它与生产流程同步。

生产物流合理化对工厂的生产秩序和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制造业的物流系统目前有两种:

一种是为制造活动提供支持的物流,它的功能要求与供应物流相同;另一种是为制造商的产品分销提供支持的物流。

制造商自己直接建立分销网络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其市场覆盖面广、分销能力强,市场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及时。

因此要求在区域市场上运输和配送商品的能力要很强,需求预测及订单处理功能完善。

5.2.3配送系统

1)物流配送与配送系统

配送是根据用户要求,以最有效的方式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工作,并将货物送交用户的一种物流方式。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产品形态、企业状况及顾客要求存在着差异,因而配送过程也会有所不同。

从一般意义上来考察,一个较为完整的配送工作流程如图5.2.2所示。

图5.2.2配送工作流程

配送工作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即配送系统。

配送系统主要由环境、输入、输出、处理和反馈等方面构成。

(1)环境配送系统环境主要包括系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包括用户需求、观念及价格等因素;内部环境包括系统、人、财、物,规模与结构、管理模式、策略和方法等。

外部环境是系统不可控制的,内部环境则是系统可控的。

(2)输入是指通过一系列对配送系统所发生的作用,包括原材料、设备和人员等。

(3)处理是指配送的转化过程或配送业务活动的总称,包括运输、储存、包装、搬运和送货等,此外,还包括信息的处理及管理工作。

(4)输出输入经过处理后的结果,即提供的配送服务,具体包括货物的转移、各种劳务、质量和效益等。

(5)反馈配送系统中进货、储存、分拣、理货、配送、配装、送货、交货等项具体工作也贯穿于供应系统和生产运营系统中,配送系统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总体而言,应符合物流系统的整体要求,同时又相对独立存在,达到快捷响应、最低库存、整合运输的目标,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完成自己的职能。

2)电子商务配送系统的构成

电子商务配送系统主要由管理系统、作业系统和网络系统。

(1)管理系统是由配送系统的计划、控制、协调和指挥等组成的系统,它是整个配送系统的支柱。

管理系统包括配送系统的战略目标、能力及配送需求预测、创造、配送过程管理及网络管理等。

(2)作业系统是配送实物作业过程构成的系统,它包括货物的接受、装卸、存货、分拣、配装、送货和交货等。

配送实物作业通过接受管理系统下达的信息指令来进行。

(3)网络系统是由接受、处理信息以及订货等组成的系统。

目前配送应用较多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主要有:

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增值网系统(VAN)、电子订货系统(EOS)、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

5.3供应链管理

5.3.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SupplyChain)是指由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的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组成的价值增值链,分成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两种。

内部供应链由采购、制造、分销等部门组成;外部供应链包括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最终用户。

供应链意味着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把所有相邻企业依次连接起来,实现了管理的“纵向一体化”。

这条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链状结构模式,如图5.3.1所示。

图5.3.1.供应链中的链状结构模式

供应链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

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以资金流、物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供应链的运作方式有两种:

推动式和牵引式。

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

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各个企业之间的集成度较低,通常采用提高安全库存量的办法应付需求变动,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高,对需求变动的响应能力较差。

牵引式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

采用这种运作方式的供应链系统库存量较低。

如图5.3.2所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供应链。

(a)

(b)

图5.3.2两种不同性质的供应链

(a)制造商推动的供应链:

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

(b)用户牵引的需求链:

集成度高、数据变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

5.3.2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就是对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整合,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使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价值最大化,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实行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供应链中的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业务关系得到强化,变过去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的相互独立关系为紧密合作关系,形成新的命运共同体。

供应链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供应链管理实行的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等职能的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4个主要领域:

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它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

它把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集成起来,使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销售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共享供应链管理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最终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一条链路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送到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

这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社会库存,而且使社会资源达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连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

社会目标(满足社会就业需求)、经济目标(创造最佳利益)和环境目标(保持生态与环境平衡)的最佳融合。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及时、准确、灵活多样的物流服务,是供应链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通过互联网可以将信息从用户需求一直传递到供应商,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压力,为实现供应链的敏捷性、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5.3.3供应链与企业资源计划

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促进了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的发展。

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是由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逐步演变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来的。

它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贯穿于企业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包括企业的人、财、物及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资源。

现代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可理解为扩展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xtendedERP)。

它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客户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这些环节除传统的财务及成本管理、人事管理、采购库存管理、生产计划及管理、销售分销管理、服务管理之外,又在此基础上扩展了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管理、跨企业物流网络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

传统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主要侧重于对企业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将各个业务环节贯穿起来,在对每个业务流程的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人的工作潜能和责任心,实现内部效率的最大化。

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着眼于供应链管理,在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上,增加了运输管理、项目管理、市场信息分析、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等功能。

在规划运作内部资源的同时,强调对供应链的整合管理,将供应商、制造商、协作厂家、用户甚至竞争对手都纳入管理的资源之中,使业务流程更加紧密地集成在一起,提高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在对每个业务流程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人的工作潜能和责任心,实现企业管理从“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结构的转变,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证市场优势,提高竞争能力。

供应链和企业资源计划使企业的信息和资源集成成为可能。

它适应了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解决了企业常规模式下存在的各种问题,体现了精益生产、同步工程的思想,同时也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有效途径。

5.3.4电子化供应链的实现技术

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因为互联网可使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形成实时的联系,同时也拓展了业务伙伴的地理范围,对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IBM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做得比较早也比较成功。

它的电子化供应链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

1)商品及价格管理

支持商品编码,一种商品可对多个供应商;一种商品对应多个条码;定义商品组合。

2)采购管理

向多个供应商提交多个采购订单,进行采购成本预算及采购后的成本核算;能够自动计算税款、运费和其他杂费;支持仓库/店铺、分部和总部的采购要求,能够进行供应商业绩分析。

3)运输管理

实行货物运输的最优化管理,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对货物的运输状态进行跟踪。

4)仓库/配送中心管理

进行计算机辅助商品货位查找及分配,入库商品的质量检验,货架间商品移动,仓库间商品调拨/配送等功能;并支持加价调拨、调拨/配送中杂费分摊,同种商品支持多种包装单位。

系统可根据要求在检货时自动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拆分或组合。

5)库存控制

支持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可根据销售额和利润自动进行ABC分类;支持商品的批次和保质期管理等。

6)直接交付

直接交付指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供应商订货,并且供应商直接将货交付顾客的过程。

一个直接交付定单可以包括多个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商品,可以将一个直接交付定单分成多个送货单、多种定单状态。

7)需求分析预测与自动补货

该系统能够为缺货的商品自动地产生配送调拨单或采购单,实现商品的自动补货;能够为管理层提供丰富的库存结构报表,作为决策参考。

5.4物流的模式

5.4.1传统物流的特点

传统物流实行的是信息流、物流合一的方式,它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参见图5.4.1(a),采用的是“先生产、后推销”的做法。

在传统物流中货物沿着供应链向最终用户“推动”,这样的系统需要在仓库储存大量货物,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

传统物流将主要精力集中放在仓储、库存和运输方面。

在传统物流中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反馈信息)都是逐级由人工操作、传递,因此上一级供应商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对信息反馈速度比较慢,从而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

传统物流模式下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之间缺乏合作,没有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

图5.4.1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

(a)信息流、物流合一的方式;(b)信息流、物流分离的方式

5.4.2现代物流的特点

现代物流实行的是信息流、物流分离的方式,参见图5.4.1(b)。

由于制造商与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流,使得制造商能够按需定产,减少了库存积压。

在现代物流中货物可以从生产车间直接发往配送中心,再从配送中心送到客户手中,从而减少了流通环节。

现代物流有如下特点:

1)物流信息电子化

物流的信息电子化是电子商务物流的基本要求,没有物流的信息电子化,要做到物流的高效运作是不可能的。

物流信息电子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

2)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源自英文“QuickResponse”,意指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必须从下一环节的需求时间、数量、结构出发来组织,均衡生产、供应和流通,并且无论是生产者、供应商还是物流企业或零售商都应对各自的下游客户的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3)物流功能集成化

物流功能集成化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4)物流服务系列化

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揽收货款与结算等增值服务,提高了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5)物流目标系统化

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6)物流手段现代化

使用先进的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及计算机智能化技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卫星通讯、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识别装置(RF)、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和机器人,实现了物流的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

7)物流组织网络化

现代物流需要网络上节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

5.4.3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

从现阶段的形势来看,电子商务公司采取的物流模式一般有企业自营物流、借助传统流通渠道、物流企业联盟及第三方物流等配送模式。

1)企业自营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企业自身开展经营的物流,称为自营物流。

电子商务公司自身组织商品配送,可以说是自己掌握了交易的最后环节,有利于控制交易时间。

特别是在本城市内的配送上,网站组织自己的配送队伍可以减少向其它配送公司下达配送要求的手续,在网上接受订购之后可以立即进行简单的分区处理然后立即配送,这样往往使得当日配送、限时送达成为可能。

有些网站提出的本城区1小时内送达也是建立在自身有一支随时出动的配送队伍的基础上的。

电子商务的信息业务与物流业务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业务,企业必须对跨行业经营产生的风险进行严格的评估,其中成本控制和程序管理是最大麻烦。

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拥有一支自己的配送队伍都将会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出于对成本的考虑,配送队伍的规模必须与公司的业务量相适应。

另外,如何保持适当的库存规模、如何制定恰当的配送路线、如何选择合适的物流工具、如何确定合理的送达时间都是需要严格管理的。

不是所有的电子商务公司都有必要、有能力自己组织商品配送的,具有以下特征的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适合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配送问题。

(1)业务集中在企业所在城市,送货方式比较单一。

由于业务范围不广,企业独立组织配送所耗费的人力不是很大,所涉及的配送设备也仅仅限于汽车以及人力车而已,如果交由其它企业处理,反而浪费时间、增加配送成本。

(2)拥有覆盖面很广的代理、分销、连锁店,而企业业务又集中在其覆盖范围内的。

这样的企业一般是从传统产业转型或者依然拥有传统产业经营业务的企业,如电脑生产商、家电企业等。

(3)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资金比较雄厚、货物配送量巨大的企业来说,投入资金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以掌握物流配送的主动权也是一种战略选择。

例如亚玛逊网站已经开始斥巨资建立遍布美国重要城市的配送中心,准备将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2)借助传统流通渠道

对于已经开展传统商务的企业,可以建立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销售系统,同时也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渠道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

传统流通渠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的优势,首先是传统商业历史悠久,有良好的顾客基础,已经形成的品牌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是配送信用的保证。

其次是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加盟经营店使得准确及时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可能。

另外,由于传统渠道本身也存在商品配送的任务,如果网站把商品配送任务交给传统流通渠道解决,那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闲置的仓储、运输资源,相对于使用全新的系统,成本降低了。

目前从事传统销售业务的企业主要包括:

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