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039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1.与向量

平行的平面是()。

 

A.x-2y+z=1

B.2x+y+3z=3 

C.2x+3y+z=3

D.x-y+z=3 

参考答案:

C

2. 

的值是〔〕。

A.0

B.1/2

C.1

D.∞ 

参考答案:

C

3.函数f〔x〕在[a,b]上黎曼可积的必要条件是f〔x〕在[a,b]上〔〕。

A.可微

B.连续

C.不连续点个数有限

D.有界

参考答案:

D

参考答案:

B

参考答案:

A

6.设f〔x〕=acosx+bsinx是R到R的函数,V={f〔x〕∣f〔x〕=acosx+bsinx,a,b∈R}是线形空间,那么V的维数是〔〕。

A.1

B.2  

C.3

D.∞

参考答案:

A

7.在以下描述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中,要求最高的是〔〕。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知道

参考答案:

C

8.命题P的逆命题和命题P的否命题的关系是〔〕

A.同真同假

B.同真不同假

C.同假不同真

D.不确定

参考答案:

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12.简述日常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展学习评价的目的。

参考解析: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良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评价目标多元化

新课程提出多元化的评价目标,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

以往的评价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就,关注学生的表现,无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通过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察,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促使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良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多维性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体系。

对不同内容的评价可以通过设计反映不同内容的问题,如对某一方面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可以在综合的问题情境中进展评价,如在一项调查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投入的态度进展评价;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察来评价。

(3)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中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

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不同的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不能希望一种评价方法会解决所有的问题。

封闭式的问题、纸笔式的评价可以简捷方便的了解学生对某些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开放式问题、综合性的、在丰富的情境中的评价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学习过程。

13.给出根本不等式

的一种几何解释,并说明几何解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参考解析:

三、解答题(本大题1题,10分)

参考解析:

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15、论述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并阐述使用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参考解析:

信息技术的开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良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结合其他多种教学手段,并能起到互补的作用。

如不借助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去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去模拟实际情境,学生可能很难想象出相应的实际情景,这里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直接呈现图片或视频;或者在处理图形的报考变化时,如仅通过板书的形式一步步变化,一是作图比拟繁琐,二是连贯性不强,这里就可以结合几何画板等工具直接呈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题,20分)

16.案例:

下面是高中“集合〞一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局部教材内容:

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即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即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1〕1~20以内的所有素数;

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4〕2004年1月1日之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所有的正方形;

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

方程的所有实数根;

新华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所有的高一学生。

例〔1〕中,我们把1~20以内的每一个素数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就是一个集合;同样地,例〔2〕中,把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发射的每一颗人造卫星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也是一个集合。

【思考1】

上面的例〔3〕到例〔8〕也都能组成集合吗?

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简称为集〕。

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例如,“中国的直辖市〞构成一个集合,北家、上海、天津、重庆在这个集合中,杭州、南京、广州不在这个集合中。

“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思考2】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我国的小河流。

我们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dongto〕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belongto〕集合A,记作aA。

例如,我们用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那么有3∈A,4A,等等。

问题:

阅读这段教材,概括与集合有关的新知识点;〔6分〕

阅读这段教材中的【思考2】,说明设置此栏目内容的主要意图;〔6分〕

请说明集合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8分〕 

参考解析:

第一问:

第三问:

集合是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节的内容,是进入高中以后最新接触的数学内容,也是现代数学的根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

在本章,学生将学习集合的一些根本知识,感受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并运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进一步描述第二章的函数概念,为第二章的函数奠定夯实的根底,使得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生活、社会中的简单问题。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7.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设计一个探索该定理的活动或问题情境,并说明设计意图;〔10分〕

〔2〕请你设计一个习题〔不必解答〕,以帮助学生理解该定理,并说明具体的设计意图;〔10分〕

〔3〕请你设计一个习题〔不必解答〕,进一步稳固、应用该定理,并说明具体的设计意图。

〔10分〕

参考解析:

第一问:

导入活动设置: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旗杆与地面垂直、教学楼与地面垂直等)组织学生观察图片中展示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提出问题:

旗杆与地面、教学楼与地面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你能否利用直线与平面根据他们的位置关系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预设:

垂直关系

探究活动一设置:

提出问题:

我们又如何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

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呢?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

旗杆与它在地面上影子的位置变化,重点让学生体会直线与平面内不过垂足的直线也垂直

组织学生观察动画的过程中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1:

阳光下,旗杆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所成的角度是多少?

问题2:

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位置会移动,而旗杆与影子所成的角度是否发生了变化?

问题3:

旗杆AB与地面上不过点B的任意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它们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全班交流过后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垂直。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那么如何判定一条之间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关系呢?

探究活动二设置:

组织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张长方形纸片立于桌面?

组织学生猜测:

你能猜测出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方法吗?

预设: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先安排学生课前收集大量图片,多感知,然后,通过学生动手画图、讨论交流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其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和正确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接下来助学生生活中最简单的经历——折纸,引导学生分析,将“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逐步转化为“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并以此为根底进展合情推理,提出猜测,使学生的思维顺畅,为进一步的探究做准备。

第二问:

如何折叠与放置一张纸,可以使折痕与桌面垂直?

从而寻找到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展折纸环节探究:

(1)折痕与平面垂直吗?

(2)如何折,能够使折痕与桌面垂直?

(3).你找的折痕有什么特点?

找这样的折痕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

(4)如何放置?

(5)当直线与桌面垂直时,固定折痕一侧的纸片,绕着折痕旋转另一侧纸片,观察折痕与桌面垂直吗?

此时折痕与桌面内每一条直线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展示、分享,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思考方向。

第三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