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十篇煤矿.docx
《推荐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十篇煤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十篇煤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十篇煤矿
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十篇(煤矿)
(篇一)
坚持按照心中的信念、目标不断前行、前行……
初见端倪“小学徒”
1**8年,**出生在襄垣县的一个小农村,打小的耳濡目染和田地劳作赋予了他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并成为他参加工作以后敢拼敢干的底气和勇气。
“咱在农村长大,最不缺的就是力气,苦点、累点怕啥,既然选择煤矿,就一定要到生产一线去锻炼锻炼。
”**01年,**在常村矿参加工作,成为综采二队生产班的一名清煤工。
清煤工作枯燥繁重,时间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观察身边的机电设备,谁知这一观察,竟对机电技术慢慢产生了兴趣。
在一次偶然的设备事故,更是让他领略到了技术活儿的“魅力”。
**年1月在S21面,在一次端头错刀中,条件准备好了等开机时,机组启动器却出现了故障,跟班电工也找不见故障点,全班**多人大眼瞪小眼没有一个人会处理,白白等了两个小时后,机电队长从井上下了,人家仅用了3分钟,只对一个旋钮转动了两下,故障就排除了,赢得了全场人的欢呼和赞许。
“人家咋这么牛,一进工作面三下五除二就能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水平真高,他是咋样做到的?
给生产节约多少时间?
”就是从设备再次运转的那一刻起,**的心也被转活了,他暗下决心要“学艺”。
没有时间和空间,学技术哪有那么容易?
**为此绞尽了脑汁,没时间就见缝插针,没平台就多走多看。
六个月之后,**被安排到检修班学电工。
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以“勤”和“钻”给自己“充电”补知识、增理论,实践综采生产工艺,提升机电技能。
4点上班就利用上午时间到车间学习,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八点下班就利用晚上时间在宿舍钻研,对照图纸吸收消化;平日里对老师傅们处理各种生产、机电事故的任何学习机会也决不放过,一定要“打破砂锅纹到底”。
为了让自己有多实践的机会,只要井下有设备出故障,**都主动请示下井,尽管有时是刚刚升井,身体觉得很累,队里也不给记工,但只要能多下一次井多处理一次故障,达到一次比一次熟练、一次比一次快、一次比一次质量高的目的,他就觉得其它
的都无所谓。
就这样,一次次的磨炼,一次次的总结,一次次的进步,**终于从一个门外汉走上了跟班电工岗位。
提起这些往事,**告诉记者:
“在学习机电技术的过程当中,兴趣是一块敲门砖,而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是试金石,只有做到这些,最后就一定会有收获。
”
创新创效“排头兵”
由于工作上进,成绩突出,**年**走上综采二队的技术管理岗位,随着工作业务范围的变化,他见识过井下机电设备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听到过这些隐患有可能给矿井生产、员工安全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这些所见所闻让**慢慢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担,他逐步萌发了创新创效的念头。
“‘三分技术七分工具嘛’,应该想办法从工艺和设备改进上解决一些困难”。
**首先从皮带入手,常村矿自投产以来,综采工作面顺槽使用的皮带机机尾移动问题,一直依靠巷道中间树立圆木将军配合千斤顶进行强拉硬拽皮带机尾,这种操作方法,一个容易破坏顶板,将军柱容易断,皮带机尾长期受偏心拉力影响,跑偏磨皮带,严重不适合生产要求,而且安全隐患大,极易发生缩皮带机尾将军柱断裂挤伤人事故。
为解决掉这个难题,**一边跟班实地调研,一边向老师傅请教,一边画图、测量、汇总,研究解决方法,经历多次摸索模拟示范,他想到利用在皮带缓冲架安装两个自移千斤顶,与转载机配合移动的方案。
最后经过设计制作,皮带的移动困难问题迎刃而解。
“虽然工艺粗糙些,但却经济耐用,省时省工。
工人缩皮带时,原来需要5~6人现在只需2个人,便能顺利自移皮带,皮带缓冲架也便于维护,皮带损坏和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效率明显提升,效益显著增长,每次拆皮带原来需3小时,现在只需40分钟”,一说起这项技改,**如数家珍。
后来该项目获得“技术革新一等奖”并受到兄弟单位一致赞许和效仿。
**年该项目被申请国家实用性专利,并在集团进行了推广应用。
自此,**创新创效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近年来,他主动担起常村矿综采设备的改制和修旧复用工作,光负荷中心、采煤机就节约外围修理费达**0万之多。
由他主导研发的“端头简易副架”、“皮带游动车改造”、“皮带机尾缓冲架改造”、“机组托移电缆装置改造”、“大溜机尾自动打开装置”、“自吸式卧泵排水”等创新项目获奖并得到成功实践。
**年撰写应用成果和实用技术论文4篇,**年他主持研发的“无电源气控延时智能排水器”获得**省“五小”竞赛优秀成果一等奖,多项革新项目为矿激活了设备使用寿命,节约资金达**0多万元。
**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个人价值在于奉献与付出。
将自己学到的技术、掌握的技能,去服务于矿山,服务于集体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觉得我个人有价值,我学到的东西有价值”。
不忘初衷“带头人”
**年,**在综采二队走上队组管理岗位。
这对于搞技术出身的他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综采二队是常村矿一支重要的生产队伍,人多,结构层次复杂、工作范围广,要想把这支队伍抓好、用好并非易事。
但对于啃惯“硬骨头”的王**来说,便是有职责必然要担当。
“队风是一支队伍的风格标识和形象名片,体现着作风养成,积淀着内涵底蕴,蕴藏着力量源泉”。
**年,综采二队面临着一个自建队以来前所未有的一个难题----N3-3过断层。
由于地质条件差,在飘刀时疏忽管理,后溜在倾斜条件下运行,负荷增大,频繁启动过程中造成电机过负荷运行导致后溜机尾电机绝缘下降、损坏,在巷道不到2米宽的空间内,组织更换大件,这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从下手,人员站位怎样站。
复杂的地质环境,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让一些老工人都感到吃不消。
就在这时,王**主动提出,由党员、队干组成一支先锋队,保证7吨重的大电机安全更换。
通过队组党员队干的共同努力,他们果断将旧电机拆除,用单体柱配合倒链将其斜靠在上隅角,这个举动为更换电机创造了有利时间。
在大家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仅用六小时就更换了近七吨重的大电机,这一大胆举措受到职工们的一致好评。
经过这件事情,王海川终于明白,队风是靠实干出来的。
经过队组上下的一致认可,他们提炼出“唯旗必夺、争创一流”的队风。
随后的几年间,无论是在面临过断层,搬家倒面还是其它急
难险重的其他任务,“唯旗必夺,争创一流”的队风,始终引领着队组党员干部奋战在生产一线,成为了队组制胜的法宝。
此外,**把技术学习提升当作综采二队发展的命脉,坚持“提素质、保安全、创精品、争一流”理念,顺利推出“创新平台、实践培训平台、干部轮讲平台”,带动鼓励全队员工积极参与矿上的技术培训、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为队组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使该队队伍建设明显提升,实现多个“突破”:
第一批进入质量标准化精品工作面,成为各单位学习参观、检查的首选工作面;第一个成为全省“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模范单位;在常村矿第一批列入“技能人才培养优秀科队”;第一个突破“生产记录”;第一个成为“节约高效队组”。
在员工培养上,**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亲自授课,悉心传艺,所带徒弟中有38人通过高级工、三人通过了“技师”资格鉴定,有五人走上了副队长管理岗位。
**常对队组的员工讲:
“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但如果你能够通过传授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幅射出去,那你的价值就会被复制与放大,就会为企业、为员工做出更大的贡献”。
**告诉记者,现在他和同事们着手研发的转载机液压收煤调节装置现在有了新进展,相关的配件将很快到位,用不了多久,他们的技术革新工作又会往前迈出一小步。
大道有痕行者无疆。
这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面对困难与质疑,不抱怨、不退缩,将之化为动力而前进;面对荣誉和赞许,不盲目、不骄躁,视之为风景而随行。
他用执着书写着爱岗敬业的信念,用坚持信守着默默付出的情怀,用实干铺就着自己的人生里程。
(篇二)
无私奉献光与热无悔只为地质情
**是地矿二院地质勘查分院院长兼总工程师,地质高级工程师。
自19**年参加地质工作二十五年来,始终奔波在野外地质找矿一线,先后从事区域地质调查、金矿、铁矿等矿产的勘查工作,是地矿二院一位名副其实的行家里手和实干家。
长期的野外实践工作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练就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成为一名成绩卓越的专业技术骨干、地矿二院的中流砥柱。
在他的身上不仅体现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崇高的敬业精神,也绽放出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自主创新的优秀品格。
担任我院地质勘查分院院长一职以来,他带领分院员工开展了多项地质矿产勘查、区域矿产调查及综合研究项目,**年度实现产值1**0余万元,利润近**0万元,促进地勘分院稳步发展。
他勤奋踏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务实的工作作风,更是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好评,曾多次获得院级“劳动模范”、“优秀中层干部”及“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热爱本职 钻研专业
作为一名地质专业出身的技术人员,**同志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他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
在工作过程中,他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通过对地质成矿规律的总结认识,在地质找矿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地勘分院总工的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主持并参与多个省财政地质找矿项目,**车村萤石矿普查和济源金斗山铁矿普查分别提交一处大型萤石矿产地和一处中型铁矿矿产地,显著的找矿成果也使得两项目均被省国土厅列为了**年度续作项目,续作资金1100余万元;**大章—徳亭金矿预查找矿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缓倾斜金矿脉的发现使得该区取得找矿突破。
他不辞辛苦,来回奔波在各个野外项目中,和一线地质人员一起,克服项目分散、野外作业条件差、外部环境制约等不利因素,紧抓技术工作,保障了省财政项目工作的顺利进展,分院承担的三个财政项目经过分院、院、省地矿局质量检查,均被评为优秀,赢得了各级专家的一致好评。
他思路开阔,敢为人先,在实际工作中把地质勘查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开拓地质市场,经多方联系沟通,与洛阳东信矿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省**水葫芦沟萤石矿生产勘探”生产合同并开始项目实施。
水葫芦沟的冬天格外寒冷,项目初始阶段,他同地质人员一道在凛冽的寒风中进行野外地质勘查,每次都是天不亮就出发,带上两个馒头和一包咸菜,这就是一整天的干粮,刺骨的寒风总是让他停不下前进的脚步,因为只要休息一会儿,腿脚就会立刻被冻得毫无知觉。
晚上他还要在昏暗的灯光下仔细查看图件,总结这一天的找矿成果、制定之后的工作计划。
钻孔施工时,他带领技术人员一箱箱反复仔细地观察岩心,生怕遗漏任何一处好不容易打出来的矿石。
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多么恶劣,都阻挡不了他所带领的地质人员在漫山遍野留下属于找矿人的脚印。
他忘我工作,吃苦耐劳,用辛勤的汗水换得了该项目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葫芦沟萤石矿勘查报告顺利通过评审,提交了萤石矿石量31.06万吨,CaF2矿物量12.38万吨,新增资源量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十年以上,圆满完成了合同约定的各项任务,工作质量也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院的知名度、提升了信誉度。
**还说:
“我们的专业能力不能仅仅止步于满足当下的工作需求,这是一个无创新、不进步,就会被淘汰的时代,我们的目光不能只局限在眼前,还要往远处看,往高处看。
”在这种精神的带领下,他组织人员编写了由我院承担的“**省**九仗沟-东湾地区金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科研项目设计,通过了国土资源部专家终审;同时开展了“**省**东湾—槐树坪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和“**省熊耳山—外方山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金矿床勘查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研究”两个综合研究项目,编写完成了“**省**东湾-槐树坪金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地质科研项目成果报告并评审通过;并且开展了“**省**南部萤石矿控矿构造-成矿机理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
严格把关 滴水不漏
“成果是项目的生命线,而质量是成果的生命线。
”
——这是他一贯秉承的工作理念。
**全面负责分院各项目的野外资料质量检查,资料综合研究、地质项目的设计、探矿权报送评审的质量把关、质量认证体系认证的审查和复验等工作。
根据省国土厅要求,配合省厅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