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 人力资源概念:
P4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人力资源的内涵至少包括劳动者的体质、智力、知识、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措施和手段,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目标。
二、 人力资源六特点:
P4 易考多选
1、 自有性 2、生物性3、时效性
4、创造性 5、能动性 6、连续性
三、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10种类型,掌握其内容及例子):
P9-14 易考单选
1、 战略目标原理 2、系统优化原理
3、同素异构原理 4、能级层序原理
5、互补优化原理 6、 动态适应原理
7、激励强化原理 8、公平竞争原理
9、信息激励原理 10、文化凝聚原理
四、 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误区(10种,掌握其内容及例子)P14-18 易考单选
1、 晕轮效应 2、投射效应 3、首因效应
4、近因效应5、偏见效应 6、 马太效应
7、回报心理 8、嫉妒心理 9、戴维心理
10、攀比心理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就是管理的成本收益。
六、效率 指某种活动功率的高低、速率的快慢,或在一固定时限内完成工作量的多少;
效益 指某项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生产出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比;
效果 是一经济伦理或管理伦理问题,它是人们对经济效益的一种主观评价;
七、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简述)
1、是管理原则上同时强调个人和集体;
2、是管理方法上同时强调理性和情感;
3、是在领导方式上同时强调权威和民主;
4、是在考核晋升上同时强调能力与资历;
5、是在薪资报酬上同时强调即时工资和长远收益。
八、人力资源管理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
①人事管理阶段、
②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③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四、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
(单选\多选)
战略目标原理是指组织的最高决策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制定出组织一定时期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然后层层分解和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及其主管人员根据组织总目标分别制定出各自的目标、任务以及相应的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将目标完成状况作为各部门考核的依据。
系统优化原理是从组织的整体系统性质出发,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运行的规律,对管理过程中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优化,并按照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内部条件,及时调整和控制组织系统的运行,最终达到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同素异构原理一般是指事物的成分在空间关系上的变化而引起不同的结果,甚至发生质的变化。
晕轮效应又称哈罗效应,是心里学家安德森1968年通过对影响感认上印象概推的主要因素基础上提出来的。
投射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判断别人而对其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较易认为其他人具有自身相同或相近的特性和爱好。
首因效应是指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第一印象,往往形成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而且这一印象在以后较长时期内不容易改变。
近因效应是指管理者过多地依赖被管理者近期的表现来对人作出评价和使用,而不考虑或较少考虑一个人的全部历史和一贯表现的一种现象。
偏见效应是指领导者从某种不当的观念和偏见出发,纯主管地对人和事情作出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
马太效应是指对已经有了相当资源或荣誉的人,给予他的资源或荣誉越来越多,产生累计效果。
回报心理也称作相互回报行为,它是指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
即喜欢那些他自认为喜欢他的人,讨厌那些他自认为讨厌他的人。
九、能位匹配的原理是指根据与人的才能和特长,把人安排到相应的职位上,尽量保证工作岗位的要求与人的实际能力相应、相一致,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第二章 微观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不纳入考点)
第三章 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一、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的两次重要转变:
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P46
二、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核心:
论述)
(1)初创阶段:
①吸引和获取企业所需的关键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②制定鼓励关键人才创业的激励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关键人才的作用,加速企业发展;
③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成长阶段:
①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要;
②完善培训、考评和薪酬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加速企业发展;
③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3)成熟阶段:
①激发创新意识,推动组织变革,保持企业活力;
②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保持企业新人才基础。
(4)衰退阶段:
①妥善裁减衰退人员,严格控制人工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②调整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吸引并留住关键人才,为企业重整、延长企业寿命和寻求企业重生创建条件。
三、 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P51-52
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之间的相互匹配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 企业战略是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2、 人力资源战略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信息。
3、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
四、 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
:
P54-55
1、 是企业发展战略总规划的核心要件。
2、 . 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
3 、 对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4、 . 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源个体的能力,满足员工的发展要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P59-73
1、 信息的收集、整理
2、确定规划期限
3、根据企业整体发展规划,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预测出组织对未来人员的要求
4、 对现有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进行反馈、调整
六、 人力资源外包的内涵与外延:
P74
所谓外包,是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是指在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业务,而将其业务委托给比自己更具成本优势和专有知识的企业。
七、 人力资源外包的影响因素:
P79-80
1、 环境因素 2、组织及文化特征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九、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选择动机与风险隐患:
选择动机:
1、能使组织把资源集中于那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活动上;
2、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
3、降低企业风险;
4、适用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
5、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6、有助于企业留住优秀员工。
风险隐患:
1、收费标准问题;
2、专业咨询公司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问题;
3、安全问题;
4、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问题;
5、可控性问题。
十、企业战略分为:
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十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4个阶段:
①信息收集、整理阶段;
②确定规划期现阶段;
③预测供给与需求阶段;
④反馈调整阶段。
十二、人力资源供求平衡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
十三、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与企业需要:
①员工招聘;②员工培训;③福利和津贴;④薪酬管理
第四章 组织发展与职位设计
一、 企业的含义:
狭义的层次是指有信息网络联系起来,在其内部进行规范的权力设置和明确的分工协作,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实体。
二、企业组织: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以企业的价值链和主导业务流程为基础,通过职能分解,建立各个部门的协调关系,使承担各种责、权角色的人员有机结合起来的团体。
三、 企业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扁平化、小型化、弹性化、虚拟化
四、职位设计的概念:
职位设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并兼顾个人的需要,科学、系统化地进行职位的合理配置,以满足企业正常运营的需要。
五、职位设计的原则:
P87-88
1、因事设岗原则;2、规范化原则;
3、系统化原则;4、最少职位数原则。
六、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2、精干高效原则;
3、分工与协作原则;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七、职位设计的主要内容:
1、工作内容、2、工作职责、3、工作关系。
八、 职位设计的形式 P90
1、职位轮换 2、工作扩大化
3、工作丰富化 4、以员工为中心的工作再设计
九、 职位设计方法 P93—96
1、科学管理法
2、人际关系法
3、工作特征模型法
4、HP职位设计方法——优秀业绩工作体系:
科学管理法+人际关系法
5、其它方法---辅助工作职位设计法
十、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P100
1、目标一致原则
2、精干高效原则
3、分工与协作原则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十一、 企业组织发展的趋势:
1、扁平化;2、小型化;3、弹性化;4、虚拟化。
十二、 组织发展的基本内容 P105-106
组织发展的基本内容: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组织方面、技术方面、个人与群体方面
1、 组织方面
传统的组织形式往往是依赖正式的规则和条例、决策的集权化、严格的权威等级、工作责任的狭隘,强调的是遵守程序和规则,被称为“机械式”的组织形式,其实,这种组织的形式在本质上类同于韦伯提出的“官僚体制”。
虚拟组织是员工可以不顾时间、距离以及组织边界,利用计算机网络一起工作,迅速便利地共享知识。
信息网络是虚拟组织的支柱,虽然规模小,但是可以发挥主要商业职能的核心组织。
2、 员工方面
员工方面的组织发展主要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在研究中,重视对员工的个人训练和团队建设。
3、 任务、技术方面
任务和技术方面的组织发展强调的是组织任务多样性、完整性和意义,加强工作的责任性和及时反馈工作结果的信息,从而利用工作的本身的激励因素来提高组织的发展,工作生活质量管理就是所能采取的措施之一。
第五章 员工选聘与面试
一、 招聘的原则:
P120
1、公开、公平原则 2、竞争、全面原则
3、能级、择优原则 4、低成本
5、高效率原则
二、 招聘规划的设计与选择:
1、拟招聘的数的确定;2、招聘标准;3、招聘经费预算。
三、 组建招聘团队的原则:
1、知识互补;2、能力互补;
3、气质互补;4、性别互补;5、年龄互补。
四、 招聘经济成本的核算与评估:
1、历史成本的核算;2、离职成本的核算;3、重置成本的核算;
五、 内部招聘的途径 P128-129
1、内部提升2、内部调动 3、工作轮换 4、返聘
六、 外部招聘的途径与方法 P131-138
1、招聘广告 2、校园招聘 3、人才中介机构 4、网络招聘 5、员工推荐
七、 内部选拔的优缺点
优点:
1、内部选拔对现有的雇员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晋升渠道,行到升迁的员工会认为自己的才干得到组织的承认,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和绩效都会提高;
2、由于现有的雇员在组织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对组织的情况比较了解,更有效忠的意愿,因此人员流失的可能性比较小;
3、提拔内部员工可以提高所有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使他们在制定管理决策时能作出比较长远的考虑;
4、内部选拔对于组织来说,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招聘广告费用和筛选录用费用,还可以节约相应的培训费用;
5、有得保持组织内部的稳定性;
6、减少识人的失误。
缺点:
1、被拒绝的申请者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失望,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认真做解释和鼓励工作;
2、在雇员群体中会引起嫉妒、攀比的心理,进而会引发拉帮结派;
3、长期使用内部选拔,会导致近亲繁殖;
4、可能引起组织高层领导的不团结;
5、缺少思想碰撞的火花,影响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
6、如果组织已经有了内部选拔的惯例,当组织出现创新需要而急需从组织外部招聘人才时,就可能会遇到现有员工的抵制,损害员工的积极性。
八、外部招聘的缺点
1、外聘人员不熟悉组织的情况。
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
3、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4、招聘成本高。
九、 校园招聘的明显不足之处 P134
1、 许多毕业生,尤其是优秀毕业生在校园招聘中常常有多手准备
2、 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工作和职位容易产生一种不现实的期望
3、 学生气较重,在工作配合、等级管理、制度理解执行等方面会有欠缺
4、 流动率较高,不能给企业一种安全感,甚至有时候第一份工作就是他们的跳板。
5、 校园招聘相对于其他一些招聘形式来说,成本比较高,花费的时间也较长。
十、 网络招聘的实施 P136
1、 发布招聘信息
2、 搜集、整理信息与安排面试
3、 进行电子面试
十一、 网络招聘的优点 P135 –137
网络招聘也称在线招聘或电子招聘,它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招聘活动,包括信息的发布、简历的搜集整理、电子面试以及在线测评等。
1、 通过在线招聘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规模的求职者储备库
2、 对于某些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来说,在线招聘所能够获得的应聘者素质比较高
3、 适应性强,不受时间 、地域和场所等条件的限制,供需双方足不出户即可进行直接交流,使得组织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加快。
4、 网络招聘相对来说比较便宜。
既节约了传统招聘活动中的参会费、交通费、差旅费、广告费和人工费,又节省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精力和时间,因而具有很高的“产出、收入”经济性特征。
十二、评价中心所采用的测评技术和方法包括公文筐测验、管理游戏、无领导小组讨论、小组问题解决、演讲辩论和案例分析等。
第六章 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一、 素质测评的功能:
P166-167
1、自我了解、自我设计与自我开发
2、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有效工具
3、人力资源开发与员工培训的依据
4、员工激励的有效手段
5、人力资源普查和人才库建立的依据
二、 胜任特征模型之胜任特征 P181
胜任力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
胜任力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1、 与员工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岗位特征的影响。
在某一工作岗位上非常重要的知识技能,在另外一个工作岗位上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阻碍因素。
2、 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有密切关系,或者从某种角度来看,它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
3、 运用胜任力这一概念能够将组织中的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加以区分。
换句话说,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在胜任力上会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组织可以将胜任力指标作为员工的招聘、考评以及提升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七章 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
一、 职业生涯设计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进而制定人在一生中的事业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
二、 职业生涯设计的负责人 P202
1、 员工本身的责任
2、 上级管理人员的责任
3、 组织的责任
三、 职业生涯设计对个人的作用 P202—203
1、 帮助个人确实职业发展目标
2、 鞭策个人努力工作
3、 引导员工发挥潜能
4、 评估工作成绩
四、 职业生涯设计对企业的作用 P203—204
1、 保证企业未来人才的需要
2、 使企业留住优秀人才
3、 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
五、萨珀的职业发展理论的职业生涯为4个阶段:
探索阶段、立业与发展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
六、 职业锚的含义和类型 P207
职业锚是个人和工作情境之间早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经过若干年的实际工作后才能被发现,职业锚核心内容的职业自我观由3部分内容组成:
自省的才干和能力,以各种作业环境中的实际成功为基础;自省的动机和需要,以实际情境中的自我测试和自我诊断的机会以及他人的反馈为基础;自省的态度和价值观,以自我与雇佣组织和工作环境的准则和价值观之间的实际遭遇为基础。
职业锚的类型:
1、技术智能型 2、管理型
3、创造型4、自主独立型 5、安全稳定型
七、 能力与职业吻合的原则:
1、能力类型与职业相吻合原则;
2、能力水平与职业层次相吻合原则;
3、发挥优势能力原则。
八、 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
1、确定人生目标;2、自我评估;
3、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4、职业的选择;
5、职业生涯线的选择;6、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7、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九、 职业生涯管理的概论:
是指组织管理部门根据组织发展和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根据员工自身的特点及岗位特征进行评价,并帮助员工具体设计个人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适当的教育、培训、轮岗和提升等发展机会均等,协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十、 职业生涯管理流程:
1、员工自我评估;2、组织对员工的评估;
3、职业信息的传递;4、职业咨询与指导;
5、员工职业发展设计。
十一、 员工自我的职业生涯管理 P217
1、增强职业敏感
2、提高学习能力,防止技能老化
3、维持个人的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十二、 组织内部职业发展通道模型 P220-221
沙因的职业锥体现在机构内部的三种发展途径:
1、 第一种发展途径是垂直运动,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种
2、 第二种发展模式是向核心集团靠拢
3、 第三种发展途径是在机构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轮换
十三、 “玻璃天花板”效应 P227—228
“玻璃天花板”效应也被叫做职业生涯高原,是指员工已不大可能再得到职务晋升或承担更多责任,尽管发展通道和更高层次的职位是清晰可见的,但在职务晋升时似乎被一层玻璃挡着,可望而不可及。
“玻璃天花板”效应常常靓现为职业发展的停滞状态,按照造成停滞状态的原因来划分,分为结构型停滞、满足型停滞、生活型停滞。
员工遇到事业的“玻璃天花板”的原因包括:
1、 缺少培训
2、低成就需要
3、不公平的工资制度或工资提升不满意
4、岗位职责不清
5、由于缺少发展机会而造成的职业成长过慢。
第八章 员工培训与发展
一、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原则:
P237
1、战略原则 2、长期性原则
3、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原则4、投入产出原则
5、培训方式和方法多样化原则 6、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
二、 培训需求分析 P243
培训需求分析就是在企业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全面分析与绩效差距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企业及其成员在知识、技能和目标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
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具体内容的3个层次是:
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人员分析
三、 培训计划内容 P246—251
1、选定培训对象 2、遴选培训者
3、设计培训内容 4、选择培训形式和方法
5、培训时机选择 6、培训工作组织
第九章 员工激励类型与模式
一、 激励的特性:
P274 1、系统性 2、易逝性 3、社会性 4、信用性 5、有限性
二、 激励理论概览 (理解) P275—276
1、需要层次理论 2、双因素理论3、ERG理论
4、期望理论5、激励需要理论 6、公平理论
三、 激励的原则 P276—277
1、 物资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2、 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3、 实事求是原则
4、 公平公正原则
5、 区别对待、适度激励原则
6、 系统性原则
7、 目标结合原则
四、 影响员工激励效果的因素 P278—280
1、 企业外部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社会环境
2、 企业内部环境:
管理方式、领导方式
3、 个体因素:
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与工龄、性格特征、个人价值观
五、 文化激励 P288
文化的激励性是指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激发组织成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保持一致的动机的特。
六、 企业文化的功能 P288—289
1、 企业文化可以加强企业对职工激励的功能
2、 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内部职工的凝聚力
3、 良好的企业激励文化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
七、 提高企业文化有效性的基本措施 P288—289
1、 从个人愿景到共同愿景
2、 把握方向、塑造整体形象
3、 使命宣言与使命感
4、 发展核心价值观,融入组织理念。
八、 当前非公有制企业的激励误区 P293
1、 以“经济人”假设看待全体员工
2、 “灵活性”与“随意性”划等号
3、 人力资源管理无序
4、 缺乏沟通,反馈不及时
九、 当前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激励计划五部分 P293-294
1、 目标管理计划 2、 利润分享计划 3、 股份转赠计划 4、 充分的授权并允许一心为公的人才犯小错误。
十、 中小企业激励员工存在的难点 P294
1、 由于企业规模小,财力有限,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以高薪酬、高福利来激励员工
2、 企业缺乏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激励人才管理体系,随意性比较强,使得其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3、 企业的地域性强,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
4、 企业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十一、 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措施 P294-295
1、 中小企业的薪酬制度,一般可选用“底薪+奖金”的模式
2、 运用职业、机会和培训激励。
3、 运用股权激励。
4、 运用企业文化激励。
十二、 企业发展阶段与员工激励模式 P295-298
1、 初创阶段的激励模式选择(短期激励为主)
2、 成长阶段的激励模式选择(实施年薪特与股票期权相结合,收入结构多元化)。
3、 成熟阶段的激励模式选择(股权激励为主)。
4、 衰退阶段的激励模式选择
第十章 绩效考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