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业题精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844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业题精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业题精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业题精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业题精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业题精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业题精答.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业题精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业题精答.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业题精答.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业题精答

一、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答:

(1).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教学环境

(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3)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4)鼓励学生的独创性为

(5)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二、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培养对象提出来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的学生特点。

三、教师应如何使学生的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并培养新的学习需要?

答:

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的,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教师应耐心有效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

四、简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特点。

答:

①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③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五、说课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根据现代教学观和方法论,成功的说课应包含以下几条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

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③时效性原则

④创新性原则

六、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答:

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②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③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用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④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⑤养成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七、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答:

①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⑤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八、运用复述策略应注意哪些要点?

答:

①善于利用随意注意和有意记忆

②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③复习形式要灵活多样

④对重点部分加强记忆,如划线,圈点批注等

九、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答:

①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②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③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④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十、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答: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十一、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答:

①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

②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良好开端

③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多鼓励

④班级问题及时解决

⑤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十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十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有哪些?

答:

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①尊师爱生②民主平等③教学相长

十四、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提高知觉理解性?

答;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他,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教师帮助学生提高知觉理解性,可以采用:

①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②采用言语提示。

唤起学生的回忆,运用过去的经验来进行知觉,教师的言语越准确,具体,学生对知觉对象的理解越深刻、广泛。

十五、简述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答:

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十六、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

答: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个体由外部诱因引发的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是也不能忽视外部动机的作用。

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该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唤醒的状态。

十七、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答: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

形成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主要有:

①确立班级的奋斗目标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④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十八、教师的职业素养具有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

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三个方面:

①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②教师的智能结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

③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点和清晰的自我表现意识。

十九、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和教案设计

二十、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

答:

①作业的内容概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②作业量要适度,难度要适中

③布置作业是要想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二十一、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

答:

①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

③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和逻辑顺序

④要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二十二、专家型教师有何特点

答:

①主动反思

②对基础教学问题的处理自动化

③知识的结构化

④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监控力

二十三、教师的期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答:

①接受。

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

②反馈。

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与逼平等想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

③输入。

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目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作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

④输出。

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十四、学校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答:

1.整体性:

学校德育是知情意信行同意发展的过程

2.主体性:

学生自我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3.反复性: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与曲折的过程

4.多端性:

学校德育具有多起点性

二十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

1.知识观。

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的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

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二十六、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运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二十七、德育过程和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答:

①思想品德形成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

②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可能与社会要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的一致。

二十八、简述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答:

①课程表的安排,明确各门课程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②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③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

④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⑤对具体的教学单位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

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⑦评价教学结果,为课程实施提供反馈信息

29、简述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答:

①导入的目的性要强

②导入要有关联性

③导入要有直观性和启发性

④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0、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答:

学习:

实现自我超越

实践:

改善心智模式

培训:

建立共同意愿

合作:

整合团体智慧

研究:

学会系统思考

31、教师反思什么?

反思有什么方法?

答:

(1)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对行为过程的反思;对活动反思

(2)教学日志,教师学习审计,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网络教研

32、教师的角色定位?

答:

教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设计者;教师应视自己为一个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教师应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33、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答:

①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②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③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④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⑤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34、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行为

答:

教师角色的转变:

①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欣赏;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35、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答: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具有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师教学行为发生转变后,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要从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以下几种方式:

1自主构建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

3问题探究学习

36、新课程的实施

答:

①把握好新教材的内容是顺利实施新课改的关键;

②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

③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新课改的保证

④评价教育体系的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保证

3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

①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简约性规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②教师主体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③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

④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的规律

38、课堂教学原则

答:

①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③启发性原则

④直观性原则

⑤循序渐进原则

⑥因材施教原则

⑦巩固性原则

39、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答:

①班级授课制

②个别辅导(一是个别答疑、辅导、补课;二是对课外阅读的辅导;三是对课外作业的指导与检查;四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五是聘请有关人员担任辅导员,定期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③小组教学(小组合学;小组尝试;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小组评改;小组读背;小组游戏;小组竞赛)

④现场教学(组织现场教学的目的要明确;要有计划性;要重视理论的指导;要做好现场教学的总结工作)

⑤复式教学

40、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答:

①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

②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③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

④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

⑤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

41、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

①教育理念:

促使人上进

②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③教学活动:

丰富多样

④教学素质:

教学态度、方法、语言、板书、学科专业技能、教学组织、应变能力、教学媒体、教学设计都充满生命力

⑤教学效果:

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42、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

①教法调控

②兴趣调控

③语言调控

④情绪调控

⑤反馈调控

43、听课的含义及类型

答:

听课是一般教师或研究者凭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表呢、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也有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获得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听课是教学的常规工作之一,也是教育行政和教学业务部门执行检查、指导更层面上的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教研人员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职责与任务。

通过听课,达到认定课堂优劣的目的,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类型有:

①检查型听课(了解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的总体、过程、某一方面或某个问题的情况而进行的听课)

②评比型听课(为了对教师做定性评价的听课)

③观摩型听课(为了总结、推广、交流及学习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包括公开课、示范课、展开可等)

④调研型听课(为了调研,探讨有关教学问题或了解教学改革实验进展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

44、评课的内容P155

答:

①教学态度②教学方法③教学组织与安排④教学语言⑤课堂板书⑥教态⑦学科专业技能⑧应变能力⑨媒体教学⑩教学设计

45、学生品德的含义及构成P248

答:

品德即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为时在其身心上体现出来的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稳定心理特征或价值取向。

学生的品德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变性和发展性。

构成要素:

①道德认识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④道德信念⑤道德行为

46、学校德育的意义;

答:

学校德育是一种自觉的德育。

学校德育是一种专业化的德育

学校德育是一种引导学生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德育

总之,学校德育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生活空间中,在专业德育工作者与成长中的学生之间展开,以促使学生平的形成、道德修养提高与积极家之光形成根本目的的特殊教育活动邢形态。

47、学校德育的目标;

答:

48、学校德育的原则;

答:

价值导向原则;

正面性教育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合力最大化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49、学校德育的基本模式;P265

答:

①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道德两难问题法,公正团体法)

②道德体谅模式(学校德育的基本职责是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需要,学校德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和体谅他人;教师的表率和环境的陶冶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③价值澄清模式(澄清反应;价值单方法)

50、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P273

答:

①道德说服法(要给学生提供客观信服的道德理由;要全面考虑道德说服的必要条件;要选择灵活的说服方式)

②道德示范法(引导学生区分榜样示范和偶像示范;通过实施道德印象管理为学生给你创造一种完美的道德人格形象;从多个维度入手提高教师道德示范对学生的辐射力)

③道德讨论法(组建好讨论小组;设计好讨论主题;要把全体学生组织到讨论中来;坚持循循善诱的诱导艺术;创造民主、热烈、和谐的讨论氛围)

④角色扮演法

51、班级组织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答:

班级组织是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平台;

班级组织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环境;

班级组织是学生品德修养的依托。

52、班级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答:

任务:

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②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④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内容:

①纪律管理

②学习管理

③班干部管理

④卫生管理

⑤心理健康教育

⑥安全教育

53、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答:

原则:

①抓大局原则

②系统性原则

③主导性原则

④学生为本性原则

⑤民主性原则

方法:

①班级组织建设的方法(慎选班干部;组建好班委会;加强班干部教育工作)

②班级制度建设的方法(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班规;不断强化班规的权威性;通过树立典型使班规管理生动化)

③班风建设的方法(率先垂范,提供示范;鼓励正面行为;引导班级舆论走向)

54、班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答:

①班委会议的指导(指导会议议题的安排;指导班委会议程序的设计;指导班委会形成科学的决议)

②班会的策划(力求班会内容与形式多样化“讨论式;才艺式;郊游式;报告式”;选好班会的主题“针对性;价值性;集中性”;精心设计班会的进程“构思;准备;形式选择;人选安排”;有条不紊的召开班会“严格按照班会议程召开;幕后协助主持人开好班会;注重气氛调节;会后要做好班会小结”)

③学生集体活动的组织(充分准备,重视动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尊重集体意愿;为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展现提供舞台;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倾听学生的意见,提高班集体活动的质量)

55、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工作。

答:

①班级是开展德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②班级管理的主题是德育管理

③班级管理师落实学校德育目标和任务的主要途径

56、学校德育应遵循原则的分析;

57、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道德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的案例分析;

58、道德说服法、道德示范法、道德讨论法的具体应用;

59、班集体建设原则的分析;

60、班集体建设方法的具体应用;

61、班级活动策划和组织的案例分析。

62、学习的概念;

63、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64、概念同化与形成;

65、问题解决;

66、学习的认知策略。

6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68、正强化与负强化,尝试错误学习,普雷马克原理;

69、认知学习理论,顿悟学习,认知结构,发现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

7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

71、学习共同体;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有意义学习、学生观、教师观。

7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73、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

(2)分析与应用

74、强化原理在学生良好行为塑造中的运用;

7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观”对教学活动的意义;

答: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

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在教学中运用发现法,其灵活性和自发性都较大。

一般来说,它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但其一般步骤包括: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4)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于下结论的资料;(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6)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在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使学生成为发现者。

由于布鲁纳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要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是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

在布鲁纳看来,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

(1)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知知识的联系;(4)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6)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研究表明,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回旋的余地,并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下载:

76、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对教学活动的意义;

答:

(1)呈现先行组织者,即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之前先让学生学习有关的比新知识包摄性更广,更清晰、更稳定的引导性材料,作为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桥梁,同时使学生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呈现新学习内容:

通过讲解、讨论、录像、作业等形式让学生接触新的学习材料或任务,学习材料的呈现必须逻辑清晰,让学生能很容易地把握各个概念、原理之间的关联性。

另外,教师要注意集中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要使学生明确了解学习材料的组织方式,对整个学习过程有明确的方向感。

(3)知识的整合协调:

帮助学生把新信息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教师可以:

提醒学生注意每个要点与整体知识结构的关系;向学生提问,以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使他们的理解能够超越所呈现的信息。

(4)应用:

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77、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的意义;

78、人本主义学生观对教育的意义;

79、概念与原理的教学策略及其实践应用;

80、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

81、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实践运用;

82、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实践运用。

83、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基本规律;

答:

影响因素:

遗传、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环境与教育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

84、心理发展的理论;

85、学校心理咨询的模式与技术。

P356

答:

①指导模式

②治疗模式

③发展模式

④社会影响模式

86、认知发展;

87、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88、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89、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

①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③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90、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

①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③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9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

答:

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92、认知冲突;

93、最近发展区;

答: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94、内化;

95、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9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

答:

①信任对不信任

②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③主动对内疚

④勤奋对自卑

⑤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⑥亲密对孤独

⑦繁殖对停滞

⑧完美无缺对悲观失望

97、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

答:

前习俗水平①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②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③寻求认可取向阶段④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⑤社会契约取向阶段⑥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98、个人神话;

答:

指青少年会通过想象描绘出有关自己命运和个人想象的故事,这些故事预示的个人形象就是大英雄、摇滚歌星或反抗恶势力的大领袖道等。

99、假想观众。

答:

青少年认为只要是他认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他人都会和他一样关注这些问题。

100、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101、心理咨询的发展模式;

答:

关注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发展任务和应对策略,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封和各种经验的运用,重视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主要目标是努力排除正常发展的障碍,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

102、艾利斯的ABC理论;

答:

A指引起不良情绪的诱发事件;B指看待该事件的非理性信念;C指由此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

103、释意;

104、肯定性训练法;

答:

又称决断训练,自信训练,适用于不能表达自己愤怒和苦闷的人,很难对他人说“不”的人和那些很难表达自己积极情感的人,其目的是促进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学会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以及拒绝他人的物理要求,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105、自我管理法。

答:

指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