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140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练笔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练笔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练笔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练笔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练笔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练笔实施方案.docx

《小练笔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练笔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练笔实施方案.docx

小练笔实施方案

务川自治县第三小学

“小学阅读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现今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仍然是许多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

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

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呢?

我们是否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写作的素材?

是否可以让孩子从写一段话开始对写作真正地感兴趣?

是否可以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写作服务呢?

在教材中灵活巧妙地融进“小练笔”训练,加大小练笔的密度,提高小练笔的质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小练笔不适时机或流于形式,或蜻蜓点水,没有挖掘到适合小练笔的时机,把握好小练笔的序、量、度的问题,导致收效不大。

且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是从教师的“教”出发,教师凭借教学经验确定某课书的小练笔,学生奉命而作,结果往往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干涩寡味,使学生思想僵化,个性泯灭。

小练笔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因此,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校选定了《小学阅读教学小练笔的有效性研究》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核心概念界定

(1)阅读课堂:

阅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渠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小练笔:

就是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

(3)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完成教学活动和达到教学效果的程度。

阅读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研究:

就是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

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广大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

 

(2)指导性理论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

积累对于作文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它不仅仅包括字、词、句,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还包括对经验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及灵感的积累。

而“小练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的积累方式。

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

语文学习除了语言积累,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

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程度和观察角度直接影响到他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程度。

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

常见的做法是,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

(3)生活是作文之源。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论对作文教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

(4)广东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

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

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

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1、研究目标

(1)构建新型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自信的氛围中快乐地习作,有创意地表达,写出真实真挚、充实生动、自然清新的片段。

(2)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将新课程实验教材资源与小练笔有效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写小练笔,并能尽情表达,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堂小练笔的训练,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文中能灵活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怎样精心设计有效的练笔内容

设计有效的练笔内容,关注学情,让文本和学生走向和谐。

从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使他们有活可写,有情可抒。

(2)把握有效的练笔时机,努力让学生做到情动而辞发

我们认为根据在教学过程中顺水推舟进行练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它不仅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可写。

更重要的是,练笔随即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

“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①巧用学生的“说”——由此及彼,趁热打铁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课堂上少不了说的练习。

因此,根据学生的说,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让“说”为“写”铺设平台,以此降低写的难度,为“乐写”打下基础。

②善用学生的“问”——顺势延伸,乘胜追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那么可不可以让随文练笔也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呢?

③妙用学生的“争”——因势利导,开拓思路

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着很强的个性色彩,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差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

让学生围绕着分歧展开争辩,是在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基础上辨别是非曲折,是使学生的理解趋于一致的有效措施。

④引用学生的“感”——情动辞发,教书育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有描写至真至爱的亲情,有抒发纯洁无瑕的友情,有谱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等,这些都是进行练笔的好材料。

在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让学生在感情氛围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双向交流。

⑤活用学生的“爱”——自由选择,释放心灵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学的范本,值得大家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好好吸收。

但在崇尚自由与个性的时代,学生对文本的吸收可以是多元的。

因此在学习中,要让学生自由发现,自由选择,看看课文中什么最吸引你,哪怕是几个词,一段话。

学生根据喜好,可模仿某一个句子、某一片段写一写,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以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⑥利用学生的“究”——超越文本,激活潜能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激活式的全新学习方式。

因此,在学习中,应该抓住学生意欲探究的内容,引导他们超越文本,展开研究,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

(3)探索研究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方式

①读写迁移、尝试运用——仿写

“模仿就是学习,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模仿是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模仿可以使儿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

”学生之所以觉得写作文难,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老师说的要写得生动具体。

当我们把课本中的精彩片段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理解、入情地朗读,并引导学生仿照他们的写法练笔,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章可循,才会逐步掌握写作的门路与规律,渐渐激发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的欲望,自然也会写出生动具体的好文章来。

②增添情节、填补空白——扩写

扩写就是紧扣中心,抓课文“空白”,把原有句、段或篇中不够具体的地方写具体。

语文教材中,有的地方写得含蓄,有的地方写得简练,有的地方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扩展、延伸的空间。

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写明确,把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补扩充。

③依据材料、重新构思——改写

④弄清图意、再现形象——补写

教材中省略号意蕴深远,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空白。

如结构上的分段换行,情节的跳跃跌宕,意味的隐藏,视点的转换……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空白,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把“空白”补出来。

这样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既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提高练笔的效率。

⑤设置悬念、拓展想象——续写

有些课文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

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

“空白”,以原文的终点作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延伸课文的内容。

(4)新课程下课堂小练笔的教学模式

课堂小练笔教学模式,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论(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当然还包括以基本的小练笔教学模式为蓝本,根据不同的阅读课型、不同的阅读课文,并考虑到不同年段学生的学力水平,而建构起来的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变式。

(5)适时评价,注重过程的控制和反馈。

①捕捉闪光点,激发练笔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

“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

”小练笔点评是教师借助语言通过评价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激发学生练笔兴趣的重要一环。

小练笔点评要重在鼓励,这是小练笔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

②温情点拨,让个性张扬

③自由评改,促使主体探索

3、研究的重点

(1)怎样精心设计有效的练笔内容

(2)探索研究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方式

(3)新课程下课堂小练笔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1、研究思路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培养练笔兴趣

①“情”动而练

 所谓“情动方能辞发”。

只有当学生对文本有着充分理解与感悟之后,写就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自然需要了。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在学生潜心阅读感悟、情感达到了至高点时设计课堂练笔,胸中喷礴的情感就会流淌笔尖。

   ②思“辩”而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某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所谓不辩不清,学生通过辩论,不仅阐述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我们可在这“辩”处设练,把辩论的理由写下来,这正是梳理学生思维、锤炼语言的好机会。

(2)找准训练点

①找准文章精彩点

②关注文章留白点

③留心文章细微点。

(3)练笔方法研究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随文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

我们应该因文、因人而异,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①仿写文本,举一反三

    仿写是引导小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写作的起点都是仿写。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抓住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仿写。

可以写一个句子、几句话,也可以写一段文章。

孩子起初的仿写,可能比较拘谨,内容呆板,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长,他们自然就会逐步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开始讲究炼字炼句,抒发真情,渐渐就脱离仿写,进行自主写作了。

    ②对话文本,身临其境

   每篇文章都有最能拨动心弦的地方,此时教师如果可以调动学生全部的情感,让文章内蕴的情感拨动学生写作的笔头,将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从“幕后”走到“台前”,从“隔岸观火”式的感受走向“感同身受”的体验,在情感的共鸣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缠足陋习对姐姐的迫害。

    ③拓展文本,自由驰骋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2、研究方法

(1)综合调查法。

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

可以采用谈话、问卷、观察记录等形式,了解本班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困难,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2)文献分析法。

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小练笔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为本课题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

(3)行动研究法。

针对学生实际,设计练笔的主题、形式等,辅以有效的指导。

(4)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探索,撰写有一定价值的案例、论文,既提高本人自身素质,也丰富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

3、研究步骤

研究周期:

2013年1月—2014年7月

本课题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3.1--2013.4)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学习有关小练笔的理论基础,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书籍、杂志,设计调查问卷。

(2)撰写课题申报书及实施方案。

阶段成果:

申报书、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3.4--2014.6)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课题成员根据上阶段查阅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系统分析,构建详细研究方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小练笔设计与实施。

(2)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课、交流、研究,分析课堂小练笔设计的不足和成功之处。

可重点选取其中几节课,形成个案分析。

(3)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实践研究进行阶段总结。

(4)阶段总结,成果展示。

撰写科研论文、教学案例

阶段成果:

阶段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

第三阶段(2014.7)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应用阶段

整理并汇总研究材料与阶段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并进一步研究总结。

阶段成果:

形成总体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研究成果

1、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能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2、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的听说能力,作文水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

4、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5、初步探索出课堂小练笔的教学模式。

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报告。

2、小练笔设计集锦

3、教师论文、教学设计、案例集、课堂实录等。

4、师生在各级比赛中的获奖证书。

5、学生优秀作文等。

六、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1、申红叶负责写课题申报书,负责组织课题组开展活动。

2、邹灵丽负责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研究课安排。

3、付体霞负责问卷调查工作,并写调查报告。

4、邹灵丽负责收集课题资料。

课题组的老师都参与课题的实质性研究,撰写阶段性分析材料、教学后记及论文,参与结题报告。

 

二0一三年九月一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