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八年级实验题汇编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0488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7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八年级实验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八年级实验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八年级实验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八年级实验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八年级实验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八年级实验题汇编含答案.docx

《中考物理八年级实验题汇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八年级实验题汇编含答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八年级实验题汇编含答案.docx

中考物理八年级实验题汇编含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八年级实验题汇编(含答案)

1.(2020•枣庄)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2.(2019•丹东)小明同学利用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小车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路程如图所示,并测得小车在这段路程内运动的时间为2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3)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  (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4)完成上述实验后,他在斜面底端放置了一个小木块,想继续探究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他应将同一小车从斜面  (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可以通过观察小木块  得到结论;若再探究小车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他应将质量不同的小车从斜面  (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目的是  。

3.(2020•淄博)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4.(2020•枣庄)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

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5.(2020•西藏)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固体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的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2)图中C点物体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图中B点物体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中D点物体的内能;

(4)某同学把试管中的物质换成水,发现无论怎么加热,试管中的水都不会沸腾,请设计一种可以使试管中的水沸腾的方案:

  .(填写一种方案即可)

6.(2020•鞍山)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c水=4.2×103J/(kg•℃)]

(1)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2)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

冰熔化持续了  min,冰是  。

(填“晶体“或“非晶体”)。

第4min时,该物质处于  状态,

熔化过程为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3)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由图象丙推知,冰的比热容为  J/(kg•℃)。

7.(2020•盘锦)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  (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不断有液态物质出现,同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从而确定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3)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若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象可知:

试管中的物质  (填“能”或“不能”)沸腾。

(4)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该物质熔化时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烧杯中的水过多

②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8.(2020•葫芦岛)如图甲是小鹏探究“水和油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水和油,相同时间两试管中的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水=4.2×103J/(kg•℃)]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放在油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2)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增加了液体的内能。

(3)实验过程中两个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此时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4)若试管中油的质量为水质量的2倍,由图象可知:

c油=  J/(kg•℃)。

9.(2020•西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

(1)在桌面上铺一张坐标纸,纸上竖立一块  (选填“5mm”或“2mm”)厚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去承接这个像,发现白纸上找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中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

(3)比较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格子数,并记录下来,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可以得到结论: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10.(2020•天水)“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11.(2020•甘南州)“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12.(2020•青海)学生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在此实验中:

(1)我们选用  (填“平面镜”、“5mm厚的透明玻璃板”或“2mm厚的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实验时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2020•鞍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

(3)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

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需要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光屏。

14.(2020•锦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观察到光屏上有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  移动。

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

(两空均填“上”或“下”)

15.(2020•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及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上,然后将它们调节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此时像的特点是什么?

(说明像的倒正、大小和虚实)

(2)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零刻度处,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且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蜡烛移到20cm刻度处透镜保持不动,移动光屏后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此时蜡烛经凸透镜成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现将图中虚线圆圈部分当做是人的“眼睛”,当蜡烛远离“眼睛”时,“眼睛”需调节凸透镜的厚度使其  (选填“变薄”或“变厚”),

改变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从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则该“眼睛”为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该佩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16.(2020•葫芦岛)下面是小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光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只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光移开近视镜,只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17.(2020•鞍山)如图所示为小聪同学利用未知液体来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操作:

(1)如图甲所示,小聪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是  。

(2)小聪纠正错误后,正确测量出了小石块的质量m石(如图乙所示),并由图丙测出了小石块的体积V石=  cm3,则小石块的密度ρ石=  g/cm3。

(3)小聪还想测出量筒中未知液体的密度,他利用弹簧测力计只增加一个操作步骤,便完成了该实验。

新增操作步骤:

  。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ρ液=  (用字母表示,不必代入数值)。

18.(2020•西宁)某学校实验小组想知道门源菜籽油的密度,于是他们取了适量的菜籽油,带入实验室进行测量。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然后将适量菜籽油倒入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菜籽油的总质量为  。

(3)将烧杯中的菜籽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菜籽油的体积为  cm3。

(4)根据测量的数据,所测菜籽油的密度为  g/cm3。

(5)有同学联想到家中做汤时,菜籽油漂浮在水面上,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交流后认为所测的菜籽油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  。

19.(2020•百色)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块矿石的密度,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这时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将这块矿石放在天平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过程中,加入最小砝码后,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将最小砝码取出,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此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这块矿石的质量是  g。

(3)把这块矿石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后,量筒内水面如图丁所示,正确读数视线是  (选填“a”、“b”或“c”),这块矿石的体积是  cm3。

(4)这块矿石的密度是  g/cm3.实验中由于矿石吸水,测得的矿石的密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真实密度。

20.(2020•内江)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中,以钩码作为被测物体,每个钩码的质量m均为50g。

实验步骤如下:

(1)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调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2)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

(3)逐渐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测出相应钩码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请你在乙图坐标纸上,用描点法作出G﹣m图象。

(4)根据图象得出结论: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

钩码数/个

1

2

3

4

5

质量m/kg

0.05

0.10

0.15

0.20

0.25

重力G/N

0.49

0.97

1.47

1.97

2.45

21.(2020•盘锦)汽车急刹车时车轮经常处于抱死(车轮不转)状态,物理小组猜想可能是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大小不同,因而对汽车运动的影响不同。

于是做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一:

比较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1)为测量滚动摩擦的大小,将小车置于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小车做  运动。

读数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很小,无法准确读数。

(2)于是将毛巾铺在长木板上,重复

(1)中的操作,如图甲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3)为测量滑动摩擦的大小,将车轮  (填“卡住”或“拆下”),在毛巾表面重复

(1)中的操作,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8N。

(4)实验表明:

同一表面上,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大。

实验二:

探究水平面上摩擦阻力对车运动的影响

(1)如图乙所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距离。

请在图乙中画出:

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以O为作用点,不计空气阻力)。

(2)通过实验一还发现,小车运动时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越大。

于是将毛巾铺在  (填“斜面”、“木板”或“斜面和木板”)表面,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3)实验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较小,这表明:

小车运动时所受摩擦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填“快”或“慢”)。

综合两个实验可知:

急刹车时抱死车轮是用滑动代替滚动增大摩擦来减小刹车距离。

22.(2020•鞍山)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接触面上做  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如果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某同学猜想:

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于是他将甲图中木块切去一半(如图丁所示),重复甲图的实验操作。

他比较图甲和图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改进方法是  。

23.(2020•河池)如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A,使它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可得出木块A与接触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在图甲中,若拉力变为1.8N,则木块A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  N。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  有关。

(3)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24.(2020•阜新)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次数

1

2

3

接触面

木板

木板

毛巾

压力/N

1.0

1.5

1.0

弹簧测力计示数/N

0.4

0.6

0.6

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每次都用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力。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第  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若在第1次实验中,木块以更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0.4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第2次实验中,砝码受到的摩擦力是  N。

25.(2020•甘南州)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二: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三: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过程中探头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是通过  反映的。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  两组实验对比,可初步验证出猜想一是正确的。

(3)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小明可得出的结论是:

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就越  。

26.(2020•南京)在学过浮力的知识后,小明同学在一只薄塑料袋内装入大半袋水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忽略塑料袋的体积和重力),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塑料袋所受的浮力是  N。

(2)根据图  相比较,可初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将塑料袋由图c所示的位置继续向下浸入水中,当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  N。

(4)图d容器中装有未知液体,当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液面相平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d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ρ液=  kg/m3.

27.(2020•绵阳)小明等几位同学设计不同实验探究浮力。

(1)他们找了一段较细的红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再向烧杯缓慢注水,直到水将乒乓球浸没,发现红线在竖直方向被拉直,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大烧杯倾斜,发现红线仍旧在竖直方向被拉直,如图乙所示。

根据两次观察到的现象,小明他们认为:

乒乓球受到的浮力  (选填序号)。

A.大小与乒乓球的体积有关B.大小与水的密度有关

C.方向可能竖直向上也可能斜向上D.方向竖直向上

(2)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铝块,弹簧测力计示数是4.0N.然后,将铝块慢慢浸入水中,当铝块部分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N;当铝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铝块受到浮力大小是  N.实验结果表明:

铝块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浮力越大。

28.(2020•河池)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月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分析  (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分析③⑤两次实验,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3)若先完成实验②,再完成实验①,则测得的浮力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4)根据图中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为  kg/m3。

29.(2020•鄂尔多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准备的器材有:

质量分别为m、2m两个钢球,木块和斜面等。

实验过程如图:

(1)本实验是通过  来反映钢球动能大小的。

(2)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分析。

(3)实验中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让质量相同的钢球,从同一斜面  (填“相同高度”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实验现象表明:

当质量一定时,钢球速度越大,动能越  。

这个结论可用解释汽车  (填“超速”或“超载”)带来的危害。

(4)实验装置中,如果水平面光滑,能否完成本实验的探究内容?

并说明理由。

  。

30.(2020•营口)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欣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保证铁球达到水平面的  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使小球  ;

(2)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质量相同时,  。

(3)三次实验中,碰撞前动能最小的是图  (填“甲”、“乙”或“丙”)中的小球,原因是  ;

(4)小欣同学联想到“探究阻力对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