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0024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docx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docx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

高二地理必修三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干湿地区B.行政区C.热量带D.自然带

2.与北美洲相比,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

A.极地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回答3-5题。

3.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B.渤海C.黄海D.东海

4.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

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D.北海道、九州、本州

5.松下电器公司是全球著名企业。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B.劳动力C.技术D.交通运输

6.对图1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

A.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C.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低

D.处在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读“沿20ºN所做的地形剖面图”,(图2)回答7-10题。

7.甲地所在半岛的平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农耕制度

A.水稻一年三熟B.小麦一年二熟

C.天然橡胶一年三熟D.香蕉一年一熟

8.乙所在地区名称及其主要气候类型是

A.印度半岛热带雨林气候B.印度半岛热带季风气候

C.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D.斯里兰卡热带季风气候

9.若我国某集团要向甲半岛的某个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下列产业适宜的有

A.轮胎制造B.精钢锻造C.软件开发D.家具制造

10.甲地中的a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是亚洲跨国最多的河流,其名称是

A.湄南河B.湄公河C.萨尔温江D.布拉马普特拉河

综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读图7回答11-13题。

11.这种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阶段性

12.图7中各大自然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13.Ⅱ区域多是草原、荒漠牧区,Ⅰ区域

多是农耕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

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14.下列哪些现象不属于荒漠化的范畴

A.沙质漠化B.石质荒漠化C.次生盐渍化D.过度开垦化

读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16.该图体现了能源基地建设的

A.扩大煤炭开采量B.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C.减少煤炭开发以缓解交通压力D.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17.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A.临黄河,水运条件便利,有利于原煤输出B.山西煤炭不适合通过黄河外运

C.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煤炭外运网已逐步形成

D.加强坑口电站建设和炼焦业,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当地环境保护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19.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沙尘暴频度减少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2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能够提供定位外,还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

①授时 ②测速 ③农作物长势监测 ④气温异常监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从而影响区域的生产生活及发展方向、发展水平,结合图10,回答21-23题。

2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东北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纬度高,松嫩平原纬度低

B.两地虽然都是雨热同期,但松嫩平原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的土壤肥沃,松嫩平原的土壤贫瘠

D.长江三角洲的水力资源丰富,松嫩平原的石油资源丰富

2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松嫩平原作物生长期较长B.长江三角洲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海洋性较强D.松嫩平原高温多雨

2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相比,矿产资源条件差异是

A.松嫩平原矿产资源贫乏B.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

C.松嫩平原石油等矿产较丰富D.长江三角洲石油等矿产较丰富

24.图11亚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对其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是由于

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B.粗放的畜牧经营方式

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D.过度引水灌溉

25.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6.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27.不适宜作为海南特色经济发展的是

A.油气化工和汽车制造B.木材加工和有色冶金

C.热带水果花卉生产与加工D.海洋生态和民族风情旅游

读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28—29题:

28.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

C.硬叶林D.针叶林

29.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6—9题:

3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31.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

3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

33.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D.减少污水排放量3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5.中共中央在“十六大”中提出我国社会发展应采用“科学的发展观”,其核心观点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严重的环境问题C.庞大的人口数量D.不利的外部环境

36.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①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②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③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读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37—40题:

37.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

38.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39.城市P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

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D.高技术的研发人才

40.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50分)

26.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

图13为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其荒漠化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图14是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和地表景观分布图。

(1)根据图13中的统计图归纳70年代以来内蒙古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变化的特点是。

据此判断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2)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在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主要生态作用是。

(3)据图14说出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分析产生的自然原因。

(4)指出图14地区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的地带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地区,并说明荒漠化主要表现和实质。

2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1)请据图18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优越性。

(8分)

 

(2)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图19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

为什么?

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12分)

 

28.读“黄河三角洲1956一1996年4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简述1956年—1996年4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海域和水域面积的变化及产生此种变化的原因。

(6分)

(2)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未利用土地在空间分布上发生的变化及原因,对现有未利用土地应如何开发利用?

(6分)

 

(3)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国土整治任务有哪些?

(要求至少答出3项)(国土整治是对国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总称)(3分)

33.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读图2“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共24分)

              

 

图2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

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8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4分)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6分)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

(6分)

34.读甲、乙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分)

 

(1)对比甲、乙两幅图中A、B所表示的区域的地理特征,填下表。

(15分)

地区

A

B

地形区

气候

类型

特点

土壤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能源

(2)甲图中A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2分)

(3)乙图中C处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是什么?

(4分)

35.阅读下列资料和区域图,完成:

(8分)

资料一:

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流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此次污染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为稀释污染水团浓度、延缓江水冻结,松花江上的两座水库自11月24日10时开始,加大放流量。

(1)松花江的源头之一是中朝交界处的。

缓解松花江水污染的措施主要有

(3分)

(2)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大面沼泽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之一,近年来我国把保护湿地列为环保项目之一,请说明湿地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3分)

(4)松花江污染实践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和原则。

(2分)

 

高二地理必修三练习二参考答案

26-30BBACA31-35DBCDC36-40DDBAD

33.(共17分)

(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4分)

(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2分)

(3)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2分)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供不应求;(2分)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

(2分)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分);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3分)

34、

(1)(15分)

地区

A

B

地形区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雨热同期

土壤类型

黄土

紫色土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

一年二熟到三熟

主要能源

水能、天然气

(2)水土流失严重。

(1分)

(3)C处位于我国第一和第二及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C处处于我国湿润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35

(1)长白山天池;加大上游水库放流量,稀释污水,向污染的河水中投放活性碳;

(2)沼泽是畜水池和水源地;是过滤器,可净化水质;在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沼泽植物又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4)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