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速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9816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速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药理学速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药理学速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药理学速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药理学速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速记.docx

《药理学速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速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学速记.docx

药理学速记

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不良反应:

与用药物目的无关,带来痛苦的反应。

可预知,不一定能避免。

1、副反应

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

其产生原因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即涉及多个效应器官有关。

当药物的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

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特点:

治疗剂量、选择性低、不严重、不可避免、与治疗目的无关(即所谓“副”字)。

例子:

感冒药的嗜睡作用

2、毒性反应

是指药物在剂量过大或积蓄过多时对机体产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较为严重,但可以预知和避免。

特点:

大剂量(或积蓄)、严重、可避免

例子:

农药中毒

3、后遗效应

为停药后的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但此时残存于体内的药物仍具有一定生物效应,此效应即为后遗效应。

特点:

“后”字:

血药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后

4、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后,原疾病的症状加剧,故又称回跃反应

特点:

反弹加剧(类似减肥)

5、变态反应过敏体质病人(青霉素过敏)

6.特异质反应

治疗指数

药物的安全性指标治疗指数=TD50(半数中毒量)/ED50(半数有效量)=LD50(半数至死量)/ED50(半数有效量)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吸收、发布、排泄)

首过消除:

药物口服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如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从而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此即首过消除,故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应避免口服给药,舌下及直肠给药其吸收途径不经过肝门静脉,故可避免首过消除,吸收也较迅速。

记忆:

口过消除、肝脏贪污

血脑屏障:

是指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结构。

胎盘屏障:

是胎盘绒毛组织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

生物利用度:

给药后,药物进入全身血循环的百分率和速度,反应了吸收的快慢和多少。

记忆:

“度”:

速度和程度,指吸收的快慢和多少。

生物利用度=A/DA:

全身循环中药物的总量D:

用药剂量

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为100%,口服药物小于100

半衰期t1/2: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多数药物的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无关,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

一级消除动力学:

药物消除的快慢和多少(生物利用度:

药物吸收的快慢和多少),

假如服用100片药,每小时消除10%

第一小时

第二小时

第三小时

第四小时

消除的量

10片

9片(90*10%)

8.1片(80*10%)

7.3片(73*10%)

体内剩余的量

90片

81片

73片

66片

特点:

1、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但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递减。

2、药物消除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

3、绝大多数药物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些药物在体内经过5个t1/2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干净。

记忆:

定期(恒定半衰期)

定比(消除百分比)

减量(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逐渐减小)

多数(是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两个55-----无:

一次给药后,5个半衰期消除到无

5-----稳:

每个半衰期给药一次,给药5次后,血药浓度达稳态

零级消除动力学:

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的量不变,与血药浓度无关。

记忆:

定量(消除速率不变)

对比一级的“减量”

第三、四、五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M受体阻断药

三种药物之间的联系

乙酰胆碱是体内活性物质,它可激活M和N受体,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见乙酰胆碱的作用),然后,自身被胆碱酯酶水解失活。

乙酰胆碱------与M和N受体结合产生作用-------被胆碱酯酶分解,作用消失。

各药作用机理(记):

①乙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

激动M胆碱受体药

②阿托品:

M胆碱受体阻断药

③新斯的明和有机磷农药:

抗胆碱酯酶药

④碘解磷定:

使胆碱酯酶复活

总结(记):

4种药与乙酰胆碱类似:

乙酰胆碱、毛芸、新斯的明、有机磷农药

2种药与乙酰胆碱作用相反:

碘解磷定、阿托品

一、乙酰胆碱药理作用:

记忆:

减小:

心血管系统:

血压、心率、不应期、传导、收缩力等均减小

眼睛:

瞳孔缩小

排出:

胃和泌尿道:

平滑肌收缩的结果是,恶心、排尿、即胃和泌尿道排空

腺体:

分泌增加

二、毛果芸香碱(毛毛果,MAO)

毛果芸香碱激动M胆碱受体,对眼和腺体作用最明显。

记忆:

(作用类似乙酰胆碱:

减小、排出)

作用:

眼---缩瞳、减压、调节痉挛(近物清楚)

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和唾液腺明显)

用途:

闭角型青光眼、虹膜炎

三、新斯的明

作用:

和乙酰胆碱类似,此外,具有兴奋骨骼肌作用

用途:

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尿储溜

四、有机磷农药

中毒机理:

不可逆抑制胆碱酯酶,使体内乙酰胆碱积累。

中毒症状:

类似乙酰胆碱作用。

重点记忆:

对心血管作用复杂,不同于乙酰胆碱,有时会升压和收缩力加强,可致呼吸麻痹死亡。

中毒解救:

阿托品+碘解磷定

五、阿托品

作用:

与乙酰胆碱相反,如前记忆

重点记住:

1、抗M受体

2、对眼的作用:

扩瞳、升压、调节麻痹(远物清楚)

3、心率加快、传导加快、血压无影响

4、对有机磷酸脂类中毒引起的中枢症状,如惊厥、躁动不安、骨骼肌震颤等无效

临床应用:

根据作用理解记忆

禁忌:

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

六、碘解磷定

有效解除骨骼肌痉挛、中枢中毒、所以和阿托品合用于有机磷农药解毒

第六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α受体:

收缩血管

β1受体:

主要作用于心脏,↑HR↑收缩力

β2受体:

舒张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

1、去甲肾上腺素:

缩血管

2、肾上腺素:

1)强心——升压,但有“肾上腺素翻转作用”现象

2)舒张支气管,作用在β2受体:

支气管哮喘

3)延缓局麻药物吸收

#多巴胺

1、作用在平滑肌α、β1和多巴胺受体,对β2受体作用弱;

2、直接作用于心脏β1受体,间接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3、小剂量作用在多巴胺受体,舒张肾血管,增加尿量;

大剂量可明显收缩肾血管

#异丙肾上腺素

正性肌力、增加组织耗氧量、舒张血管、舒张支气管

第七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α受体阻滞药:

酚妥拉明、哌唑嗪

哌唑嗪副作用:

体位低血压

β受体阻滞药:

↓心脏

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有时可诱发或加重哮喘

拉贝洛尔:

内在拟交感活性

美托洛尔:

有严重支气管痉挛作用

第八章局部麻醉药

作用机制:

阻断NA+通道

1、丁卡因:

亲脂性高、穿透力强;不用于侵润麻醉、用于表面麻醉

2、普鲁卡因:

和丁卡因相反

3、利多卡因:

常用浓度——0.25%--0.5%全能麻药

4、毒性:

1)中枢:

先兴奋后抑制2)心血管:

抑制

第九章

1、苯二氮卓代表药物:

地西泮

2、作用:

镇静催眠抗惊厥(用于癫痫持续状态)、中枢肌松抗惊厥

3、作用特点:

四小

对快动眼睡眠影响小(快波睡眠)、睡眠诱导时间缩小、成瘾小、反跳小

4、用于麻醉前给药,不适合全麻

5、作用机制:

1)增强GABA能神经传递和突触抑制

2)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该受体位于GABAa受体的a亚基上,结合后促进GABA与其受体结合

 

第十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苯妥英钠:

抗癫痫、不催眠

卡马西平:

三叉神经痛

丙戊酸钠:

各类癫痫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扑米酮:

大发作、部分发作首选

记忆为:

大部分

苯巴比妥:

各型癫痫(除失神小发作)

丙戊酸钠:

各类癫痫,其中对失神小发作的疗效优于乙琥胺

乙琥胺:

小发作

硫酸镁:

抗惊厥

第十一章抗帕金森病药

一、左旋多巴体内过程及作用

1、肝肾肠(脱胶)—(外周)——多巴胺(不易进入脑内)引起不良反应

左旋多巴(口服){2、进入中枢脱胶(〈1%)——多巴胺(抗帕金森病)

3、脑内转化——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肝昏迷)

作用特点:

轻:

症状轻、年纪轻的患者

作用:

慢、久

两好:

对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疗效较好

两差:

肌肉震颤疗效较差、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所引起者无效

左旋多巴的体内过程:

肠吸收、肝脱羧、中枢少、外周多、代谢后、疗效好

卡比多巴:

左旋多巴按1:

10剂量合用,使进入脑内的左旋多巴浓度明显升高

苯海索(安坦):

抗震颤疗效较好,但改善僵直及动作比较差(与左旋多巴相反)

第十二章抗精神失常药(分裂抑郁狂躁)

一、氯丙嗪

阻断的受体:

多巴胺受体、α受体、M受体

作用:

1、中枢作用:

抗精神失常、镇吐(因为阻断多巴胺受体)(但对晕动病引起的呕吐无效)

体温调节:

低调低、高调高,和物理降温合用,用于“人工冬眠”

加强中枢抑制药(镇静催眠麻醉镇痛)的作用

2、自主神经系统:

阻断α受体,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

3、内分泌:

催乳苏增加(其他激素减少)

不良反应:

1、一般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

2、椎体外系反应:

帕金森综合症、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这3种可用抗胆碱药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用抗抗胆碱药治疗会加重)

3、过敏

二、丙咪嗪:

抗抑郁(使NA↑抑制HA和5-HT摄取)奎尼丁用作用

三、碳酸锂:

抗狂躁(NA↓去甲肾上腺素)

第十五章镇痛药

一、吗啡的作用及机制

1、中枢:

镇静欣快、抑制呼吸、镇痛、镇咳、缩瞳

2、平滑肌:

消化道—兴奋,胆道、支气管、输尿管—张力增加

3、血管:

外周血压下降、颅压升高

二、吗啡应用

1、镇痛:

用于急性锐痛如严重烧伤、创伤(诊断未明、意识不清、妇女儿童、分娩、新生儿、哺乳期妇女,不能使用)

2、心源性哮喘(禁用支气管哮喘)

3、止泻

三、不良反应:

成瘾性

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的原因:

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活动增强

四、哌替啶——作用及不良反应都类似吗啡,有成瘾性、呼吸抑制

第十四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PG有关)

1、解热——抑制中枢(体温调节)PG合成

2、镇痛——抑制外周(组织)PG合成

PG导致发热、发炎、疼痛

二、阿司匹林:

1、解热镇痛抗风湿

2、抗血栓:

抑制中枢前列腺素(PG)的合成、使血小板内血栓素(TXA)的生成减少——抗血栓

三、对乙酰氨基酚:

解热镇痛不抗炎(感冒冲剂里的扑热息痛)

第十五章钙拮抗药

钙拮抗药的作用机理:

阻Ca2+内流

作用:

1、心血管:

抑制心肌收缩力,舒张血管平滑肌,降压

2、平滑肌: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3、动脉:

利于脂蛋白代谢、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

选择性钙拮抗药的药名:

苯烷胺类:

维拉帕米、加洛帕米

二氢吡啶类:

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尼群地平(记忆:

吡啶---地平)

应用:

1、变异型心绞痛:

硝苯地平

2、脑血管痉挛、栓塞:

尼莫地平、氟桂利嗪

第十六章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Na+、β、K+、Ca2+)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

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

氟卡尼、普罗帕酮

Ⅱ类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Ⅲ类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

胺碘酮

Ⅳ类钙拮抗药:

维拉帕米

一、胺碘酮

1、阻滞Na+(内流)、β、K+(外流)、Ca2+

2、延长ERP和APD:

与阻滞3相K+外流有关

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

与阻滞Na+、Ca2+通道有关

二、利多卡因: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三、普萘洛尔:

室(上)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心绞痛

四、维拉帕米: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

第十七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

一、强心苷类(地高辛)

低:

1、降低心率2、减慢房室传导:

治疗房颤(不直接抑制房颤)3、缩短心房不应期:

治疗发扑

高:

心肌收缩加强(使细胞内Ca2+增高)

心:

强心苷类

应用:

疗效最好:

房颤伴有心室率快的心率衰竭

疗效最差:

甲亢、贫血、VB缺乏、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所致的心功能不全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高血压机制)

肾缺血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受体结合

ATI肾素↑——----→ATⅡ------→收缩血管,加压醛固酮分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受体ATI拮抗剂:

氯沙坦β受体阻断剂

阻断该酶的结果:

1、↑缓激肽

2、↓(去甲)肾上腺素、醛固酮、儿茶酚胺、加压素、ATⅡ、cAMP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

作用:

1、减少ATⅡ的生成(减弱其收缩血管的作用)

增加缓激肽含量(扩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

2、降低全身血管的阻力,降低室壁肌张力

3、逆转心肌和血管的肥厚增生

记忆:

卡托普利、脱掉厚衣3;减少紧张1、降低阻力2;心力衰竭、彻底远离。

第十八章抗心绞痛药

三类药物共同的作用:

降低耗氧、增加缺血供血、扩张冠脉

但作用机制不同:

1、硝酸甘油:

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

2、β受体阻断药:

阻断β受体,降低心肌传导自律

兴奋性代表药:

普萘洛尔

3、钙拮抗剂:

抑制钙内流

应用:

1、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协同降低心肌耗氧量

2、钙拮抗剂的最佳适应症是变异性心绞痛

第十九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他丁类)

HMG-Co——→HMG-CoA还原酶——→甲戊酸——→胆固醇

2、贝特类药物

作用:

调血脂作用:

升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酶)

第二十章抗高血压药

1、利尿药:

常用吩噻嗪类,如:

呋塞米

2、钙拮抗剂:

药物名:

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作用机制:

抑制钙内流,减少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钙

引起:

{心肌收缩力降低,频率减慢,耗氧降低

{血管平滑肌舒张

不良反应:

硝苯地平——水肿发送率高维拉帕米——便秘发生率高

3、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卡托普利

应用:

适合高血压伴并发症,如高血压伴心绞痛及哮喘患者,并可逆转心肌肥厚

不良反应:

低血压,肾灌注不良时可加重病情(ATⅡ有维持肾灌注压的作用)

5、氯沙坦:

ATⅡ受体拮抗药,降低外周阻力和血容量,逆转心肌肥厚(同卡托普利)和降压

第二十一章利尿药

降低钠的重吸收

一、髓袢利尿药:

呋塞米

1、抑制髓袢升支相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对NaCl的再吸收

2、降低肾的稀释及浓缩功能

3、排出大量等渗尿

4、不良反应:

低血钾

二、噻嗪类:

氢氯噻嗪

1、抑制髓袢升支相段皮质部(远曲小管开始部位)NaCl的再吸收

2、抗尿崩症作用

3、降血压作用:

适用于伴水肿的高血压患者

4、不良反应:

低血钾

三、保钾利尿药:

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

作用机制:

醛固酮拮抗剂,排钠保钾

不良反应:

高血钾、男性乳房女性化、妇女多毛症

四、碳酸酐酶抑制药:

乙酰唑胺

降低眼内压,治疗青光眼

五、渗透性利尿药:

甘露醇

作用:

脱水作用:

脑水肿的首选药

利尿作用:

静注后,小管渗透压升高,水、钠重吸收减少

第二十二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一、肝素抗凝血药(包括低分子量肝素)

作用机制:

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

作用特点:

体内、外均可抗凝,需测出凝血状况

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华法林、双香豆素)

作用机制:

维生素K拮抗剂(仅体内抗凝)

相互作用:

基保泰松降低其作用(肝药酶诱导剂)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

链激酶、尿激酶、溶栓,6小时内用

四、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潘生丁(体内外均抗血栓)

五、促凝血药:

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2、7、9、10的合成

应用:

维生素K缺乏所导致的出血和凝血因子减少

阻塞性黄疸、胆瘘出血——VK吸收障碍

新生儿出血——VK合成不足

长期用四环素——抑制肠道细菌合成VK

香豆素类过量引起的出血——香豆素拮抗VK

肝病引起的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不用于:

外伤出血(用肾上腺素)

六、抗贫血药:

叶酸——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七、血容量扩充剂:

右旋糖酐

第二十三章组胺受体阻断药

一、H1受体阻断药

二、H2受体阻断药

雷尼替丁:

拮抗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不良反应较少

雷贝拉唑:

类似雷尼替丁

第二十四章作用于呼吸系统药

一、镇咳药

二、抗炎平喘药

三、支气管扩张药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平喘

(氨)茶碱:

强心利尿二喘

四、抗过敏平喘药

色甘酸钠:

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

第二十五章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胃酸分泌途径及药物作用靶点

促胃液素组胺乙酰胆碱

↓丙谷胺↓西咪替丁↓阿托品

促胃液素受体H2受体M受体

↓↓↓

Ca2+CampCa2+

K+↑(H+/K+-ATP酶)H+↓(奥美拉唑直接抑制H+/K+-ATP酶)

一、抗消化溃疡药

1、中和胃酸药:

氢氧化铝

2、抑制胃酸分泌药:

①H2受体阻断剂:

替丁

②M受体阻断剂:

阿托品

③促胃液素受体阻断剂:

丙谷胺

④H+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

3、胃黏膜保护剂:

硫糖铝

4、抗幽门螺旋杆菌:

铁制剂

奥美拉唑:

抑制H+/K+-ATP酶(H+泵)

应用:

对返流性食管炎效果较好

止吐药:

多潘立酮(吗丁啉)

增强胃肠动力药:

西沙必利

第二十六章子宫兴奋药

第二十七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糖皮质激素:

1、作用:

四抗:

抗炎、抗免疫、抗毒素(过敏)、抗休克

2、应用:

首选——多发性皮肌炎

可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不用:

水痘、骨质疏松

4、不良反应:

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诱发或加重感染、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低血钙、低血钾

5、有依赖性,停药反跳、逐步减量(ACHT减少)

第二十八章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

硫脲类:

甲状腺危象首选。

代表药:

硫氧嘧啶

严重不良反应:

粒细胞缺乏症

第二十九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一、胰岛素药理作用:

激活Na+-K+-ATP酶

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二、磺酰脲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促进胰岛素释放而降血糖。

代表药物:

甲苯磺丁尿、氯磺丙脲

第三十一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类

1、青霉素G

结构特点:

不耐酸不耐酶

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裂糖合成

有效:

G+、G-、螺旋体、放线菌

无效:

原虫、立克次体病毒、真菌、厌氧菌、绿脓杆菌

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

2、阿莫西林:

幽门螺旋杆菌

二、头孢菌素类

第三代头孢的特点:

1、对G+不如第一、二代,对G-作用强

2、作用时间长、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

3、对β-内酰胺酶有较高稳定性

4、对肾脏基本无毒

5、抗绿脓杆菌作用强

记忆:

阳盛阴衰,长广强稳,无肾毒,抗绿脓

注:

头孢他啶是最强的抗绿脓杆菌药

头孢噻污是耐β-内酰胺酶作用较强的药物

第三十二章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一、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红霉素首选治疗的疾病:

军团病、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

二、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的抗菌谱:

G+(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厌氧菌(脆弱似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产气荚膜杆菌

不包括立克次体

主要用于急慢性敏感菌引起的骨关节感染

第三十三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

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蛋白质合成(核蛋白体/核糖体)

β-内酰胺类——细胞壁合成

第三代喹诺酮类——DNA螺旋酶、障碍DNA合成

磺胺类——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使二氢叶酸合成,核酸合成受阻

2、主要不良反应:

耳毒性

3、链霉素:

前庭功能损害严重

链霉素急性中毒解救用药:

葡萄糖酸钙

4.总结:

①具有耳毒性的药物(不能合用)

呋喃苯胺酸(速尿)、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②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链霉素——前庭功能损害发生率高

四环素——二重感染

青霉素——休克

氯霉素——二重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灰婴综合症

5、妥布霉素:

对绿脓作用最强

第三十四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四环素类:

作为首选,用于治疗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支原体引起的肺炎。

氯霉素:

首选治疗:

伤寒、副伤寒

不良反应:

二重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症

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一、第三代喹诺酮类:

作用机制:

抑制DNA螺旋酶,阻碍DNA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首选,放线菌无效

二、磺胺类:

与细菌所需的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敏感菌的二氢叶酸合成受阻,从而影响核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乙酰化产物溶解小于原形物

第三十六章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广谱抗真菌药:

氟康唑

广谱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

作用机制:

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

临床应用:

甲、丙型肝炎,腺病毒肺炎,甲乙型流感,疱疹,麻疹

记忆:

三炎两毒两疹

第三十七章抗结核菌药

第三十八章抗寄生虫药

第三十九章抗肿瘤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