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docx
《在XX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XX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XX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
在XX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充分肯定经济社会发展成绩
一是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增长平稳较快。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82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38.5亿元,增长2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0亿元,增长2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3亿美元,增长61.3%;财政收入达44.2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达345亿元,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72元,均增长15%。
二是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经济结构不断改善。
预计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1.5:
42:
36.5,调整为19:
45.7:
35.3。
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
依托资源优势抓“顶天立地”,依托工业园区抓“铺天盖地”,组织编制化工、电工器材、船舶制造、建材、采掘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旅游等七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步伐。
预计全年工业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增长2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旅游业实现总收入24.2亿元,增长32.2%;**经济开发区等66个园区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税收19亿元,分别增长28.7%、24.2%。
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预计全年粮食总产达226.9万吨,连续三年稳定在200万吨以上;肉类总产16.5万吨,增长8.8%;禽蛋产量7.5万吨,增长4.2%;水产品产量15.9万吨,增长4%;新认证安全农产品46个、达193个;新增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达2家,省级7家、达27家。
商贸兴市进一步加快。
沃尔玛、世纪联华二店、江苏时代超市入驻**已经签约,安德利商场扩建工程部分已经试营业,天巢购物广场、东方新世界等开工建设,人民路商业街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万村千乡”工程、“新网工程”扎实推进,城乡市场进一步活跃。
三是统筹城乡建设,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预计市区城建投资达25亿元,其中政府性投资11亿元。
首座跨**大桥建成通车,裕溪路东桥建设加快推进,北外环已经启动,**职业技术学院、市体育中心、市传媒中心,以及6个区域旧城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加快了政务新区建设,滨湖XX开发的商品房已经开始对外出售;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验收;出台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7.3亿元,增长45.2%,其中市区完成17亿元,增长26.9%。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中庙新城开发初见规模。
投入各类资金2.1亿元,完成了第二批32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阶段性工作任务。
预计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36%。
四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市直最后一家国有工业企业——庐江矾矿改制正在进行。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开展服务项目75个,办理服务项目56万人次;所有乡镇都开展了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工作;各种类型的土地流转91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应勘界确权面积的98.2%。
市属第一批4家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改制任务基本完成、6家正在抓紧推进。
推进了市城投公司改革,代建政府性投资项目73个。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被授予全省发展非公经济先进市,预计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84.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9%;入库税金31.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1.3%。
坚持东向发展主战略,预计全年到位市外资金2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分别增长64.3%和25%。
五是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发展成果更加惠民。
在省政府实施18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25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0.4亿元,惠及人口320万人。
结合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强科教文卫体等基层基础建设,推进了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
深入开展城乡文明创建。
狠抓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
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发展环境
第一,要清醒认识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四季度以后,全市经济增速放缓,有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减慢,有些企业投资意愿有所下降,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下滑倾向。
目前,这场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明年可能是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同时,我市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不足不快不优,体制机制不够活,经营环境不够好,保障民生压力比较大,等等。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努力把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第二,要积极寻求经济调整中的难得机遇。
针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从今年四季度到XX年,中央安排1.18万亿元的投资,带动社会投资4万亿元;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年内抓紧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明年和后年,将投入财政性资金3000亿元,安排重点项目投资7000亿元。
这为我们争取资金和项目,办成一些多年想办的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此外,省会经济圈建设从概念向操作层面转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东进西迎、双向融入”,把融入长三角和省会经济圈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格局。
第三,要切实把握**发展的有利因素。
近年来,我们在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接受了产业转移,培育了支柱产业,改善了经济结构,形成了发展后劲。
我们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打造了重化工业、建材和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供应、旅游休闲度假和劳务经济等五大基地,并形成了诸多新的优势。
我们培育的七大支柱产业,都是基础产业,也是扩大内需的先行产业;66个园区是承接转移、集聚产业、振兴工业的重要载体;沿江经济带是开发长江北岸、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支柱产业、推进城镇化的先行区;环湖经济圈是发展科教文卫、旅游产业、城镇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平台。
特别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我们锻炼了一大批干部,各级干部抓项目、谋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这是我们继续推进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抢抓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做强支柱产业,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五年大变化”奋斗目标,并瞄准新目标,发挥新优势,迈出新步伐,不断地争先进位、奋力崛起。
明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545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总额174亿元,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4.95亿美元,增长15%;财政收入51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930元,增长8%。
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抢抓扩大内需政策机遇,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
能不能贯彻落实好扩大内需、确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在应对危机中“冷得慢一些、热得快一些”,是对我们能力和水平的考验。
着力抓好项目工作。
项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是抢占发展崛起的制高点。
近期,我们上报了924个项目、总投资2369.6亿元,目前已入围全省盘子254个项目、总投资996.1亿元。
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攻关。
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搞好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积极推进商贸兴市,加快人民路商业街、东方新世界、天巢购物广场、世纪大道商贸城、市经济开发区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接洽,积极引进一批知名流通企业落户**。
认真落实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群众对住房、旅游等方面的消费预期,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工程、“新网工程”、“家电下乡”工程,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着力破解融资瓶颈。
要更好地搭建平台,推进政银、银企合作,促进金融与地方的互动双赢。
支持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积极开发信贷新品种,努力使信贷投放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进一步扩充政府性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整合用于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攻坚克难。
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和培育力度。
继续做好企业上市工作。
要帮助重点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支持的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着力营造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高度关注企业运行状况,开展走访企业活动,加强调研、调度,采取综合措施,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严格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涉企收费项目清理力度,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调的尽量下调。
充分发挥新优势,加快培育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增长极。
进一步找准自身优势,尽快发挥优势,继续坚持依托资源优势抓“顶天立地”,依托工业园区抓“铺天盖地”,更好更快地推进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支柱产业。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150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建设,确保明年完成投资128亿元,推动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化工产业,重点建设项目11个,总投资113.8亿元,明年计划投资34.1亿元,力争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
电工器材产业,重点建设项目55个,总投资47.8亿元,明年计划投资19.8亿元,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船舶制造产业,重点续建无为船舶工业园、楚江造船等项目5个,总投资21.2亿元,明年计划投资6.1亿元。
建材产业,重点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69.6亿元,明年计划投资25.8亿元,力争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
采掘加工产业,重点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50.3亿元,明年计划投资15.3亿元,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建设项目21个,总投资28亿元,明年计划投资8.9亿元,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
旅游产业,重点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109.6亿元,明年计划投资18亿元,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26.2亿元。
加快发展园区经济。
坚持把园区规划建设与支柱产业、小城镇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城镇发展的新组团。
用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积极探索园区建设的新途径,优化园区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招商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集聚产业,推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开发区,要全面加快发展步伐,推进大建设、大招商、大项目,力争新进区、新开工、新投产项目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并抓好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培育形成新材料特色产业。
加快建设沿江经济带。
围绕把沿江地区建成全省率先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沿江及皖中地区重要的物流基地、皖江北岸新城镇,完善总体规划,全面启动长江岸线开发。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北沿江高速、巢马高速、沿江一级公路、庐铜铁路、北沿江铁路、巢宁路改建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推进无为煤化工、乌江化工、高沟电线电缆、无为及和县造船、庐南重化工,以及其他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江北大港、裕溪闸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促进物流业发展。
加快建设环湖经济圈。
认真实施《环湖经济圈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教文卫、旅游、城镇化和交通基础设施等。
依托合肥科教资源,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呼应省会合肥,对接长三角,继续推进以“一湖三泉”为重点的旅游开发,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坚持“一腹两翼、拥湖发展”,建设最宜人居的滨湖山水城市;规划建设XX滨湖景观大道,开展合巢芜城际铁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推进**航道和重点内河疏浚工程,加快**新港建设,提高通达能力。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农村发展新局面。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又好又快地推进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核心纽带、抢抓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的大事来抓,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
大力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抢抓政策机遇,抓紧编报项目,加大实施力度,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安排并实施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改造薄弱学校,建设标准化乡村卫生院,实施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加强水利、道路、电网、饮水、沼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
认真总结示范工程建设经验,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适应,村庄整治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扎实推进以“三清三改三整顿”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活动,把第三批示范工程抓紧抓好。
坚持抓点带面,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投入机制和推进机制,有步骤地推进面上新农村建设。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全市开展村容整治活动,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促进城镇化加快发展。
在工业化加快发展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城镇化,防止城镇化成为“短腿”。
明年城镇化率要力争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8%,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
城市道路要建成裕溪路东桥,完成北外环路基桥梁等工程,确保明年“七·一”前贯通“一环”。
老城改造要加快推进人民路等6个区域改造,完成**汽车站和**港口搬迁,并继续迈出旧城改造的步伐。
新区建设要建成传媒中心、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等进区项目,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滨湖区开发要加快碧桂园项目和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要加快推进城市配套工程建设,抓好城市防洪排涝,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交易,增加住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增强居民购房能力。
当前,城市建设面临很多机遇,要把引进房地产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考核范围,进一步加强城建招商,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推进县城和城镇建设。
抓好4个县城规划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更好地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
提高城乡文明水平。
结合城市建设和改造,统筹抓好城市活水、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做到建设改造一片、绿化美化一片。
组织开展专项治理,突出抓好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交通秩序等清理和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影响城市环境的突出问题。
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文明素质。
创新管理体制,健全责任制,加强考核奖惩,实现长效管理。
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改革、促进增长,是增强市场信心的最好办法。
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积极稳妥、富有成效地推进各项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一手抓巩固提高,在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以钱养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机制,取得更大成果。
一手抓深化拓展,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制定具体措施,每个县区重点抓好3-5个流转示范点,探索在县区设立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统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乡村债务化解、农民负担监管等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加快企业改制。
加快推进庐江矾矿改制,全面完成企业改制任务。
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改善生产经营,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积极利用当前新一轮结构调整、企业兼并、资产重组的有利时机,鼓励重点企业实施并购,壮大规模。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认真落实政策措施,强化对重点民营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供金融、人才、信息等各方面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围绕支柱产业和园区经济,引导好民间投资,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加大推进力度,基本完成市属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合作分工,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更大成效。
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迎难而上,加大力度,力争明年引进市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30%和20%以上。
要准确定位,坚持东向发展主战略,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积极主动地接受长三角的辐射和带动,抓好面向泛长三角、珠三角的招商,强化对台招商。
要突出重点,围绕七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强化支柱产业招商,努力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上,有新的更大的成效,针对目前资源利用不够、开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强化资源招商,发展壮大资源经济,进一步强化园区招商,既要引进项目,促进产业集聚,也要引进资金,加快园区建设,提升发展水平。
要创新方式,继续举办重大招商活动,组建专门的对台招商队伍,进一步抓好驻外招商办事处、市直重点单位小分队招商,开展专题招商,积极推进企业招商、以商引商。
要强力推进,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几大班子带头抓,完善考核、奖励、管理办法,加强调度和督查。
进一步改善民生,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明年,按照省里的要求,将实施28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13亿元,并根据**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必要的项目。
要进一步创新民生工程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加大财政投入,注重发挥社会和市场作用,明确工作进度,细化实施措施,强化监督考核,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工程质量负责制,确保群众得到实惠。
结合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强社会事业基层基础建设,加快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
同时,积极谋划、建设一批环保项目,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减排责任制。
四、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能否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又好又快地推进跨越式发展,是对我们驾驭复杂局面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强学习、增长本领,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确保明年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有了信心,就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有了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就有了抢抓机遇的强大动力。
要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迎难而上、志在必胜的信心,进一步坚定“五年大变化”的决心,积极倡导“发展上争进位、工作上争上游”的精神状态,着力营造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二要进一步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
明年3月,全市将组织实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要紧密结合**实际,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统一思想、应对挑战、解决矛盾、推动发展的重大契机,努力把活动成效,体现在抢抓政策机遇、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
三要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
各地各部门对明年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特别是重点项目工程,要细化分析、细化分解、细化分工,坚持定人、定责、定时,任务要分解到具体部门,责任要落实到具体人,时效要确定具体节点,提高效率,加快节奏,确保工作能够及时跟进。
要抓好协调推进,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进行考核,严肃进行问责。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抓好工作落实。
宋国权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加大有效投入保增长
中央提出把保增长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初步确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
省里明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10%以上,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
我市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在11%以上,这是跨越发展、缩小差距的需要,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增强信心、提升形象的需要。
要实现这样的预期目标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拼搏才能实现。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加大有效投入,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30亿元,进一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
应当看到,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投入方向与我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契合度较高,用足用活这些政策是我们最大的机遇。
我市经济属于投资拉动型,“十一五”前两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4.3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55%,预计今年将达到57%,所以对当前来说,抓投资就是保增长。
前一段时间,我市快速反应,及时筛选上报了一批重大项目,其中有254个入围全省盘子、总投资996亿元,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3位。
特别是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区负责同志,多次跑省进京汇报衔接,已落实新增中央投资1.95亿元,还有一批项目正在积极争取之中。
但从总的情况看,进展也不平衡,有的县区和部门对政策不敏感、工作不主动、准备不充分,至今没有什么在手的重大项目,这种现象必须尽快改变。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抓项目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第一位任务,成立专门组织,抽调精干人员,集中主要精力,全力做好项目争取和谋划工作。
经验表明,每一次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难得的机遇,98年我们抓住国债发行的机遇,把长江大堤加固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标准,这一次我们要争取在**综合治理和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市里今年将再安排1000万元作为项目前期费用,各县区都要挤出资金加大对项目前期工作的支持,确保我市不仅入围省“861”计划项目处于全省前列,而且获批和新开工项目也走在全省前列。
二要抓好项目争取。
这一轮扩大内需也是有时间、有周期的,机会稍纵即逝,必须密切跟踪国家政策走向,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等方面,认真筛选和申报一批既能拉动当前增长,又能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特别要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生成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大项目。
市里已比照省里成立了项目谋划工作办公室,并分国家安排补助的公共服务产品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性产业类项目三类,设立了9个专业项目谋划小组。
从现在起到明年“两会”召开,是争项目的黄金期,各县区和各部门一定要加强对接,明确重点,紧盯不放,确保我市能够获得国家和省里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三要撬动民间投资。
目前政府性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比重不到10%,如果社会投资撬动不起来,投资稳定增长将难以为继。
我市蕴藏的民间资金潜力较大,预计至今年底,全市居民储蓄余额就达347亿元,年净增65亿元。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有效激活民间资本,真正形成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跟进的良性格局。
二、壮大支柱产业保优势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化工、电工器材、船舶制造、建材、采掘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并在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位次的进一步前移。
实践表明,加快培育和壮大这些支柱产业,是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全力向前推进。
一要强化平台支撑。
沿江地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省里已开始编制皖江北岸开发规划,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皖XX市带沿江联动、跨江发展,这为我市加快沿江经济带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全省新一轮皖江开发的机遇,以沿江重化产业发展、临江港口开发为重点,加快吸纳国内外资本和要素,努力把沿江地区建成全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沿江及皖中地区重要的物流基地。
同时,举全市之力支持市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着力推进其他6个省级开发区和59个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项目向开发区集中、园区向专业化发展、产业向上下游延伸。
二要强化政策支撑。
目前我市支柱产业总体看,群体效应明显,但也有少数近年来形成的新兴产业,基础还比较脆弱,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经营和项目推进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