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练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9521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35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时期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先秦时期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先秦时期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先秦时期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先秦时期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秦时期练习题.docx

《先秦时期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时期练习题.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秦时期练习题.docx

先秦时期练习题

先秦时期练习题

专题检测卷

(一)

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华文明奠基发展与西方文明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中山期末)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1.【解析】选B。

宗法制是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材料中描述的贵族力图通过婚姻关系,来建立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2.(2014·石家庄二模)卿大夫在控制的封邑设立与诸侯国相应的朝廷机构,并拥有独立的武装。

其在政治上是治理朝政的国君,在军事上是世族武装的统帅。

随着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强大,各个封邑之间开始相互争夺、兼并,并向诸侯国君发起挑战,这时的士也不再为主效死,而是“士无定主”。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B.贵族政治衰落C.“家天下”取代“公天下”D.宗族势力上升

2.【解析】选B。

材料显示,西周末期以后,随着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以往界限森严的各级贵族的血缘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关系日益混乱,表明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3.(2014·黄冈一模)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

3.【解析】选C。

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运作的,它是维护专制统治的一种工具,并不是现在法制社会中的监察机构。

因此,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4.(2014·长春二模)《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

“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

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4.【解析】选B。

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A、C、D不符合题意,A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而C、D在自然经济中无法体现。

【误区警示】本题易误选C,只根据材料中对农业、牧业、林业的描述而做出判断,而没有分析表面现象下面隐含的实质问题。

5.(2014·广州二模)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5.【解析】选C。

材料中木工所用工具是铁制的,木工器械大量出现,与当时手工业中的冶铁技术进步有很大关系。

6.(2014·孝感二模)孟子曰:

“离娄之明(视力强),公输子之巧(技术高),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耳朵灵),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这表明(  )

A.尧舜因实行仁政而实现了“天下为公”B.孟子比离娄、公输子、师旷等人更聪明

C.治国如同治技要有个根本的方法D.要将公输子等人的技能运用到治国中来

6.【解析】选C。

材料中孟子认为技巧的高超是在掌握一定方法的基础上练就的,治理国家也是如此,要想国家太平、治理得当,应该讲求好的方法。

7.(2014·江门一模)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

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C.反专制思想D.理学思想

7.【解析】选B。

汉武帝采用推恩令,巩固了中央集权;把儒学上升为中央政府的正统思想,排斥其他派别思想,其实质就是在全国统一以儒学为治国思想,都体现了“大一统”思想。

8.(2014·济南一模)《民主与城邦的衰落》一书中指出:

“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8.【解析】选C。

由材料中“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可以看出,法律对于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这里强调了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9.(2014·武汉模拟)美国学者科恩认为:

理想的民主应该让公民“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识别问题提出建议,权衡各方面的论证与论点,表明信念并阐明立场……一般而论,即促进并深化思考”。

比照科恩的上述观点,我们发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  )

A.民主参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是有限的B.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民主和言论自由

C.确保城邦国家的政治决策正确而有效D.公民大会代表了雅典居民的利益诉求

9.【解析】选A。

对比科恩所述的理想状态下的民主的特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无论在民主政治的范围上,还是在民主政治运作的有效性上,都与之有很大的差异。

10.(2014·太原一模)“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10.【解析】选A。

材料中“如属故意”“如为过失”“如无力赔偿”,可以看出分别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了不同的处理,集中体现了罗马法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的特点。

11.(2014·安徽示范高中模拟)智者学派指出:

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

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

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

该观点被称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11.【解析】选D。

由“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可知,材料强调正义和法律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也即强调法律要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制定,D正确。

12.(2014·烟台一模)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

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

下列属于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的是(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人自己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真理高于一切

12.【解析】选B。

材料中的作者认为哲学家应该研究更有价值的东西,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事物中。

更有价值的东西是指人的内心,即认识人自己。

13.(2014·东北三校联考)(26分)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群体,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管理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时期。

宗族通过修谱、建祠、祭祀、团拜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

……宗祠往往置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于饿死……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宗族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宗族的权威和作用实际上要大于保甲。

 ——《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制度》

材料二 儒家思想中的一大部分是这种宗族制度的理性论证,也就是它的理论表现。

经济环境成为这种社会制度的基础,儒家思想反映了它的理论价值。

……正是因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的哲学,一直保持到近代欧洲和北美工业化的潮流侵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为止。

 ——《中国哲学简史》

材料三 近代宗族组织的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

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

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其中规定:

族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族首领由选举产生,不再由辈分、年龄等因素决定……近代族学的教育对象从男子变为包括女子;生源从族人子弟扩大到外姓子弟;教学内容从单一读旧书变为谈格物之学,族学从宗族制度中脱离开来。

 ——《中国族谱之研究》《戴氏修谱——族约》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宗族制度开始衰退,其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取消了族田,“耕者有其田”的实行使农民的生存有了基本保障,对家族依附的必要性大大减弱,宗族制度的衰落成为一种必然。

1958年……农民回归向宗主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

1978年后人们对宗族制度的依附减弱。

 ——《功能转换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制度演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宗族制度存在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宗族制度反映了哪些儒家思想。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因角度阐述近代宗族制度出现变化的原因。

(9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的宗族作用在1958年后增强和1978年后减弱的经济原因各是什么。

(8分)

13.【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宗法伦理关系的演变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1)

(2)题,要结合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儒家思想加以分析;第(3)题,要从近代列强入侵、国内政治运动、民族工业发展及思想解放的角度分析原因;第(4)题,要立足农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生产关系的变革加以归纳。

答案:

(1)经济: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3分)政治:

起到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作用。

(3分)

(2)慈、义、孝、悌等伦理思想,仁、礼、忠、恕、信等纲常礼教思想。

(3分)

(3)外因:

侵略战争打开国门;经济侵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传入。

内因:

民主运动的推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反封建思想的传播(自由平等思想的传入)。

(9分)

(4)增强原因: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经济困难使农业生产下降,农民生活困难。

(4分)衰退原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4分)

14.(2013·宜昌二模)(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

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

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一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

……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

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

评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学”关系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4.【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题目,要求观点鲜明,有充足的史实来论证观点。

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然后收集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第一种观点:

赞同材料所述的观点,(4分)即弘扬国学(民族文化)是支撑民族复兴的关键。

(8分)论据:

人类现代化进程迅速,产生了较多的弊病,如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等问题;盲目的反传统留下了诸多值得思考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解决当今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和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如“天人合一”“仁爱”等。

(14分)

(2)第二种观点:

反对材料所述的观点,(4分)即中华民族的复兴无须依靠国学的弘扬。

(8分)

论据:

传统文化中诸如“天人合一”“仁爱”等,其本质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是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的觉醒正是在西方入侵、政治变革和批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的;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弊病应该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来解决,而不能依靠传统文化的复兴。

(14分)

(3)第三种观点:

国学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辅助因素之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现代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观念的掌握和运用。

(10分)论据:

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等观念,能够帮助人们在现代进程中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但这只能属于一种思想资源。

②中华民族的复兴是现代的复兴,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文化方面进行现代性的复兴,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所没有的。

③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复兴,不可能割断历史,更不可能复古历史。

总之,吸取传统精华,批判传统糟粕,以现代先进文化为主导,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

(16分)

1.(2014·潍坊一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段话(  )

①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②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

③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④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4·广元一模)古代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

“陛”本来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臣民常常不能对皇帝直接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突出特征是(  )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

3.(2014·长沙三模)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以尚书与三公对言,三公权不及尚书;以尚书与中书对言,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A.权力重心在中书B.皇权逐步加强C.外朝受内朝牵制D.三省已具雏形

4.(2014·海淀二模)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

”“萧何沛主吏掾,曹参狱掾”属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

樊哙则屠狗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这种状况说明了(  )

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B.市民阶层拥有国家政权C.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5.(2014·济宁二模)范蠡提出:

“广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

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

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

平粜各物,治国之道也。

”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

A.重农抑商B.农商并重C.政府调控物价D.自由放任

6.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的原委与得失》中说:

“在‘礼崩乐坏’和‘天下无道’的情况下,原来为贵族阶级所养的为他们服务的有专门才能的人,失去原来的地位流入民间。

这些人就是所谓士。

……他们只好依靠自己的知识才能在社会上自谋生计,自搞活动,自发议论。

”这表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是因为

A.社会大转变导致“士”地位变化B.学术下移造就了大量知识分子

C.“天下无道”有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D.知识分子有直接干政的文化传统

7.(2014·邯郸二模)《中国通史》载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五次出巡,与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制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的思想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的巨大任务”。

这表明“行同伦”的目的是(  )

A.彰显皇帝无上权威B.抑制儒学倡导法家C.防止人民反抗斗争D.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

8.有学者指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是禁止诸子百家学说在社会上流传;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

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  )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B.确立儒家思想在官学与政治中的地位

C.鼓励读书人进行学术研究D.通过儒家思想的传播推动文化的发展

9.在现代西方国家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等中的“民主”一词,都起源于古希腊语。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现代西方国家语言具有一致性B.现代西方国家民主是古希腊民主的翻版

C.古希腊语是西方国家语言的源头D.古希腊民主对现代西方国家影响巨大

10.(2014·武汉模拟)古罗马时期的波利比乌斯试图解释罗马成功和希腊败于罗马的原因。

他认为罗马共和政体是兼有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因素的混合政体,执政官是君主制成分,元老院是贵族制成分,公民大会则是民主制成分。

这三者相互牵制和配合,形成了最好的政体。

据此可知波利比乌斯(  )

A.准确描述了罗马社会B.全盘否定希腊民主制C.认为政体合理重于法律D.初步提出了权力制衡

11.(2014·济宁一模)“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这项“原则”(  )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的平等

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12.(2014·肇庆一模)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哲学突破时代”的东西方思想巨人,各自影响着东西方思想的发展。

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①强调民主的作用②重视道德的意义③追求社会的平等④肯定人的价值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14·西安五校三模)(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恩格斯认为,“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

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

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而且也不会有什么成效;或者就变为穷光蛋。

他们在当时条件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后一条道路;由于他们数量很大,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

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

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雅典灭亡的真正罪魁祸首。

评价材料中关于雅典灭亡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4.(2014·岳阳二模)(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

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

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雄。

—《柏拉图全集》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有学者也感慨: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

(1)材料一中,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

他认为克服这些缺陷的有效手段是什么?

(8分)

(2)在20世纪初,中国哪一群体制度移植实验的失败能从反面证明材料二的观点?

这种移植来的制度与中国传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导致其在中国无法成长?

(10分)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是什么。

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得到哪些启示?

(8分)

1.【解析】选B。

由材料中“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可以判断③正确;由“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可以判断②④正确;材料主要是肯定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一面,并不是全面肯定专制统治,可排除①。

【误区警示】本题易误选成带①的选项,对材料的理解片面,尤其是“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认为这段材料是全面肯定了秦朝的专制统治,而没有通览材料,造成片面理解。

2.【解析】选A。

“陛”原是宫殿的台阶,人人可以用,而在君主专制确立后,它却成为皇帝的专用名称,反映了封建时代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3.【解析】选B。

材料中体现了汉代中央官制中各机构间权力分配,但是到最后有职权的官宦之人,不及与皇帝亲密的人。

说明皇帝在正式机构之外选身边亲密侍从参与机要,体现的是皇权的逐步加强。

4.【解析】选C。

西汉以前,在政治体制上还存在明显的贵族政治的特征,但汉代由于社会动乱的缘故,高级官吏大多出身平民阶层,这表明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

5.【解析】选C。

材料中主要描述了政府出售农产品的价格,通过合理调控达到“农末俱利”的效果。

6.【解析】选A。

西周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制度,随着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崩溃,士地位下降,需凭借才学“自谋生计”,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士、农、工、商的新身份等级制度。

【变式训练】(2013·深圳模拟)“孔子问于老子,儒家弟子墨子另创墨家,儒家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又为法家代表。

”上述现象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儒、墨、法思想主张一致B.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思想家相互学习、勇于创新D.法家思想继承了道家、儒家

【解析】选C。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自由、师生关系自由,没有教化引发的僵化。

自由是这个时代显著的特征,从而保证了思想家相互学习,不断创新。

7.【解析】选D。

秦始皇致力于政治上统一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利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统一思想,目的在于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

8.【解析】选B。

诸子百家思想只能用于个人研究,却不能用于猎取功名富贵,反映了汉武帝的目的在于确立儒家思想在官学与政治中的统治地位。

9.【解析】选D。

现代西方国家语言中的“民主”一词多起源于古希腊语,这实质上表明古希腊民主对现代西方国家影响巨大。

故选D。

10.【解析】选D。

波利比乌斯认为罗马的成功源于君主、贵族和民众三者之间的相互牵制和配合,从这里可以看出波利比乌斯已经有了初步的权力制衡思想。

11.【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

题眼在于“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根据时间排除A;根据“境内”排除B;C不符合罗马法追求公平、正义、法律至上的本质。

1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重视道德和教育,都强调社会秩序和平等和谐,但①④与孔子的思想不符。

13.【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题目,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在解答时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然后收集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语言规范精练,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观点一:

奴隶制度导致了雅典灭亡。

随着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大批自由公民的日益贫困和堕落导致雅典社会矛盾激化;公民的战斗力以及甘于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逐渐丧失。

观点二:

民主政治导致雅典灭亡。

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享受公民权利的只是少数人,其实质是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