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9457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17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docx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docx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春/繁艳花事暖媚景

立春·003

雨水·015

惊蛰·028

春分·039

清明·050

谷雨·063

夏/瓜棚闲卧读诗书

立夏·077

小满·088

芒种·100

夏至·111

小暑·122

大暑·133

秋/书斋望月吃桂花

立秋·147

处暑·156

白露·167

秋分·178

寒露·189

霜降·199

冬/围炉闲话浮生情

立冬·213

小雪·224

大雪·234

冬至·243

小寒·255

大寒·263

附录·275

跋:

岁月深处藏韶华·279

繁艳花事暖媚景

立春

春风袅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

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

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南唐·冯延巳《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

立春,二候樱花在凄凄的春雨中开了。

阒寂深幽的闺阁小院内,有女子独坐墙东伤春。

春光冶艳,她没有与女伴们一起去踏青拾翠,而是选择独坐伤春。

想来,我应是黛玉葬花时余情未了的那一片枯萎的残叶,到了今生,拿写字偿还前世无法言喻的情愁。

立春,趣称为“咬春”“打春”“鞭春”,名儿十分地形象活泼。

打春的意思是人们用红纸缠在鞭子上打春牛,让牛解去冬日的疲乏,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帮助人们进行春耕。

清人顾禄在《清嘉录·正月·打春》中这样写道:

“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

农民竟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里胥以春毬相馈贻,予兆丰稔。

”如此看来,古人十分敬重岁时节序。

立春含有万物开始萌芽生长之意。

立春是热闹的、喜庆的、让人赏心悦目的。

此时大地苏醒,百草褪去冬袍,换上了春衫,花儿开始打着骨朵儿,气温也愈来愈暖和。

关于古人迎接春日的到来,唐代百姓比较注重“咬春”,即食春盘之中装盛的春日野菜,尤其是要生咬萝卜。

大人们还根据小孩儿咬的萝卜深浅判断他们牙齿好坏。

同时,立春时生吃萝卜亦能解去春困慵懒,使一年都很活跃。

杜甫在《立春》诗中写道:

“春日春盘细生菜。

到了热闹繁华的宋代汴京,人们更是要举办盛大活动庆祝立春的到来。

照例是如唐代那样用红色彩鞭打在春牛身上,而妇人小孩也都兴头戴彩纸剪成的小旗子,或者是戴金银点缀的彩绳,走亲访友间互相赠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相关记载。

冯延巳写的是女子春愁极浓烈的闺怨词,与热闹的春日形成了鲜明对比,由“静”字反衬闺阁幽深,花事无人赏,纵使庭院春事是一片热烈的明媚韶景,亦是孤单的徒劳。

时令景致是立春,却被词人渲染成“惆怅、雨红、愁心、日暮”的愁景。

女子是红花,情爱则是维持她们一生的养分。

旧时闺阁女子,为爱而生,而灭,而伤春悼秋。

是孟姜女用悲伤砌成的长城,还是南海鲛人用眼泪哭成的沧海?

你不知,一个女子靠睹物相思而活的孤寂悲哀。

词中的女子,让我想到了宋代的李清照与朱淑真。

她们是孤独忧戚的,比不得那些热烈昌盛的女子。

两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以词为火,取暖薄凉的后半生。

一个煮词为药,疗解独守空闺的脉脉相思。

李清照,似决绝冷冽的张爱玲,曾用生命爱过一个男子。

朱淑真,似漂泊撒哈拉的女子三毛,一生的情爱都在流浪,是断了线的风筝,在光阴中跋涉。

年华是一篇骈俪词赋,我掌着日月这盏灯默默诵读。

我们,不言时光迟暮,不言韶华苍老,只怨彼此相遇时,没有在恰当的年纪与对的地点。

在这首词中,词人用“东邻女”的典故来形容女子的美。

宋玉和司马相如笔下的“东邻女”都是幽姿绰约,蛾眉皓齿,盛丽丰艳。

眉毛如远黛,香肌胜白雪。

柳腰贝齿,顾盼生辉间,撩拨的是年华里让人铭记三生的幽艳美。

所以整首诗似以莺歌燕舞的温煦春色开篇,实际上却为成双入对的堂上双燕结情喟叹。

这落红愁雨的春日,又似黛玉哀婉的媚眼。

她一蹙眉,春便老了,她也老了。

落红春雨于闺阁女子而言都是咽不下的愁。

花影凄迷落寞,莺莺声早就碎了一地。

柳泣花啼、春雨愁人。

哀怨你可知?

幽恨你可知?

如果你能对我的一切了如指掌,我想也不会有日日夜夜牵肠挂肚的思念了。

翌日拂晓,宿雨初歇。

那女子一个人,伶俜听雨。

她摄取豆蔻年华里的暖煦,疗解此时的隐忧。

情到哽咽难言处,极是悲恸。

她把幽怨孤独命名为樱桃、日暮、钟声、双燕。

而樱桃的桃,似取其谐音逃,渲染感伤。

是了,她只是想带着明媚欢喜逃到无人问津处与你过着平淡生活,可奈何旧时女子生来便被冠以情深不寿的谶,又能逃到何处写字疗伤。

此外,唐代诗人李远也作了一首诗名为《立春日》:

“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

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

巧著金刀力,寒侵玉指风。

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丛。

”诗意旖旎且唯美,只奈何闺阁女子独居深宅,她的相思之愁,又该如何开药方子?

是拿当归配红豆,还是莲子配薄荷?

可这些都无法治愈郁积她内心掏不空的相思之情。

深闺女子是时光的扫墓人,祭奠那一段被禁锢的玲珑青春。

你不信繁花易逝,叫我从日影西去、草木荣枯里取证。

若细细考究时光,应是这般伤景:

懒梳妆,倚栏望,落花飘,薄雨愁,残絮飞,莺莺啼,烛火阑……词中日暮黄昏的景象,本应是绚烂的,可在伤春女子的眼中,却极其恼人幽怨。

闺中女子们流过的相思泪水,完全可以用去填海了。

但是女子,我要告诉你,有些情不是用来忘记,而是记住。

你越是记得深刻,越能知道,哪些是让你溃不成军地伤过,哪些又是让你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偿还。

有些人生来偏偏是用来忘记的,即便缘分让彼此相遇,但最终还是会忘记。

而有些人,是用来小心翼翼地收藏,即便你曾想方设法试图忘记过。

你想要所谓地久天长的答案,其实在你询问的时候,心中已经知道了答案。

时光应该这样老去。

瓦檐上生出了青苔,窗边角落里结上了蜘蛛网,你缝补的衣裳我舍不得扔。

只是,别后的光阴里,那些信誓旦旦的年少时光,是否依然安好如昨?

不过,当我们正在失去一些的时候,别忘记此刻手中所拥有的。

一个地方变迁的意思是(或者说成人是物非)没人记得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取而代之的,是新事物掩盖了旧日年华。

岁月更替看上去貌似理所当然,但曾在这里上演过的人事,又多么地让人难以忘怀。

我等你回来。

若是春天,我便把思念写在风中、柳絮上,飘到你所在的海角天涯;若是夏天,我便把思念写在水中、山谷里,你踏足时必定能看见我留下的印记;若是秋天,我便把思念写在霜风、残月里,当你举头时,和我望见的是同一个月亮;若是冬天,我便把思念写在大雪覆盖的地上,这一生一世我都会寻着你的足迹前行。

我就这样等着你。

不知不觉中,老了许多,但不打紧。

旧时光,应是一册草药名目。

当归,是女子碾碎拿给男子冲着相思服的一味药。

杜仲,是男子的名姓,她若是想你时,便拿出来看看。

忍冬,是女子蛰伏经年的望眼欲穿。

白豆蔻,似她的少女光阴,不谙世事的年纪,一切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我把对你的思念和着樱桃花酿成了酒。

这一坛往事,你先好生藏着。

我知晓,你若拂袖离去,经年相见,没有归期。

所谓流年安好,也只是短暂若烟。

我为你倒这最后一杯樱桃酒,你饮了,切莫再逃,因为我没有多少青春可以拿来等待。

我也怕,下一个立春节气邂逅时,再不能与你浅酌小饮。

美人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南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春已归,草木萌芽,世间琳琅美景渐次至。

春风是一把梳子,沉睡太久的闺阁女子把披肩的长发放了下来,被熏风梳成了婆娑摇曳的柳条,而平静的春水则是女子梳妆用的铜镜。

辛弃疾作的这首词,上片应是以女子细腻幽婉的口吻来写立春,由美人簪花写及愁似风雨又袭。

立春以后,春日渐长,春雨催花,似乎,等着春日的流逝也是一种煎熬。

于闺阁女子而言,燕子又来,乍暖还寒,只盼时光早点儿溜走,兴许大雪纷飞时,你便会回来。

下片,应是男子漂泊羁旅的哀愁,是悲壮且沉痛的,是难以言说的。

我踏遍红尘,只为找到像你这样蕙质兰心的女子。

我写尽光阴,只为求得下一世你能读懂我沧桑风雨的流年。

写春景的宋词数不胜数,独这首词情景结合,景中生情。

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有言: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

严妆佳,淡妆亦佳。

”那么这首《汉宫春·立春日》,严妆是冶艳美人,淡妆是春景。

字句工巧,深远。

但也无奈,整首词情愁萦系,幽怨密布。

何不,借那东风吹走他眉弯上郁积的哀愁,让春日暖光烘干他内心凄凉的潮湿,让轻薄月光浣洗他心间尘封的孤独?

立春来了,彼时梁上孤燕,今时双双飞回。

可内心悲惋的他,未酿黄柑酒,春盘也没有准备。

听着淅沥的愁雨,辛弃疾暗笑春风太多情,吹红梅花,染绿嫩柳,忙给春日美景搭桥牵线。

整首词手法蕴藉隽永,语浅情深,似写春景,实则借景抒情叹沧桑。

上片提到“春幡”,即女子春日戴的头饰。

幡指旗帜,人们把大的挂在窗前、树梢,小的则戴在女子的头上以饰美丽。

辛弃疾,又号稼轩,是南宋时豪放派代表人物,词风沉郁悲壮,多抒发壮志难酬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不过他所写的词仍有少许的幽媚、明丽,譬如这首《汉宫春·立春日》。

上片先写春回大地,可好景不长,又担忧花开花落,暗喻复国无望,仍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学者顾随评价辛弃疾说:

“辛有英雄的手段,有诗人的感觉,二者难得兼……中国诗史上只有曹、辛二人如此。

”是了,辛弃疾胸怀天下,愤世嫉俗,却壮志未酬,不被伯乐赏识,内心充满了挣扎与孤独。

下片,他写“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你的花繁柳绿,我的萧条荒城。

大抵物是人非,犹如一阵风,可吹开桃红吹绿柳丝,亦可吹白千山大雪。

这样的词句,读来令人无可奈何。

辛弃疾似乎在告诉赏词人,孤独并不是存活于几天、几个月或是几年,孤独是存活于一辈子的。

想来也如辛弃疾所言,于内心孤弱的人而言,有些哀恸与悲辛一生只要有一次就够了。

多了,怕清愁长如发丝,剪不断,理更乱。

王国维言: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是了,他叹年光漏尽,红颜老去。

这场繁盛花事,春日守口如瓶。

时光未曾告诉过我们春日多久绽放与凋落,就像我们的生命被既定安排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无法预知。

我们这一生,兴许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处理内心郁积的孤独。

却从未有任何人,来教我们认识孤独的存在。

我们唯有慢慢学会吸收孤独,学会分解孤独。

也只有孤独与人融为一体后,方知,这是一种砥砺省觉的行为方式,静默,又微小。

词的下片写“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似乎可读出李清照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以及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情意孤愁的况味。

这里提到了“解连环”的典故。

相传战国时期,秦昭王嬴则派遣使者赠了一串精美的玉制连环给齐国君主,还附带口信说齐国多能人智士,区区解环小菜一碟。

秦昭王问朝中文武百官谁能解,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能解。

皇后听闻,不慌不忙地用铁锤把玉环打破,说玉环已解。

这一轶事在《战国策》里有记载。

但在词中辛弃疾巧妙用典,试图希冀清愁能解,忧愁能解,国愁能解。

另有传说,二月时令花为杏花,人们把杨玉环奉为司掌杏花的神灵。

身姿丰腴的杨玉环,举手投足间,有民间女子的小家碧玉之美,也有宫中妃嫔国色天香之艳。

初进宫时,杨玉环因见后花园内花事冶艳,便不忍低头轻嗅。

可谁知花有灵性,见如此倾城的韶媚女子低眉亲吻,竟羞赧地合上了正开放的花瓣。

一宫女见状啧啧称奇,霎时间杨玉环惊艳皇宫,人们称她为“羞花”。

《旧唐书》里记载说:

“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

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

彼时,杨玉环是养在深闺的娉婷女子,无人赏识她天生丽质的幽雅婉柔美。

后来,她进宫被选为贵妃,与唐明皇如胶似漆,朝夕不离。

他们一起赏花、吟诗、饮酒、歌舞,清谈世间良辰美景,花好月圆。

杨玉环是一枚月亮,一生只为唐明皇皎洁生辉。

所以,唐明皇爱她、宠她、护她,予她这世上温暖明媚的光。

杨玉环只是奢求能陪在唐明皇身边厮守终老,但身处深宫里,想认真地守着一份真情白头偕老太难太难。

流离失所的岁月中,一个女子的力量十分薄弱,她没有任何理由也无法阻挡一个朝代的更替、岁月的流转。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明皇带着杨贵妃一路逃亡。

至马嵬坡时,唐明皇被重重包围,终因女子是红颜祸水,他要保命,而她也是棋子,终究落得了一死来了却人间繁华的恩宠。

荏苒光阴,岁月如流。

她已黯然离去,留下一抹杏花纷飞的魂灵飘飞世间。

战乱以后,唐明皇命人前去马嵬坡移回杨玉环的尸体厚葬。

此时,曾经的孤冢如今已然成为了一片杏花林,未见尸骨,倒有满天旋舞的白色杏花纷纷扬扬,花影绚丽。

杨玉环的一生其实真如一朵杏花,粉嫩的是豆蔻年华,苍寂的是荼中年。

故而,二月又称为“杏月”,纪念一个杏花女子的单薄年光。

哀愁似春,开满花枝。

辛弃疾是光阴词者,悲壮如词,心系天下。

杨玉环是佳人命薄,情如薄雪,生如春花。

本应是繁花渐开的春,却硬生生地被辛弃疾用含蓄手法沾染了哀婉之意,把故国喻成花朵,暗指有盛开也有凋落,伤怜不能花开长久。

最后,竟然会害怕见证一场春日花事,听一声故国飞燕的哀鸣。

此生,此世,此时。

露水的世缘,蜉蝣的光阴,都只是朝生暮死,仅仅如此。

雨水

知时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闲雨纷纷,春天就这样在花鸟的啼鸣中和雨的滴答声中缠绵地到来了。

唐诗里的雨,有闺阁闲愁的雨、离愁别绪的雨、伤时即景的雨,亦有情致清逸的薄雨。

但诗圣杜甫挥笔写下的这首《春夜喜雨》,诗意极恬雅、幽静,可以窥出诗人对于春雨滋润大地万物的喜悦之情。

初春时分,万物萌芽,嫩蕊初绽,而这些都需要春雨温柔的抚慰。

这一场不快不慢、十分及时的春夜之雨让杜甫很是欢喜。

雨水,为立春以后的第二个节气,犹言严冬已过,似珠如帘的细薄春雨接踵而至,是二月的最后一个节气。

《月令广义》中记载说:

“雨水日,獭祭鱼,是日獭不祭鱼,国多寇贼。

”雨水节气当天冰河解冻,獭开始浮上水面吃鱼。

五日过后,鸿雁飞回帮着闹春。

再过五日,花木萌芽,闹春戏即将上演。

另外,除了杜甫的诗,写雨水的诗词亦是拈来就有。

譬如,唐代刘长卿写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十分清寂婉柔。

宋代陆游写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十分微远淡静。

这首诗的第二句用“当春乃发生”进一步道明第一句中提出来的“好雨”。

初春时分的天气乍暖还寒,讲不定。

故而诗人也会担心这雨会不会说变就变了呢?

但是还好,这春雨似乎是有灵性的,它知道何时滴落,何时收尾,也知道看清世间行情应时应季应百姓需要而来。

所以这雨,愈加照应了开篇所赞美的“好”。

有谚语说: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雨水节气于古人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此时万物萌芽生长,都需要雨水的滋润。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雨水节气的解释为:

“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春雨是宝贵的,而在雨水节气时也照应着一个美好的节日:

元宵节。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探索滥觞可追踪至2000多年汉文帝时期。

因正月十五月圆之时天官赐福,且古人十分注重新年,所以家家户户便都跑出来吐故纳新,沾沾福气。

而“宵”,在古时也有“夜”的意思,因而得名。

汉武帝时期,有一风趣幽默、才华横溢的文人名叫东方朔,因为人仗义,深受王公大臣乃至宫娥的敬爱。

有一回,他如同往常一样在御花园游玩,见一宫女坐在桥栏上掩面涕哭,正欲轻生。

东方朔见状立马跑上前去阻止宫女跳河。

宫女竟见东方朔到来,愈加哭得泣不成声。

东方朔一再询问,她才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东方朔。

原来,这名宫女的父母以卖汤圆为生,因此为她取名“元宵”。

元宵家住京城郊外,自从进宫以后,便再也没有与家中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团聚了。

她每天以思念度日,心中愁肠百结,在这冰冷的皇宫之中没有一个可以推心置腹交谈的朋友,所以便萌生了跳河的念头。

东方朔听了以后唏嘘不已,为了救助宫女,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想到了一个锦囊妙计。

他让元宵等着他的好消息。

翌日,东方朔派人在皇宫之中散布消息说他占卜到了一卦惊天消息,正月十六日这天,玉帝要派火神君前来焚烧长安城。

霎时间,宫中闹得沸沸扬扬。

汉武帝听闻以后急忙找来东方朔寻求解决办法。

东方朔说,他翻阅古书得知火神君喜好吃汤圆,我们应该派宫女们出宫去糕点铺制作汤圆,然后在正月十五日月圆之时运往宫中祭拜火神君,如此才能消灾免难。

后来,宫女元宵如愿以偿与家中父母弟妹团圆,并一起制作了香甜可口的汤圆。

如此,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也算是一则美好的神话故事。

也因此,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即是家人朋友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回头再来看杜甫写的这首《春夜喜雨》,看上去十分平淡,但寓意却淡远、深婉、精练、含蓄。

虽比不上那些浓妆艳抹的清丽字句那般精妙绝伦,也比不上大刀阔斧的豪气冲天,但只要是宛如雨水一样清洌洁净,没有被太多世俗尘垢所污染的,也就是很幽洁的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在这里,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寂静无声的雨,比喻成了跟着春风潜入静夜之中母亲温柔的双手,轻轻抚摸着大地,滋润着沉睡小孩儿柔嫩的心灵。

母亲是慈祥的,和蔼的,所以她谁也不惊动,给幽静的村庄盖了一层薄薄的黑纱,轻轻地哄着顽皮小孩儿入睡,雨悄无声息,下了一整夜,给翌日起床的人们以惊喜。

陶渊明写: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这首诗中的一字一句全是春雨洗过的,笔触十分秀雅清简,没有浓艳词藻的粉饰,很悠闲欣喜。

相比杜甫所写的其他沉郁顿挫、凄楚悲愤的诗句而言,这理应是杜甫心中难得的快乐。

《石林诗话》中叶梦得评价杜甫的诗说:

“诗语忌过巧。

然缘情体物,自由天然之妙。

”是的,诗的全篇素笔淡墨,唯“红湿”二字着色,有画龙点睛之神韵高妙,突兀展现了春雨为百花盛开前所做的铺垫,诗人构想十分精妙,独树一帜。

关于巧妙的诗句构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说: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这篇诗中的一个“红”字似乎点醒了淅淅沥沥的春夜之雨后,繁华盛开的浓丽春色,花儿经过细雨拂过后更加娇艳欲滴,更加清新、可爱。

诗中,杜甫对于春夜纷扬雨声的欢喜并没有刻意地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润无声和红湿处的细节描画,表达了心中对于春景花事萌动的欢悦。

花要常开,人不分离,这约莫是每个人都冀望的追求。

但时光向来不会两全。

所以,经年光阴之中的哀恸深深地烙在了杜甫身上。

兵荒马乱、颠沛流离的年代里,杜甫想要过的生活何其简单。

于他饱尝艰辛悲苦的一生而言,静稳闲淡的生活竟成为奢侈。

他在《江村》一诗中写“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表明自己心中渴求没有硝烟战火,没有世态炎凉,能与家中妻儿过着清欢闲适的淡泊生活也就够了。

而我,亦是喜欢朝烟夕岚的和美生活。

可以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吟诵唐诗,在露水沾衣的清晨陌上闲走。

待大雪纷飞之时便期冀一场落日映雪的美,或者是,借黛玉花篓里装的花来酿桃花酒。

然后呢,和相爱之人就这样守着光阴慢慢老去。

彼时,即便是文人幽士们隐居田园山居光阴里,过着隐耕生活,还是避免不了病痛苦楚,烦忧哀寂。

人这一世,总是有好与不好相伴。

只愿我们在面对一切不顺心如意时,能以甘之如饴、安之若素的心对待。

夜深花眠,微雨悄寂。

往事一壶酒,我举杯豪饮。

不悲过去,不忧将来。

我的回忆饮完了,你随意。

春潮雨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初春时细雨纷纷,雨后的天空像是刚刚被清洗过一样,十分明净清洌。

蓄水煮茶,采雨酿酒。

我们所期冀的生活,无外乎是忙碌一天后回到家中,妇人做好了喷香四溢的饭菜,吃完晚饭后便闲坐在庭院中与邻里说着日常闲话。

黄昏时分的乡村非常清静,薄烟袅绕,间或能听见欢快的鸟鸣。

远处,还有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老人牵着老牛抽着旱烟,慢悠悠地走在乡间小路上。

韦应物的山水诗风自成一家,闲雅清淡,含蓄高妙。

这首《滁州西涧》字句隐秀,诗人用春日雨景来彰显内心隐秘情分,层层布景,步步道情。

又用无关痛痒的急雨意象,道出了自己内心一丝稀薄的感伤。

整首诗打眼望去,极素朴寻常。

但经过岁月文火的慢慢锤炼打磨,画面又极幽静。

幽草、深树、春雨、野渡这些不惊不乍的意象点缀,充满着隽永的韵味。

溪涧边青翠的野草以蓬勃的态势生长,岸边繁茂的树林深处时不时传来几声婉转的黄鹂鸟声,十分悦耳。

韦应物唯独喜欢这一株阒寂生长的幽草。

春日的群芳百卉韦应物都不爱。

他爱的,是生命力顽强的野草。

山谷中的野草偏居一隅,性格孤高淡泊,不趋炎附势于烟火红尘中的繁华热闹,世俗名利。

这株溪涧边生长的幽草,它活在山水田园深处自持修行,修炼好每一次春风吹来时的清雅绿意。

山林中的野草不会与其他繁花争媚斗艳,因为名利终究会成空。

只有恬淡高雅的旷然飘逸情怀才能生生世世流传。

所以,这株野草亦是韦应物高雅的自况。

同时,在《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中他还写了“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

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以此表明自己心中筹划已久的归隐情怀,想在深山竹林中过着简单自足的幽居生活。

薄暮时分,晚霞云影。

滁州城西边,原本被捕鱼人用柳枝系在树上的渔舟,也不知怎么地挣脱了束缚,兀自横斜在河水中,随着波纹轻轻地晃动。

故而诗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最出彩、最独树一帜的妙句。

“急”字喻明身处朝政水深流急,难以掌控,也常常是身不由己。

而一个“自”字凝练得特别精妙。

兴许诗人托物言志,想表达内心渴望的无拘无束,不必听从别人安排,能过自由自在的悠闲生活。

雨水节气过后,蜜蜂忙着采蜜,鸟儿忙着歌唱,花儿忙着绽放。

河中的水流也愈来愈旺盛,像钱塘江涨潮时那般湍急。

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评价韦应物的诗歌风格时说:

“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

彼时,公元781年,唐德宗李适在位时,韦应物被封为滁州刺史一职。

可此时,韦应物愈来愈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厌恶世俗里的鲜衣怒马。

他特别希望能得到解脱,得到山水清音的沐浴。

故而这首诗不仅是对春日的喜爱,亦是借物抒情表达自己厌倦朝政的蝇营狗苟,渴望幽居田园,得到人生圆满。

我知晓,这世间的繁艳、辉煌、盛丽,你都不要。

你要的,何其简单,又何其奢侈。

你是想与相爱之人携手退步红尘深处,对浮生世事不闻不问,当一个袖中藏清风、鞋底踏明月的山中闲人。

可是身不由己啊,你忧国忧民,是廉洁清明的好官,你还要为百姓为社稷谋福祉。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想来陶渊明躬耕田园的生活,为韦应物心中的念想作了最好的解答。

《滁州西涧》最后落笔所写的春雨是清寂的、孑然的、哀戚的,因为他尚且处在朝政中,心想出世却身不由己。

韦应物笃信佛教,所以在他的思想中难免会有寂寂无为、独善其身的空静想法,认为繁华是镜花水月的空,山水田园才是洗涤身心疲惫的良药。

岁月始终是恩慈的,终于,韦应物圆满了心中的渴慕,过了一段半仕半隐的幽居光阴。

佛家有言,说万事为幻象,万物皆空。

想来也是,若我们以虚寂的眼光看待声色犬马的繁华,无非是翻手覆手都为一场竹篮打水的空,是抓不住的,只会让自己的灵魂愈加浑浊不堪,在红尘之中不断地迷失自己。

但我所理解的空,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我们所抓住所拥有的事物是能让身心恬淡澄净的,或者说是一种内心清净成空的属性状态,不把世间庸碌的琐事挂在心头,也不执念于已经过去了的事物。

能以通彻沉潜的清空状态来审视当下,珍惜当下。

是了。

花开无声,白云清寂,流水无言。

这世间的喧哗与清净皆是我们内心所升起的对比,而禅一旦成为了对比化、概念化,则不是禅了。

我们若是少了事事攀附对比的心态,以淡然的眼光来看待,自由自在,心中无对比后带来的结果烦忧,兴许身心会清凉许多。

我问佛:

如何才能成佛?

佛说:

佛就是我们自己,清净心即是佛。

我们要懂得感恩,哪怕是面对逆境,遭遇批判我们的人,仍要感谢他们提高了我们的修行。

我们还要以清澈的目光来看待周遭的一切,让内心如一面明镜澄净通透,如此才能照天、照地、照众生。

心中无挂碍,自有清风来。

我问佛:

贪嗔痴如何放下?

佛说:

是贪嗔痴构成了我们,也是我们的存在才有了这世间的种种欲望。

我要你看破、放下、自在,以清净莲心来解开心中的结。

而不是执念、挣扎、苦恼。

我问佛:

何为迷津?

佛说:

万物皆空,本无迷津。

你若内心贪恋浮华而放不开,便是迷津。

佛不是你一世的普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