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9178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报告.docx

《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研究报告.docx

课题研究报告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

科研课题报告书

 

项目名称农业职业教育面向“三农”的教育改革研究

项目负责人贺雄

所在单位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农业学校

通讯地址山西省原平市前进西街245号

电话

邮编034100

 

农业职业教育面向“三农”的教育改革研究

贺雄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农业学校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农业高职课程体系是采用现代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理论的基本原理,根据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个性化特点,并结合我院种植类专业多年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体系,其核心是通过以生产过程为行动导向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生产的关键能力,重点是以专业所对应的农业生产的典型职业工作为顺序,或是对该专业所对应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即过程顺序开发课程,形成体系。

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农业高职课程体系,既突破了传统高等教育学科型课程体系对技术教育的限制,又弥补了技能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由于模块间彼此独立,而与职业过程不符的缺点,更符合农业生产领域职业过程的特点。

因此,可实现技术教育与职业过程的完全匹配,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进一步提高农业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行动导向理论是现代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德国在上世纪70~90年代“关键能力——行动导向——学习领域”职教系列理论的核心,我国于1982年引入德国行动导向的理论,1990年有较为系统的介绍,1995年以后进入系统研究阶段,2003年,教育部职教中心姜大源研究员提出以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应建立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框架。

目前,已有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同济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十几所院校在医疗、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开展探索性应用试验,均取得较为成功的经验。

植物生产类专业及其相对应的职业在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引入以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对培养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与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相比,该类职业具有其特殊性,即生产对象是生命有机体———植物,其生长发育过程本身较为复杂,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产结果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因此,其职业过程必然是以实际生产顺序或农事季节顺序为主线的生产过程,与之相对应,该类专业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难度亦较大。

有鉴于此,目前在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特别是以田间生产为主要形式的种植类专业(如园艺技术、农业作物生产、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林业生产等)中尚未有人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实践,包括

(1)以课程为对象的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实践、示范模式的实施案例,更无以专业为对象的研究报道;

(2)生产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适应对象、目标定位、总体结构、教学设计、关键环节、环境条件(硬件建设);(3)教学模式的系统理论:

立论基础、核心观点、可行性论证;(4)规范性教学文件:

实施方案、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指导书、范例教案等。

我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作为全省唯一的省部级重点农业中专,承担农业部教育司开展的农业中专模块式教学改革项目,积累了较丰富的教改经验,2003年又作为山西省唯一的首批试点院校,承担农业部农业职业院校能力建设计划教改项目,率先在全省进行了园艺技术及畜牧兽医专业能力教育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学院的种植类专业综合实力雄厚,有12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校内有各类温室、塑料大棚6个计1873平方米,果树品种园、蔬菜试验园、花圃合计公顷,实习示范农场13公顷。

校外实习基地5处。

26名教师中,高级讲师占%,“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占70%,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占%。

本课题项目组的主持人及成员曾多次参与农业部组织的教学改革课题研究。

近年来又多次参与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开发,仅在园艺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中,就主编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果树生产技术(北方本)》,副主编《蔬菜生产技术》并参编《设施园艺》等,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项目研究的内容及特点,坚持理论研究与项目开发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1.比较实验法在园艺专业05和06两届学生中,选择入学成绩基本相近的班级,分别设置项目班,以果树生产技术课程为观测点,通过开课前调查学生学习就业意向,结课后学生满意度测评,主要学习环节及关键技能成绩比较等方式,验证项目课程体系的实际效果。

2.文献研究法按照一定原则,广泛收集各级政府、农业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职业教育、农业技术推广、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收集省内外同类型学校园艺专业教学计划、果树生产技术教学大纲以及其他教学文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和评议。

3.理论研究法在大量研究国内外职教发展历史与阶段、主要教学模式演化、典型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以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为对象,国内以姜大源、赵志群等学者的“行动导向”研究成果为重点内容,研究该理论在农业技术教育领域应用的前景和建立“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理论的可行性。

4.经验总结法系统总结学校果树栽培课曾经广泛应用的“随季节教学法”、“理论实践同步教学法”等教学模式。

此外,还有调查访谈法、统计法等。

(二)课题研究的途径

1.研究思路本课题采取总结既有实践经验——引入理论——提炼新的理论——进一步实践验证的循环上升式研究思路,重点是将现代职教理论与我院已有教学经验相结合形成的研究成果——“生产过程导向”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实践。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经验总结阶段。

系统整理已有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

理论形成阶段。

引入“行动导向理论”,结合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初步理论成果,形成相应课程体系及教材。

第三阶段:

循环实证阶段。

将理论成果及课程体系及教材应用于果树生产技术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过程及时总结调整。

第四阶段:

完善阶段。

优化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最终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基础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差异,提出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主要是语文和数学)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

技术工人的运作智能较强。

学校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

2.实用主义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又称为“三中心论”,即以经验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是对“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批判。

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以生产技术为中心、以学生行动为中心和以工作过程为中心”,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

3.“行动导向理论”行动导向理论指以职业行动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模式,行动导向课程不受学科体系的“束缚”,强调学习与工作过程中项目教学的有机结合。

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职教专家劳耐尔教授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稳定的系统”。

行动导向课程的核心是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即实际工作能力。

是按照职业行动规律组织专业教学活动的课程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的主线是工作过程,由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设计并使其具体化。

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就是以农业生产活动的实际程序进行教学,是体现农业职业教育特色的行动导向理论和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基础

1.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技术体系是我校长期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注重职业能力等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果树专业的果树栽培课首先尝试了“理论实践同步教学法”、“随季节教学法”,其基本做法是打破传统教材先理论后实践、先总论后各论的教学顺序,采用按生产季节安排教学,边实践边讲理论或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模式,学生实践技能提高明显,并在省内实践考核中取得好成绩,相关教师以此为基础,参加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成果,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林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的开发工作,并参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林果生产技术》。

2003年,学校承担农业部农业职业院校能力建设计划教改项目,并成为山西省唯一的首批试点院校,先后取得两方面突出成绩。

一是启动了园艺和畜牧兽医专业能力建设全面改革,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方案、能力教育体系、课程改革实施计划,并在果树生产技术等课程试行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绩,有10余名专业教师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杂志发表近20篇教改论文,为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开启了新局面。

二是启动专业教师高学历、双师型建设项目,先后有18名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30名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或双师素质型教师。

2004年,学校参加21世纪农业部农业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有2名教师分别主持《果树生产技术教学大纲》和参与《蔬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开发,其特点是突出能力,强调生产过程。

有7名教师参加编写园艺专业“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并有2人分别担任该专业核心专业课《果树生产技术(北方本)》和《蔬菜生产技术》的主编和副主编。

进一步突出了生产过程,并在相关专业陆续采用新教材能力体系及生产过程导向式的教学。

2.学校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环境条件。

一是学校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教学实训场所,以园艺专业为例,学校先后投资30多万元购置各类仪器40多台(套),建有各类型的温室和塑料大棚共计1873平方米,连同公顷的果树、蔬菜、花卉实习基地,可完全满足主干专业课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要求,而学校附近的实训基地——山西省生态示范园,可完成技术创新及研究性实训项目。

二是学校长期的教学与技术研究历史为本项目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曾先后有25人次承担2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近年来又多次承担农业部“模块式教学”、“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高等农业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项目。

同时,部分生产技术课多年进行以季节为顺序的教学改革,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同时在政策、机制及资金上形成了激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的长效机制。

3.项目主持人在探索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中,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

1998年主持学校教师质量建设研究,其成果以论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农业中专改革”发表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上。

2003年承担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担任教育部颁布的《林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副主编,并在2001年参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林果生产技术(北方本)》;2003年起承担农业部“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研究项目,任项目主持人,主持开发园艺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教改实施方案和能力教育体系;2004年参加21世纪农业部农业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园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任《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开发主持人。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理论成果

1.教材

(1)主编以生产过程导向为特色的《果树生产技术(北方本)》,该教材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先后入选用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被评为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主编以“生产过程导向+模块化”为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果树生产技术(第二版)》。

该教材2009年8月由农业出版社出版。

2.论文

(1)“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构建农业技术型教材新体系”.马骏,《长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2)“农业技术课程采用生产过程导向式教学的尝试——以果树生产技术为例”.马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35期。

3.教研项目“果树专业技能课程生产导向模块式教材的建设”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9年立项。

项目编号09-16。

4.其他教学文件

(1)《果树生产技术》生产导向式课程体系总体方案。

(2)《果树生产技术》技能考核方案

(3)《果树生产技术》综合实训方案

(二)实践成果

1.构建了果树生产技术课程的生产过程群。

形成岗位群——生产过程群——学习单元——典型任务的职业分析路线。

即按照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思路,组织专人对本市23个规模果园、苗木公司、县乡果树站、小型果园等涉果单位进行调查,通过对学生在果树行业的首次岗位和发展岗位进行分析,确定以果树苗木生产、果园技术指导、周年生产管理等构成生产过程群,涵盖了果树生产的基本领域,再由生产过程群确定8个学习技术单元,并进一步分解形成典型生产任务,奠定了技术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表1)。

表1果树生产技术岗位与学习分析表

课程

职业岗位

生产过程

学习单元

典型任务

首次岗位

发展岗位

果树生产技术

通用

通用

果园技术指导

入门果树生产

观察果树、准备生产

苗木公司技术员

业务主管、经理

果树苗木生产

供职苗木公司

组建苗木公司;生产嫁接苗;扦插苗生产技术;其他苗木生产技术

果树生产技术员

果树技师

果树企业技术主管

小型果园主

果园规划设计

建设商品化果园

规模果园选址与规划;果树栽植

果园周年生产

苹果园生产技术

土壤管理;平衡施肥;节水技术;果树修剪;花果控制;

果树主要种类与类型观察识别;主要品种识别与选用;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周年生产管理

特色果品生产

特色果品生产技术

特色技术;

设施果园建设与生产

设施果树生产技术

设施建造;设施环境调控;主要树种周期性生产

果品营销员、果树研究人员

营销主管

果品营销策划与前期工作

制定果品营销计划

果树生产企业前期营销

研究人员

果树技术试验

果树技术试验

果园技术试验

2.形成了“贯穿一条主线,完成二个轮回,突出三种进程,培养四项能力”的技术课程体系。

即坚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主线;完成以校内基地为载体的教学轮回和以顶岗实习为形式的生产轮回;分别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果树宏观生产过程,在教学对象上突出周年生产流程,在单项技术上突出实际操作规程;最终通过四个过程,实施十二类项目,培养四种能力————基础能力,专项技术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见图1。

 

图1果树生产技术课程体系结构图

3.开发了以生产过程导向为特色的系列教学方案。

主要包括:

(1)高职教材。

首次在国内提出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建设教材体系,并具体体现在以物候期为单位,以果树生产实景组合生产技术。

(2)中职教材。

首次采用生产导向+模块化的、全部以实训为主线的教材体系。

(3)课程关键技术训练考核标准,综合实训方案。

(4)正在开发配套视频教材。

4.探索了适合农业技术特点的教学模式。

即根据果树生产技术既周年进行,又相对集中,易受气象条件影响,效果亦难重现的特点,确定以实际生产过程为引导、季节物候期为阶段,以育苗、苹果、葡萄三大技术为骨架的主干教学模式,并通过调节教学密度、创新教学方式、改善实训条件以强化教学模式的支持体系。

还依据教学内容探索出项目引导型、定树全程管理型、校内顶岗式、研究教学型、完全仿真型等教学方式,为农业技术类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模式。

5.提升了农业技术类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根据对园艺05、06两届学生高级果树工技能鉴定成绩、学生果园管理效果、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在校生问卷测评结果等多项指标的统计,采用生产过程导向教学项目班,其整体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班。

一是就业信心提升。

项目教学完成后,愿意独立经营果园并认为能胜任果园全程管理的学生由27%增加到62%,扭转了长期以来涉农专业学生“无奈报农,无心学农,无力务农”的尴尬局面(表2)。

二是职业技能强化。

以学生毕业前参加果树职业技能高级工鉴定结果为例,园艺05、06两级项目班的实践操作成绩优秀率比普通班分别高%和%(表3)。

三是综合能力加强,项目班有50%~78%的学生在专业兴趣、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上明显提高(表4)。

表2学生学习目标变化调查表单位:

%

项目

愿意从事果树生产

愿意独立经营果园

愿意掌握系统技术

开课前

24

25

46

毕业前

58

62

69

注:

调查对象为我院园艺051班、园艺061班学生

表3园艺专业学生果树高级工技能鉴定成绩比较表

班级

入学情况

鉴定

人数

理论成绩

(均分)

实操成绩

备注

人数

成绩

均分

优秀率

园艺051

35

29

%

实验班

园艺052

42

32

50%

园艺061

45

35

74

83

%

实验班

园艺062

44

35

79

20%

表4教学效果调查表单位:

%

项目

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

显著提高

53

36

78

47

有所提高

42

55

16

42

变化不大

2

7

4

9

注:

调查对象为我院园艺051班、园艺061班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效能

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对提升人才质量、改革农业技术教学模式、推进教材建设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

1.课题研究的成果在项目班收到良好效果根据我校连续三年在园艺051、园艺061班的项目实施结果,以及此前在涉农类课程中采用“随季节教学法”的效果,学生在就业信心、职业技能及综合能力等方面明显提升,受到就业单位的较高评价。

在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中,绝大部分学生均对“生产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给予高度评价。

2.特色教材在全国范围推广。

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果树生产技术(北方本)》首先于2006年作为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等全国或省级示范职业技术学院的近千名学生中试用,随后又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成为北方地区果树类专业的法定教材,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成为示范品牌教材。

该教材先后三次重印,全国发行9000余册。

作为该成果的延伸,以中职生为对象的《果树生产技术(第二版)》,也于2009年作为中职国家规划教材,由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国中职学校的涉农类专业中采用,推行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3.课题研究的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公开发表,在全国产生积极示范性效能,既对农业高职教育提供改革的参考模式,也对正在开展的中职涉农专业乡村办学形式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