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拓展阅读作业.docx
《知识拓展阅读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拓展阅读作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拓展阅读作业
知识拓展阅读
163002班,吉林,103593
(一)中国传统哲学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3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
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
但孔子从不以和酒量为豪。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父名激,母邹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
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学成以后,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
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
名言,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老子(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
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
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又名《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
一九七三年,马王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给几千年来的老学研究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光明。
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
尤其乙本在两篇后分别有“德”“道”二字明确分出篇名。
这使得自魏晋以来被误名为《道德经》,及颠倒《德篇》与《道篇》编排次序的事实真相大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银雀山竹简和马王堆帛书《老子、德道经》为汉文帝二十年(公元168年)以前的版本,比敦煌本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
可见《老子、德道经》以“德”、“道”分上下是战国以来的旧传,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
不仅如此,先秦韩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
庄子(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一说子沐)。
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
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名言,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危险!
墨子:
出生日期:
前468,逝世日期:
前376;名翟(dí),鲁阳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地一整套科学理论。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
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
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程(程颢、程颐)朱(朱熹)理学
程颐(1033~1107),理学家和教育家。
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北宋洛阳人。
为程颢之胞弟。
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
元祐元年(1086)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
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说其兄程颢对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
程颢(hào)(1032~1085),宋代理学家、教育家。
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
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
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
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
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程朱道学在吸收气学、象数学重要成分的同时,将社会伦理原则上升为终极规则——理。
于是,道德伦理规范变成了绝对的权威,而人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则遭到忽略。
理学作为庞大的哲学体系,正是在这样的不断的演变中得到发展和深化的。
陆(陆九渊)王(王阳明)心学。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因其讲学于象山(江西贵溪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人称其为象山先生。
江西抚州金溪人。
朱子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邀陆象山做学术演讲。
象山以《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题,直指学者之痼,致使闻者无不汗颜。
朱陆在学术争论中所表现出的相互尊重、包容的品格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堪为今日的中国学界效法。
他的一些书信、讲义、策对、诗作、序跋等,由其子陆持之编为遗文二十八卷,外集六卷。
后人又益之以谥议、行状、语录、年谱,合为《象山先生全集》三十六卷。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
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后世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
王阳明生于明朝中叶,此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阳明子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发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
阳明子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称之为“真三不朽”。
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
他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
他断言: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天理即是人欲”;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
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
法家的法制思想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重要学派。
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商鞅、慎到和申不害等人。
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
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法家的法治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法治是不同的,法家的法治是建立在君主专制与个人独裁的基础上的,而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的。
固然,法家的法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借鉴之处。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英Buddhism梵Buddha-s/āsana或Buddhānus/āsana,巴利名Buddha-sāsana。
注:
/代表s上面一小撇。
):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据今天三千多年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S.Siddhārtha,P.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Gautama,P.Gotama)。
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
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
例如对玄奘,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
语言是一种最普通最直接的文化吧!
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
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因此,今天在制订文化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佛教文化精华的问题。
古代元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
元气学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自然观学说,对于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早在西周初年,中国人便提出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这就是“五行说”。
以后又有人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原,被称为“水成说”。
但是用一种具体的东西作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总是不能让人信服。
后来,人们就想象某种抽象的东西演变出具体的自然事物,这就出现了“元气说”。
从战国时代到明朝末年,元气说一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物质结构思想,正如原子说一直是欧洲人最重要的物质结构思想一样。
元气学说对于西方科学的发展以及理解现代物质结构理论都有启发作用。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二)西方哲学、经济学
1、西方哲学
毕达哥拉斯,芝诺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572BC?
—497BC?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
最早悟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亦称“南意大利学派”,是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组织。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毕达哥拉斯学派斯所创立。
它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事物的性质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万物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而构成和谐的秩序。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看作是真实物质对象的终极组成部分。
影响,全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为柏拉图的思想做注脚,然而柏拉图本人确实是在为毕达哥拉斯做注脚。
芝诺(埃利亚)(ZenoofElea)约公元前490年生于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埃利亚;约公元前425年卒.数学、哲学芝诺生活在古代希腊的埃利亚城邦.他是埃利亚学派的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学生和朋友.他认为,运动不存在.理由是:
位移事物在达到目的地之前必须先抵达一半处.即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无限多个点.在你走完全程之前必须先走过给定距离的一半,为此又必须走过一半的一半,等等,直至无穷。
因此,通过一个无限的事物是在无限的时间里而不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的,和无限的事物接触是在无限数的而不是在有限数的现在上进行的.
德谟克利特(希腊文:
Δημόκριτος,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56年),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
德谟克利特一生勤奋钻研学问,知识渊愽,他在哲学、逻辑学、物理、数学、天文、动植物、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修辞学、军事、艺术等方面都有所建树。
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人们的认识是从事物中流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与心灵而产生的。
在伦理观上,他强调幸福论,主张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
著有《小宇宙秩序》、《论自然》、《论人生》等,但仅有残篇传世。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
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
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
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
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
名言,“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赫拉克利特被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他是在古代希腊哲学家中,第一个用朴素的语言讲出了辩证法的要点的人。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或480年~前420或410年)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普罗泰戈拉约生于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间,大约活了70岁。
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多次来到当时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与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结为至友,曾为意大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图里城制定过法典。
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
普罗泰戈拉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他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表现出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后来成为人道主义的一个命题。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Σωκρ?
τη?
);英译:
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
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
语录,苏格拉底被处死前,朋友悲伤地说:
“我亲爱的苏格拉底,我是多么不希望你被如此不公正的处死啊!
”苏格拉底平静地说:
“朋友,难道你希望看到我被公正的处死吗?
”
柏拉图(Plato,Πλάτων,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另有其他概念包括:
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经济学图表等含义。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
他有一句名言: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
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
亚里士多德把他的发现运用到科学理论上来。
语录,·优秀是一种习惯。
·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
·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
·战争才能带来和平。
培根,霍布斯,笛卡儿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
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
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
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
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他的哲学具有神学的不彻底性,他主张双重真理,承认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等宗教教条。
他的唯物主义哲学对近代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主要著作有:
《新工具》、《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等。
培根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
名言,当命运微笑时,我也笑着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誓言是否有效,必须视发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发生力量。
霍布斯((1588-1679),出生于英国威尔特郡一个乡村牧师家庭,自幼聪颖好学,15岁进著名的牛津大学学习。
毕业后不久,到一个大贵族家任家庭教师。
在欧洲大陆旅游多年,结识了许多科学家。
曾经做过培根的秘书,深受培根思想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一度移居法国,克伦威尔执政时,返回英国。
此后,他的思想得到了传播。
英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
生于英国威尔特省一牧师家庭,后做过贵族家庭教师,游历欧洲大陆。
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认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
著有《论物体》、《利维坦》、《论人》、《论社会》、《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三组诘难》等。
霍布斯的伦理思想大致包括“自然权利”(naturalrights)说和“自然法”(naturallaws)说两个部分。
前者讲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后者讲人的理性规定的道德律令。
笛卡儿(René·Descartes1596-1650)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
他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
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
“笛卡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笛卡儿认为科学的本质是数学.他说“我尤其对数学推理的确实性与明了性感到高兴.“他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
笛卡儿对韦达所采用的符号作了改进,他用字母表中开头几个字母等表示已知数,而用末尾几个字母等表示未知数,这种表示法一直沿用至今。
他还考虑过高次抛物线(),并且给出了作摆线切线的相当精巧的方法。
笛卡儿近代科学的始祖。
笛卡儿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
笛卡儿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