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8939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8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水上城市”威ní()sī(),坐上了船头和船shāo()微微向上qiào()起的小

tǐnɡ(),小艇上的坐diàn()柔软舒服,船夫对小艇操zònɡ()自如。

打开船舱的窗lián(),看到其他小艇上许多孩子在保mǔ()陪下,可能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也有老人可能是乘坐小艇去教堂dǎo()告;远处可能是戏院散场了,人们坐上各自gù()定的小艇,cù()拥在一起的小艇在人们的huá()笑声和告别声中离开了mǎ()头。

我被这威尼斯独特的风景陶醉了。

二、给多音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海水哗()哗地涌上岸滩,水中海豚精彩的表演引来一片哗()笑。

(①huā②huá)

2.牧童骑着黄牛吹着牧笛在弯曲()的小路上走着,曲()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传遍乡村的原野。

(①qǔ②qū)

3.一只()老牛在上坡上只()管独自吃草,小牛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它也不知道。

(①zhī②zhǐ)

4.蒙蒙的细雨夹()杂零零星星的雪片飘落下来,寒风中的李晓军只穿着一件夹()衣,冻得瑟瑟发抖。

(①jiá

②jiā)

三、对下面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A.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B.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河道多。

C.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答案】

一、尼斯艄翘艇垫纵帘姆祷雇簇哗码

二、1.①②2.②①3.①②4.②①三、C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文,选择合适的字。

(顾雇)工  (华哗)笑  船(梢艄) 

保(母姆)(簇族)拥  (码马)头

二、填空,组成词语。

七手()脚运用自()世界()名手忙()乱

操纵()如小巧()珑()快灵活左()右()

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不管……总……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3.()河道怎么拥挤,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4.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能平稳地过去,()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四、阅读理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一()倒退一()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手忙脚乱:

(2)操纵自如: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描写了(动态静态)的画面,说明

 

【答案】

一、1.因为……所以2.虽然……但是3.不管……总4.不但……而且

二、雇工  哗笑  船艄 保姆簇拥  码头

三、七手(八)脚运用自(如)世界(闻)名手忙(脚)乱

操纵(自)如小巧(玲)珑(轻)快灵活左(拐)右(拐)

四、1.宽松前进

2.B

3.

(1)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2)操作得得心应手,非常熟练。

4.动态行船速度快,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绿色首都——莫斯科(节选)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

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方流去。

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名城。

它________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_______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

这所举世闻名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

宫殿中央,________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

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

它辟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

后来,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召集群众。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

自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8条绿色林带。

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在市郊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

如今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

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绿色首都。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建立   林立   矗立

①它________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②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_______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③宫殿中央,________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2)“举世闻名”的意思是________。

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为什么说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莫斯科过去被称为“________”是因为那里________;现在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________,莫斯科已经成了“________”。

(5)俄罗斯是怎样摘掉“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的?

(6)绿化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请你写两句关于植树的宣传标语。

【答案】

(1)建立;林立;矗立

(2)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闻名遐迩;驰名中外

(3)因为莫斯科建立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4)沙漠城市;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44平方米;绿色首都

(5)自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8条绿色林带。

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

(6)①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②今天,播撒下一颗种子;来日,收成起一片绿色。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建立:

开始成立或产生。

林立:

像树林一样矗立着。

矗立:

高耸直立。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到答案。

(6)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

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

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故答案为:

(1)①建立②林立③矗立

(2)1、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2、闻名遐迩3、驰名中外

(3)因为莫斯科建立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4)沙漠城市;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44平方米;绿色首都

(5)自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8条绿色林带。

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

(6)①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②今天,播撒下一颗种子;来日,收成起一片绿色。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

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

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请你用波浪线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停止。

C.消息。

D.利钱;利息。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答案】

(1)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

(2)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3)借物喻人

(4)A;B

(5)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6)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解析】【分析】

(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仔细读第一自然段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回答此题,要弄明白作者表面上歌颂白杨树,实则歌颂的对象是“建设边疆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手法。

(4)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息:

呼吸时进出的气。

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自强不息”息:

停止。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5)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②错误。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③正确

故答案为:

(1)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

(2)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3)借物喻人(4)AB

(5)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6)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

(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4)一词多义是一种语言现象,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5)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文化常识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上生明月(节选)

巴金

   四周都静寂了。

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

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

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

船像一条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

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

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

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

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

看!

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

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咸了一轮皓月。

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一粟。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

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

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

这红灯并不亮。

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

难道船没有走么?

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

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

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

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

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

①辽阔的海面上雾气蒙蒙。

________

②明亮的月亮。

________

③大海中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拟人句。

(3)目睹了明月升天的过程,作者有何感慨?

用文中语句回答。

(4)作者最难忘的月出是怎样的?

(5)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两句与大家共赏。

(6)月亮总能勾起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发挥想象说一说月亮在你心中像什么。

【答案】

(1)万顷烟波;皓月;沧海一粟

(2)|

(3)看!

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

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4)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

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

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

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5)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略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所谓“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6)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发挥想象。

故答案为:

(1)①万顷烟波、②皓月、③沧海一粟

(2)比喻句:

船像一条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

拟人句:

看!

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

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3)看!

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

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4)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

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

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

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5)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想象。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

礼物

①他推着那辆崭新的“安琪儿”慢慢走着,想着女儿看到这辆自行车时将有的雀跃欢呼,他为自己选择的礼物不由自主地笑了,他知道一辆自行车对女儿的意义。

②女儿很不幸,他总是这么认为,在她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却失去了母亲。

当时,他就暗暗发誓,今后,他会将此生所有的爱都交给自己的女儿,女儿就是他的唯一,是他所有的财富,他定会让女儿享受到别人能享受的全部的爱。

③但是他只是一家小工厂的工人,每月那点可怜的收入,除去父女俩的生活费用所剩无几。

别的孩子一年四季总有新衣服穿,女儿却一年到头总穿着那件洗得发白了的校服;别的孩子可将大把大把的钱扔进电子游戏室,而女儿仅有的娱乐就是帮那个几年前花一块五毛钱买的洋娃娃梳梳头;别的孩子都是每天坐在饭桌前等着开饭,女儿却差不多负担了所有的家务……这一切,使他对女儿产生了深深的内疚感,女儿弱小的双肩本不该承受这一切啊!

④“没妈的孩子真可怜。

”一听到邻里这样的议论,他的心就像被针扎着一样疼。

⑤女儿是非常优秀的。

每一次的考试,每一次的学科竟赛,女儿总是第一。

他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做。

他不知道别的家长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自豪感,是怎样来庆祝的,他能做的,就是让女儿吃上一顿她爱吃的莱。

⑥女儿快十五岁了。

一天,他说:

“等你再拿一个第一,爸爸买辆自行车给你。

”女儿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暗淡了下来:

“不,爸爸,我真的不需要。

”虽然女儿这样说,但他明白,一辆自行车对女儿的意义。

⑦上小学时,别的孩子有车接送,他却只能每天牵着女儿的小手陪她走到学校。

现在女儿上了中学,不用他送了,可他知道,学校离家更远了,别的孩子都骑自行车,可女儿……每当刮风下雨,女儿回来总是一身泥水,一脸疲惫,他见了不知道多心疼。

他也曾每天给女儿几元钱,让她乘公共汽车,女儿收下后,却在他生日那天送了他一双不很名贵却足以让他珍惜一辈子的皮鞋。

女儿也知道,他太需要一双皮鞋了。

女儿真的很乖,他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做。

⑧这次考试后,他发现女儿沉默了许多,考试成绩也迟迟没有告诉他,他隐隐猜出几分,却什么也没问。

他决定无论如何,一定会在女儿生日那天实现自己的承诺。

⑨今天,就是女儿十五岁的生日,一大早,女儿出乎意料地主动给他看了成绩;

那是一个比以往任何一次考试都低很多的分数。

“没关系的,要相信自己。

”他擦干女儿眼角的泪,对她说。

①尽管女儿没得到第一,他仍旧去了商店,挑来挑去,最终,他选了一辆“安琪儿”,红色的——红色代表希望,女儿一定喜欢。

①回到家,女儿已将饭做好了。

“来,看看爸爸给你买的生日礼物。

”他拉着女儿的手说。

②女儿诧异地跟着他出了家门,mÒ地,女儿惊异了。

一滴,又一滴厖女儿的泪正一滴一滴往下落。

“喜欢吗?

”他问女儿。

④半晌,女儿才抬起头说:

“爸爸,对不起。

⑤“傻孩子。

都十五岁了,还尽说傻话。

”他摸了摸女儿柔软的头发,又轻轻擦去女儿脸上的泪水。

①“你长大了。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才发现,女儿眼里竟又蓄满了泪水。

①“怎么了,你哪不舒服?

”他焦急地问。

⑧女儿慢慢抬起头,轻轻地说:

“其实,爸爸,这次我仍是第一。

1.写出第②自然段的注音字。

mÒ地

2.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其表达效果是

3.第⑥自然段中女儿的眼睛为什么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了下来?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了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B.表现了女儿对父亲深深的爱。

C.表现了父女相互关爱的深情。

D.重点表现女儿的成熟、懂事。

5.读完本文,你更喜欢文中的谁?

请分析其性格谈谈理由。

1.蓦

2.对比将女儿与别的孩子作比较,以别的孩子生活的享受和任性反衬出女儿生活的贫苦和她的勤劳懂事。

3.女儿的眼神亮了一下是因为爸爸要给她买她非常需要和渴求的自行车,随即又黯淡下来是因为她想到自己家生活的拮据,她宁愿自己辛苦些也不想爸爸破费。

4.C

5.示例一:

我更喜欢父亲。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慈爱的父亲。

虽然生活艰辛,但他对女儿奉献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对她拥有无私而汹涌的爱。

示例二:

我更喜欢女儿。

文中的女儿勤劳、懂事、成绩优异。

在清贫的生活中,她始终刻苦学习,并帮助父亲分担家务。

她十分理解父亲,宁可自己辛苦走路上学,也不愿意父亲破费操劳,懂事而成熟。

 

6.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

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

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

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

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