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8873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计划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计划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计划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计划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划报告.docx

《计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划报告.docx

计划报告

 

徐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2年1月15日市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2011年,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扎实推进“三重一大”,千方百计控物价、稳增长、转方式、抓创新、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完成3600亿元左右、增长13%以上,达到年度计划目标;主要指标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深入推进“四大行动计划”。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50亿元、增长17.5%。

主导产业稳步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产业产值分别完成2068亿元、1612亿元和1000亿元;煤盐化工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成为我市又一个超千亿规模产业。

创新型经济高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8%以上,高于年度计划目标8个百分点以上。

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完成1770亿元、增长80%以上。

大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全市新增3家百亿元工业企业,总数达到7家。

企业效益持续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50%和60%。

高效农业稳步推进。

粮食生产实现八年连增,全年粮食总产突破90亿斤。

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0万亩,占比保持全省第一位。

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家。

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

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440亿元、增长14%以上,高于GDP增幅1个百分点左右。

商贸物流旅游业营业收入完成2190亿元。

全市新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7家,总数达50家;新增3家50亿元服务业企业(市场),总数达11家;67家制造业企业完成主辅分离。

节能减排有序实施。

〖HTF〗6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提前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实现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二)内需拉动持续增加。

切实加大有效投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0亿元、增长22%,达到年度计划目标;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210亿元、增长22%以上,占投资比重达55%;项目大型化趋势明显,全市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达58个,比去年增加24个。

消费市场保持繁荣。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0亿元、增长18%左右。

中心商圈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增长25%。

销售市场主体不断扩充,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数量同比增加77%。

消费层次不断提升,金银珠宝、家用电器、汽车等高端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0%、30%和40%以上。

(三)“三重一大”稳步推进。

全市当年实施的140项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进度。

国华发电上大压小工程、徐州协鑫蓝宝石衬底一期和台湾荧茂触摸屏及保护镜片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当年新开工项目84个,完成投资320亿元。

40个前期项目推进较好,江苏宗申新能源汽车、江苏翔盟精密铸造铸件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全市城建重点工程开工172项,其中高铁生态商务区一期、音乐厅和彭祖名人园等88项工程竣工,水上乐园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

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40件大事总体推进情况良好,成功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顺利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考核评估。

(四)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1.6%,达到年度计划目标。

全市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65家,新建市级企业研发机构1432家,总数比上年翻两番,本土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全市专利授权量达6000件、增长22%,总量居苏北第一位。

徐州高新区创建取得重要进展,被科技部列入部省重点培育地区,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850亿元。

徐工集团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1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矿山物联网被列入省十大科技创新工程,在世界首次实现矿山人员环境感知,2项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全市建成市级以上大学生创业园5家,市区大学生创业企业达1646家。

(五)财政金融运行良好。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8.4亿元、增长43.3%,增幅居全省第二位,高于年度计划目标25.3个百分点。

县级财政实力不断壮大,五县(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3.4亿元、增长52%,增幅高于全市8.7个百分点,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41.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HTF〗到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74亿元,比年初增加354亿元;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36亿元,比年初增加303亿元、增长2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

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在徐分支机构开业运营;新增海伦哲等3家上市企业,本土上市企业达7家,数量居苏北第一位。

(六)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重点改善大气、水环境,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8%;国家和省考核断面水质基本达标,市区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20万吨、污水管网102公里。

大力实施“二次进军荒山”等绿化工程,完成造林13万亩,大型园林数量达到29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1.5%,居全省第一位。

全面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珠山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等生态项目顺利实施,市区新增和改造绿地1300余公顷,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2%。

5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100个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年度创建任务基本完成。

(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文化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县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及文艺院团改企转制加快实施。

外贸外资快速增长,全市自营出口总额完成37亿美元、增长41%,高于年度计划目标26个百分点,总量居苏北第一位;全市实际到帐注册外资14亿美元、增长40%,高于年度计划目标25个百分点。

“走出去”战略取得重要成果,徐工集团在德国、荷兰和巴西投资;全市实现对外投资1亿美元。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10位,成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基地和低碳经济试点园区。

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五县(市)和铜山、贾汪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铜山、邳州、沛县和新沂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近60%,全市民营经济注册资本增长37%,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民营企业达20家。

(八)民生民计全面改善。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200元、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9500元、增长18%以上;分别高于年度计划目标25个和6个百分点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力争控制在6‰以内。

扎实落实稳定物价、房价政策措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特殊群体临时价格补贴及时发放到位;普通商品住房价格涨幅已连续9个月下降,全面完成主城区408万平方米棚户区一期改造任务。

全市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

98%以上的中小学实现标准化办学,加固和重建校舍竣工52.7万平方米。

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37.4%。

大力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56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年度任务。

当前我市经济运行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生产要素供应趋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较大。

产业总体结构依然偏重,服务业占比仍然偏低。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较大。

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和自营出口总额均增长15%;

——城乡居民收入均实际增长12%以上;

——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节能减排完成省定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按照上述目标,今年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实施“四大行动计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一是打造“六大千亿工业产业”。

大力推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点培育起重机械等特色装备制造业板块,加快推进传统能源产业升级和新能源产业链条延伸,继续提升食品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积极推动煤盐化工、冶金、建材产业技术改造。

二是做强“五大千亿服务业产业”。

重点培育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和旅游产业,突出抓好八里家居博览中心、万达广场和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推进文化创意、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等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实施现代农业“1+5”工程。

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优化设施结构和品种结构,力争年内新增设施农业20万亩、大中型规模养殖场20个,加快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

四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重点发展矿山物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均增长80%以上。

集中力量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进一步推动中国矿大等大学科技园提档升级,建立300家校企联盟。

提升大学生创业园和产业化基地发展水平,构筑创新型经济整体优势。

(二)围绕推进“三重一大”,着力提升发展后劲。

坚持将有效投入作为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精心实施年度“三重一大”项目。

2012年全市安排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0项,其中当年实施170项,年度投资795亿元;安排重大城建工程260项,年度投资357.5亿元;安排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4大类27项。

突出抓好中能多晶硅四期等54项“六大千亿元工业产业”项目、中心商圈等54项现代服务业项目、徐州云计算数据中心等26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徐工重型汽车等30项前期推进项目。

加快实施回龙窝历史街区、民主南路省级示范路等一批重大城建工程。

重点抓好提升徐州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地位、迁建空军机场等大事。

努力破解要素制约,确保全年新增信贷规模保持在300亿元以上。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办好3项综合招商活动和14项专题招商活动。

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招商绩效考核,力争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增长30%。

(三)围绕建设“八大中心”,大力完善城市功能。

立足建设淮海经济区商贸、教育医疗和旅游等“八大中心”,不断提升城乡综合服务水平,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一是科学实施城市规划。

精心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大力支持铜山加快融入主城区,支持贾汪与市区联动发展,推动新老城区、高铁生态商务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徐州高新区互动协调发展,全面拉开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

二是加大城市建管力度。

在老城区重点实施韩山隧道等道路畅通工程,在新城区重点推进中心医院分院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在高铁生态商务区重点抓好星级酒店等功能性项目建设。

完善精细化、长效化城市管理体制,重点做好主次干道、居民小区及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

三是统筹推进县区和中心镇建设。

支持各县(市)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形成服务功能特色,继续强化30个中心镇创建。

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新建设农村公路120公里、桥梁100座,力争区域供水覆盖面达到55%,年内完成2498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新建50个新农村达标示范村。

(四)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继续优化城乡环境。

建立完善低碳绿色增长机制,按照国家生态市创建标准,年内新增绿化造林8万亩,市区新增改造绿地1000万平方米,完成34个国家级生态镇创建。

建立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体系,确保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超过90%。

加快实施尾水资源化利用等34项淮河流域治污项目,强化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加快启动建设30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巩固9个断面保护区建设成果,确保重点控制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和涉铅企业的治理整顿,加快主城区内化工企业退城入园步伐。

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确保40%以上的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实施节能改造。

(五)围绕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着力抓好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

积极稳妥实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加快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逐步实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

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和各类股权基金,加大培育企业上市力度,确保本土上市企业达到10家以上。

不断壮大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扶持100家重点成长型民营企业。

大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不断优化出口主体结构、商品结构和贸易结构。

抓好工程机械、大蒜和板材等出口基地建设,提高“两高两自”产品出口比重,力争出口新增长点达20%以上。

继续加大开放载体建设力度,积极推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引导7家省级开发区培育2-3个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全部开发区均建立南北共建园区。

(六)围绕建设“六大体系”,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办好70项民生实事,全面提升“六大体系”建设水平。

一是扎实做好“两增两控两保”。

积极拓宽收入渠道,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确保完成六年倍增计划年度任务。

促进全民创业深入开展,支持劳动密集性和小微型企业发展,确保年内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

抓好重点农产品的成本控制和生产供应,加快平价商店(市场)建设。

继续实施商品房价格备案制度和限购政策,积极推进棚户区二期改造工程。

努力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即征即保”。

二是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进一步提升各类学校办学质量,力争全市中小学全部达到市级标准化建设要求,新改建10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做好27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升级改造、示范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卫生室创建等工作。

加快淮海艺术品交易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和奥体中心等文卫体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

三是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继续实施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继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治理,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