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770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

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

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传统文化》----第三单元五岳独尊—--泰山

教材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

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教学目标

  ⒈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⒋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⒎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⒏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9.通过朗读传统文化《泰山》,领略大自然赋予泰山的神奇和秀美,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

教学重点

  ⒈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⒈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⒉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风筝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语文园地3课时

习作2课时

习作讲评1课时

阶段性检测2课时

五岳独尊---泰山1课时

 9古诗两首

主备人:

邢学美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33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授课日期:

10.11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搜集的材料。

2.我国宋代诗人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

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八、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

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听:

寒声孤独寂寞

感:

动客情

第二课时

总第34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授课日期:

10.11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提问:

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

自学基本步骤:

自读:

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自思:

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交流:

读读、说说、问问。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题目的“忆”在此是何意?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重点理解:

每逢佳节倍思亲。

因为孤独,所以容易思念,尤其是在——重阳佳节的时候。

所以,诗人又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种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吗?

而是——更加思念、非常思念,我们是从——“倍”字感受到的。

每一个漂泊的人都有着对家乡的回忆,都有着对亲人的思念。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思念亲人什么呢?

对亲人的思念不仅仅会在重阳节才有,诗人还会在什么时候或者什么情况下“倍思亲”呢?

当春节来临,一家团圆的时候,远在他乡工作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中秋月圆,阖家同庆的时候,远在他乡求学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人在重阳节的这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这样道出了人们对亲人的无比思念,成了千古名句。

一起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朗读诗文。

提问:

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

“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悲伤,让我们带着这种悲伤,一起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们读的让老师都感到深深的悲伤。

可现在正碰到重阳佳节,秋阳高照,遥想此刻兄弟们一定在身上插上茱萸香草了,一定在饮菊花酒了,一定在登高远眺了,你们可知道,我——

2.引导以情促读。

提问:

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

3.

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

提问:

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5.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

问:

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

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八、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登高插茱萸

少一人

(思念家乡、亲人)

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节日的古诗。

2.收集其他描写思乡的故事。

3.讲一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故事。

10.《风筝》

主备人:

孙小新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35课时本单元第3课时授课日期:

10.12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以前放过风筝吗?

你们放风筝时心情是怎样的?

那你们做过风筝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总第36课时本单元第4课时授课日期:

10.12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

依然

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

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名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指名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设计意图: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心情,教给方法,学生自学另两部分。

三、拓展想象

1.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高兴

放风筝高兴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难受

秋天的雨

主备人王雪琴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

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2个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37课时本单元第5课时授课日期:

10.1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课件。

  2.激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

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

11.秋天的雨。

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翘舌音:

扇(shàn)爽(shuǎng)柿(shì)

  

(2)后鼻韵母:

粮(liáng)杨(yáng)

  3.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生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总第38课时本单元第6课时授课日期:

10.14

  一、复习、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

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

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习第二句

出示句子1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

(4)指名读。

(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

学习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

(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

它是?

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

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8.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苹果像(),(),()

  ()像(),()。

同学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秋天的雨不愧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除了好看的颜色,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和好听的声音呢!

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并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

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生回答,齐读。

秋天的雨藏着哪些气味?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

除了好闻的气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

它们好象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

  小喜鹊,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

——

  大肚皮的小青蛙—

  松柏爷爷——

  连杨树、柳树也赶紧躲进树妈脚下。

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过渡:

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香甜诱人的气味,还听到了充满关爱的声音。

也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板书:

钥匙)

  4.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秋雨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神奇、又充满活力的秋天,秋天的雨——(课件出示每段开头一句组成的诗)同学们真会读书。

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快乐,体验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

秋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

秋天的山、秋天的水、秋天的树等很多自然景色都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景物,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气味声音

钥匙丰收欢乐

 

12.听听,秋的声音

总第39课时本单元第7课时授课日期:

10.17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教学重点是: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

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能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指导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

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

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

(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

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

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

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刷刷

具体感知的声音蟋蟀嚁嚁音乐厅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叶子里小花上声音美妙

心领神会的声音万物中秋天美好

汗水里谷粒里

泰山美景

主备人:

于璇

总第40课时本单元第8课时授课日期:

10.17

教学目标

1.了解泰山的景象,欣赏祖国山河之美。

理解并背诵杜甫的《望岳》,结合“登高望远”的体验体会诗的意境。

2.通过图片展示和资料交流,了解泰山的雄伟壮观,积累泰山文化。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和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熟读、理解、背诵《望岳》。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意境,熟练背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进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都去过哪些地方?

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其实我们山东的风景名胜也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名胜精华就是:

“一山一水一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