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模式整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716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8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模式整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模式整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模式整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模式整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模式整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模式整册教案.docx

《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模式整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模式整册教案.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模式整册教案.docx

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模式整册教案

观察物体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的过程。

2.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3.感受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对于一般物体,能分辨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不同的画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向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狗贝贝特别爱交朋友,每天都到别的小动物家里去串门,和别的小动物们玩,这不,这天太阳落山了贝贝才往家走,贝贝不知道这时小狗毛毛,小熊哈利和多多也来找贝贝,准备和贝贝一起吃晚饭,下面是他们四个人看到的贝

贝家的房子的照片,请你辨认一下,各是从谁的位置看到的?

个人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

观察、交流图中的情况,为下一步观察四个小动物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事物做准备。

二、自主探究

师:

今天,是这个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们先一起看一幅有趣的图。

出示自学指导1

打开课本第1页,观察上面的图,你看图上有什么?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汇报:

1、学生可能会说:

●图上有4只小狗,它们的名字叫多多、毛毛、贝贝、哈利,它们正准备

回家。

●有一座房子和一棵树。

●房子的正面有门、窗户、信箱。

●侧面的上面是一个圆形的窗户,房顶是尖的。

……

2、学生可能会说:

●毛毛看到的是房子的正面,有门、窗户、一个信箱,还能看到右边的树。

●贝贝从房子的右侧回家,会看到一棵树,树后面是房子的侧面。

●哈利从房子的后面回家,会看到房子后面和树。

树在哈利的左面。

●多多从房子左边回家,会看到房子的侧面,树的上半部分。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想象看到物体的过程。

体会观察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为下一步辨认图形作准备。

出示自学指导2

打开课本第2页,1、判断一下,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要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从上面看,会看到什么形状?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汇报:

生:

●第一幅图是丫丫画的。

因为她在桌子的左边,看不到杯子,只能看

到暖壶和暖壶把手。

●第二幅图是亮亮画的。

因为亮亮坐在桌子的前面,他看到暖壶的把手在左边,杯子在暖壶右边。

●第三幅图是红红画的。

因为她坐在桌子的右边,所以她看到杯子在暖壶的前面。

生;●两个圆形,一个大,一个小。

●会看到杯子的口和暖壶的盖,把手的上边。

●暖壶从上面看是环形,还能看到杯子的上面,提手的上面。

……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再描述一下。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位观察并画图展示两个实物组成的实物,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当堂训练。

1、请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读一读题,然后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根据同学们的体会,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现在请同学们看3页"练一练"第2个问题,先想一想,再用小正方体搭一搭、看一看。

师:

通过刚才的判断,我发现我们每一位同学都长着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归纳。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一)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2、根据观察这的位置辨认物体形状或根据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

(二)

教学目标:

1.经历按要求用四、五个立方块搭成立体和观察交流的过程。

2.能按要求搭成立体,能够描述、判断从不同方位观察看到的图形的形状。

3.积极参加操作和交流活动,体验立体和相应的平面图形的联系,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和描绘立体图形的形状。

2.学会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比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班也组织两项搭积木比赛。

2、出示教学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页,思考:

1、你从中找到了哪些信息。

2、请同学们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自己搭的是什么图形?

3、从某一位置观察物体,朝向我们的面叫()面或正面,朝向左边的面叫()面,朝向右边的面叫()面,左面和右面统称为侧面,朝向上边的面叫做()面。

4、动手用4块小正方体搭在一起,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生自学,小组交流。

4、先学

1、学生认真看书,完成自学指导。

2、完成第5页试一试。

指名上黑板搭一搭。

五、后教

1、学生更正自学指导。

2、讨论对错及原因。

3、在那个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就从那一面数出小()的数量,并确定小正方形摆的()。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7、当堂训练

完成第5页1-3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二)

做搭积木游戏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用字母表示数,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背景下,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简单数量关系并用字母表示的过程,经历由数的计算、图形代数、字母代数等探索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的数学化过程。

新教材的用字母表示数,不单是用字母代数运算的基础,更加强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简单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过程。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加法运算定律,能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具体情境中,能对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作出说明,能根据给定的字母表示的数,求出式子的值。

3.在探索、验证运算定律和解决用字母表示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并可以借助含有字母的式子来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加法运算定律,能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具体情境中,能对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作出说明,能根据给定的字母表示的数,求出式子的值。

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探讨、交流来理解怎样用字母表示数量和公式。

2.在数学活动中训练学生用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探索、验证过程,对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体验。

3.多鼓励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安排

共3课时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第3课时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

2.会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简便写法。

3.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趣味性,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学生老师说出自己的年龄,然后引出丫丫和妞妞对话的情境。

师生交流年龄的问题,然后提出书中丫丫和妞妞的对话。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1认真看书6页例1,完成下面题目。

1、用含有()的式子可以表示丫丫和妞妞的年龄关系。

2、丫丫的年龄=妞妞的年龄+()

3、完成例1的题目,当妞妞a岁时,用字母表示丫丫的年龄为()岁。

自学指导2认真看书6页例2,完成下面题目。

1、单价×数量=()。

2、完成例2的题目。

3、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算式中的()可以写成“.”,也可以()不写。

例如1千克西瓜2元,买x

千克西瓜应付()元。

四、先学

1、学生认真看书,完成自学指导。

2、完成第7页试一试。

指名上黑板板演。

五、后教

1、学生更正自学指导和试一试内容。

2、讨论对错及原因。

师强调:

1、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后,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当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

完成第7页1-4题。

集体更正。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字母与数字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不写,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课后反思: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的过程。

2.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含义,会用字母表示正方形、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积极参加数学问题讨论,能表达思考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1、会用字母表示正方形、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缺少了水,我们的生活、生产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我们时时刻刻注意节约用水。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书8页例3、例4,完成下面题目。

1、说一说下面的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a-b3a3b12(a-b)

2、上面式子中的a和b可以分别表示哪些数?

3、用字母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那么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如何表示?

四、先学

1、学生认真看书,完成自学指导。

2、我能回答:

(1)学校计划每月用a吨水,3a表示()

(2)一箱苹果的质量为x千克,一箱橘子的质量为25千克,x-25表示()

五、后教

1、小组交流自学指导,展示。

(1)a-b表示每月节约的水量。

3a表示3个月的计划用水量。

3b表示3个月的实际用水量。

12(a-b)表示一年节约的水量。

(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4a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a²

2、讨论我能回答的对错及原因。

师强调:

a²表示a×a,读作a的平方。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

完成第9页1-5题。

集体更正。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4a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a²

课后反思: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并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

2.知道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含义,会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3.在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简单的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交换律,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指名学生回答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字母公式。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今天我们学习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书10页例5、例6,完成下面题目。

1、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

这叫做()。

用字母表示:

a+b=()+()

2、84+32=()+84a+()=69+()它们都运用了加法()

3、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相加,()相等。

这叫做(),用字母公式表示为:

()

4、计算72+16+28时,先把16和()交换位置,利用了加法()。

再把28和()结合在一起,利用了加法()。

四、先学

1、学生认真看书,完成自学指导。

3、我能简便计算:

48+37+52156+31+19

五、后教

1、小组交流自学指导,展示。

2、指名上黑板板书我们能简便计算。

3、讨论对错及原因。

师强调:

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

完成第11页1-5题。

集体更正。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小学阶段对整数的要求是“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因此,本单元是最后一次安排乘法。

主要内容有: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乘法估算,探索乘法运算定律和积商的变化规律等。

教学目标

1.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解决集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探索并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和积商的变化规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会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5.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

6.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和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探索并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和积商的变化规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会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1.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推导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估算的方法。

2.坚持每天练习5道题,使之达到熟练计算。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用条理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安排

共9课时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2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第3课时乘法估算第4课时总价、单价和数量

第5课时路程、速度和时间第6课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便运算

第7课时乘法分配率及简便计算

(一)第8课时乘法分配率及简便计算

(一)

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在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师:

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面包、馒头等食物都是由什么做的吗?

生回答。

师:

对,我们每天吃的馒头、面条等首先是农民伯伯种的小麦,然后还要经过工人叔叔把小麦磨成面粉,才能做出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面粉加工的问题,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2页。

2、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书12页例1,完成下面题目。

1、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是什么?

2、列式计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四、先学(生自主探索)

1、学生认真看书,完成自学指导。

2、利用所学完成12页试一试。

五、后教(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小组交流自学指导,展示。

2、指名上黑板完成试一试。

生评价对错。

3、小组交流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展示。

师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

完成第13页1-4题。

集体更正。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58×24=3792(千克)

教学反思:

 

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会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喜欢)有时间去旅游,既可以观赏优美的风景和名胜古迹,还可以增长知识,使你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旅游有关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积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规律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书14页例2、例3完成下面题目。

1、观察例2并计算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从例3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列式解求出题中的问题。

四、先学(生自主探索)

1、学生认真看书,完成自学指导。

2、自己归纳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方法。

五、后教(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小组交流自学指导,展示。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小组交流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方法,展示。

师小结:

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看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

完成第15页1-4题。

集体更正。

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看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在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1、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

把你乘火车的经过和常识说给大家听。

(生回答)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

2、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书16页例4完成下面题目。

1、请同学们读题并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要解决什么问题?

3、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四、先学(生自主探索)

1、学生认真看书,完成自学指导。

2、利用所学完成12页试一试。

五、后教(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小组交流自学指导,展示。

(1)求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应估算出结果。

(2)118×12≈1180(个)或118×12≈1200(个)

2、指名生上黑板完成试一试题目,学生交流对错及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方法。

师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时,把因数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十数。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

完成第17页1-4题。

集体更正。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118×12≈1180(个)或118×12≈1200(个)

估算时,把因数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十数。

教学反思:

 

总价、单价和数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含义。

理解这一组数量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推出求单价与数量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运用这一组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发现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并运用这个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周日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们到商店等地方去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我想知道同学们都带来了哪些价格信息?

(生说一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与价格有关的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含义。

2、知道这三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书18页例1完成下面题目。

1、读18页的发票,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发票中的单价、数量、金额各表示什么?

3、小组内议一议:

(1)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2)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什么?

举例子说明。

四、先学(生自主探索)

1、学生认真看书,完成自学指导。

2、小组内按要求议一议自学指导的3题。

五、后教(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小组交流自学指导,展示。

1、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数量就是买的件数,金额是一共花了多少钱。

2、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3、小组举例子说明。

师提示:

发票是质保凭证,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要记得要发票。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

完成第19页1-4题。

集体更正。

板书设计:

总价、单价和数量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教学反思:

 

路程、速度和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并能理解相关实际问题。

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推出求单价与数量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通过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构建数量关系。

2、应用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出去旅游过吗?

(有)去了哪里?

谁想告诉大家?

生回答。

(生说一说),那你可知道快速客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速度有关的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时间、路程”的实际含义。

2、知道这三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书20页例2完成下面题目。

1、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哪个城市到北京的铁路短?

3、解决题中的问题,说一说速度、路程的含义。

4、小组内议一议:

(1)已知路程和速度,怎样求行驶时间?

(2)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求出什么?

举例子说明。

四、先学(生自主探索)

1、学生认真看书,完成自学指导。

2、小组内按要求议一议自学指导的4题。

五、后教(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小组交流自学指导,展示。

1、火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叫速度,一共行驶的千米数,称为路程。

2、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3、小组举例子说明。

师指导:

快速客车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记作118千米/时,读作:

118千米每时。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

完成第21页1-4题。

集体更正。

板书设计:

路程、速度和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