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沿革及运作经验.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5831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沿革及运作经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沿革及运作经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沿革及运作经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沿革及运作经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沿革及运作经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沿革及运作经验.ppt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沿革及运作经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沿革及运作经验.ppt(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沿革及运作经验.ppt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沿革及运作经验,仲伟林,上海浦东现代物流行业协会,演讲提纲,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沿革保税区发展的背景保税区发展的历史阶段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中国保税区的成功经验坚持了解需求,把握市场脉络坚持创新求变,改善投资环境坚持招商引资,繁荣地区经济,保税区分布,一、保税区发展沿革,中国保税区一览表,一、保税区发展沿革,保税区发展背景,一、保税区发展沿革,在保税区诞生之前,我国已经有了三代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第一代是经济特区(1980年起创办),第二代是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起创办),第三代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这三代开发区是以吸引外商投资项目为主要目的而设立的特定经济区域,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

保税区的建设是根据邓小平在内地再建设几个香港的设想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参照国际上类似特殊经济区域的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实施体制创新的产物。

所谓保税区是指一个国家在边境或其他地方划出一个特殊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在海关的监督下,对进出口区内的货物免征关税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保税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保税区内企业的外汇管理也有别于区外的外汇管理方法,有更高的便利性,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一、保税区发展沿革,保税区发展背景,2002年至今,探索转型升级时期,一、保税区发展沿革,保税区发展历史阶段,3,2,1,1990-1996年,起步发展时期,1997-2001年,快速发展时期,一、保税区发展沿革,保税区发展历史阶段,1990-1996年,起步发展时期,主要任务:

是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功能培育、招商引资。

各保税区根据自身情况,由地方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管理条例。

标志:

以1990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标志,到1996年批准的最后两家保税区,在此之后,我国再没有批准设立新的保税区。

1,一、保税区发展沿革,保税区发展历史阶段,1997-2001年,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海关总署颁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使得保税区的管理有了更加规范的保证。

在这一阶段,各保税区成为所在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保税区不仅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出良好的抗风险性,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各保税区的功能特色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显现出各自的特点。

2,一、保税区发展沿革,保税区发展历史阶段,2002年至今,探索转型升级时期,理论探索,先行先试,功能提升,整合转型,3,一、保税区发展沿革,保税区发展历史阶段,2002年至今,探索转型升级时期,2002年成思危等国内学者对我国保税区的转型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我国转型的目标模式是:

境内关外,适当放开;物流主导,综合配套;区港结合,协调发展;统一领导,属地管理。

1,理论探索,一、保税区发展沿革,保税区发展历史阶段,2002年至今,探索转型升级时期,2003年12月8日,在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了我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

相继有九家保税区设立了保税物流园区。

先行先试,2,一、保税区发展沿革,保税区发展历史阶段,2002年至今,探索转型升级时期,2005年6月22日起,洋山港保税港区成为国内首个保税港区,目前全国成立了12家保税港区:

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青岛前湾、深圳前海湾、广州南沙、重庆两路寸滩、张家港。

3,功能提升,保税港区九大功能:

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监测和售后服务维修,一、保税区发展沿革,保税区发展历史阶段,2002年至今,探索转型升级时期,2006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首家综合保税区: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至今另有天津滨海新区、北京天竺、广西凭祥、海口、绥芬河、上海浦东机场共7家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国家开放金融、贸易、投资、服务、运输等领域的试验区和先行区。

整合转型,4,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优惠政策比较,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优惠政策比较,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发展现状,1.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为我国重要的外资集聚区,外商投资企业:

2.2万家,截止2009年底,批准设立企业5.5万家,单位:

亿美元,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发展现状,2.综合经济实力增强,成为重要增长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321.56亿元保税区实现增加值:

2352.68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8.9倍、1995年的42.5倍;平均每平方公里实现增加值:

52.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14638.7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9.8倍、1995年的43.6倍;完成税收:

1217.99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5.8倍、1995年的84.8倍;海关关税:

794.04亿元,占全国的10%以上。

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发展现状,3.功能开发稳步推进,已成为各具特色的先行先试区,各保税区根据自己所处的区位环境、经济环境,不断探索各自的发展目标,走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以下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贸工物流综合型,贸易物流主导型,出口加工主导型,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功能特点,1.国际贸易,我国保税区重点发展了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出口加工三大功能,使其成为保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保税区进出口额:

1144.25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的6倍,1995年的24.8倍其中,出口额:

464.51亿美元,同比增长1.6%进口额:

898.44亿美元,同比增长9%仓储转口贸易进出口额:

869.3亿美元,同比增长8.5%,占进出口总额的63.8%完成商品销售额:

104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功能特点,2.现代物流,随着保税物流园区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转和转口贸易四大功能的深入拓展,保税区已成为跨国公司在我国及亚太地区的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及物流中心的聚集地。

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保税仓储、物流分拨、第三方物流等传统到现代的过程,其功能得到了不断的拓展与深化。

保税区货运总量:

5795.07万吨,同比增长16%保税区物流企业营业收入:

3601.72亿元,同比增长12.8%物流园区实现营业收入:

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2%保税物流园区的进出口贸易额:

91.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功能特点,2.现代物流,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功能特点,2.现代物流,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功能特点,2.现代物流,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功能特点,2.现代物流,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功能特点,2.现代物流,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功能特点,2.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流程,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功能特点,2.现代物流,园区内外循环模型图,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功能特点,3.出口加工,保税区生产企业也经历了从最初的商业性简单加工发展到汽车零配件,家电的生产制造,再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到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过程。

保税区已成为我国出口加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

保税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3463.75亿元,同比增长7.7%IT产业及高科技产业加工已占保税区加工贸易的80%以上,引进了一批国际化,高水平的核心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二、保税区发展现状、功能特点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保税区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15家保税区分处三大经济圈,其独特的功能和极富活力的产业群,对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贸易发展,国际化程度提高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更好地发挥城市对外开放窗口作用,发展国际经贸合作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增长极效应:

保税区具有区域小,产值高,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税收贡献大等特点,如上海外高桥,宁波,张家港保税区,仅占长三角万分之一的土地,2008年完成长三角GDP的2.5%。

辐射效应:

保税区具有辐射周边区域经济的特点,推动了周边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产业聚集,产业分工与协作。

溢出效应:

促进了所在地区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为周边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保税区所派生出的各种需求又进一步拉动城市商贸,金融保险,房地产,交通运输,信息和商业服务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保税区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了解企业需求,把握市场脉络,以外高桥保税区为例,管委会委托专业咨询机构进行专业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外高桥保税区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需求:

企业对经营业务完整性的需求日益强烈,企业业务发展多样化对功能创新的需求日益强烈,企业对提高物流通关速度的需求日益强烈,企业对以人为本的商务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三、中国保税区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了解企业需求,把握市场脉络,企业是保税区发展之本。

作为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只有牢牢把握企业的需求,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积极适应企业的变化,优化企业的经营运作环境,提高保税区的商业配套、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城市化功能要素的综合水平,使之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优美的商务贸易环境。

三、中国保税区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契合需求、创新求变,采取切实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十九年来,保税区在法制建设,功能开发,管理体制,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立法,企业监管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外高桥保税区的开发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1993年,外高桥保税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设立了保税交易市场,积极推动了保税区进出口贸易的开展。

1996年,由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1996年12月19日通过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从此,保税区管理有了地方性法规的规范。

三、中国保税区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契合需求、创新求变,采取切实措施,改善投资环境,1998年,保税区就开通了与港区的“海关直通道”,凡是保税区企业的进口货物无需口岸报关,货物可以直接从港区进入保税区存储。

同年,试行区内贸易企业设立直接登记制,使企业申办时间从45天缩短至20天。

1998年,根据零部件供应商的特殊需求,保税区推出了“分批出货,集中报关”模式,对于报关批次多,批量小的零部件供应商,在诚信度评估基础上可以货物先放行,每月集中核销,报关。

在短短一、二年内,保税区集中了180多家零部件分拨企业。

此模式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增强了保税区的分拨服务能力。

三、中国保税区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契合需求、创新求变,采取切实措施,改善投资环境,2000年,开展了外高桥保税区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之间的“空运直通式”试点,通过改进和优化通关流程,使保税区的空运进口货物通关周期由23天缩短到6小时。

2001年,外高桥保税区又在上海市范围内率先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行政效能。

2002年外高桥保税区率先实行了EDI无纸化报关试点,使进境备案通关时间仅需510分钟。

三、中国保税区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契合需求、创新求变,采取切实措施,改善投资环境,2003年,经海关总署报请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