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269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满月中心小学顶星完全小学学生宿舍工程

编制人:

审核:

审批:

重庆金晟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十二月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通病防治特点···································1

四、通病防治措施···································2

一.编制依据

1、根据开县建委下发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要求,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2、《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5、《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满月乡中学小学顶星小学学生宿舍工程

工程地点:

开县满月乡

建设单位:

开县满月乡中心小学

设计单位:

重庆市开县建筑工设计院设计

地勘单位:

重庆宏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重庆市开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

重庆金晟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满月中学小学顶星完全小学学生宿舍工程位于开县满月乡顶星村校校内,共三层,总高度9m,其总建筑面积704.58m2,砌体结构,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基础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本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耐火等级为二级。

三.通病防治特点

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本工程主体施工阶段应做好以下几个项目的通病防治工作:

1、墙体裂缝;2、混凝土表面缺陷;3、混凝土裂缝;4、现浇板缝;5、楼梯踏步缺陷;6、地坪面起砂、空鼓、裂缝;7、厨、卫间楼地面渗水。

4、通病防治措施

(一)墙体裂缝

墙体裂缝成因较多,若墙体有裂缝粉刷后照样出现。

因此有了墙体裂缝,必须在发现裂缝后,粉刷前一个星期处理好。

现象:

墙体出现裂缝有灰缝出现的、有拉断砖的、有压槎口出现的等。

本方案将几种常见因素造成墙体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方法,简述如下:

1、成因:

因变形缝施工不当引起的墙体裂缝。

变形缝是设计考虑应对沉降、温差、应力关系而产生的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施工中如处理不当,会使设计防治效果降低或失效。

产生裂缝后很难修补,在粉刷前使用钢丝网都没有用。

防治:

(1)变形缝两边的构造柱、圈梁浇捣一定要先支模,一面浇筑另一面把原支模板拆除。

根据变形缝宽度要求选用泡沫板夹在变形缝内代模板。

当拆模时也应把代模板的泡沫板划碎清除掉。

有混凝土相邻的要凿除,以保证变形缝的宽度。

(2)变形缝内挂落的砂浆、混凝土残浆、垃圾等要用专用工具及时清理,保证变形缝内无杂物。

2、因支模不当产生墙体拉裂。

成因:

在支模特别是支构造柱模时,由于砌体砂浆凝结时间短,强度不足。

当支模夹具上力时,把墙体拉裂。

裂缝很明显一般都是沿裂缝裂开。

防治:

(1)墙体构造柱支模板应在砌墙完成24小时后,上夹具支模。

(2)已经拉裂的墙体必须是拆除后砌或采用沿裂缝凿穿,用C20细石混凝土浇筑补平。

3、因组砌方法不当产生的裂缝

成因:

因组砌方法不同缝、砖搭接少于1/4砖、都可能产生墙体裂缝。

防治:

(1)宜采用十字梅花丁组砖法或三一砌筑法,砖搭接不少于1/4砖,头缝中要挤满砂浆。

(2)砌筑时不宜留槎,必须留槎时要留阳槎,并且每50cm一道拉结筋预埋在先砌的墙体内,根据墙体厚度每120mm设置一根6.5钢筋,埋入墙体长度和伸出长度各一米。

4、砂浆强度不足和砂浆饱满度不足,墙体受力后产生裂缝及外墙渗水。

成因:

砂浆强度及饱满度不足。

一是影响砌体强度,二是影响外墙的抗渗性能。

竖向灰缝的饱满度对砌体的抗剪强度和弹性模量都有直接影响。

造成砂浆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

(1)配合比控制不严;

(2)砂浆一次性拌制太多,上午拌制的下午才用。

(3)砖干或砂浆砌上去很快失水。

砂浆饱满度不足原因:

(1)砂浆自身质量差,无和易性、稠度低。

(2)砖含水量不足。

(3)砌筑方法不正确。

两项还有一个共同点是墙体没有保养。

由于墙体没有保养,砂浆失水过早造成砂浆强度和饱满度都达不到要求。

防治:

(1)针对成因,施工中要严加过程控制。

A.砖宜隔夜浇水,现场新砖四周融水深度为15-20mm。

B.控制配合比,认真计量。

在冬天或夏天应适当增加水泥、增加稠度。

C.控制拌量,拌制的砂浆一般在2小时内用完。

最长不能超过3小时,超过3小时的应回到砂浆拌和机内加水泥拌制后再用。

D.在干燥和20℃以上的天气,砌筑好的墙体要浇水保养。

(2)在检查后已经确定砂浆强度与饱满度严重不足的应向监理及设计部门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经监理及设计部门同意后实施。

5、门窗洞口角向部位的墙体裂缝

成因:

门窗洞口是墙体受力的薄弱环节。

由于江苏地区冬夏温差大,外墙特别是顶层外墙,是受温度影响的敏感部位。

墙体在洞口削弱处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并产生渗漏。

防治:

(1)采用现浇混凝土窗台梁及板带可有效改变墙体受力情况,控制裂缝产生。

一定要先浇筑混凝土后再震捣,有的预留后浇筑混凝土是不行的,因预留一是长度不够,二是起不到承受剪力传递的作用。

致使其失去设置窗台梁的作用,施工中要严禁此类做法。

(2)底层增强窗台梁主要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窗台处竖向和斜向裂缝。

(3)门窗过梁能与圈梁一起浇筑,过梁埋入墙体内端头长度大于250mm。

6、后堵施工洞的墙体裂缝

成因:

由于施工的需要在墙体上留下很多施工洞,由于堵施工洞一般是在粉刷完成后竣工前的时间段内,时间较仓促。

一般是在堵好后即粉刷,故容易产生裂缝。

防治:

(1)施工洞上方一定要放置过梁,过梁厚度及配筋长度要符合施工洞宽度的相应过梁要求。

(2)施工洞墙体两侧要分别预埋拉结筋,符合埋入和伸出长度要求。

(3)堵施工洞后不能立即粉刷,要留出不少于5天的时间。

让墙体收缩,在墙体补抹缝后再进行粉刷。

7、因撞击产生的墙体裂缝

成因:

施工中因在墙体完成后要清理吊运砂浆槽、模板、垃圾条等,由于塔吊操作的失误。

在吊运过程中经常会撞击到墙体,而产生墙体变形、裂缝,一般比较明显。

防治:

在已经完成的墙体楼面上,由于吊物撞击墙体,一般施工队不予重视而留下隐患。

因此在浇筑前,项目部质检员应认真检查。

对于已撞击产生裂缝的墙体,应坚决拆除因为该墙体已经松动。

(二)混凝土表面缺陷

混凝土施工是本工程的主要分项,而且是问题、缺陷最容易产生的分项。

1、麻面:

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和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的现象。

成因:

(1)模板表面粘附有水泥砂浆残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形成麻面。

(3)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隔离剂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4)混凝土未震捣密实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粘在模板上也会麻面。

(5)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粘在模板上也会造成麻面。

(6)模板(特别是胶合板类)使用次数过多造成模板表面不光,脱模后也会出现麻面。

防治:

(1)模板每次拆模后应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隔离剂,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

(2)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先浇水湿润。

(3)拆模不应过早,模板回转使用不宜超过6次,表面已坏应及时更换。

(4)掌握震捣时间和分层震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5)已经形成的麻面因表面尚需抹灰可不做处理。

2、露筋:

钢筋混凝土内部结构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成因:

(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漏放,致使钢筋下坠或外移紧贴模板造成钢筋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或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不能充满钢筋的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水灰比过大产生离析,模板封堵不严造成严重漏浆。

(4)拆模过早,拆模时撬动模板造成混凝土缺棱掉角。

治理:

(1)浇筑混凝土前增加垫块,以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的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净距的3/4。

截面较小且钢筋较密的部位,宜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3)混凝土应保证配合比准确,并且有良好的和易性。

(4)模板应封堵严密,在浇筑前充分湿润。

(5)拆模时间要掌握正确,防止过早拆模。

(6)对表面存在露筋的部位应先刷干净,用1:

2的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7)如露筋部位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用比原来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3、蜂窝:

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

石子间出现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隙及窟窿,使结构受力截面受到削弱,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成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砂、水泥材料计量有误,加水量不准确,造成混凝土过稀而失去和易性。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拌均匀、和易性差、震捣不密实。

(3)下料与震捣未很好配合。

(4)模板封堵不严造成震捣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或模板没有支架震捣时模板移位或松动。

(5)截面小、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砼被卡住造成震捣不实。

治理:

(1)严格控制配合比加强检查,保证材料包括加水量都需计算正确。

(2)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法。

震捣时插入式震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震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

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结合,震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3)混凝土应拌和均匀、落度适宜,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

(4)混凝土每点的震捣时间都要掌握准确。

合适的时间一般是:

当震捣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出现气泡和混凝土表面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密实即可。

(5)模板应封堵严密,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模板支架及拼缝等情况,发现模板松动或漏浆的应及时修复。

(6)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支模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压水泥浆处理。

(7)对于小蜂窝用1:

2水泥砂浆压实抹平后认真养护。

对于较大的蜂窝,应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刷洗干净后支模,再采用高一级强度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并养护。

(8)条件许可的还是采用凿穿、支模进行局部浇捣。

4、孔洞:

砼结构内部尺寸较大窟窿,局部或全部都没有混凝土、蜂窝空隙特别大,造成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孔穴深度和长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成因:

与蜂窝形成的原因相同,只是现象更加严重。

治理:

(1)一般预防措施与蜂窝治理相同。

(2)对已造成的孔洞应经有关单位技术负责人、工程师共同研究,制定修补或补强方案。

5、烂脖子、烂根:

基础柱、墙混凝土浇筑后与基础柱、台阶或柱、墙底板交接处出现蜂窝状空隙。

台阶或底板混凝土被挤隆起。

或柱与楼面接槎处,接槎不密实形成蜂窝状孔洞。

有的有一面或两面混凝土不到底部而形成较大孔洞—又称为“吊脚”。

成因:

(1)当浇捣构造柱时,由于有墙体拉结筋的作用混凝土没有沉到底或混凝土和易性差,浇到底部的石子居多。

震捣不到形成构造柱根部的较大空隙、空洞和蜂窝、缺面、缺角的现象。

(2)柱子的底部或柱子上部与梁结合部清理干净,没有浇水湿润。

混凝土在震捣前就已经失去和易性,形成较大蜂窝和空隙。

(3)柱子底部模板有空隙或柱子上部和梁结合部封堵不严、跑浆严重,造成空隙、孔洞、蜂窝和露筋。

治理:

(1)构造柱根部在支模时,应清理干净并冲洗后支模浇捣前,先往柱模内浇水,湿润柱底部、柱模和墙体。

应在柱模内先铺上15cm厚的同标号砂浆,再灌入混凝土以使浆在震捣过程中上泛,从而使柱根部及柱身密实。

(2)柱顶及柱根支模要考虑搭接长度大于20cm。

(3)拌料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和易性。

但水灰比不能太高,加水多的要多加水泥,否则混凝土强度会降低且易产生烂脖子、烂根等缺陷。

(5)缝隙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

2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

(6)缝隙、孔洞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高一级强度细石混凝土并捣实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本条处理方理应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在监理监督下实施。

6、夹渣、夹层、缝隙:

混凝土内层存在水平的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夹杂物(木屑、砖屑等),或接头处封堵的胶合板深入混凝土构件中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成因:

(1)施工缝未经过接缝处理,没有将表面的水泥浆和松动石子清除掉。

或未将软弱混凝土层及杂物清除,并充分湿润接头接缝处未先倒入1:

1水泥砂浆(或同标号砂浆)就继续浇捣混凝土。

(2)柱与梁交接处、梁与梁交接处,支模时不严密。

施工中常用三夹板等封堵。

但又没有钉牢固,在灌料时产生移位、侧扭,从而起不到封堵作用反而深深嵌入接头处而造成混凝土的夹层。

(3)柱浇筑混凝土间歇时间长,常掉入杂物,未认真处理就浇上层柱,常造成施工缝形成夹层。

治理: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表面,接缝处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物必须清理干净,并将接缝表面用水冲洗。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

A、浇筑柱、梁、楼板、墙、基础等应连续进行,如间歇时间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时才允许按施工缝处理法处理,处理后才允许浇筑。

B、接缝处浇筑砼前应铺一层水泥砂浆或浇5-10公分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便利于良好的接合。

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震捣使之密实。

(3)柱与梁接头处、梁与梁接头处,施工应用模板本身接缝严密而尽量不用三夹板等封堵。

不得已而用一定要钉牢与模板为一整体。

(4)已经有夹渣、夹层、缝隙的处理同上条烂根、烂脖子处理方法相同。

7、表面不平整: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甚至出现凹坑脚印。

成因:

(1)砼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木抹子、磨光机找平。

(2)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撑少、松动致使新浇筑的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沉降。

(3)混凝土未达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或印痕。

治理:

(1)严格按施工技术规程操作,浇筑板面应根据板面水平控制标志用刮尺找平。

木抹子先抹干,待泌水后再打磨第二遍而后压光。

待终凝后浇水养护。

(2)模板应有足够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

支撑和支柱必须支撑在坚实的土层上,应有足够的支层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结构不发生过量下沉。

(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模板和支撑情况,如有松动变形应立即停止浇筑,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再继续浇筑。

(4)砼强度达到一定以上时,方可在上走动,即在常温下12小时以后。

(5)表面局部不平整的,可用细石混凝土或1:

2水泥砂浆修补。

8、胀模:

柱、墙、梁等混凝土表面出现膨胀偏差大于允许值。

成因:

(1)模板夹具档位少、间距过大,致使结构膨胀,或模板背楞木方过细,模板没有足够的刚度。

(2)砼浇筑未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用吊斗直接往模板内侧倾倒砼。

震捣混凝土时长时间振动钢筋、模板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

(3)夹模板夹具没有夹紧或受胀力及松动是胀模的重要原因。

治理:

(1)柱模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柱筋夹具,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柱筋还应适当加密。

(2)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墙螺栓是否拧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

(3)柱浇筑砼应分层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cm均匀震捣上部,分层浇筑且每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1米,防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4)掌握插震时间和插震方法,以震实达到密实度要求就好。

(5)凡胀模不影响结构质量时可不进行处理,影响粉刷的宜在粉刷前用手工凿,小锤仿石工手法凿除膨胀部分。

凡凹凸膨胀影响结构受力性能时,应会同监理、建设单位有关人员研究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

(三)混凝土裂缝

裂缝是现浇混凝土工程中常遇的一种质量通病。

裂缝的类型很多,按产生的原因有:

外菏载,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菏载、动菏载引起的裂缝;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变化、不均匀沉降、冻胀等引起的裂缝;施工操作中,如脱模撞击、养护不够等引起的裂缝。

按裂缝的方向有:

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斜向裂缝等;按裂缝深浅有:

表面裂缝、深进裂缝和贯穿性裂缝等。

裂缝存在是混凝土工程的隐患。

表面细微裂缝极易吸收侵蚀性气体或水分。

当在-3℃时,水分结冰体积膨胀,会进一步扩大裂缝密度和深度,如此循环扩大将影响工程的安全,伸进较宽的缝。

受水分和气体侵入会直接锈蚀钢筋。

锈点膨胀体积比原来体积大7倍,会加速裂缝的发展,将引起保护层的剥落,使钢筋不会有效的发挥作用。

裂缝的存在会明显的降低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持久强度和耐久性。

有可能使结构未达到设计要求的菏载前就被破坏。

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往往由多种综合因素构成。

在本工程施工中形成的一般有下列几种:

1、塑性收缩裂缝:

是在新浇的板、梁、墙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形状接近直线、长短不一、不连贯、裂缝截浅。

多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后4小时左右。

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成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覆盖造成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尚未形成,不能抵抗这种变形而导致开裂。

(2)拌制混凝土时水灰比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大。

(3)模板或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快。

治理:

(1)配置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同时要震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裂强度。

(2)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以避免吸收混凝土中水分。

(3)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在天气干燥温度达25℃以上时,要加以覆盖认真养护。

(4)混凝土已经硬化的,可向裂缝内装入水泥粉,然后加水湿润或在表面抹一层薄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2、沉降收缩缝:

又称沉降裂缝,多沿基础、墙、梁、板上面的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或靠近侧模处,断续出现,裂缝呈棱形,深度不大。

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多在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硬化后即止。

成因:

混凝土浇筑震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表面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

这种沉落受到钢筋预埋件、模板及大的骨料的局部阻碍,或混凝土本身干稀不一致、砂率不一致造成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

治理:

(1)加强混凝土配合比控制,配置要均匀不使水灰比砂率忽大忽小,震捣要充分、均匀,不至一层或一段过度震捣、一层或一段震捣不足。

(2)混凝土硬化前仍保持塑性时,再对其表面抹压一遍。

(3)适当增加柱的保护层厚度。

(4)参照塑性收缩裂缝治理第五条对已产生裂缝进行处理。

3、干燥裂缝:

又称干缩裂缝,它的特点是为表面性,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

裂缝分布不均匀,多沿短向分布。

在上表面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变化而变化,表面强烈收缩可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想深部发展。

成因:

(1)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及时覆盖养护,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

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2)侧模脱模过早,脱模后又没有采取保养,保持表面湿度,特别是构造柱、圈梁、阳台梁等,使表面湿度发生剧烈变化。

(3)柱混凝土没有分层震捣,柱上部过多砂浆,使收缩量增大。

治理:

(1)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2)混凝土应分层震捣,并且震捣密实,但必须避免过度震捣。

(3)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减少收缩量。

(4)延长拆模时间,拆模后立即养护,并延长养护时间。

4、撞击裂缝:

裂缝有水平的、垂直的、斜向的。

裂缝的部位和走向随受到撞击菏载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而变化。

裂缝的宽度、深度和长度无一定规律。

成因:

(1)拆模时由于梁或模板的外力冲击而使结构出现裂缝。

(2)拆模方法不当,,只起模板一角或用猛烈震动的方法脱摸,使结构受力不均匀或受到剧烈的震动。

(3)梁板混凝土尚未达到脱摸强度,就在上面用手推车运输,或吊运材料使梁板受到震动或超过比设计大的菏载作用而造成裂缝。

治理:

(1)在现浇结构成型和拆模期间,应防止受到各种施工菏载的撞击和振动。

(2)结构拆模时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并应使结构均匀受力。

(3)拆模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使结构不受到损伤。

5、冻胀裂缝:

结构方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缝,深度一般到主筋周围混凝土疏松、剥落。

成因:

冬季施工混凝土结构构件未保温,混凝土早期遭受冻结,将表层混凝土冻胀,解冻后钢筋部位变形仍不能恢复,而出现裂缝剥落。

治理:

(1)结构构件在冬季施工,配置混凝土应采用普通水泥、低水灰比并掺加适量的早强抗冻挤,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和早期强度。

(2)浇筑混凝土泌水三遍抹平压实后,即加盖厚塑料薄膜,进行蓄热保温直到40%的强度。

(3)已造成冻胀的一般裂缝可用环氧胶泥封闭,对较宽较深的裂缝可采用环氧砂浆或加贴环氧玻璃布处理。

对较严重的裂缝和冷酥部位应将剥落酥松的部分凿去,加焊钢丝网,重新浇筑一层细石混凝土并加强养护。

(四)现浇板缝

现浇板缝是施工中最容易出现,而又会给业主投宿、索赔最多、最难处理的矛盾难点。

因此本方案将板缝专门列为一章。

现浇板缝:

凡混凝土所有性质的裂缝,现浇板中都含有,严重的是贯穿性。

业主在板面上一浇水,下面有水漏出,这就成为索赔、投诉的依据。

施工方认为,板缝避免不了且不影响安全。

因此思想上不重视,不主动消除处理好,再交给业主。

而交房后给业主查出来,而板缝非常容易查出来,这样业主找政府有关部门,而政府有关部门又不能置之不理,往往业主要求赔偿金额很大,不考虑施工方的承受能力,这种矛盾放在谁身上也不好受,还会造成社会负面影响。

成因:

(1)除上一章混凝土裂缝的各种成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本工程支撑系统为木支撑,木支撑系统的整体结构承受能力大大低于钢管。

因支撑仅靠单个的顶力,水平搭条只是负责支撑的稳定而不传递受力。

支撑顶在模板下横楞上的受力也不均匀;有的硬一些受力大,有的软一些受力小。

而且木工为了省事,没有按规定加密顶撑。

当人在模板上施工,加上混凝土必须震捣等产生的加荷载,不均匀的传递到支撑上会引起反弹,致使前面在施工浇灌后面的模板在震动。

尽管幅度很小,但是足以让正在硬化中的混凝土产生裂缝。

(2)施工中到中午吃饭、晚上吃晚饭和机械故障修理等,中间的间歇时间接近或超过2小时。

搭接缝一般都没有按施工缝处理,形成搭接处裂缝。

(3)由于要抢工期,一般现浇梁板尚未达到施工需要的强度时,即吊砖、吊钢筋上楼面(一般概念错误认为混凝土浇筑一天后即可上人,但上人和堆放材料施工不是一回事)过早在现浇楼面上施工。

防治:

(1)选用木支撑,支撑材料稍径不小于5公分。

若支撑过细,支撑在受重力时易产生弧弯、挠曲。

(2)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mm,中间不得大于800mm,立杆与立杆纵向间距不应大于600mm。

(3)在现浇板中穿线管和线盒的上方,没有钢筋的上面要沿线管方向用¢6钢筋绑扎450mm宽,a150mm的钢筋保护网。

线管上方有钢筋但间距不足@150mm的亦需沿线管绑扎钢筋网。

(4)在现浇板钢筋验收后做浇捣、准备上人等,应设置走道。

避免人在钢筋上踩踏,而使钢筋位置发生变化(即承载能力变化)而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