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08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6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五年级下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五年级下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五年级下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五年级下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五年级下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五年级下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五篇课文,包括《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和《儿童诗两首》。

教学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二和回顾·拓展二,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

课题

内容简说

古诗词三首

《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让船前进,透出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冬阳·童年·骆驼队

这篇课文围绕骆驼队讲述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祖父的园子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童年的发现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具体描述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儿童诗两首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

街头读书、溪边垂钓、江上嬉戏,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学习目标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正确读写“牧童、蓑衣、咀嚼、羞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词句。

3.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牧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感受人物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时分配

5.《古诗词三首》………………………………………………2~3课时

6.《冬阳·童年·骆驼队》…………………………………2~3课时

7*.《祖父的园子》……………………………………………1~2课时

8.《童年的发现》……………………………………………2~3课时

9*.《儿童诗两首》……………………………………………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3~4课时

回顾·拓展二……………………………………………………1~2课时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语文年级:

五年级主备人:

宿红梅共同备课人:

闫颖执教人: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古诗词三首

课时

三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思考诗中情景的描写方法,感知古诗词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数据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感悟诗中童年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时:

5分钟)

1.齐读课题。

2.自由交流吕岩的资料。

1.导入: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

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写的。

2.板书课题。

交流吕岩的资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用时:

10分钟)

1.自由练习读古诗。

2.小组内轮流读古诗,并互评。

3.全班汇报。

(1)“铺”是多音字,在这里读pū;“蓑”是平舌音,读suō。

(2)用斜线划分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2.组织小组内轮流读古诗,并互评,互相正音。

3.相机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感。

4.检查初读情况。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用时:

15分钟)

1.利用工具书、注释等方法理解字词。

2.自由读前两句诗,交流自己的感受。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

3.自由读后两句诗,交流自己的感受。

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

4.自由交流对牧童的整体印象。

他是一个天真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5.全班交流诗意。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1.鼓励学生质疑,把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

2.出示前两句诗,问:

你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后两句诗,问:

你感受到了什么?

4.引导齐读全诗,问:

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

5.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描述的画面。

6.全班展示。

四、感情朗诵,背诵古诗。

(用时:

10分钟)

1.比赛读诗,可以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2.全班展示读。

3.根据老师指导,结合古诗意境,试着背诵古诗。

1.过渡:

作者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现在,请带着这种感情自由朗读全诗吧。

2.引导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3.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时:

5分钟)

1.齐读课题。

2.自由交流杨万里的资料。

1.导入:

《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而《舟过安仁》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吧!

2.引导交流杨万里的资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用时:

12分钟)

1.自由朗读古诗。

2.小组赛读古诗。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初读情况。

(1)理解“篙、棹、怪生、使风”等字词的意思。

(2)划分古诗节奏。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组织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引导学生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小组内讨论。

4.检查初读情况。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用时:

18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并想象古诗描述的画面。

2.图文结合,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不是为了遮头,而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全班展示读。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出示插图,组织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指导背诵。

(用时:

5分钟)

1.小组内练习背诵古诗。

2.全班展示背诵。

1.引导学生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组织小组内练习背诵古诗。

3.组织全班展示背诵。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时:

5分钟)

1.齐读课题。

2.自由交流辛弃疾的资料。

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1.导入:

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认识另外几个孩子,看看他们的生活吧。

2.板书课题。

引导交流辛弃疾的资料。

3.介绍词的一般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

12分钟)

1.自由练习朗读《清平乐·村居》。

2.小组合作疏通字词。

3.全班汇报。

(1)注意读准“媪”“亡”“剥”的读音。

(2)茅檐:

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

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

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

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

老翁、老妇人。

锄豆:

在豆田里锄草。

亡赖:

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4.多种形式朗读这首词,读出韵律节奏。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字词。

3.检查初读情况。

4.组织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课文,理解诗意。

(用时:

18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交流读后的整体感受。

2.图文结合,小组内交流这首词描述的画面。

3.全班交流。

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

这是谁呢?

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公公婆婆。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

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小调皮。

4.学生交流最喜欢其中哪个人物,并说出原因。

抓住老两口温馨、和睦,大儿、中儿的勤劳,小儿子的天真活泼来阐述。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6.全班展示读。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谈谈读后的整体感受。

2.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词描述的画面。

3.启发思考:

这首词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四、拓展延伸。

(用时:

5分钟)

1.自由练习改写。

2.全班展示。

1.过渡:

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你能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吗?

2.引导学生练习改写。

3.组织全班展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语文年级:

五年级主备人:

宿红梅共同备课人:

闫颖执教人:

课题

6.冬阳·童年·骆驼队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冬阳·童年·骆驼队

课时

两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骆驼、咀嚼、沙漠、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重点

会写会认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

5分钟)

1.齐读课题,了解题目中分隔符号的作用。

2.自由交流作者的资料。

1.导入:

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2.板书课题,介绍间隔符号。

引导交流作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用时:

2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2.汇报自读成果。

(1)“咀嚼”的“嚼”读jué,“慢慢地嚼”的“嚼”读jiáo;“卸”共9画,第7笔是“

”;“傻”的右上部分里面不是“夕”。

(2)课文回忆了这四个片段:

①学骆驼咀嚼;②想象驼铃用处;③替骆驼剪毛;④追问骆驼去处。

3.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段?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用时:

10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

2.全班汇报。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内交流:

你觉得哪件事最有意思,为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用时:

5分钟)

完成作业。

出示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用时:

5分钟)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回顾课文描写的四个片段。

1.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描写的四个片段。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

25分钟)

1.认真朗读出示的句子,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

2.全班交流。

3.边听范读边想象作者描述的画面。

4.汇报自己想象的画面。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6.全班展示读。

7.小组合作,采用抓住重点语句的方法自学“想象驼铃用处”“替骆驼剪毛”“追问骆驼去处”三个片段。

8.全班汇报自学成果。

1.引导学生学习“学骆驼咀嚼”这个片段。

(1)出示: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问: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问:

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范读出示的句子,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引导学生交流“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2.引导小组合作,抓住重点语句自学“想象驼铃用处”“替骆驼剪毛”“追问骆驼去处”三个片段。

3.检查自学成果。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用时:

5分钟)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小组交流:

理解“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1.启发思考: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引导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四、拓展延伸。

(用时:

5分钟)

1.自主阅读《城南旧事》。

2.小组自由交流。

3.全班汇报。

1.介绍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推荐阅读。

2.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

3.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语文年级:

五年级主备人:

宿红梅共同备课人:

闫颖执教人:

课题

7*.祖父的园子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7*.祖父的园子

课时

两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过程与方法

找出体现作者趣味的句子,谈谈感受,体会作者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以及对我的爱,引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向往。

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

5分钟)

1.齐读课题。

2.自由交流作者的资料。

1.导入: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引导交流作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

12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2.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3.小组内交流对祖父的园子的初步印象。

4.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自学字词。

2.启发思考: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3.检查初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

18分钟)

1.小组合作探究:

作者回忆童年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自由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体现“我”自由自在的语句,小组交流体会。

4.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我”的自由自在。

5.开展小组探究,了解“我”在祖父园子里这样自由的原因。

1.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

“我”在园子中做了哪些事?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我”的自由?

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体会。

4.指导朗读。

5.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为何在园子中“我”会那么自由自在?

四、领悟写法。

(用时:

5分钟)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1.启发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呢?

2.小结: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语文年级:

五年级主备人:

宿红梅共同备课人:

闫颖执教人:

课题

8.童年的发现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8.童年的发现

课时

两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解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作者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精神,培养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重点

理解句子: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难点

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用时:

5分钟)

1.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自由质疑。

3.自由交流作者的资料。

1.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童年》这首歌吧!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那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会时不时地在我们的眼前浮现。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看看他的童年发现吧。

2.板书课题,引导针对课题质疑。

3.引导交流作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用时:

15分钟)

1.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2.小组内交流。

(1)关于生字。

利用反复强调法牢记“胚”“澄”“赋”“绞”的读音。

“胚、臂”两字,部首同是月字,但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月”的写法也不同。

(2)理解“随心所欲、天赋、绞尽脑汁、困窘”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初读情况。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用时:

15分钟)

1.快速读课文,思考:

“我”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交流:

“我”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3.小组探究:

“我”是怎样发现的?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4.各小组选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1.指导学生快速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

“我”的发现是什么?

2.设计小组探究活动:

“我”是怎样发现的?

课件出示相关提示: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引导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并作出评价。

四、布置作业。

(用时:

5分钟)

完成作业。

出示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用时:

5分钟)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自由回顾课文的叙述顺序。

1.出示词语,引导开火车认读。

2.引导回顾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品读课文,激发情感。

(用时:

25分钟)

1.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说说“我”的发现是如何被证实的?

“我”的心情怎样?

(抓住关键语句来说发现的过程;抓住“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困窘”“羞愧”“自我安慰”等词来体会“我”的心情。

4.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一语双关。

其一,它讲出了科学发明、发现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

5.小组交流: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想象力丰富等。

6.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

7.全班展示读。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我”的发现是如何被证实的?

“我”的心情如何?

2.指导理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含义。

3.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过渡:

从“我”的发现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5.组织全班展示读。

三、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用时:

3分钟)

1.小组内交流自己受到的启发。

2.全班交流。

1.过渡:

学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3.小结。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用时:

7分钟)

1.小组内交流生活中的发现。

2.全班交流。

1.启发思考: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

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2.引导自由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语文年级:

五年级主备人:

宿红梅共同备课人:

闫颖执教人:

课题

9*.儿童诗两首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童年的发现

课时

两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用时:

5分钟)

1.观察插图,想象情景,自由交流。

2.齐读课题。

3.交流作者的资料。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想象:

图中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2.板书课题。

引导交流作者的资料。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