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7962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5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附答案解析.docx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附答案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附答案解析.docx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铁锅炒菜能补铁”在民间流传已久,央视《是真的吗》节目组对此进行了实验和调查。

实验过程:

将西红柿切碎,分成两等份,分别用铁锅和铝合金锅进行清炒;清炒5分钟,将炒好的西红柿分别放入两个碗中,做好标记;对其铁含量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

用铝合金锅炒的西红柿,铁含量为1.5mg/kg,用铁锅炒的西红柿,铁含量为23.5mg/kg,约是铝合金锅的15倍。

可见,使用铁锅烹调确实能增加人体铁的摄入量,但是摄入的铁,又有多少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呢?

食物中的铁主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血红素铁,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结合的铁,而除此之外的食物中的铁都被称为非血红素铁。

食物中的血红素铁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吸收利用率高,不受其他食物中抑制因素的影响。

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等都是补铁的良好来源,鸡蛋也属于动物性食品,但是鸡蛋中的铁与蛋黄中的卵黄磷蛋白结合对铁的吸收具有干扰作用,所以鸡蛋中的铁吸收率仅有3%,不是补铁的良好来源。

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主要是三价铁,需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吸收。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其吸收常受到膳食因素的影响,如粮食和蔬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以及茶叶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均可影响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以下是几种饮品对铁元素吸收率的影响数值:

饮料

咖啡

橙汁

铁元素吸收率

降低62%

降低35%

增加85%

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都受体内储存铁量的影响,如果体内铁的储存量充足,铁的吸收率就低,如果缺铁的时候,铁的吸收率就会大大增加。

在食物匮乏年代,即使用铁锅烹饪,还是会缺铁。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增加了动物性食品的供给,保证了血红素铁的摄入,同时摄入新鲜果蔬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使我国居民贫血率大大下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中用到铝锅和铁锅炒菜,若用实验验证铝和铁的活动性,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填1种试剂即可)。

(2)测定铁锅炒菜是否增加铁含量的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

(3)某出售生铁壶的卖家声称“生铁壶用来煮茶煮水两相宜,可以有效汲取人体所需二价铁”,请结合上表内容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补铁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铁锅炒菜能增加铁的含量B能被人体吸收的是二价铁

C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D动物肝脏、鱼类等是补铁的良好来源

【答案】稀盐酸(合理即可)西红柿的量和清炒时间不合理,茶会降低铁的吸收率A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活动性越强;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在实验室中探究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铁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或可溶性二价铁盐(Fe2+)或可溶性三价铝盐(Al3+);

(2)对比实验中,不同条件只有一个,相同条件可有多个,测定铁锅炒菜是否增加铁含量的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有西红柿的量和清炒时间,不同条件只有铁锅和铝合金锅;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

说法不合理,原因是茶会降低铁的吸收率;

(4)A、用铁锅炒菜,可以使微量的铁随食物进入胃中,铁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故A正确;

B、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主要是三价铁,需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吸收,故B正确;

C、新鲜果蔬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故C正确;

D、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等都是补铁的良好来源,故D正确,故选ABCD。

【点睛】

本题通过铁锅炒菜能补铁的探究和铁元素的吸收介绍,考查了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理解信息。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肼(N2H4)又称联氨,有类似于氨的刺鼻气味,贮存时用氮气保护并密封,用途广泛。

肼燃烧放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点燃时与助燃物质液态N2O4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

高压锅炉水处理时用于脱除氧气以防止锅炉的腐蚀,也可以把锅炉内表面锈蚀后的氧化铁还原为结构紧密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减缓锅炉锈蚀。

用于烟草、土豆、玉米的贮藏,用于食用盐酸的制造等。

熔点1.4℃,沸点113.5℃;有强烈的吸水性,形成水合肼(N2H4·H2O),可以用固体烧碱进行脱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液氧接触能自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短时间受热时易发生分解。

对眼睛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延迟性发炎,对皮肤和粘膜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肼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与氧化铁作用B.易溶于水

C.易分解D.有刺鼻的气味

(2)肼在常温下为______(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3)肼作为火箭燃料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肼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CO2,下列物质中的_____也具有这些性质。

A.NaClB.Ca(OH)2C.NaOHD.NaHCO3

(5)肼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AC液态2N2H4+N2O4

3N2↑+4H2OC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分解

【解析】

【详解】

(1)肼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与氧化铁作用和易分解;

(2)熔点1.4℃所以肼在常温下为液态;

(3)肼作为火箭燃料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

3N2↑+4H2O;

(4)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和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故选C;

(5)肼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分解。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洁厕剂的主要成分一般是酸、表面活性剂、香精、缓蚀剂等,其中酸是最重要的原料.其中主要应用的酸为无机酸,有机酸则很少使用.无机酸盐中多采用盐酸、磷酸、甲酸、氨基磺酸及其它低分子有机酸.而多数洁厕灵以盐酸为其主要原料.

盐酸主要成分为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盐酸为不同浓度的氯化氢水溶液,呈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强腐蚀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等.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HNO3)的氯化银.氯化银难溶于水,产生白色的凝乳状沉淀.

洁厕剂不能与其他洗涤用品同时使用,尤其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因为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盐酸(HCl);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二者结合会产生有毒的氯气,损害身体健康.

使用洁厕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皮肤.洁厕灵不宜用于非瓷表面,如水泥地面、大理石及铝制品,也不能与其他碱性洗涤用品(如厨房清洁剂、肥皂等)同时使用,否则将失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氢水溶液的物理性质_____.

(2)为什么洁厕灵与84消毒液的用途不同?

_____.

(3)写出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稀硝酸和氯化银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请再举出一种试剂显碱性_____.

(5)根据洁厕灵的特点,推测将洁厕剂洒到了皮肤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_____.

【答案】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的性质不同,性质决定用途;HCl+AgNO3═HNO3+AgCl↓NaOH溶液或Na2CO3溶液等合理即可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适量肥皂水

【解析】

【详解】

(1)氯化氢水溶液的物理性质:

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

(2)因为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盐酸(HCl);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它们的主要成分的性质不同,故用途不同;

(3)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稀硝酸和氯化银,化学方程式为:

HCl+AgNO3═HNO3+AgCl↓;

(4)NaOH溶液呈碱性;

(5)洁厕灵呈酸性,洒到了皮肤上应该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适量肥皂水.

故答案为

(1)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

(2)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的性质不同.性质决定用途;

(3)HCl+AgNO3═HNO3+AgCl↓;

(4)NaOH溶液或Na2CO3溶液等合理即可;

(5)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适量肥皂水.

4.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煤燃烧会产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请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______。

(3)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

①该反应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

②根据如图所示,请写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______。

【答案】石油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2:

1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

【分析】

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

腐蚀大理石建筑物;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2CO2+N2进行分析。

【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

石油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

腐蚀大理石建筑物;故填:

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

(3)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2CO2+N2,所以①该反应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2:

1;故填:

2:

1

②根据如图所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是: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故填: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点睛】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5.可燃冰是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其组成可表示为CH4·nH2O,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

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

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___g二氧化碳。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

A可燃冰的开采不存在任何困难

B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

C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

(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

9,则该可燃冰中n=__。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588BC8CH4+CO2

2CO+2H2

【解析】

【分析】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为清洁燃料,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详解】

(1)甲烷的化学式为

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设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x=88g

故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88g二氧化碳。

(2)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燃料,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过多的燃烧会引起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故选B。

(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

9,则16:

18n=1:

9,所以n=8。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根据元素守恒推测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

2CO+2H2。

【点睛】

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一段时间以来,网传隔夜菜、肉类腌制品不能吃,是因为含亚硝酸盐。

对于亚硝酸盐大家有众多疑问。

疑问一:

亚硝酸盐是什么东西?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NaNO2),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咸味,易溶于水。

它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火腿、酱卤肉等熟肉类食品加工,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

国家对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最大含量限定为:

蔬菜4mg/kg,肉类3mg/kg。

疑问二:

亚硝酸盐的“毒”从何来?

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效应,它被吸入血液1~5分钟后,就已经分解。

亚硝酸盐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

当摄入维生素C时可以阻止致癌物产生。

疑问三:

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超标吗?

实验人员准备了清炒菠菜、清炒芹菜和小白菜炒肉,三种菜各自被分成6份,常温和冷藏条件下各保存一半。

实验人员分别取1小时后、6小时后、20小时后的剩菜,经过捣碎、提取、离心、过滤,取出汤汁。

通过比色法逐一测得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菜在放置20小时后,无论常温还是冷藏,亚硝酸盐含量虽均有增加,但都远未超过国家标准。

疑问四:

摄入多少亚硝酸盐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2mg。

我们日常吃的大米、蔬菜、肉品里面几乎都含有亚硝酸盐。

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80%来自蔬菜。

如果你体重50kg,即使一次性吃2.5kg蔬菜也是安全的。

因此,将亚硝酸盐摄入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吃隔夜菜会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常温储存及冷藏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C.适量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抑制致癌物的产生

D.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蔬菜类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要高于含肉类的隔夜菜

(4)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N2。

N2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部分化合生成NH3。

如图为制取少量NH3的装置(获取H2的装置已略去):

①C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时N2和H2的质量比____________如果按此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时,D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已知NH3极易溶于水):

_________。

③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④用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有NH3生成________。

【答案】+3价每千克体重0.2mgABCN2+3H2△2NH314:

3;未反应的氢气和氮气通过D中的水时产生气泡除去氢气、氮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氢气和氮气)反应结束后,取少量D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反应生成了氨气

【解析】

(1)亚硝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

氧元素显-2价,设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1+x+(-2)

2=0,解得x=+3;

(2)从题目信息可知,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2mg;(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有题目信息可知,“吃隔夜菜会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正确;B、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菜在放置20小时后,无论常温还是冷藏,亚硝酸盐含量虽均有增加,正确;C、适量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抑制致癌物的产生,正确;D、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蔬菜类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要高于含肉类的隔夜菜,错误。

国家对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最大含量限定为:

蔬菜4mg/kg,肉类3mg/kg。

(4)①C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2NH3;②反应时N2和H2的质量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比,即28:

(2

3)=14:

3;如果按此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时,D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已知NH3极易溶于水):

未反应的氢气和氮气通过D中的水时产生气泡;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氢气、氮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氢气和氮气);④证明确实有NH3生成的实验方法:

因为NH3极易溶于水,故反应结束后,取少量D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反应生成了氨气。

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上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

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右图。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

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_____________。

(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Bi2Te3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答案】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比例降低;CO化学;两(或2);ABD。

【解析】

【详解】

(1)据图判断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比例降低;

(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其中CO属于氧化物;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

(3)Bi2Te3由Bi、Te两种元素组成;

(4)A、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A正确;

B、由图可知,随着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故正确;

C、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正确。

故选ABD。

8.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时生成CO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CO2越来越多…….当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钾溶液以及各类胺溶液等。

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的一系列反应,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并将其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地实现了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请回答: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_(写一条即可);

(3)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时,产物是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H2O.请在以下框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____

【答案】CaO全球气候变暖+3

【解析】

【分析】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3)有关化合价的计算要准确;

(4)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KHCO3,配平即可;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作图。

【详解】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故答案为:

CaO;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故答案为:

全球气候变暖(合理即可);

(3)设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x,+2+2x+(-2)×4=0,x=+3,故答案为:

+3;

(4)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KHCO3,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査的是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等,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

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

9.阅读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最早于1839年由英国的Grove发明。

燃料的选择性非常多,包括纯氢气(H2)、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天然气,甚至于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汽油,都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这是目前其他所有动力来源无法做到的。

而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

2017年,我国共有8个品牌的10款车型燃料电池汽车在产,总产量为1272辆,2018年国产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超过3000辆。

燃料电池是以特殊催化剂作电极使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其不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