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64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923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64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64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64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64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64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64精.docx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64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64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64精.docx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64精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和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授课学时:

48课时

教材:

常同立.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

王启平.机械制造工艺学.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第1次课(绪论、第一章加工精度分析1.1、加工精度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2、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和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绪论(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

2、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各种精度的获得方法

三、重点、难点

各种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本次课共两学时,其中绪论占一学时

六、布置思考题

1.了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针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现状,指出我国机械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3.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方略来改变这种现状,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世界的前列?

4.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比较,那种要求更高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第二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2、几何及原理误差、1.3受力变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明白在机械制造当中存在的构件受力变形的实际问题,在以后的机械制造分析中能够从力学受力变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

2.工艺系统的刚度

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4.机床刚度的测定,接触刚度,

5.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

三、重点、难点

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

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5分)

2.工艺系统的刚度及测定(45分)

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5分)

4.接触刚度,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30分)

六、布置思考题

1.查阅相关的资料,思考和比较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在工作的时候,哪个系统受力的影响更大些?

2.几何误差与原理误差的区别?

以车床为例说明机床的几何误差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影响?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第3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4受热变形1.5内应力变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能够系统地掌握工艺系统的热变形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误差测量及起计算.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工艺系统的热变形:

(1)工艺系统的热源,

(2)工艺系统的温升及其计算公式,

(3)机床的热变形对工件的影响,

(4)工件遇刀具的热变形,

(5)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对策;

2、.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

三、重点、难点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2学时)

1、.工艺系统的热变形:

(45)

2、.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45)

六、布置思考题

1.自己将误差的内型总结和归纳.

2.试举例说明在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受热变形会对零件的加工精度产生怎样的影响?

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克服这些影响?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第4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6测量误差1.7误差分析1.8提高措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测量误差;

2.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

(1)加工误差的性质,

(2)分布曲线分析法,

(3)点图分析法;

3.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三、重点、难点

1、.测量误差;

2、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测量误差;(45)

2.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

(60)

(1)加工误差的性质,

(2)分布曲线分析法,

(3)点图分析法;

3.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30)

六、布置课后思考:

1.本章重点讲述了加工精度影响的原理和具体计算方法以及保证高的加工精度和质量的具体方法,应重点掌握此方法,并提前预习下章“表面质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5次课(第二章表面质量2.1表面质量含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解掌握各原理的基本模式概念和特征,能举例说明各原理;

2.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对机械制造表棉质量和粗糙度的个体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归纳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表面质量的含义以及对零件使用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讲解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表面质量的含义以及对零件使用的影响;

六、布置思考题

1.查找相关的资料并思考高精表面质量在现在的高科技行业当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

2.机器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

为什么说零件的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对保证机器的工作性能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6次课(第二章表面质量2.2粗糙度影响因素2.3物理机械性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引导学生能够对机械的相关性能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2.表面加工硬化:

三、重点、难点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50)

(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50)

2.表面加工硬化:

(35)

六、布置思考题

1.课后复习这一堂课的重点内容,下堂课提问.

2.影响切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哪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7次课(第二章表面质量2.4机械加工振动2.5提高表面质量)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解掌握机械加工振动的具体概念和分类;

2.熟练掌握提高表面质量的具体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受迫振动,

2.自激振动;

3.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

2.自激振动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2学时)

1.受迫振动,(30)

2.自激振动;(30)

3.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30)

六、布置思考题

1.预习第三章:

工艺规程制定.

2.何为强迫振动?

它与自由振动有何区别?

减少强迫振动的基本途径哟哪些?

3.何谓自激振动?

它与强迫振动有何区别?

目前关于自激振动的学说有哪些?

其要点是什么?

通过哪些措施可以抑制自激振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8次课(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3.1基本概念3.2制订步骤)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工艺规程的概念;

2.使学生在设计中能应用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

2、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

三、重点、难点

1、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

2、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45)

2、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90)

六、布置思考题

1.什么是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

2..熟练掌握工艺规程的概念和步骤,为机械工艺规程的设计作准备

3.制订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

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划分或不严格划分加工阶段?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9次课(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3.3毛坯选择3.4基准选择)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各种新机械名词的概念;

2能熟练掌握基准的选择和路线的拟定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毛坯选择

2、基准选择

三、重点、难点

1、基准选择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2学时)

1、毛坯选择(30)

2、基准选择(60)

六、布置思考题

1.熟悉课堂所讲的内容,选择一个具体的实物分析和研究。

2.什么是工序、工步、安装、工位?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10次课(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3.5路线拟定3.6工序内容3.7经济分析)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能熟悉工序的具体内容,能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路线拟定

2.工序内容

3.经济分析

三、重点、难点

1、路线拟定

2.工序内容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路线拟定(60)

2.工序内容(50)

3.经济分析(25)

六、布置思考题

1.查找图书馆关于经济分析的具体书籍,扩展经济分析的能力和认识.

2.什么是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有哪些?

3.什么是时间定额、单件时间?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11次课(第四章结构工艺设计4.1尺寸标准4.2精度标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各种标准的具体概念;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尺寸标准

2、精度标准

三、重点、难点

尺寸标准和精度标准的具体确定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1、尺寸标准(45)

2、精度标准(45)

六、布置思考题

1.何谓加工精度?

何谓加工误差?

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2.获得零件形状精度、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

影响形状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

3.何谓调整误差?

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或大批大量生产中各会产生哪方面的调整误差?

他们对零件加工的精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用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将课本中的课后习题做完。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12次课(第四章结构工艺设计4.3便于加工4.4装配工艺性)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机械加工中的毛坯结构的工艺设计原则,以便于加工和装配,同时又满足精度要求和尺寸要求。

二、教学内容纲要

1、便于加工

2、装配工艺性

三、重点、难点

装配工艺性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便于加工(45)

2、装配工艺性(90)

六、布置思考题

1.常见的装配性工艺问题有哪些?

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预习第五章:

尺寸链的应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13次课(第五章尺寸链的应用5.1尺寸链的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以及怎样画出尺寸链的具体方法和熟悉掌握和运用相关尺寸链进行具体设计.

二、教学内容纲要

尺寸链的概述:

封闭环的具体分析

:

三、重点、难点

封闭环的具体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尺寸链的概述:

(30)

封闭环的具体分析(60)

六、布置思考题

1.尺寸链的概念

2.什么是封闭环?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14次课(第五章、尺寸链的应用5.2尺寸链的解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以及怎样画出尺寸链的具体方法和熟悉掌握和运用相关尺寸链进行具体设计.

二、教学内容纲要

尺寸链的解法

找封闭环

三、重点、难点

找封闭环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

尺寸链的解法(65)

找封闭环(70)

六、布置思考题

1.尺寸链的解题方法有哪些?

举例说明

2.如何确定封闭环

3.完成课后相关的练习,下节课讲解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15次课(第五章、尺寸链的应用5.3过程尺寸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以及怎样画出尺寸链的具体方法和熟悉掌握和运用相关尺寸链进行具体设计.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封闭环

2.过程尺寸链的概念

3过程尺寸链的其他知识

三、重点、难点

过程尺寸链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1.封闭环(45)

2.过程尺寸链的概念(20)

3过程尺寸链的其他知识(25)

六、布置思考题

1.什么是过程尺寸链?

2.封闭环在过程尺寸链中应如何确定?

自己设计关于封闭环的题目,同学一起研究解题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16次课(第五章、尺寸链的应用5.4装配尺寸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以及怎样画出尺寸链的具体方法和熟悉掌握和运用相关尺寸链进行具体设计.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装配尺寸链的概念

2.封闭环

3.装配尺寸链的其他相关知识

三、重点、难点

1.装配尺寸链的概念

2.封闭环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装配尺寸链的概念(30)

2.封闭环(60)

3.装配尺寸链的其他相关知识(45)

六、布置思考题

1.对本章关于封闭环的确定做一个总结.

2.在解装配尺寸链时,什么情况下用完全互换法。

什么情况用大数互换法?

两者在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上有什么不同?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17次课(第六章典型零件加工6.1轴类加工6.2套筒加工)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轴类加工,熟悉套筒加工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轴类加工

2.套筒加工

三、重点、难点

轴类加工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1.轴类加工(45)

2.套筒加工(45)

六、布置思考题

1.如何设计轴类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

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有哪些?

举例说明

2.如何设计套筒类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

套筒加工的方法有哪些?

举例说明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18次课(第六章典型零件加工6.3齿轮加工6.4箱体加工)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齿轮加工的一些具体方法,重点掌握箱体加工的具体原则和工艺要求.

1.了解掌握新型结构设计;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齿轮加工

2.箱体加工

三、重点、难点

箱体加工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齿轮加工(75)

2.箱体加工(60)

六、布置思考题

1.如何设计齿轮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

齿轮零件的加工方法有哪些?

举例说明

2.如何设计箱体加工的工艺路线?

箱体加工的工艺哟哀求有哪些?

3.箱体加工的工艺原则是什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19次课(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7.1成组技术概述7.2数控制造系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成组技术,熟悉数控制造系统的相关的内容,为工厂实习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组成技术概述

2数控制造系统

三、重点、难点

1组成技术概述

2数控制造系统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1组成技术概述(40)

2数控制造系统(50)

六、布置思考题

1什么是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在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2.分类成组的方法有哪些?

3.数控制造系统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20课(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7.3柔性制造系统7.4集成制造系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柔性制造系统的内容,为工业工程思想的具体深化和机械制造的具体应用做准备,并了解集成制造系统.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柔性制造系统

2.集成制造系统

三、重点、难点

柔性制造系统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柔性制造系统(65)

2.集成制造系统(70)

六、布置思考题

1.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其具有哪些功能?

2.柔性制造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各组成部分都有什么作用?

3.柔性制造系统有哪些经济效益?

4.集成制造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它由那些部分组成?

我国的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现状如何?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21次课(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7.5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7.6快速成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和快速成形的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

2.快速成形

三、重点、难点

快速成形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1.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45)

2.快速成形(45)

六、布置思考题

1.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在现代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快速成形?

快速成形有哪些优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22次课(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7.7敏捷制造7.8精益制造)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敏捷制造和精益制造的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敏捷制造

2.精益制造

三、重点、难点

1.敏捷制造

2.精益制造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敏捷制造(65)

2.精益制造(70)

六、布置思考题吗

1.敏捷制造和精益制造包括那些具体内容?

2.我国的敏捷制造和精益制造的发展现状如何?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23次课(第八章,机床夹具设计8.1夹具概念8.2工件定位)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机床夹具设计的具体概念;

2.使学生在设计中熟练掌握工件定位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卡具概念

2、工件定位

三、重点、难点

工件定位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1、卡具概念(30)

2、工件定位(60)

六、布置思考题

1.机床夹具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每个组成部分起何作用?

2.试分析使用夹具加工零件时,产生加工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它们与零件公差成何比例?

3.一批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目的是什么?

它与一个工件在加工时的定位有何不同?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24次课(第八章,机床夹具设计8.3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为课程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纲要

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三、重点、难点

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定位方式(75)

2、定位元件(60)

六、布置思考题

1.完成课后相关的练习.

2.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

工件的合理定位是否一定要限制其在夹具中的六个不定度?

3.试举例说明何谓工件在夹具中的“完全定位”、“部分定位”、“欠定位”、“重复定位”?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25次课(第八章,机床夹具设计8.4定位误差8.5工件夹具与夹紧结构)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典型卡具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的水平.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定位误差

2.工件夹具

3.夹紧结构

三、重点、难点

1.定位误差

2.工件夹具与夹紧结构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1.定位误差(50)

2.工件夹具(20)

3.夹紧结构(20)

六、布置思考题

1.在夹具中对一个零件进行试切法加工时,是否还有定位误差?

为什么?

2.工件在夹具中夹紧的目的是什么?

夹紧和定位有何区别?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26次课(第八章,机床夹具设计8.6典型夹具8.7夹具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夹具设计方法与步骤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典型夹具

2.夹具设计方法

3.夹具设计步骤

三、重点、难点

典型夹具、夹具设计方法与步骤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典型夹具(50)

2.夹具设计方法(45)

3.夹具设计步骤(40)

六、布置思考题

1.试举例论述设计夹具时,对夹紧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有何要求?

2.典型夹具有哪几类?

如何设计?

举例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