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7855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

《心理学》考试资料

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选择题考点精要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该书一共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原因三大部分;他所提出的三大定律分别是效果律、准备率和练习律。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问卷法和个案研究。

3.教学风格的形成可分为模仿、探索、创造和形成四个阶段。

4.观察的品质可分为目的性、精确性、敏锐性及系统系四个。

5.记忆的基本过程由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环节组成。

6.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划分为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

7.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可划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8.根据提取记忆时是否受意识控制,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9.思维的特点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种。

10.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11.思维的品质有广阔性、深刻性、批评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

12.想象的种类有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3.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4.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5.情感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等特点。

16.个性的特点有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和共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完整性和积极性。

17.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方面。

18.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两个飞跃期,一个是在1至3岁时;一个是在青春期阶段。

19.个体反抗心理的发展也会经历两个高峰期:

即2至4岁的时候和初中阶段。

20.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三个部分。

21.自我意识的特点主要有意识性、社会性、功能性、同一性和独特性五种。

22.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成人感、自我评价、重视自制能力的培养。

23.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封闭性和社会性。

24.价值观主要由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三部分构成。

25.价值观的特点:

稳定性和发展性、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主观性和选择性、系统性和导向性。

26.创造力的构成包括作为基础的知识、作为核心的智能以及个性品质。

27.创造性的特点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三种。

28.智力双因素说是由斯皮尔曼提出来的,即一般智力(G)和特殊智力(S)。

29.智力群因素说是赛斯顿提出的,即语言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语词流畅程度、计划力、机械记忆能力、空间能力、知觉速度等7种。

30.智力三维说是由吉尔福特提出,他认为智力可分为内容、操作和结果三部分。

31.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32.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33.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34.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

35.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36.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37.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有兴趣、归因和“交往”动机三种。

38.中学生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有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

39.中学生知识应用的形式可分为课堂应用和实际应用两种。

40.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41.学习策略主要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种类型。

42.认知策略又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三种。

43.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主要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等形式。

44.资源管理又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学习努力的管理、他人支持的利用。

45.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6.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包括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

47.班集体活动的原则有:

目的性、针对性、自主性、多样性、整体性、易操作性。

48.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主要特征有:

注意力集中、认知活动积极、师生情感和谐。

49.提问的四个忌讳:

忌偏爱、忌惩罚、忌讽刺、忌齐答。

50.课堂教学结束的基本要求:

首尾照应、紧扣中心,留有余地、让学生回味深思。

51.中学生常见的偏离行为:

攻击行为、犯罪、自杀。

52.教师自我情感调适的方法有:

控制情绪、合理宣泄、转移、自慰。

2012年春季心理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观察力:

就是只观察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特征的能力。

2、记忆:

记忆就是在头脑中保存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心理过程。

3、瞬时记忆:

又叫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头脑中只保留以瞬间并未被主体注意的记忆

4、短时记忆:

是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中问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

一是直接记忆;另一个是工作记忆。

5、长时记忆:

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问保留下来的记忆,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的记忆。

6、思维:

是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7、表象:

它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出现关于事物的形象。

8、想象:

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9、意志:

是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10、个性:

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11、性格:

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自我意识:

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13、价值观:

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时所持有的内容尺度。

14、创造力:

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15、智能或智力: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以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

16、品德:

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17、道德:

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

18、不良品德行为:

是指错误得到的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19、学习动机:

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即引起、推动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

20、学习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21、考试焦虑:

是指在应试环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以及身心因素的制约,以担忧为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22、班集体舆论:

是指在班集体内占优势的、为大多数学生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23、心理气氛:

也称心理气候、心理氛围,是指在群体或集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

24、效能感:

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样任务的把握程度或预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自信的表现。

25、社会化:

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的过程。

26、偏离行为:

也称为偏差行为或越轨行为,是指那些违反社会规范且不被大多数人所赞成的行为。

27、心理健康:

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个体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且心理活动正常。

28、心理发展: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29、学习:

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牛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30、学习策略: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31、问题:

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32、课堂管理:

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3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34、元认知:

就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与监控。

2012年春季心理学大题复习资料

一.请简述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

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3.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二.请简述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1.意志行为的目的性不断提升

2.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

3.喜欢模仿,善于模仿

4.意志行为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

5.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

三.请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

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2.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

3.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

4.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5.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四.请问素质教育背景下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

1.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发现、解决问题

3.创设适当的学习环境

4.设计发散式思维的教学模式

5.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和学习方法

6.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标准

五.如何对中学生不良品的行为进行矫正

1.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

2.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

3.引起内心震动,转化思想认识

4.运用集体力量,改善人际关系

5.考虑学生的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6.合理运用惩罚

六.简述对不良品德行为学生进行矫正时,运用惩罚时要注意的事项。

1.少用、慎用惩罚

2.惩罚要在说理的基础上进行

3.惩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4.惩罚要在恰当的情景中进行

5.惩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

6.不能滥用惩罚

七.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有哪些

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导,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巧妙运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的作用

5.注意内外动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八.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提高复习自觉性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及时复习、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3.学习方法多样化,要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

4.采用记忆术,提高记忆效果

九.请结合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谈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

如学生年龄、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及定势等因素。

2.客观因素:

如学习材料特征、学习情境相似性、教师或他人的指导等。

(二)相应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2.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

3.教授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十.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有那些

1.社会期望角色与教师实际角色的矛盾

2.角色劳动艰辛与待遇偏低的矛盾

3.主观高期望与工作实际效果的矛盾

4.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协作性的矛盾

十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

1.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

2.掌握有关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

3.根据技能形成各阶段的特点,适当分配联系的次数和时间

4.提供信息反馈,提高练习效率。

十二.请简述班集体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影响

1.班集体对中学生社会化具有明显的影响

2.班集体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3.班集体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

十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哪些

1.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初步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3.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发展自己健全的性格

5.促进智力的正常发展

十四.如何对中学生考试焦虑进行调适

1.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2.往最好处做,不要太在意做后的结果

3.考前注意调节情绪

4.转移注意力

十五.请简述一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2.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4.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学习与生活

十六.请结合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谈谈如何对其进行调适

(一)成因

1.生理因素:

如生理上的缺陷容易引起自卑、孤僻等心理现象

2.学校因素:

学校体制落后、教育方法不当、环境不良等因素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3.家庭因素:

家庭不和、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等因素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4.社会因素:

各种社会意识、大众传媒等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5.自身因素:

本身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性格因素等也是成因之一。

(二)调适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3.协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注意教学中的心理卫生

十七.简述中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哪些?

1.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

2.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3.父母过高的期望

4.与父母沟通不畅

十八.请问如何对当前中学生普片存在的“厌学”现象进行调适?

1.从学生自己来讲:

要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和积极的世界观。

2.从学校方面来讲:

要积极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潜能。

3.从老师方面来讲:

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4.从家长方面来讲:

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主动与孩子交流,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十九.简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心之技能?

1.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

2.促进生产式知识的自动化

3.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科学地进行练习

二十.简述中学生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

1.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的复习优于集中的复习

3.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相结合

4.付息方式多样化

二十一.简述在制定班集体目标时要注意的事项?

1.目标结构要有层次

2.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民主性,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

3.班级目标既要适度,又要有激励作用

4.班级目标要体现针对性,要抓住主要矛盾。

贵州省2011年春季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A、冯特B、华生C、詹姆斯D、桑代克

2、以下哪个是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A、概括性B、间断性C、全面性D、新颖新

3、下面哪个不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A、编码B、提取C、感觉D、存储

4、道德是一种,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A、客观现象B、个人现象C、主观想象D、社会现象

5、智力三维说是由提出来的,他认为智力可分为内容、操作和结果三部分。

A、赛斯顿B、斯皮尔曼C、罗杰斯D、吉尔福特

6、长时记忆的保存时限和容量分别是多少。

A、1年、有限B、10年、无限

C、永久、100GBD、永久、无限

7、以下不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是。

A、问卷法B、资料法C、实验法D、观察法

8、能够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是什么。

A、学习定势B、学习积极性C、学习动机D、学习焦虑

9、什么是具有较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的体验和感受。

A、意志B、情绪C、情感D、态度

10、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1、按内容来划分的记忆有哪些。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语义记忆D、运动记忆

12、中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有哪些部分构成的。

A、价值目标B、价值评价C、价值形成D、价值手段

13、中学生的创造性具有哪些特点。

A、变通性B、敏感性C、流畅性D、独特性

1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其《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的三大定律分别是。

A、效果律B、准备率C、习得率D、练习律

15、情绪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它具有哪些特点。

A、暂时性B、持久性C、突发性D、深刻性

16、一般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A、探索阶段B、形成阶段C、模仿阶段D、创造阶段

17、自我意识的结构主要包括哪三个部分。

A、生理自我B精神自我C、社会自我D、原始自我

18、一般认为,品德包含多种心理成分,其主要有。

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9、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它主要包括等形式。

A、监控B、制定学习计划C、进行学习D、调节策略

20、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A、归因B、兴趣爱好C、家庭环境D、交往动机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21、观察力:

22、表象:

23、个性:

24、品德:

25、考试焦虑:

四、判断并说明理由(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26、初中阶段,初中生与其父母的关系上发生了变化,父母的榜样作用得到加强,子女在情感上、行为上和观点上逐渐脱离父母。

27、价值目标是个体思考、确定并追求的对其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它涉及到“人怎样行动有意义”的问题。

28、学习动机是一种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外部动力,即引起、推动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外部力量。

29、个人在先前学习和感知可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叫元认知。

30、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据优势。

五、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心之技能

32、简述对不良品德行为学生进行矫正时,运用惩罚时要注意的事项。

33、简述中学生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

34、简述中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哪些

35、简述在制定班集体目标时要注意的事项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36、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中学厌学的应对策略

贵州省2011年春季教育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DACDD6-10:

DBCCA

二、多项选择

11-15:

ABCD、ABC、ACD、ABD、AC

16-20:

ABCD、ABC、ABCD、ABD、ABD

三、名词解释

21、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观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22、是想象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即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

23、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4、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性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

25、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现象,是在一定的应试情镜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四、判断题

26、错,是削弱

27、错,是“人的行为是什么”的问题

28、错,是内部

29、错,认知结构

30、错,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据优势

五、简答题

31、简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心之技能

(1)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

(2)促进生产式知识的自动化

(3)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科学地进行练习

32、简述对不良品德行为学生进行矫正时,运用惩罚时要注意的事项。

(1)少用、慎用惩罚

(2)惩罚要在说理的基础上进行

(3)惩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4)惩罚要在恰当的情景中进行

(5)惩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

(6)不能滥用惩罚

33、简述中学生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

(1)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的复习优于集中的复习

(3)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相结合

(4)付息方式多样化

34、简述中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哪些

(1)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

(2)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3)父母过高的期望

(4)与父母沟通不畅

35、简述在制定班集体目标时要注意的事项

(1)目标结构要有层次

(2)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民主性,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

(3)班级目标既要适度,又要有激励作用

(4)班级目标要体现针对性,要抓住主要矛盾。

六、论述题

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青少年学生厌学、厌学学习的心理失衡状态,表现为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学校方面:

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发现学生潜能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要求,激发他们获取成功的愿望。

教师方面:

要努力增强自身素质,提高上课水平,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撑。

家长方面:

要改变不科学的育子观念,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要正确评估孩子的实力,要注意孩子性格养成。

再结合实例探讨一下即可………..

贵州省2011年秋季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1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和教育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A、杜威B、桑代克C、安德森D、布鲁纳

2、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

A、观察能力B、听觉能力C、视觉能力D、感觉能力

3、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将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并加以概括,形成对事物的本质认识。

A、思维间接性B、思维理解性C、思维概括性D、思维广阔性

4、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第二次反抗期出现在,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5、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称为“”时期,即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保护及对之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A、第一反抗B、第二反抗C、心理断乳D、压抑

6、中学生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织,它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最直接、最深远。

A、学校B、家庭C、社会D、班集体

7、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是教师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是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A、教师心理健康B、教师课堂教学C、教师课堂设计D、教师师德

8、情感的反映了情感的内容、强度、稳定性、概括性和深刻性等,也反映了情感发展的水平和复杂性程度。

A、单极性B、两极性C、多极性D、无极性

9、师德的核心是。

A、师爱B、敬业C、勤学D、严谨

10、中学生社会化的最大课题就是中药组以适应其有一个社会情境到另一个社会情境的转换,所有这些转换都被包含在社会化的进程之中。

A、自我概念B、自我评价C、自我监控D、自我调节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