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844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区别,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及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预习交流】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环境能①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含义: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②及其他资源、③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④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制约因素:

⑤、⑥、⑦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

按照⑧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的前提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⑨的人口数量。

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

(1)当前世界上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发展问题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就整个世界来说:

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

;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

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

尊重的

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

,既保持好

,又不断提高人们的

答案:

①持续供养②资源③智力④物质生活水平⑤资源⑥科技发展水平⑦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⑧合理⑨最适宜⑩人口增长过快⑪人口年龄结构失衡⑫资源问题⑬环境问题⑭高⑮快

规模

高水平生活质量

人地协调发展

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平衡

生活质量

【互动探究】

活动一:

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制约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

[读图思考]读课本12页“木桶效应”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案:

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人类必须的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

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何影响?

答案:

会,科学技术,资源数量越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举例分析]以美国和中国为例分析在不同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相同么?

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

不同,反相关

[填图]请把“正相关”、“负相关”、“主要”填入下图。

[展示答案](由上往下)正相关正相关反相关

[归纳小结]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

1.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正相关

2.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正相关

3.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负相关

[讨论分析]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环境人口容量能否确定?

[答案]不是,不能

2.读课本13页图1.11“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讨论三种观点,你比较趋向与赞成哪一种观点?

[答案]三种观点无对错之分,只是假定条件不同

[小结归纳]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

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在不同时期内,资源量、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却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在一定的短时间内,资源量、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相对不变,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活动二:

比较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案例分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960亿~7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660亿~6750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390亿~6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

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单产6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

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

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同时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能养活好8亿~9亿人;如果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致应控制7亿之内。

请把“环境人口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填入括号内。

这里的“7亿”是(人口的合理容量);“16亿”是(环境人口容量)。

活动三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当前世界上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3.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通过哪些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

4.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

【能力提升】结合下列材料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材料一:

xx年,我国人口已经达到13.4亿,即使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实现现代型,但每年净增长人口数量仍超过1000万。

启示1:

我国目前由于人口基数较大,每年净增长人口数量依然庞大。

材料二:

资源数量

居世界的位次

人均占世界人均比

耕地

1/3

草原

32.3%

森林

13%

水能

1/4

启示2:

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

材料三:

《科技促进资源保障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指出,我国金属矿山采选回收率平均比国际水平低10%—20%,矿山平均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20%,约三分之二的共生、伴生有用组分的矿山未开展综合利用,尾矿利用率仅为10%。

启示3:

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水平较低,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材料四:

 

启示4:

出现环境问题,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严重。

【总结】

 

答案: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当堂达标】

1.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                (  )

A.人口总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就全球而言,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

C.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范围越来越大

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2.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资源的获取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3.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4.我国西藏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2人,长江三角洲每平方千米则大于500人,关于两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影响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B.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较发达

C.两地环境的人口容量都已达到极限

D.两地人口数都远远低于环境人口容量,都存在资源开发不足现象

5.关于环境人口容量估计正确的叙述是                 ()

A.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B.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C.我国目前人口只有12.95亿,人口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

D.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约在300亿左右

6.图1-7“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

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7.关于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

B.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

D.合理容量是比较确定的,可定量估计

8.我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尤为突出的是什么资源   ()

A.土地资源B.淡水资源C.森林资源D.电力资源

9.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_______%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__________%的人口。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

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

(3)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A 6.B 7.C 8.B 

9.

(1)722.6

(2)不断增长不断减少

(3)耕地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农业生态系统有遭到破坏,失去平衡的危险

(4)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新知导学】

1.城市有哪些常见形态?

2.城市有哪些功能区?

3.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4.

5.

6.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一、课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标:

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情感目标: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迁移的发展理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难点:

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知道了人口的自然增长是导致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那么人口数量发生变化没有其他的原因呢?

举例:

闯关东。

提问:

19世纪东北地区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2、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大要素,即空间移位,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对该定义的理解,我们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作人口迁移,只有其中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

这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

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的距离”的含义,这“一定的距离”一般指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内。

只有超过一定的距离,跨越不同的地域,迁移者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才会发生显著变化,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的影响等才有实际意义。

3、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这是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

(1)国际人口迁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

读图:

国际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向(该图可主要分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

问题:

分析世界人口迁移的规律,可能影响的因素,带来的影响。

(由学生讨论分析)

归纳:

 

二战前

二战后

迁移特点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未开发国

集团性、大批量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多。

迁移原因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

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迁移路线

欧洲->美洲

非洲->美洲(殖民者掠夺)

中、日、印等->东南亚、美洲(帝国主义招工)

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

外籍工人->西亚

南欧->西欧

影响

促进新大陆的开发,种族、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

美洲人口剧增,非洲人口大量减少,大批印第安人被杀害。

缓和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但也造成了人才外流;

对移入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2)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读“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图,分析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及原因。

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不断失去土地,不得不流亡他乡;②频繁的各种内战和民族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④政府组织的“屯垦戍边”。

读图“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分析中国各个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主要原因:

(1)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剩余状态。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小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2)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3)城乡及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人口迁移与以前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不同,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而迁移的人数也逐步增加。

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务工和经商)。

归纳:

阶段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特点

人口频繁地迁移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迁移方向

秦汉开始:

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安史之乱”:

人口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靖康之难”:

人口继续南迁。

净迁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入和迁出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原因

戍边、流放、逃难、避税和经商,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等

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

各地之间巨大收入差异;农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那么,我们就要问,人们为什么要迁移?

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是否从某一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地是否有吸引力,迁出地是否有不利的因素导致人口迁出。

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的因素是推力因素,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地的因素是拉力因素。

读“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图”,请同学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们可以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课分为一下几类: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个人因素等。

(1)自然环境因素

A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光、热、水、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气候严寒的高纬和高山地区,水分稀少的荒漠和土壤贫瘠的地区,因缺少这些基本条件而人烟稀少。

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温带和热带,自然成为世界人口集中的地区。

尤其是温带和热带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某些大河流域,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人口更为集中。

例如,美国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就是气候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很好例证。

B水是人类生存必要的物质条件之一。

人类不仅自己需用大量的水,而且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农作物和牲畜离开水也不能生存。

因此,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

C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直到今天,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仍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不足、农业落后和土地生产力的衰竭而迁移。

D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使一些本来人迹罕至的地区发展成众多人口的聚居地,引起了人口的相应迁移和流动。

世界上很多的工业城市,例如英国的伯明翰和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

(2)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是主要的因素。

A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人们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这样,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反之则为人口迁出区。

B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发展。

C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行为,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D家庭和婚姻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人迁移是为了结婚,也有些人迁移是为了实现家庭团聚。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A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的影响。

有的国家是推行奖励人口增长与欢迎移民的政策,有的国家是推行控制生育与限制移民的政策。

合理的政策可以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但是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虽然政策合理而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举例:

我国在“文革”期间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劳动、美国西进运动)

B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引起的欧洲人口迁移达到3000万人。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国后,我国有许多人由东部沿海移入内地。

再如我们从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的300多年的战争,曾引起黄河流域人口大规模南移等。

C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例如,我们历史上,都城在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和北京之间不断地变换,每一次这样的变化和朝代更迭,都曾经引起过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我们在分析某一迁移现象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突出重点,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那么,人口迁移之后,会给迁出地、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呢?

5、人口迁移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

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人口迁出也容易造成迁出地的人才外流现象。

从迁入地来看,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考察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迁移的历史,大规模向边疆和工矿区移民,给那里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积极开发大量的自然资源,在内地和边疆建立起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改变了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使迁入地的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有些地方从生态环境效益上考虑不周,或工作上的失误,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或加剧了迁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同时,大量的人口对迁入地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口拥挤、人口压力过重、甚至社会治安混乱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