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筹资管理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5778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筹资管理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筹资管理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筹资管理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筹资管理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筹资管理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筹资管理上.docx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筹资管理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筹资管理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筹资管理上.docx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考试大纲筹资管理上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考试大纲筹资管理(上)

  第四章筹资管理(上)

  【基本要求】

  

(一)掌握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等债务筹资方式

  

(二)掌握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利用留存收益等股权筹资方式

  (三)掌握企业筹资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四)了解企业筹资的动机、分类

  (五)了解企业资本金制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筹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资本结构管理和其他需要,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通过一定的筹资渠道,筹措和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财务行为。

  一、企业筹资的动机

  企业筹资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归纳起来表现为四类筹资动机:

创立性筹资动机、支付性筹资动机、扩张性筹资动机和调整性筹资动机。

  

(一)创立性筹资动机

  创立性筹资动机,是指企业设立时,为取得资本金并形成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而产生的筹资动机。

  

(二)支付性筹资动机

  支付性筹资动机,是指为了满足经营业务活动的正常波动所形成的支付需要而产生的筹资动机。

  (三)扩张性筹资动机

  扩张性筹资动机,是指企业因扩大经营规模或对外投资需要而产生的筹资动机。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往往会产生扩张性的筹资动机。

  (四)调整性筹资动机

  调整性筹资动机,是指企业因调整资本结构而产生的筹资动机。

企业产生调整性筹资动机的具体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优化资本结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二是偿还到期债务,债务结构内部调整。

  二、筹资管理的原则

  筹资管理要求解决企业为什么要筹资、需要筹集多少资金、从什么渠道以什么方式筹集,以及如何协调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等问题。

  

(一)科学预计资金需要量

  企业创立时,要按照规划的生产经营规模,核定长期资本需要量和流动资金需要量;企业正常营运时,要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和资金周转水平,核定维持营业活动的日常资金需求量;企业扩张发展时,要根据生产经营扩张规模或对外投资对大额资金的需求,安排专项的资金。

  

(二)合理安排筹资渠道、选择筹资方式

  一般来说,企业最基本的筹资渠道是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直接筹资,是企业直接从社会取得资金;间接筹资,是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从社会取得资金。

  内部筹资主要依靠企业的利润留存积累。

外部筹资主要有两种方式:

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

  (三)降低资本成本、控制财务风险

  资本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使用费用。

  一般来说,债务资金比股权资金的资本成本要低。

即使同是债务资金,由于借款、债券和租赁的性质不同,其资本成本也有差异。

企业在筹资管理中,要合理利用资本成本较低的资金,努力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率。

  财务风险,是企业无法如期足额地偿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企业筹集资金在降低资本成本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财务风险。

  三、筹资方式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一般来说,企业最基本的筹资方式有两种:

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

股权筹资形成企业的股权资金,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取得;债权筹资形成企业的债务资金,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取得。

至于发行可转换债券等筹集资金的方式,属于兼有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性质的混合筹资方式。

  

(一)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以投资合同、协议等形式定向地吸收国家、法人单位、自然人等投资主体资金。

  

(二)发行股票

  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发行股票。

  (三)发行债券

  按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由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资格发行公司债券。

  (四)向金融机构借款

  向金融机构借款,是指企业根据借款合同从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资金。

  (五)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企业与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从租赁公司取得租赁物资产,通过对租赁物的占有、使用取得资金。

  (六)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商品或劳务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信用关系。

商业信用是由于业务供销活动而形成的,它是企业短期资金的一种重要的和经常性的来源。

  (七)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利用留存收益,是企业将当年利润转化为股东对企业追加投资的过程。

  四、筹资的分类

  

(一)股权筹资、债务筹资及混合筹资

  按企业所取得资金的权益特性不同,企业筹资分为股权筹资、债务筹资及混合筹资三类。

混合筹资,兼具股权与债权筹资性质。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最常见的混合筹资方式是发行可转换债券和发行认股权证。

  

(二)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

  按是否借助于金融机构为媒介来获取社会资金,企业筹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两种类型。

  直接筹资不需要通过金融机构来筹措资金,是企业直接从社会取得资金的方式。

  间接筹资,是企业借助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而筹集资金。

  (三)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

  按资金的来源范围不同,企业筹资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类型。

  内部筹资是指企业通过利润留存而形成的筹资来源。

  外部筹资是指企业向外部筹措资金而形成的筹资来源。

  (四)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

  按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期限是否超过1年,企业筹资分为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两种类型。

  五、筹资管理的原则

  

(一)筹措合法

  企业的筹资行为和筹资活动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法律法规和投资合同约定的责任,合法合规筹资,依法披露信息,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规模适当

  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及其发展的需要,合理预测资金的需要量。

筹资规模与资金需要量应当匹配一致。

  (三)取得及时

  企业筹集资金,要根据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到位时间,使筹资与用资在时间上相衔接。

  (四)来源经济

  企业应当在考虑筹资难易程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来源资金的成本,认真选择筹资渠道,并选择经济、可行的筹资方式,力求降低筹资成本。

  (五)结构合理

  企业筹资要综合考虑股权资金与债务资金的关系、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关系、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的关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保持适当偿债能力,防范企业财务危机。

  第二节债务筹资

  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是债务筹资的三种基本形式。

  一、银行借款

  银行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

  

(一)银行借款的种类

  按提供贷款的机构,分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按机构对贷款有无担保要求,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按企业取得贷款的用途,分为基本建设贷款、专项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二)银行借款的程序

  银行借款的程序包括:

提出申请,银行审批,签订合同,取得借款。

  (三)长期借款的保护性条款

  长期借款的保护性条款一般有以下三类:

  

(1)例行性保护条款;

  

(2)一般性保护条款;

  (3)特殊性保护条款。

  (四)银行借款的筹资特点

  

(1)筹资速度快;

  

(2)资本成本较低;

  (3)筹资弹性较大;

  (4)限制条款多;

  (5)筹资数额有限

  二、发行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又称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一)发行债券的条件

  在我国,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由两个以上的国有公司或者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发行债券的资格。

  

(二)公司债券的种类

  按是否记名,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按是否能够转换成公司股权,分为可转换债券与不可转换债券;按有无特定财产担保,分为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

  (三)公司债券发行的程序

  公司债券发行的程序包括:

作出发债决议、提出发债申请、公告募集办法、委托证券经营机构发售、交付债券、收缴债券款。

  (四)债券的偿还

  债券偿还按其实际发生时间与规定的到期日之间的关系。

分为提前偿还与到期偿还,后者又包括分批偿还和一次偿还。

  (五)发行公司债券的筹资特点

  

(1)一次筹资数额大;

  

(2)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条件少;

  (3)资本成本负担较高;

  (4)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社会声誉。

  三、融资租赁

  租赁,是指通过签订资产出让合同的方式,使用资产的一方(承租方)通过支付租金,向出让资产的一方(出租方)取得资产使用权的一种交易行为。

在这项交易中,承租方通过得到所需资产的使用权,完成了筹集资金的行为。

  

(一)租赁的基本特征

  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租金分期支付。

  

(二)租赁的分类

  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经营租赁,又称服务性租赁,是由租赁公司向承租单位在短期内提供设备,并提供维修、保养、人员培训等服务。

  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按承租单位要求出资购买设备,。

在较长的合同期内提供给承租单位使用的融资信用业务,它是以融通资金为主要目的的租赁。

  (三)融资租赁的基本程序与形式

  1.融资租赁的基本程序

  

(1)选择租赁公司,提出委托申请;

  

(2)签订购货协议;

  (3)签订租赁合同;

  (4)交货验收;

  (5)定期交付租金;

  (6)合同期满处理设备。

  2.融资租赁的基本形式

  

(1)直接租赁;

(2)售后回租;(3)杠杆租赁。

  (四)融资租赁的租金计算

  融资租赁每期租金的多少,取决于以下几项因素:

  

(1)设备原价及预计残值。

  

(2)利息。

  (3)租赁手续费。

  (五)融资租赁的筹资特点

  

(1)无需大量资金就能迅速获得资产;

  

(2)财务风险小,财务优势明显;

  (3)筹资的限制条件较少;

  (4)能延长资金融通的期限;

  (5)资本成本负担较高。

  四、债务筹资的优缺点

  

(一)债务筹资的优点

  1.筹资速度较快

  2.筹资弹性大

  3.资本成本负担较轻

  4.可以利用财务杠杆

  5.稳定公司的控制权

  

(二)债务筹资的缺点

  1.不能形成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

  2.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3.筹资数额有限

  第三节股权筹资

  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利用留存收益,是股权筹资的三种基本形式。

  一、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和外商投人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采用吸收直接投资的企业,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无需公开发行股票。

吸收直接投资的实际出资额中,注册资本部分,形成实收资本;超过注册资本的部分,属于资本溢价,形成资本公积。

  

(一)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

  

(1)吸收国家投资;

  

(2)吸收法人投资;

  (3)合资经营;

  (4)吸收社会公众投资。

  

(二)吸收直接投资的出资方式

  

(1)以货币资产出资;

  

(2)以实物资产出资;

  (3)以土地使用权出资;

  (4)以工业产权出资;

  (5)以特定债权出资。

  (三)吸收直接投资的程序

  

(1)确定筹资数量;

  

(2)寻找投资单位;

  (3)协商和签署投资协议;

  (4)取得所筹集的资金。

  (四)吸收直接投资的筹资特点

  

(1)能够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2)容易进行信息沟通;

  (3)资本成本较高;

  (4)公司控制权集中,不利于公司治理;

  (5)不易进行产权交易。

  二、发行股票

  股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