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上 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星球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503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0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上 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星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8上 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星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8上 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星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8上 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星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8上 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星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上 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星球版.docx

《8上 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星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上 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星球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上 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星球版.docx

8上地理上册复习提纲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星球版(完整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

②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位于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南北跨纬度很广,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从海陆位置看,(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东部沿海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

2、辽阔的国土:

①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领土面积大的优势:

领土面积大,生存空间大;便于区域间资源的调配,互通有无;“邻居”多,有利于发展陆上贸易和海上贸易

②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000多千米,邻国有14个。

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俄罗斯与我国有不连续界线,在东北西北两处与我国交界);西有哈、吉、塔、阿、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塔、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尼、不;(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缅甸、老挝、越南。

③我国领土四至:

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多),

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ºE多)(南北纬度相差近50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

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附近)、

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ºN多)(东西经度相差62度,距离相距52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我国因东西跨经度大东西时间差异大

我国因南北跨纬度大南北气候(温度)差异大

④东部濒临的海洋:

A、四个近海(从北到南,依次为):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B、两个内海:

(辽东半岛的山东半岛之间的)渤海和(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

D、三大岛屿: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其中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⑤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行政区划:

③、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

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包括自治县、自治洲、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③、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2、特殊的省级行政区域:

①位置最东的省区——黑龙江省最西的省区——新疆

最南的省区——海南省最北的省区——黑龙江省

②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蒙、俄、哈、吉、塔、阿、巴、印)

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

③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

云南省(云或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广东省(粤)、台湾省(台)

④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省

⑤跨经度最多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多的省区——海南省

⑥邻三个自治区的省区——甘肃省(新疆、内蒙古、宁夏)

⑦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和四川省;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1亿。

①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改善。

人口的出生率上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迅速增长。

②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快速增长的人口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破坏严重;住房困难;交通拥挤;失业人口增多等。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1)基本内容是: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衡,东多西少。

我国的人口分布,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尤其是东部沿海平原地区,人口最为稠密;该线西北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尤其是西部内陆高山、荒漠地区,人口最为稀疏。

①原因:

东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湿润多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而西部高原、山地多,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产力低。

②东西人口地理分界线:

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也叫“胡焕庸线”。

5、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又有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大中城市集中。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的构成: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1.5%,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5%,所以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还有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彝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点:

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大部分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2)少数民族分布很广,主要集中于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等地区。

3、民族政策:

各民族不论大小、人口多少,都是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4、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体育项目: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毛南族——马革球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赛马

壮族——三月三歌会维吾尔族——手鼓舞朝鲜族——跳板和长鼓舞

回族——开斋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芦笋节

哈萨克族——叼羊节黎族——竹竿舞。

5、中国少数民族知识——回族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全民主要的生活方式为伊斯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民族整体为穆斯林民族。

回族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在族群内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族有三大节日:

开斋节(大尔迪)、宰牲节(小尔迪)、圣纪。

补充:

1、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记忆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1)卫生许可证号中蕴含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例如,“鄂卫食证字[2014]第××06”,鄂是湖北省的简称。

(2)车牌号中蕴含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例如,浙是浙江省的简称。

(3)地方美食的招牌上蕴含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如,鲁菜(山东省简称鲁)、川菜(四川省简称川)。

(4)成语中蕴含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例如,秦晋之好(秦是陕西省的简称、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5)地方剧种中蕴含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例如,豫剧(豫是河南省的简称),川剧(川是四川省的简称)。

(6)商人的称谓中蕴含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例如,“晋商”(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2、我国的地理位置:

3、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4、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

一、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1、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

第一阶梯包括: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山地、高原、盆地为主。

第二阶梯包括: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海拔2000-1000米;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阶梯包括: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海拔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为主。

3、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A、气候: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B、河流: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了我国主要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C、交通: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部的水上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D、水电:

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二、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1、我国西部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在各类地形中山地所占比重最大,约占33%,平原面积仅占12%。

3、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

4、山区的开发和保护:

开发山区的措施

保护山区注意的问题

①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大力发展多种经营;②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便于发展林业、采矿业;③中草药丰富,可大力发展中草药加工业;④动植物资源丰富,可发展旅游业;⑤利用高山草地,可以发展畜牧养殖业;⑥可利用山区急流建设小型发电站发电

①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山区资源外运,要努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②容易发生自然灾害,要避免和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③水土流失严重,要注意保护山区地面植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总的来说,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有较大优势。

但是,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三、主要地形区

1、我国的主要山脉:

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A、东北--西南走向:

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

B、东西走向:

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C、西北-东南走向:

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等。

D、弧形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E、南北走向:

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2、四大高原

高原

范围

所属阶梯

海拔

地形特征

青藏

高原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之间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

高原

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北至国界,南至长城

第二级阶梯

1000左右

辽阔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

高原

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北至长城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广布

云贵

高原

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地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青藏高原(高、大)、内蒙古高原(平)、黄土高原(黄)、云贵高原(崎)

3、三大平原

平原

位置

海拔

特点

东北

平原

西、北、东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南临渤海

200米以下

面积最大,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

华北

平原

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

50米以下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也称为黄淮海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抵海滨

10米以下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有“水乡”之称,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黑土地)、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乡、鱼米之乡)

4、四大盆地

名称

位置

所属阶梯

其它

塔里木

盆地

新疆境内天山南侧

第二级阶梯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

准葛尔

盆地

新疆境内天山北侧

第二级阶梯

面积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

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第一级阶梯

我国地势最高盆地,矿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

盆地

四川省东部

第二级阶梯

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又“紫色盆地”之称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准噶尔盆地(最北)、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最湿润,“紫色盆地”)

5、三大丘陵

位置

风景旅游区

辽东丘陵

辽东半岛上

千山

山东丘陵

山东半岛上

泰山

东南丘陵

我国东南部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补充:

关键字记忆各地形区的特点

6、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山脉名称

两侧地形区名称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高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

云贵高原

江南丘陵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山脉名称

南侧

北侧

天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1、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显著。

2、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在我国有夏季风和冬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是温暖湿润,受它影响的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冬季风的特点是寒冷干燥,受它影响的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3、冬季风和夏季风比较表:

季风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

冬季风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偏北(西北、东北)

陆地→海洋

寒冷干燥

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气温差异较大;活动剧烈,会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使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偏南(东南、西南)

海洋→陆地

温暖湿润

带来丰富的降水,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易发生旱涝灾害

(到达地区降水增多)

4、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在这条线东南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称为季风区;在这条线西北部地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称为非季风区。

6、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长短和雨带推移。

通常,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

7、降水的时空分布:

(1)从时间上看:

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2)从空间上看:

降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年降水量呈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

8、季风活动的不稳定(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导致我国旱涝灾害频繁。

二、气候复杂多样

1、我国气温的特点:

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自南向北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②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2、夏季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原因是地势高)。

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根据各地的活动积温情况,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可将我国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

干旱地区(荒漠),半干旱地区(草原),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湿润地区(森林)。

5、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影响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气候千差万别。

(2)类型:

东部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

三、大陆性气候显著

1、大陆性气候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海洋性气候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变化明显,具有较强的大陆性性气候特点。

四、气候评价:

复杂多样的气候,不仅使得我国不同地区自然景观异彩纷呈,也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显著的季风气候_,一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水热条件,使得我国亚热带地区成为亚洲和非洲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另一方面也常常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五、补充: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②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⑥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⑦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⑧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一线。

它是以下自然环境的地理分界线: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②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③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④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一、河流湖泊众多

1、我国的河流,其中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500多条。

2、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外流河。

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为外流区。

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地区的河流一般汛期较短、有结冰期,除东北地区部分河流外,它们大多流量小、含沙量大;南方地区的河流大多流量大、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3、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内流河。

内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为内流区。

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内流河水量小,夏季接纳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后形成汛期,此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

4、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5、湖泊:

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

(1)分类:

(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

内流区内的湖泊,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

外流区内的湖泊,基本上是淡水湖。

(2)分布:

A、青藏高原湖区: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咸水湖)B、东部平原湖区:

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巢湖(安徽)、洪泽湖(江苏)

二、长江

1、基本概况:

(1)发源地和注入海洋: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2)我国第一大河:

长江全长6300千米,年径流量一万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3)上、中、下游的划分:

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之间的河段划为上游,宜昌到江西湖口之间的河段划为中游,湖口至入海口之间的河段划为下游。

(4)长江干流流经青(青海)、藏(西藏)、川(四川)、云(云南)、渝(重庆)、鄂(湖北)、湘(湖南)、赣(江西)、皖(安徽)、苏(江苏)、沪(上海)11个省区。

(5)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6)流经干湿地区:

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

(7)流经温度带:

高原气候区、亚热带

(8)主要支流及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

雅砻江:

攀枝花岷江:

宜宾嘉陵江:

重庆;

乌江:

涪陵汉江:

武汉湘江:

岳阳赣江:

九江

2、各河段水文特征:

⑴上游:

长江上游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落差达5000多米,河水多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急流峡谷众多,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⑵中游:

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有众多的河流如湘江、汉江、赣江等汇入,这些支流为长江干流带来丰富的水量;同时,中游地区有许多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等与长江连通,这些湖泊对长江的水量起着天然调节作用。

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

⑶下游:

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无封冻期,有利于航行。

3、开发:

(1)黄金水道:

①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南北延伸,水运网庞大,无封冻期,宜宾以下四季通航,航运价值大;②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客货需求量大,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2)水能宝库:

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其中源头至宜宾段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长江三峡河段水能资源也极为丰富。

(3)主要水利设施:

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

(4)开发利用:

航运,发电,灌溉,淡水养殖,旅游

4、长江洪涝发生原因:

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③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5、长江治理措施:

①加固江防大堤;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④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⑤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⑥禁止人产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⑦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三、黄河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

2、上中下游的划分及特点:

(1)上游(源头至河口):

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电;并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2)中游(河口至桃花峪):

流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流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下游(桃花峪至入海口):

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3、干流流经主要地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影响,在初春时节,形成凌汛。

5、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流经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且黄土质地疏松,易被侵蚀;加上人为滥垦乱伐,破坏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6、治理与开发:

(1)治理:

上中游植树造林;下游疏通河道、加固河堤;兴修水库和水利工程

(2)开发:

水能:

龙羊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灌溉:

河西走廊成“塞上江南”

生活生产用水:

“引黄济青”、“引黄济津”

补充:

1、珠江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东部。

珠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注入南海,全长2210公里,流域在中国境内44.25万平方公里。

主要有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支流水系,北江与东江基本上都在广东境内,三江水系在珠江三角洲汇集,形成纵横交错、港汊纷杂的网状水系。

2、京杭运河

中国除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运河,其中有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800千米,是中国历史上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从开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曾起过重大的作用,但过去由于不加保养,许多河段已断航。

新中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整治,目前江苏、浙江两省境内的河段,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同时,运河还发挥灌溉、防洪、排涝等综合作用。

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它又被用作长江水源北上的输水渠道。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特点

1、根据利用方式的不同,可将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特点: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其中草地和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耕地、林地比重较小;

B、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C、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各类土地人均占有量小,特别是人均耕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