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试题真题练习第1单元第2章 了解生物圈无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7411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试题真题练习第1单元第2章 了解生物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试题真题练习第1单元第2章 了解生物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试题真题练习第1单元第2章 了解生物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试题真题练习第1单元第2章 了解生物圈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试题真题练习第1单元第2章 了解生物圈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试题真题练习第1单元第2章 了解生物圈无答案.docx

《中考生物试题真题练习第1单元第2章 了解生物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试题真题练习第1单元第2章 了解生物圈无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生物试题真题练习第1单元第2章 了解生物圈无答案.docx

中考生物试题真题练习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无答案

2019-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真题练习:

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无答案)

1.(2016•衡阳)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

“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

2.(2016•淄博)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3.(2016•江西)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层分布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Y

B.四种绿藻中X主要分布于最上层

C.池塘出现水华后又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池塘中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4.(2016•石家庄)下列现象属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空气中含有较多氯气的化工厂附近植物叶片会受到明显伤害

B.沙漠地区植物稀少

C.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D.野生人参生长在森林深处

5.(2016•桐城市)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黄山松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影响黄山松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B.阳光C.空气D.温度

6.(2016•临夏州)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7.(2016•遂宁)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B.空气C.温带D.水分

8.(2016•泉州)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

9.(2016•昆明)2016年初,春城昆明寒潮来袭,造成小叶榕等部分行道树枝叶“枯死”.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

C.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D.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

10.(2016•日照)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1.(2016•湘潭)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湘潭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  )

A.在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甜度具有遗传性,不具变异性

C.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D.由环境条件引起甜度的变化不遗传

12.(2016•滨州)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

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

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

13.(2016•宿迁)如图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生活在非洲的大耳狐,导致它们耳朵大小差别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

14.(2016•黑龙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影响桃花开放的环境因素是(  )

A.空气B.温度C.水分D.阳光

15.(2016•长沙)2016年5月,湖南迎来了最强雨季,湘江河床边生长的植物大多被淹死,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影响环境

16.(2016•咸宁)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候鸟迁徙B.山顶的旗形树

C.蛾类夜间活动D.仙人掌叶特化成刺

17.(2016•厦门)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的是(  )

A.沙漠的骆驼尿液很少

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荒漠的骆驼刺根很长

D.山顶树木形成旗形树冠

18.(2016•湘潭)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19.(2016•安庆)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都永远适应生存的环境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20.(2016•泰安)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21.(2016•连云港)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D.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22.(2016•荆门)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坏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23.(2016•茂名)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与水中生活适应

B.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与陆地生活相适应

C.家鸽有坚硬角质喙,与飞行相适应

D.家兔牙齿的分化,与食植物相适应

24.(2016•石家庄)下列生物具有保护色的是(  )

A.竹节虫B.枯叶蝶C.七星瓢虫D.雷鸟

25.(2016•潍坊)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都能适应生存的环境,也以不同方式影响环境

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既有互助也有斗争

C.阳光对植物有决定性影响,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

D.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大量个体死亡,这不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26.(2016•海南)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27.(2016•泉州)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改变生物

28.(2016•齐齐哈尔)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A.大雁南飞B.骆驼刺根系发达

C.海豹皮下脂肪厚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9.(2016•黑龙江)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D.青蛙冬眠

30.(2016•广安)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

A.绿头鸭趾间有蹼B.莲藕根状茎中有气腔

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D.蚯蚓疏松土壤

31.(2016•江西)下列说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匹配的是(  )

A.焚烧、深埋地沟油

B.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D.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

32.(2016•湘潭)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D.蚯蚓能疏松土壤

33.(2016•张家界)下列说法,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鱼儿离不开水

D.人间四月尽芳菲,山寺桃花始盛开

34.(2016•宜兴市)菟丝子的叶片退化,细软的茎缠绕在大豆的茎上,它的根伸进大豆的茎内吸收水分和养料,大豆与菟丝子之间的关系是(  )

A.吸收B.寄生C.捕食D.竞争

35.(2016•济宁)“螳螂扑蝉,黄雀在后”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与下列吻合的是(  )

A.竞争B.合作C.共生D.捕食

36.(2016•湘潭)有研究表明:

提取健康人粪便中的微生物,注入到病人的肠道内,可以快速治愈长期腹泻的病人.由此可以推测,肠道微生物与人的关系是(  )

A.共生B.竞争C.寄生D.捕食

37.(2016•成都)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

A.青草与山羊B.害虫与青蛙C.水稻和稗草D.松树与松鼠

38.(2016•石家庄)下列现象之间属于共生关系的是(  )

A.猎豹与斑马B.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C.草原上的牛和羊D.猪和猪肉绦虫

39.(2016•石家庄)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

C.麦田中的小麦和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

D.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0.(2016•永州)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

B.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

C.“阳光→草→鼠→狐”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大气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绿色植物体内

41.(2016•济宁)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不能直接或间接为人提供(  )

A.氧气B.植物产品C.动物产品D.能量

42.(2016•福州)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劳动者

43.(2016•咸宁)“叶落归根”,落叶最终将在下列哪项的作用下回归土壤(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水份

44.(2016•广东)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5.(2016•成都)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兔子B.蘑菇C.蝗虫D.水稻

46.(2016•宁波)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47.(2016•赤峰)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鱼缸内的一群金鱼B.麦田中的小麦

C.坝上繁茂的草原D.街道旁的两排杨树

48.(2016•黑龙江)下列可以看作生态系统的是(  )

A.森林里所有的鸟B.河里所有的鱼

C.草原上所有的动物D.一片森林

49.(2016•泉州)据上题所述,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

50.(2016•潍坊)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

A.乙B.丙C.丁D.己

51.(2016•茂名)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草、兔、鼠、蛇、鹰等生物,根据你所学的生物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这些生物可构成3条食物链

C.该生态系统的其中一条食物链为:

草→兔→鹰→细菌

D.蛇会冬眠,影响蛇冬眠的因素是温度

52.(2016•岳阳)下列关于岳阳南湖的叙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清澈透亮的南湖水B.美丽怡人的千亩湖

C.湖水中灵动的鱼儿D.岸边摇曳的杨柳树

53.(2016•海南)下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B.

C.

D.

54.(2016•遂宁)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C.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55.(2016•石家庄)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以分解有机物为主,靠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废物取得能量的生物叫(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

56.(2016•齐齐哈尔)素有“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57.(2016•湘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58.(2016•烟台)春天来了,烟台市境内的昆嵛山、磁山、艾山、招虎山、罗山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它们属于(  )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59.(2016•潍坊)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60.(2016•海南)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草

C.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和有毒物质逐级增多

D.该食物网中的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61.(2016•鄂州)如图,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植物草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

D.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62.(2016•齐齐哈尔)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兔←鹰B.草→兔→鹰→分解者

C.草←兔←鹰D.草→兔→鹰

63.(2016•柳州)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水→草→牛B.草籽→麻雀→鹰

C.阳光→鼠→蛇D.草→吃草昆虫→食虫草

64.(2016•咸宁)如图是一食物的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Y、Z都是植食性动物

B.草是生产者,其它为消费者

C.从数量上分析,X+Y+Z>蝗虫

D.图示的食物网由3条食物链组成

65.(2016•咸宁)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

A.昆虫→蛇→鹰B.草→兔→狼→细菌

C.阳光→草→兔→狼D.草→昆虫→青蛙→蛇→鹰

66.(2016•衡阳)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

67.(2016•临夏州)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  )

A.青草←野兔→狼

B.青草→野兔→狼

C.阳光→青草→野兔→狼

D.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

68.(2016•连云港)如图表示一个常见的食物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有的食物链包括5个环节

C.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不可能减少

D.最长的食物链是:

草→鼠→蛇→鹰

69.(2016•上海)下列选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

A.鼠→蛇→鹰B.鹰→兔→草C.鼠→兔→狐D.草→兔→鹰

70.(2016•十堰)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下列有关食物链:

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丁是分解者

C.乙、丙之间是捕食关系

D.甲、乙生物的细胞结构相同

71.(2016•石家庄)下列各条食物链中,能够成立的是(  )

A.植物→鹿→羚羊→鹰B.阳光→草→兔→狐

C.田鼠→蛇→鹰D.植物→鼠→蛇→鹰

72.(2016•福州)以下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月季→蚜虫→瓢虫B.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C.月季←蚜虫←瓢虫D.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73.(2016•包头)据图1和图2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图1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则D代表分解者

B.若图2表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则C代表二氧化碳

C.若去掉箭头①,则图1的剩余部分可表示A、B、C、D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D.若图1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则它们的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74.(2016•临沂)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符合能量流动过程的是(  )

A.草→食虫鸟→兔→鹰

B.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青蛙

75.(2016•阜阳)某中学八年级一班的同学对一块农田观察后,画了一副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你分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这个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

B.这个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

C.这个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

D.蛇和鸟都能获得最多的能量

76.(2016•广东)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77.(2016•黄冈)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B.“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若水体受到污染,则大鱼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多

78.(2016•菏泽)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获取的能量最多

B.营养级越多,积聚的能量越多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D.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到20%

79.(2016•茂名)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这里的“物质循环”是指(  )

A.动物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B.动物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到自然界中

C.动物能为植物提供粪便,促进植物生长

D.动物能抑制植物的生长,保护自然界中生物的平衡

80.(2016•德州)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

千焦),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

B.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

C.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81.(2016•孝感)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

B.狐和兔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