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考试改革机试习题各章蔡桂菊.docx
《工程力学考试改革机试习题各章蔡桂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力学考试改革机试习题各章蔡桂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力学考试改革机试习题各章蔡桂菊
静力学基础
一、判断题
1.刚体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不变的物体。
(V)
2.在刚体上加上(或减)一个任意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不会改变。
(X)
3.一对等值、反向,作用线平行且不共线的力组成的力称为力偶。
(V)
4.固定铰支座的约束反力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X)
5.力的可传性原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只适用于刚体。
(V)
6.在同一平面内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三个力构成的力系必定平衡。
(X)
7•力偶只能使刚体转动,而不能使刚体移动。
(V)
8.表示物体受力情况全貌的简图叫受力图。
(V)
9•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任意移动,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
(X)
10.构成力偶的两个力F=-F,所以力偶的合力等于零。
(X)
11.
图示三个不为零的力交于一点,则力系一定平衡。
(X)
Fr
12.图示圆轮在力F和m的力偶作用下保持平衡,说明力可与一个力偶平衡。
(X)
13.图示力偶在x轴上的投影工X=0,如将x轴任转一角度到蛊1轴,那么工Xi(V)
14.
15.如果两个力偶的力偶矩大小相等,则此两个力偶等效。
16.
(X)
图示构件A点受一点力作用,若将此力平移到B点,其作用效果相同
17.如果将图示力F由A点等效地平移到B点,其附加力矩M=Fa
18.若两个力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必定相等。
19.两个大小相等、作用线不重合的反向平行力之间的距离称为力臂。
20.力F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零,则该力一定为零。
21.力偶使刚体只能转动,而不能移动。
22.力沿其作用线任意滑动不改变它对同一点的矩。
2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组平衡力系。
24•两个力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相等,此两力必相等。
25.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意点的力矩值恒等于此力偶的力偶矩,同时与力偶与矩心间的相对位置相关。
二、选择题
1、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杆系结构B薄壁结构
C块体结构D薄壳结构
2、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B。
A强度B刚度
C稳定性D应力
3、构件必需满足。
A强度要求B刚度要求
C稳定性要求D强度、刚度与稳定性要求
4、材料力学把物体抽象化为D_力学模型。
A构件B结构
C刚体D变形固体
5、刚体是指―B—。
A在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和尺寸会产生变形的物体
B在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和尺寸都绝对不变的物体
C符合均匀连续性假设的物体
D符合各向同性假设的物体
6当外力消除后变形不能消失,这样的变形称为B。
A弹性变形B塑性变形
C屈服变形D弯曲变形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变形体。
B.在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刚体。
C.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
D.工程力学是在塑性范围内,大变形情况下研究其承截能力。
2.依据力的可传性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物体内的任意一点。
B.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任何一点。
C.力不可以沿作用线移动。
D.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
3.下列正确的说法是(D)
A.工程力学中,将物体抽象为刚体。
B.工程力学中,将物体抽象为变形体。
C.工程力学中,研究外效应时,将物体抽象为刚体。
而研究内效应时,则抽象
为变形体。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关于约束的说法是(D)
A.柔体约束,沿柔体轴线背离物体。
B.光滑接触面约束,约束反力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物体。
C.固定端支座反力可以正交分解为两个力方向假设。
D.以上AB正确。
5.力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力偶可以用力来维持平衡
B.力偶的合成结果仍为一力偶
C.力偶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二力偶,互为等效力偶
D.力偶不可以任意搬动
6.构件的刚度是指构件(C)
A.抵抗破坏的能力
B.不产生变形的能力
C.抗变形的能力
D.保持平衡的能力
7.构件的强度是指构件(A)
A.抵抗破坏的能力
B.不产生变形的能力
C.抵抗变形的能力
D.保持平衡的能力
8.力偶对物体产生的运动效应为(A)
A.只能使物体转动
B.只能使物体移动
C.既能使物体转动,又能使物体移动
D.
它与力对物体产生的运动效应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偶等效
A.a与b、c与d
m—刃N■cm
(c)
C.a与d、
B.a于c、b与d
W)
b与cD.没有相等的
10.同一个力在两个互相平行的同向坐标轴上的投影
A.大小相等,符号不同
(C)
B.大小不等,符号不同
C.大小相等,符号相同
D.大小不等,符号相同
11.图示圆轮由0点支承,在重力P和力偶矩m作用下处于平衡。
这说明
(D)
A.支反力R0与P平衡
B.m与P平衡
C.m简化为力与P平衡
D.R0与P组成力偶,其m(RO,P)=-P・r与m平衡
12.依据力的可传性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物体内的任意一点;
B.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任何一点;
(D)
C•力不可以沿作用线移动;
D.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
13.在某一平面内的两个汇交力可合成为一个力,反之一个力也可分解为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
今给定F,将其分解为F1、F2,已知F1与F的夹角a,F2与F的夹角为Bo现在为夹角a定值,欲使F2的大小具有最小值,二分力的夹角a+B应(A)
A.等于90
B.
大于90C.小于90
XF2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判断题
1.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为0时,则力系一定简化一个力偶。
(X)
2.平面任意力系中只要主矢为0,力系总可以简化为一个力。
(X)
3.平面任意力系中主矢的大小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
(X)
4.平面任意力系中主矩的大小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X)
5•作用在刚体上任意力系若力的多边形自行封闭,则该力系一定平衡。
(V)
6.平面任意力系向任意点简化的结果相同,则该力系一定平衡。
(V)
7.求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时,每选一次研究对象,平衡方程的数目不受限制。
(X)
8.已知一刚体在五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如果其中四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O点,
则第五个力的作用线必过O点。
(V)
9.如图所示,刚体在ABC三点受F1,F2,F3三个力的作用,则该刚体处于平衡状态。
10.当平面任意力系对某点的合力矩为零时,该力系向任一点简化的结果必为一
个合力。
(X)
1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中各力首尾相接,但在作力多边形时各力的
顺序可以不同。
(V)
1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力的多边形自行封闭。
(V)
13.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平衡问题时,所选取的两个轴必须相互垂直。
(V)
14.当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选择几个投影轴就能列出几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X)
15.下图是由平面汇交力系作出的力四边形,这四个力构成力多边形封闭,该力F4
系一定平衡。
(X)
Fs
16.
图示物体的A、B、C、D四点各有一力作用,四个力作出的力多边形闭合,则
此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18.平面任意力系,其独立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为刀Fx=0,刀MA=0,刀MB=0,
但要求矩心A、B的连线不能与x轴垂直。
(V)
19.无论平面汇交力系所含汇交力的数目是多小,都可用力多边形法则求其合力。
(V)
20.应用力多边形法则求合力时,所得合矢量与几何相加时所取分矢量的次序有
关。
(X)
21.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为一合力偶,此合力偶与各分力偶的代数和相等。
(V)
22.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内任一点简化的主矢,与原力系中所有各力的矢量和相
等。
(V)
23.—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后,得到一个力和一个力偶,但这一
结果还不是简化的最终结果。
(V)
24.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得到的主矩大小都与简化中心位置的
选择有关。
(V)
25.只要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的结果主矩不为零,一定可以再化为一个合力。
(X)
26.在求解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时,写出的力矩方程的矩心一定要取在两投
影轴的交点处。
(X)
27.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是基本直角坐标系而导出来的,但是在
解题写投影方程时,可以任意取两个不相平行的轴作为投影轴,也就是不一定要
使所取的两个投影轴互相垂直。
(X)
28.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是力的多边形自行封闭。
(X)
29.合力总是大于分力。
(X)
30.平面汇交力系求合力时,作图的力序可以不同,其合力不变。
(V)
二、选择题
1.图所示一平面上A、B、C、D四点分别有力作用,这四个力画出的力多边形自
行闭合,若向平面内任一点
K0简化可得
ft
(A)
A.
MO=Q
R=0
B.
MO工0,
R=0
C.
MO0,
RK
LA
D.
M0=0,
Rm0
ft
2.图示梁AB—端是固定端支座,另一端无约束,这样的梁称为悬臂梁。
已知P=qL,a=4宁,梁自重不计,求支座A的反力。
试判断用哪组平衡方程可解。
(B)
yP
oO=0:
・Y呱业ZSS
A
3.图中的分力F1,F2,F3作用于一点,其合力为F。
则以下力的多边形中错误的是
5.如图所示重量为G的木棒,一端用铰链顶板上A点用一与棒始终垂直的力F在另一端缓慢将木棒提起过程中,F和它对A点之矩的变况是(C)
A.力变小,力矩变小
B.力变小,力矩变大
C.力变大,力矩变大
D.力变大,力矩变小
6.简支梁AB受载荷如图(a)、(b)、(c)所示,今分别用FN1FN2FN3
D斤胡^血二尺恥
A
I
dm.
■
37^7.
L/2
L/2
rj
w
1
A
1
A
4
1.
r/a
■J
2L/»
■1
Cb)
■1
T
必
■
>
1
◎
7.
图示平面系统受力偶矩为M=10Kn.m勺力偶作用。
当力偶M作用于AC杆时,A
9.图示平面系统受力偶矩为M=10Kn.m勺力偶作用。
当力偶M作用于BC杆时,A
10.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A.4kN
B.5kN
C.8kN;
D.IOkN
(B)
1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C)
A.各力作用线在同一平面上的力系,称为平面任意力系。
B.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意点简化,主矩与简化中心无关。
C.平面平行力系是平面任意力系的一种特殊情况。
D.对平面汇交力系,也可以使用力矩平衡方程。
12.在图示结构中,如果将作用于构件AC的力偶M搬移到构件BC上,则A、B、
C三处约束反力的大小(A)
A.
都不变
B.A、B处约束反力不变,C处约束反力改变
C.都改变
D.A、B处约束反力改变,C处约束反力不变
13.汇交二力,其大小相等并与其合力一样大,此二力之间的夹角必为(C)
A.0B.90C.120D.180
14.一物体受到两个共点力的作用,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其合力(C)
A.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
B.至少比一个分力大
C.不大于两个分力大小的和,不小于两个分力大小的差
D.随两个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15.平面内三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3N9N和6N,它们的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分别为(B)
A.24N和3NB.18N和0C.6N和6ND.12N和9N
16.试分析图所示的鼓轮在力或力偶的作用下,其作用效应是(C)
A.仅a、c情况相同B.仅a、b情况相同
C.仅b、c情况相同D.a、b、c三种情况都相同
17.等边三角板ABC的边长为a,沿三角板的各边作用有大小均为P的三个力,
(B)
在图所示的三种情形中,最后合成结果为R=0的情形是
c/P
P
r
(b)
图4—1
18.一平面任意力系先后向平面内A、E两点简化,分别得到力系的主矢Ra、Rb
(A)
和主矩MaMb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A、B两点连线不在Ra或Rb的
作用连线上)应是
C.Rm0moM0D.R=0mom0
20.若平面任意力系向某点简化后合力矩为零,则合力(C)
A.一定为零B.一定不为零
C.不一定为零D.与合力矩相等
21.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也可以用三力矩式平衡方程工m(F)=0,
工m(F)=0,工mc(F)=0,表示,欲使这组方程是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其附加条件为(D)
A.投影轴X轴不垂直于A、B或B、C连线。
B.投影轴丫轴不垂直于A、B或B、C连线。
C.投影轴X轴垂直于y轴。
D.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22.一个不平衡的平面汇交力系,若满足刀X=0的条件,则其合力的方位应是(A)
A.与x轴垂直B.与x轴平行
杆件的内力分析
一、判断题
1.轴力是指杆件沿轴线方向的内力。
(V)
2.内力图的叠加法是指内力图上对应坐标的代数相加。
(V)
3.两根等长的轴向拉杆,截面面积相同,截面形状和材料不同,在相同外力作用
下它们相对应的截面上的内力不同。
(X)
4.如图示截面上,弯矩M和剪力Q的符号是:
M为正,Q为负。
(X)
订口
5.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Q图有突变,M连续但不光滑。
(V)
6.梁在集中力偶作用截面处,M图有突变,Q图无变化。
(V)
7.梁在某截面处,若剪力Q=Q则该截面的M值一定为零值。
(X)
8.梁的内力图通常与横截面面积有关。
(X)
9.梁的剪力图如图所示,则梁的BC段有均布荷载,AB段没有。
(V)
11.
梁上某段无荷载作用,即q=0,此段剪力图为平行x的直线;弯矩图也为平行x轴的直线。
(X)
12.梁上某段有均布荷载作用,即q=常数,故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
13.
极值弯矩一定是梁上最大的弯矩。
14.
(V)
(X)
(X)
梁内最大剪力的作用面上必有最大弯矩
16.用截面法确定梁横截面的剪力或弯矩时,若分别取截面以左或以右为研究对
象,则所得到的剪力或弯矩的符号通常是相反的。
(X)
17.简支梁若仅作用一个集中力P,则梁的最大剪力值不会超过P值。
(V)
18.梁上某一横截面的弯矩等于作用于此截面任一侧(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
力对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利用此规律,可不列出平衡方程,就能直接确定横截面弯矩值的大小。
(V)
19.两个简支梁的的跨度及所承受的载荷相同,但由于材料和横截面面积不同,
故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就不一定相同。
(X)
20.在梁的某一段内,若无载荷作用,即q(X)=0,则由弯矩,剪力和载荷集
度之间的微分关系可知,弯矩图一定是一斜直线。
(X)
21.在梁某一段内的各个横截面上的,若剪力均为零,则该段内的弯矩必为常量。
22.在梁上作用的向下的均布载荷,即q为负值,则梁内的剪力Q也必为负值。
(X)
23.从左向右检查所绘剪力图的正误时,可以看出,凡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发
生突变,突变值的大小与方向和集中力相同,若集中力向上,则剪力图向上突变,突变值为集中力大小。
(V)
二、选择题
1.材料力学中的内力是指(D)
A.物体内部的力
B.物体内部各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
C.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变形量
D.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某一截面两侧各质点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的改变量
2.
(D)
(C)
图示拉(压)杆1—1截面的轴力为
B.N=2P
C.N=3PD.N=6P
1
一EF
——r
^1
A.N=P
6P
^2P
3.图示1—1截面的轴力为
A.70KNB.90KNC.—20KND.20KN
20kN
70kN
A.仅有轴向变形
B.仅有横向变形
C.轴向变形和横向变形
D.轴向变形和截面转动
A.梁上所有外力对截面力矩的代数和
B.截面左段梁(或右段梁)上所有外力对任何矩心的代数和
C.截面左段梁(或右段梁)所有外力(包括力偶)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D.截面一边所有外力对支座的力矩代数和
9.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B)
A.发生转折B.发生突变
C.无影响D.发生弯曲
10.用一截面将梁截为左、右两段,在同一截面上的剪力、弯矩数值是相等的,按静力学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其符号是相反的,而按变形规定,则剪力、弯矩的符号(C)
A.仍是相反的;
B.是剪力相反,弯矩一致;
C.总是一致;
11.在梁的集中力作用处,
D.是剪力一致,弯矩相反。
其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横截面上的弯矩
(A)
A.相同
B.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C.相同
D.符号一致,数值不相等。
12.在梁的集中力作用处,
其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横截面上的剪力
(C)
A.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同;
B.大小相等,符号相
杆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一、判断题
1.图形对任意轴的惯性矩恒大于零。
(V)
2.静矩和惯性矩与图形的材料有关。
(X)
3.静矩和惯性矩是对一定坐标而言,对不同的坐标轴,这些几何量有不同。
(V)
4.图形对过形心的坐标轴的面积矩为零。
(V)
5.矩形对其一对称轴Z的惯性矩为I,则当其长宽比保持不变,而面积增加一
倍时,该矩形对Z的惯性矩将变为41。
(X)
6.圆形截面,若直径增大1倍,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将增大为原来的4倍。
(X)
7.惯性矩有正值、有负值也有零,而面矩只有正值。
(X)
8.轴力越大,杆件越容易被拉断,因此轴力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杆件的强度。
(X)
9.A、B两杆的材料、横截面面积和载荷p均相同,但La>Lb,所以△La>ALb
(两杆均处于弹性范围内),因此有£a>£b。
(X)
10.一圆截面轴向拉杆,若其直径增加一倍,则抗拉强度和刚度均是原来的2倍<
(X)
NLNL
11.由变形公式△即E/AL可知,弹性模量E与杆长正比,与横截面面积
成反比。
(X)
12.工程上通常把延伸率SV5%勺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V)
13.低碳钢的抗拉能力高于抗压能力。
(V)
14.中性轴是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V)
15.弯矩图表示梁的各横截面上弯矩沿轴线变化的情况,是分析梁的危险截面的
依据之一。
(V)
16.最大弯矩Mma>只可能发生在集中力F作用处,因此只需校核此截面强度是否
(X)
满足梁的强度条件。
(X)
17.对弯曲变形梁,最大挠度发生处必定是最大转角发生处。
18.在匀质材料的等截面梁中,最大拉应力口皿和职大压应力^晦必出现在弯矩
(X)
值M最大的截面上。
19.对于等截面梁,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在数值上必定相等。
(X)
Mr
20.弯曲应力公式(7=E适用于任何截面的梁。
(X)
21.矩形截面梁发生剪切弯曲时,其横截面的中性轴处,7=0,T最大。
(V)
22.梁的横截面上作用有负值弯矩,其截面中性轴上侧各点受到压应力作用,下
侧各点受到拉应力作用。
(X)
23.对于横力弯曲的梁,若其跨度和截面高度之比大于5,则用纯弯曲建立的弯曲
正应力公式计算所得的正应力。
(V)
24.梁产生纯弯曲变形后,其轴线即变成了一段圆弧线。
(V)
25.梁弯曲时,梁内有一层既不受拉又不受压的纵向纤维就是中性层。
(V)
26.中性层是梁平面弯曲时纤维缩短区和纤维伸长区的分界面。
(V)
27.弯曲正应力公式是由矩形截面梁推导出的,故只适用于纯弯曲,而不适用于
横力弯曲。
(X)
二、选择题
1.材料的许用应力[(7]是保证构件安全工作的(A)
A.最高工作应力
B.最低工作应力
C.平均工作应力
D.最低破坏应力
2.在确定材料的许用应力时,是(A)
A.以极限应力7U除以安全系数作为许用应力
B.以弹性极限应力ce作为许用应力
C.屈服极限应力cs除以安全系数作为许用应力
D.以弹性极限应力ce除以安全系数作为许用应力
3.最大弯矩截面最大拉应力等于最大压应力的条件是(C)
A.梁材料的拉压强度相等B.截面形状对称于中性轴
C.同时满足以上两条D.截面形状不对称于中性轴
4.直梁弯曲强度条件cmax二%<[c]中,cmax应是(D)上的最大正应力。
梁的最大横截面
A.最大弯矩所在截面B.
5.
图示圆截面悬臂梁,若其它条件不变,而直径增加一倍,则其最大正应力是原
l—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