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114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加快“十二五”时期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的通知》(成办发〔2009〕64号),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产业,主要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

一、规划背景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正在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强化文化软实力,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相结合是世界发展的一种潮流,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战略发展重点和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间,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文化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要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在“十二五”时期大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成都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全面提升;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成委发〔2011〕23号)中,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在成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这一切表明,“十二五”时期,成都文化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

   在充分发挥成都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成都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06—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9%,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产业发展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是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各项工作,文艺院团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完成。

二是培育引进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先后组建了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文旅集团等大型国有文化骨干企业,引进了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三是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格局,规划形成了一批以创意设计、文博旅游、数字音乐、艺术品原创等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产业功能区。

四是实施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利用旧城改造机遇,以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为导向,打造了锦里二期、宽窄巷子、金沙遗址博物馆等一批城市文化产业品牌项目。

五是搭建了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在西部率先建立了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建立健全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投融资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促进国内外文化产业交流的平台。

  与此同时,成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制约和挑战:

文化产业总量不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不多,产业竞争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明显,对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强;在国内有重大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重点项目不多;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核心创意人才、领军人物等文化产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仍然是制约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结合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培育重点优势行业,繁荣城乡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成都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推动文化持续发展和全面繁荣。

     2.坚持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充分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营造良好环境。

     3.坚持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以集中集聚和均衡发展相结合,实现文化产业规模效应。

     4.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5.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三)总体思路

在“十一五”发展基础上,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以规划为基础,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突出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出版发行等七大行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以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区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载体建设。

以培育和引进骨干企业为重点,发挥资源整合和引导示范作用,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以品牌企业、品牌园区、品牌产品为重点,构建文化产业品牌体系。

以健全发展平台、优化公共服务、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为重点,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四)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7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着力提升文化要素聚集力、文化产业带动力和文化产品供给力,发挥全省文化产业排头兵、增长极和辐射源作用,把成都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产业聚集区,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加快推进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以下简称成都东村)和区(市)县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和发展,坚持文态、业态、形态、生态有机结合,以产业链构建与完善、文化与科技相融合、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为导向,提升现有园区、基地的产业承载能力,培育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统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规划建设,遵循集约发展、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规划在产业集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实施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要素组合得当、投入产出平衡、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提升产业集聚的综合效益;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为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载体条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搭建投融资、技术研发、产业交流和产品展示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

专栏1“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1.成都东村

规划范围:

西至沙河,北至成渝高速五桂桥段及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老成渝路三环路内段及成龙路南侧,涉及成华区、锦江区和龙泉驿区部分区域,总面积约41平方公里。

总体定位:

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发展目标:

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韵味,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城市中的城市”,建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新城。

发展思路:

以创意化、数字化、国际化为导向,率先引入或孵化前瞻型业态,重点发展传媒、影音娱乐、动漫游戏、文博艺术、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等优势领域,努力占据产业高端,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2.区(市)县文化创意产业区

成都高新区:

以文化科技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

锦江区:

以创意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

成华区:

以数字音乐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区。

青羊区:

以文博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

双流县:

以动漫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

都江堰市:

以文博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

大邑县:

以文博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

(二)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做大做强国有文化集团,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扶持本地骨干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重点扶持一批文化领军企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提高全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

支持企业加大对技术装备和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注重品牌塑造、维护和推广,引进核心创意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中小文化企业,完善新创企业孵化服务,引导企业把握技术应用和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鼓励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完善和创新商业模式,开展产业配套协作,提升中小文化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三)构建产业品牌体系,扩大文化产业品牌效应

以产品、企业、园区、名人为支撑,构建文化产业品牌体系,扩大资本聚集、消费导向、产业示范和利润增长等多重文化产业品牌效应。

以文化与旅游结合为导向,有效挖掘城市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内涵,塑造一批具有良好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特色文化品牌产品;以传媒、文博旅游、演艺娱乐、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为重点,培育一批能够吸纳先进要素,引导市场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企业;以产业园区、特色街区、艺术聚落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产业示范效应和聚集效应,对城市经济具有带动效应的品牌园区;以文学家、艺术家、设计师、企业家为重点,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代表行业领先水平的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

(四)发展城市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消费新热点

抓住旧城改造的机遇,发挥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文化与商业融合为导向,打造文化产业特色街区。

发掘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文化资源,改造利用老工业厂区,创新商业模式,开发特色文化体验消费,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实现城市更新、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发挥市域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差异化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城市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五)健全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建立完善产权交易、投融资、节庆会展、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等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支持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规范化发展,健全文化产权交易平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新适合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文化企业和项目信贷融资评估机制。

建立成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产业发展,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依托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双年展等节庆会展,培育城市文化节会品牌,促进成都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提升节会平台的国际化水平;依托本土高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多层次教育资源,鼓励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实训基地,搭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供给平台;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搭建文化产业孵化器,完善中小企业孵化服务。

     四、发展重点

   

(一)传媒。

     1.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传媒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到2015年,成都传媒集团年产值达到70亿元,集团资产规模达到200亿元,成为国内知名的以全媒体深度融合为特色的综合传媒集团,打造全国领先的传媒数字内容基地。

     2.发展措施。

   

(1)做大做强成都传媒集团。

在稳固传统媒体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建立多元化的新媒体渠道,拓展传统媒体资源的新媒体用户和市场;通过跨领域合作和资本运作,积极与国际国内领先企业合作,提升成都新媒体内容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2)继续加强传统媒体建设。

打造知名传媒品牌,进一步扩大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广告等传统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形成以成都传媒集团为龙头,联合国家、省、市传媒资源,优势突出的传统传媒产业体系。

大力加强传媒竞争力建设,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扩大本土传媒覆盖范围。

重点打造成都东村传媒文化中心,建成现代传媒基地,内容集成与播控中枢、三网融合试点体验区。

   (3)大力培育新媒体内容产业。

加快推动数字内容发展,依托东村国际文化创意港、东村新媒体产业园,发展数码内容制作、手机游戏动漫,以及移动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媒体,搭建新媒体产业发展平台,创新媒体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打造以数字新媒体产业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重点发展数字音乐,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的新媒体内容运营服务,整合本地广电内容和省内具有特色的视听节目,通过战略合作,积极向互联网用户、广电网络用户、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多媒体移动电视用户,以及其他城域网络用户提供广电节目的新媒体内容产品和服务。

专栏2“十二五”期间传媒业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项目内容

成都东村传媒文化中心

成都东村

 

以传媒内容制作与传播为核心,引进国内外影视内容制作机构,融合线上与线下,跨界整合泛娱乐和创意内容,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立体放送,建设现代传媒基地、内容集成与播控中枢、三网融合试点体验区。

东村国际文化创意港

以数码内容制作和演艺娱乐为核心,建设文化内容产业中心、数码内容体验馆、媒体交流中心,以及百老汇剧院、音乐版权中心、媒体内容制作大厦,打造集数码内容制作发行、手机游戏动漫研发、艺人培训、创意体验、现代商业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东村新媒体产业园

以移动媒体、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为核心,重点发展新媒体数据、移动媒体内容、新媒体广告,卫星机顶盒服务、数字媒体数据服务、数字电视中间件,互联网数据服务、三维制作与虚拟现实服务,以及动漫出版、网络游戏等领域,搭建新媒体产业研发、孵化、金融、会展、培训等平台,打造以新媒体产业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二)文博旅游。

     1.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文博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以上。

到2015年,规划建设1—3座公益性博物馆,3个博物馆群,完成1—3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修复与利用,兴办100座以上民办博物馆。

完善文博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市场机制,建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博旅游之都”。

     2.发展措施。

   

(1)提升现有博物馆的现代化水平。

以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等为重点,充分运用视听、影像、信息、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展陈技术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构建博物馆信息网络。

   

(2)加强文博旅游项目的营销推广。

发挥成都文旅集团的资源整合平台优势,以锦里拓展区、宽窄巷子拓展区、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街区和街子、黄龙溪等“天府古镇”为开发重点,面向国内外实施整合营销。

整合全市文博资源和旅游资源,联合国内外媒体、旅游组织、旅游机构、旅游网站等旅游产业链上的重点环节,借助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的渠道优势和运营模式,构建成都文博旅游营销网络。

   (3)实施文博旅游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等重点项目,不断延伸文博旅游产业链,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提升我市文博旅游品牌影响力。

专栏3“十二五”期间文博旅游业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项目内容

锦里拓展区

武侯区

依托锦里延伸段及周边区域,整体规划拓展特色古街空间范围,进一步挖掘和展示三国文化特色,营造特色风貌。

深入开发锦里古街民俗文化产品,完善都市休闲旅游产品结构。

有效配置业态,增强城市现代服务功能,提升管理运营水平,打造三国蜀汉文化特色商业街区。

宽窄巷子拓展区

青羊区

将实业街水表厂及成都军区38分部进行整体规划,统一拆迁建设,扩大宽窄巷子空间规模。

建设宽窄巷子精品文化酒店、1-3家精品特色小型客栈、巧克力博物馆等特色项目,形成以宽窄巷子为核心的特色商业街区。

国际非物质文化

遗产博览园

按照国际化的建设标准、文化展示、传承理念和运作模式,打造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久载体,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永久平台,建成集非遗文化保护传承、非遗产品生产性开发、科普教育、会议会展、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力争申报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大慈寺历史文化

街区

锦江区

依托大慈寺片区宗教历史文化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打造集商业、酒店、服务式公寓为一体的文化商业综合体项目,引入现代商业消费业态,培育都市休闲旅游功能,带动周边街道业态转型升级,形成集观光、体验、休闲、购物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聚集区。

民办博物馆聚集区

成都东村

以民办博物馆和艺术原创为重点,以文博艺术与旅游业互动发展为导向,以博物馆岛、当代艺术谷地为载体,建设国内最具特色的民办博物馆聚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创作、展示、交易和学术研究中心。

安仁中国博物馆

小镇

大邑县

依托安仁古镇,以近现代历史文化为特色,建成文物交易市场、拍卖中心、鉴赏培训中心及一批商务酒店和家庭旅馆,形成集展览陈列、旅游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安仁文博旅游产业片区。

天府古镇

都江堰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蒲江县等

依托街子古镇、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五凤古镇、西来古镇、龙池小镇等项目,培育“天府古镇”品牌。

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的开发理念,突出产品的特色和创意。

以古镇开发为核心带动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完善的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链。

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天府古镇”的品牌影响力,发挥旅游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

   (三)创意设计。

     1.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创意设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

到2015年,培育1-3个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引进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设计企业、设计师工作室,打造1个在中西部具有影响力的设计主题展会,初步形成“成都设计”品牌效应,建成全国一流的创意设计基地。

     2.发展措施。

    

(1)加快建设创意设计产业园区。

依托文旅“领·Show”创意设计园、“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东村设计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创意设计企业和机构,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设计等领域。

   

(2)健全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工业设计共性技术平台,完善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展示交易、行业交流等平台,促进设计成果转化。

扶持本地重点企业和知名设计机构,发挥骨干企业和领军人物的行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培育成都设计品牌。

   (3)培育创意设计品牌展会。

组织开展创意设计推广活动,举办“太阳神鸟”杯创意设计大赛、创意设计精品展、创意设计论坛等各类交流活动。

鼓励本地设计企业参加国内外设计展览、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设计创意类奖项的评选,支持具有成都文化特色的自主品牌设计产品的市场推广。

专栏4“十二五”期间创意设计业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项目内容

文旅“领·Show”创意设计园

成都东村

 

成都东村

以建筑设计为核心,建设“中国建筑设计博物馆”,配置商务、商业、酒店等业态,配套休闲公园、公寓住宅等城市功能,打造融创意、设计、会展、生态、居住于一体的“设计总部基地”。

东村设计创意产业园

建设现代商务楼宇,以创意设计为核心,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类企业和机构,完善信息交流、公共技术、展示交易、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打造具有原创力和辐射力的创意设计基地。

“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

锦江区

项目以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周边适合的楼宇为载体,依托园区形成的产业聚集效应,规划打造园区三期项目。

引进符合园区功能定位的机构和企业,完善园区周边配套业态,有序拓展红星路35号园区产业发展空间。

(四)演艺娱乐。

    1.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演艺娱乐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以上。

到2015年,创作3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典剧目、5—8部文化旅游剧并实现常态演出。

新建3—5个大型综合性剧院,增加座席数20000个。

演艺娱乐业主要指标及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打造中西部演艺娱乐中心。

    2.发展措施。

   

(1)打造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演艺娱乐剧目。

以经典剧目和旅游演艺剧目为重点,充分挖掘川蜀文化,运用现代高科技的展现手法创新表现形式,提升剧目的吸引力,打造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有全国影响力和市场效益的演艺产品。

努力提升《金沙》、《天府蜀韵》、《魔幻金沙》等剧目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效益。

   

(2)加大演艺娱乐基础设施建设。

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大魔方”文化娱乐综合体、金沙国际演艺中心和东村国际演艺度假区为重点,建设影视主题体验区、数字电影中心和演艺基地,并整合影视及衍生娱乐内容,发展影视、音乐、演艺以及娱乐、休闲等旅游配套服务,形成满足不同需求、多层次的演艺娱乐设施。

   (3)进一步繁荣演艺市场。

以经典剧目、传统剧目和旅游演艺剧目为重点,加大演艺消费政策扶持力度。

鼓励演艺企业和机构大力生产和引进高端精品剧目,提升演艺产品的质量,繁荣演艺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专栏5“十二五”期间演艺娱乐业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项目内容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

成华区

依托工业建筑,以数字音乐产业和音乐互动体验为核心,配置音乐平台运营、艺术展示、主题演艺、音乐培训、商务办公等支撑业态,配套文化餐饮、设计酒店、高端会所等商业业态,打造集演艺、商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园式文化特色街区。

“大魔方”文化娱乐综合体

成都

高新区

建设承担大型演艺活动和体育赛事功能的现代文化场馆,形成集超高层写字楼、高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电影城于一体的大型城市演艺综合体,打造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

金沙国际演艺中心

 

青羊区

 

青羊区

依托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剧场周边区域,建设西山水景广场,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创新舞台设置方式,完善观演区设施及功能配套,打造以金沙文化为特色,汇聚国内和世界演艺资源的国际演艺中心。

《金沙》音乐剧

以金沙古蜀文化为特色,结合现代舞台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力度,创新剧目设计和表现形式,打造品牌剧目,加大海外市场营销力度,提升成都文化的影响力。

东村国际演艺度假区

成都东村

依托十陵生态公园,建设大型剧场、主题剧场和小剧场,超大规模的休闲度假酒店群,国际大型艺术装置空间,海外手工工艺品制作坊,打造以演艺娱乐为特色,集商业、手工艺品观赏体验、艺术品展示、酒店、居住为一体的国际演艺度假区。

《天府蜀韵》

金牛区

以川蜀地域文化为特色,依托成都华侨城大剧院,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优化灯光、音响、舞美、特技、武术的设计搭配,以立体影像展示川蜀文化,打造特色旅游演艺精品剧目,培育成都城市文化名片。

   (五)文学与艺术品原创。

     1.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以上。

到2015年,打造1—3个以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

重点扶持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艺术品经营机构,引导和规范艺术品市场秩序,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打造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中心。

    2.发展措施。

   

(1)鼓励文学与艺术品原创。

加大对文学与艺术品原创的投入力度,建立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本地文学与艺术品原创项目和人才引进。

   

(2)搭建文学和艺术品交易平台。

大力扶持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都艺术超市等现代艺术品经营机构,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画廊等艺术品交易机构,积极创新艺术品交易模式。

支持艺术品规范交易,推广艺术品超市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