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7048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带点字注音(5分)

疮()疤哀悼()粗拙()伛偻()烦suǒ()

愧zuò()取dì()镶qiàn()烦zào()尴gà()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B.据老王自己讲:

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C.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3.根据句意,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工匠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

②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历史人物。

③清晨,漫步在桃花湖畔,阵阵的鸟鸣声,我的心情更加愉快。

④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

A.追求评判清脆淋漓尽致B.追赶判断清冽惟妙惟肖

C.追赶判断清脆淋漓尽致D.追求评判清冽惟妙惟肖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

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②⑤④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②③①

5、诗句填空(4分)

(1),春风不改旧时波。

(2),还应说着远行人。

(3),闲看儿童捉柳花(4),别有天地非人间。

6、名著阅读(8分)

(1)、、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

(2)、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

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

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同时,关在地窖中的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3)请结合名著《红岩》的有关内容,说说江姐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

不落别处

林清玄

①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穿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

那么厚的衣服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

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②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

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

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③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

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④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⑤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

从他的相貌看,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炎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⑥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或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⑦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⑧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

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

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⑨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难。

⑩“不用装套子了。

”我说。

(11)“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

”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12)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

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13)后来我才知道,不

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

慢慢地,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

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

(14)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

老人说:

“你这样会冷吧!

”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15)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明净的善意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

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

(16)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

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17)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7.仔细阅读8~15段,概述“我”与老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4分)

8.读第13段画线句子,说说句中的“心情”和“温暖”各有什么含义。

(2分)

9.作者极力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4分)

10.文章结尾说“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结合社会实际,谈谈“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

(4分)

三、文言文阅读(23分)

(一)(12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以钱覆其口()

(3)但微颔之()(4)无他,但手熟尔()

12.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1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的“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

为什么?

(2分)

14.卖油翁的话语中蕴含了什么道理?

该道理对于现在的我们还有指导意义吗?

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

(4分)

(二)(11分)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轼《苏东坡集》)

①没人:

能潜水的人

15.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

(1)见舟而畏之畏:

____________

(2)故北方之勇者故:

____________

(3)以其言试之河以:

____________(4)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皆:

____________

1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夫没者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18.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19.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卷测试附参考答案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气魄pò污秽huì澎湃bài哽gěng住

B.哺pǔ育惩chéng罚懊ào悔胡骑jì

C.屏障píng可汗hán滋zī长炽zhì痛

D.燕yān山泛fàn滥镐gǎo头逼狭xiá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应为澎湃pài;B.应为哺bǔ育;C.应为炽chì痛;D.正确。

2.下列词组短语有错误的一组是()

A.狂澜哽住亦复如是木兰当户织

B.崎岖阻抑亘古出郭相扶将

C.炽痛哺育但辞爷娘去关山度若飞

D.澎湃山巅怪诞愿为市鞍马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C.应为“旦辞爷娘去”其余三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汉字的字形,对一些、形近字要能准确辨析。

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热情。

B.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答案】B

考点:

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解放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狗窝猪棚。

B.入夜,亮化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C.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

D.我们对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

解答此类题目,要先理解词义,而且还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习惯,更要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C项中“煞费苦心”是“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机”的意思,含贬义,与语境不合,因此用在这儿不当。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所选的句子要与“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形成对偶,因此A项最恰当。

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课(选段)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③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杆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崖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6.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指的是:

________,全句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划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_的心情。

8.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

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

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

9.作者怎样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

10.划线句③是______________(环境、细节、场面、心理)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

11.划线句④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两段文字给读者的教育是()

A.集体主义教育B.认真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D.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

【答案】6.

(1).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2).法国语言;(3).牢记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解放

7.对敌人的抗争和对未来充满希望8.C

9.主要从听觉上写,钢笔轻响,鸽子低叫,金甲虫受冷落。

10.

(1).细节

(2).爱国

11.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12.C

【解析】

6.本题考查理解比喻的修辞和及句子的含义。

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先理解句子意思,明确句子的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然后写出句子的深刻内涵。

结合前半句话“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可以知道,“监狱大门”在此指的就是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而这把“钥匙”就是指法国语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牢记祖国的语言,就能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解放。

7.本题考查理解人物的感情。

解答此题先要结合语境了解“恨不得”和“一下子”的语境义,即“希望”、“全部”之意,很明显是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迫切,希望大家记住祖国语言,尽早取得胜利,表现了他对敌人的抗争和对未来充满希望。

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小弗郎士的变化,在韩麦尔先生的赞美之语过后,他受到了感染,对韩麦尔先生的这种爱国情有所理解了,称他为“可怜的人”,表现他也为亡国感到伤感。

故选C。

9.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分析。

解答此题先要按题意找到有关习字课的描写,针对内容进行分析。

环境描写一般方式有从不同的感官和动静结合的方式写景。

作者描写钢笔轻响,鸽子低叫,金甲虫受冷落,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

10.此题考查对细节描写的把握能力。

恰到好处的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根据作者对“小国旗”这一细节可知,这句话烘托了在课堂上的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11.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此句运用讽刺的语言嘲笑了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行为。

12.本题考查文章主题情感的认识。

每一篇文章都在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也不例外,要结合人物的精神品质及主要事件,去分析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情感。

这篇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所学校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来反映整个法国人民的爱国之情。

所以应选C。

一碗馄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问:

“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

”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

”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

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

“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

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

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

“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14.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15.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16.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

【答案】13.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14.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止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

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15.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16.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理解。

例:

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解析】

13.本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

方法:

一、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二:

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体会到母爱的伟大的故事。

点睛:

此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要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14.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曾经不止一次地争吵,从表现了女孩对母亲有很深的误解。

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孩此时终于理解了母亲,对母亲充满了感激之情。

15.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解答思路: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

此句通过描写母亲的神态变化,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突出母亲对女儿的爱。

16.本题是对文章结尾句子的理解。

文章结尾的句子一般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

结合自己与母亲的生活经历来理解文章的主旨。

围绕“自己在生活中不注重体会母爱,也不加以珍惜,我们应该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多理解父母,要感恩父母”来回答即可。

古诗文阅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7.解释下列词语。

策勋(___________)强(___________)愿(_________)著(_________)

18.解释下列两个句子。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9.诗中怎样描述木兰回到家中的心境的?

试简略分析。

【答案】17.

(1).记功

(2).多余(3).希望(4).穿上

18.

(1)打开我东面阁楼的门,坐在我西边阁楼的床上,脱下我身上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

(2)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怎么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1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从这几句去分析是欢乐高兴的心情。

【解析】选自《乐府诗集》作者:

郭茂倩年代:

参考译文: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注意识记“强(有余)、愿(希望)”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注意“著”在这里读作zhuó,是动词“穿”的意思。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

“著”,穿;“傍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安”,怎么。

点睛:

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