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971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新.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新.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071582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课程类别:

基础课

修课方式:

必修

教学时数:

48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

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等)的任务,在课程体系结构中起主导作用,而本课程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为此,本课程从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出发,配合专业教育,着重解决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和较完善的职业纪律素质,为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与法律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能力。

1.知识目标

(1)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方法。

(2)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意义;理解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及实现理想的条件和途经,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培养爱国情操;增强国防观念。

(4)理解人生观、人生态度和人生目的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人生价值的标准和评价,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认识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

(5)理解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认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认识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尤其是诚信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6)认识法律的词源及其历史发展,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及运行,从而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了解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认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及构成。

(7)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了解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努力培养法律思维方式;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8)认识公共生活及特点、公共秩序及维护手段;理解社会公德内涵、特点、主要内容;认识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认识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及法律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认识爱情婚姻与家庭,以及其中的有关法律;认识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修养、法律修养,自觉锤炼良好的个人品德。

2.能力目标

(1)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处理理想与现实矛盾能力;

(3)正确处理身心健康、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

(4)正确处理爱情与友情的能力。

3.品格目标

(1)培养学生奉献国家、奉献社会的精神。

(2)培养学生大公无私、先国家后自己,先人后己的美德。

(3)培养学生奉公守法、遵守公德、严以律己的作风。

(4)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三)前导课程高中政治课

(四)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课程内容标准

(一)学习单元划分及学时分配

学习单元

教学学时

学习单元名称

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时数

课内实践时数

1.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1.1适应人生新阶段

2

1.2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2

1.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

2.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2.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

2.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

2.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粱

2

3.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3.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

2

3.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

3.3做忠诚的爱国者

1

4.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4.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4.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

4.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2

5.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5.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

2

5.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2

5.3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2

5.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6.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6.1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

 

6.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6.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

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7.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7.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

7.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1

7.3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

8.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8.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

2

8.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

8.3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

8.4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小计

42

6

顶岗实习

认证培训

 

(二)学习单元描述

学习单元1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时间

2——4周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使大学生意识到当代青年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自觉肩负起民族、历史使命;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能力目标:

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把握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明白大学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懂得感恩;学会自立,学会包容,学会与人相处,建立真诚友谊。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了解大学生活新特点

2.掌握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方法

3.领会大学应树立的学习理念

4.认清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5.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6.掌握当代大学生应塑造的崭新形象

7.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8.认清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方法

【技能点】

1.能找出大学生活的新变化,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2.能基本树立自主、全面、创新、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3.能根据大学生成才应具备的素质制定出自己的成才目标和成才计划

4.能准确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能自觉地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相关教学案例和背景资料、参考文献、视频和图文资料、电子阅览室网络资源等。

考核评价

课堂参与、学习态度及作业综合评定。

学生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认同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能进行采访、网上收集资料、小型研讨会和规划书撰写。

教师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生活和心理有充分的了解,能运用实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认同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学习单元2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时间

6——7周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理想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知道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曲折性。

能力目标:

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积极实践,在为理想信念奋斗的过程中为人民建功立业。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5.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6.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7.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技能点】

1.能准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能自觉地培养积极向上的崭新形象3.能根据大学生成才应具备的素质,制定出自己的成才目标和成才计划

4.能通过案例讲解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相关教学案例和背景资料、参考文献、视频和图文资料、电子阅览室网络资源等。

考核评价

课堂参与、学习态度及作业综合

学生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认清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了解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和《人才,究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教师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生活和心理有充分的了解,能运用实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能通过案例让学生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学习单元3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时间

8周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内容,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理解爱国主义在今天的时代价值,促进民族团结和统一,增强国防观念。

能力目标:

把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爱国激情倾注到实际行动中去,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梳理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确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践行爱国主义的志向,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和时代价值

2.理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3.做忠诚的爱国者,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

【技能点】

1.能够判断爱国主义有哪些基本要求

2.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3.能够理解爱国主义在今天的时代价值4.能够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做忠诚的爱国者

5.从身边做起,做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相关教学案例和背景资料、参考文献、视频和图文资料、电子阅览室网络资源等。

考核评价

参考课堂回答问题及表现、PPT制作得分、书面作业及社会实践等综合考评。

学生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充分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具有一定的爱国情感,了解古往今来爱国人士的事迹,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便于搜集资料。

教师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能深入浅出的讲透爱国主义,并能结合当代实际给学生讲清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自身要具有深深的爱国热情来感染学生。

学习单元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时间

9——10周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明确人的本质,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

能力目标:

能够辨析错误的人生观,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并通过深入探讨价值问题,激励学生择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人生价值的基本概念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4.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个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技能点】

1.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批判错误的人生观,努力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2.通过积极的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确立乐观向上、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3.认清人生价值的标准,合理地进行评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4.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处理好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相关教学案例和背景资料、参考文献、视频和图文资料、电子阅览室网络资源等。

考核评价

参考课堂回答问题、学习态度、PPT制作得分、操行得分、书面作业及社会实践等综合考评。

学生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师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正确的理念,能够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

学习单元5

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教学时间

11——12周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道德的起源及本质、作用;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了解我国当代道德建设的内容核心、原则,明确我国道德建设的方向;知道作为一个公民、大学生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能力目标:

能够解析人类社会特有的道德现象,能用理性、健康的心态继承和弘扬人类的道德文明;在实践中努力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道德、集体主义原则、公民道德、诚信、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

2.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4.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6.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7.大学生怎样树立城信品质

【技能点】

1.解析人类社会特有的道德现象,包括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历史2.了解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优秀道德传统,用理性、健康的心态继承和弘扬人类的道德文明

3.了解我国当代道德建设的内容、核心、原则,明确我国道德建设的方向

4.知道作为一个公民应当恪守的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努力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相关教学案例和背景资料、参考文献、视频和图文资料、电子阅览室网络资源等。

考核评价

参考课堂回答问题、学习态度、PPT制作得分、操行得分、书面作业及社会实践等综合考评,着重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能够讲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单元6

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教学时间

13——14周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法律的词源及一般含义;了解法律的历史发展;理解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掌握我国宪法的主要精神和内容。

能力目标:

增强学生履行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观念,使学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法律的一般含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及构成

【技能点】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3.树立履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观念

4.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及构成

5.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相关教学案例和背景资料、参考文献、视频和图文资料、电子阅览室网络资源等。

考核评价

参考课堂讨论发言得分和案例分析得分及作业得分。

学生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对客观事实的判断能力,对道德和法律有一定的认识和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师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对法律的来源及其分类有系统的知识,能够讲清一般违反道德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别,并且对于案例材料能够充分利用。

对学生的讨论和观点能够给于正确的引导。

学习单元7

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教学时间

15周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基本内容,了解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理解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掌握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特征和培养途径。

能力目标:

,使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理观念,培养法治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2.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3.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4.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5.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6.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技能点】

1.了解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2.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3.养成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识

4.理解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5.明确培养法治思维的方式和途径

6.了解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7.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相关教学案例和背景资料、参考文献、视频和图文资料、电子阅览室网络资源等。

考核评价

参考课堂讨论发言得分、案例分析得分及作业得分。

学生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对客观事实的认定和判断能力,能够区分违法与犯罪的界限。

教师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熟悉现行的法律的规定,有较强的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方式,在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给与正确引导和解答。

学习单元8

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

16——18周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正确认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及有关法律;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明确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修养及法律修养。

能力目标:

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的就业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养成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念,在当下的学习生活中恪守恋爱道德,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践行家庭美德;引导学生在个人品德养成中注重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公共生活、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的基本概念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4.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5.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6.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7.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8.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9.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0.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11.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技能点】

1.了解人类公共生活的特点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了解公共生活中的道规范德,自觉增强公德意识、实践公德规范。

3.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强化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4.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及有关法律,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

5.了解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明确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6.注重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相关教学案例和背景资料、参考文献、视频和图文资料、电子阅览室网络资源等。

考核评价

参考课堂参与、作业、考勤、社会实践,主要让学生运用本课程所学内容在课外时间结合社会实际写心得体会、小论文等综合考评,着重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对公共生活和职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有一定的认识,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教师的知识

和能力要求

能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熟知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以及有关法律,讲清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鼓励和正确引导学生锤炼个人品德。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按照高职学院确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要求,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逐步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

1.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思想教育活动相结合。

结合德育课将素质教育活动制度化、常规化。

做到每年都要在学生中开展《父母供我上大学,我到大学做什么》教育活动,使学生知道感恩、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2.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公益劳动相结合。

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4周的公益服务工作,并作为德育课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3.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三个假期参加义工服务、社会调查活动和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4.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社会调研相结合。

要求学生每学年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至少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社会调研报告,经考核后,将其成绩记入学分。

5.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相结合。

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利用电子信箱发送作业,制作PPT进行调研报告解读。

6.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制作PPT教学课件、召开电子班会,提高学生掌握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7.在理论教学中采取因材施教、互动式与启发式教学方法,具体运用问题讨论法、合作辩论法、分组讨论法、学生讲课式、小课题作业、主题班会等教学法,结合学生中的思想热点或时政热点问题,进行教学,注重实效。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社会调查、动手操作、现场模拟(模拟法庭)、亲身体验(参观庭审现场、监狱)等多种互动式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条件

1.标准与规范

借鉴专业课模块化教学经验,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专职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自学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了“重点讲授,自学辅助,德技互溶,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

2.教学设施

必要的背投、话筒等硬件设施。

3.实训条件

固定的服务社区和其他社会调查区域

(四)课程考评方法

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标准如下:

1.理论教学50分

2.考勤、课堂教学作业30分

3.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和PPT)10分

4.公益服务、义工活动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