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全科6套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理综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全科6套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理综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全科6套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理综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全科6套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理综试题
武昌区2015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测试
理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至6页,第Ⅱ卷为第7至18页。
本卷共18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认真核对与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第Ⅰ卷的作答:
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第Ⅱ卷的作答:
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的每题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域外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用2B铅笔涂黑。
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
答题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5.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考生自己保管好试题卷,评讲时带来。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Cl35.5Ca40Fe56Br80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建模”方法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中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每种有机物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组成单位。
则下图中1~3可分别表示
A.多肽、RNA、淀粉 B.DNA、RNA、纤维素
C.DNA、蛋白质、糖原D.核酸、多肽、糖原
2.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与该实验的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①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②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酶
③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
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
菠菜的叶肉细胞
A.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
3.研究发现,当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0%以下时,缺氧的组织细胞就可能癌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的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癌细胞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是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由此分析,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①缺氧环境会导致癌细胞的产生
②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要多
③癌细胞的线粒体可能存在功能障碍
④有氧条件下,癌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仍然很高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R型菌和S型菌是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
处理
注射活的R型菌
注射活的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实验
结果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
A.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必须将四组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
B.实验结果说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C.该实验的结论为:
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D.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菌
5.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B.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潜在的使用价值
C.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B处,A、C处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兴奋从D到E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晶体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固体,常用作光导纤维的材料
B.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氧化性极强的淡蓝色气体,可用作餐具的消毒剂
C.铝及其合金是电气、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的材料,是因为铝比铁更耐酸、碱的腐蚀
D.人造纤维可利用竹子、棉花、麻类的纤维材料制成,而合成纤维是利用自然界的非纤维材料(如石油、煤)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
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B.该有机物苯环上一氯代物有6种
C.该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加成、加聚、消去反应
D.1mol该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最多可与3molBr2、5molH2反应
9.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
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
Cu2+>I2>SO2
B.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C.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D.滴加KI溶液时,转移2mole-时生成1mol白色沉淀
10.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其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Y2X2、Z2X4、X2W2中,分子内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稳定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W的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
W>Y>Z>X
B.在Y2X2、Z2X4、X2W2的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数相等
C.X、Y、Z、W四种元素可形成化学式为X7Y2ZW2的化合物
D.与元素Y、Z相比,元素W形成的简单氢化物最稳定,是因为其分子间存在氢键
11.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
其中正确的是
①pH=3的强酸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0mL后,溶液pH降低2个单位
②1L0.50mol·L-1NH4Cl溶液与2L0.25mol·L-1NH4Cl溶液含NH4+物质的量前者大
③pH=8.3的NaHCO3溶液:
c(Na+)>c(HCO3-)>c(CO32-)>c(H2CO3)
④pH=4、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
c(CH3COO-)-c(CH3COOH)=2×(10-4-10-10)mol/L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2.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A.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管口约三分之一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C.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D.实验时不慎打破温度计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13.25℃,向50mL0.018mol/LAgNO3溶液中加入50mL0.02mol/L盐酸生成沉淀。
已知:
Ksp(AgCl)=1.8×10-10,则生成沉淀后的体系中c(Ag+)为
A.1.8×10-7mol/LB.1.8×10-8mol/LC.1.8×10-9mol/LD.1.8×10-10mol/L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把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行星运动的规律
B.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并进行了著名的“月—地检验”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并提出了惯性定律
D.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并在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5.气象卫星是用来拍摄云层照片、观测气象资料和测量气象数据的。
我国先后自行成功研制和发射了“风云Ⅰ号”和“风云Ⅱ号”两颗气象卫星,“风云Ⅰ号”卫星轨道(极地圆轨道)与赤道平面垂直并且通过两极,绕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12h。
“风云Ⅱ号”气象卫星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内,绕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4h,则“风云Ⅱ号”卫星比“风云Ⅰ号”卫星
A.轨道半径小B.线速度小C.角速度大D.向心加速度大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轻质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球B,A、B均静止。
则
A.B对A的压力大小为
B.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C.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m)g
D.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
17.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的同时,在离地面高H处有相同质量的另一物体B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距地面高h时速率都为v(两物体不会相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h
B.物体A竖直上抛的初速度大小是物体B落地时速度大小的2倍
C.物体A、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D.两物体落地前各自的机械能都守恒且两者机械能相等
18.如图所示是放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简易滑梯示意图,一小孩从滑梯斜面顶点A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段匀加速下滑,在BC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点恰好速度为零(B点为AC的中点),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
假设该小孩在AB段和BC段滑动时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斜面倾角为θ,则
A.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该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
b
B.动摩擦因数满足μ1+μ2=2tanθ
C.该小孩在AB和BC两段运动的时间相等,平均速度也相等
D.AB段与BC段小孩受的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
19.如图所示电路中,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R2正中间,电源内阻不能忽略,两个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
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滑动时,关于两个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V1的示数逐渐增大、V2的示数逐渐减小
B.P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R2消耗的功率一定逐渐减小
C.P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V1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小于V2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
D.P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V2示数改变量与流过R2的电流改变量的比值保持不变
20.如图所示为一种获得高能粒子的装置,环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调的匀强磁场(环形区域的宽度非常小)。
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可在环中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
A、B为两块中心开有小孔的距离很近的平行极板,原来电势均为零,每当带电粒子经过A板刚进入AB之间时,A板电势升高到+U,B板电势仍保持为零,粒子在两板间的电场中得到加速。
每当粒子离开B板时,A板电势又降为零。
粒子在电场中一次次加速使得动能不断增大,而在环形区域内,通过调节磁感应强度大小可使绕行半径R不变。
已知极板间距远小于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形区域内匀强磁场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B.粒子从A板小孔处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加速,绕行N圈后回到A板时获得的总动能为NqU
C.粒子在绕行的整个过程中,A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