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鲁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717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鲁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鲁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鲁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鲁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鲁科版必修2.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鲁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鲁科版必修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鲁科版必修2.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鲁科版必修2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要求

(必修模块)

(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

针对我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各模块的“内容标准”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学习要求包含知识内容与学习目标。

知识内容是“内容标准”的具体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包含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

认知性学习目标分A、B、C、D四个层次,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在相应教学建议中说明。

学习目标按从低到高分水平层次界定,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要求。

具体如下:

1.认知性学习目标:

A:

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即识别“是什么”)

B:

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即明确“是什么”)

C:

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即懂得“为什么”)

D:

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即能够“综合应用”)

2.技能性学习目标:

初步学习、模仿

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应用

3.体验性学习目标

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

化学1

主题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知识内容

认知

目标

1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1)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A

B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化学是在分子层次   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   物质的一门科学

(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

性质的关系

(5)化学变化的本质

A

 

B

B

通过有关化学现象的本质和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具体事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6)物质的量、摩尔、阿

 伏加德罗常数

(7)摩尔质量、气体摩尔

 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B

B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从中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暂不作要求。

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8)实验、假说、模型、

 比较、分类等方法

 

B

 

通过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9)化学科学对提高人

 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

 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B

结合具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化学在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懂得赞赏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10)科学探究的过程和

 方法

 

 B

 

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初步学会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11)物质的检验

(1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

 浓度的溶液

B

B

B

注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Cl-、Ag+、SO42-、CO32-、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蒸发、结晶等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14)实验安全与实验工

 作习惯

 

 B

 

引导学生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识别常见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15)实验基本能力

 

B

 

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学会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交流,学会合作与分享。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6)实验方法

B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现象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知道它们在学习化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17)物质的分类和常见化学反应类型

 

B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了解常见化学反应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教学中注意初高中衔接和知识的逐步完善。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18)胶体、丁达尔现象

 

A

 

通过比较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区别溶液、胶体和浊液;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了解胶体的一些重要应用。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9)钠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应)

(20)钠的重要化合物

过氧化钠(颜色、状态)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比较(与酸反应、热稳定性)

(21)镁

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性质(与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

(22)铝

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性质(与氧气、氧化铁、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3)铝的重要化合物

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24)铁的物理性质和用

  途

(25)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Fe与Cl2、H+、Cu2+的反应,Fe3+与Fe、Cu的反应,Fe2+与Cl2的反应)

(26)铜的物理性质

(27)合金材料(铝合金、铁合金、铜合金)

(28)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

(29)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30)离子反应

 

(31)氧化还原反应

 

(32)氯气

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性质[与铁、钠、氢气、水、碱溶液(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的反应]

(33)次氯酸的漂白性

(34)溴和碘(颜色、状态,在水、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性及颜色,氯、溴、碘单质氧化性的比较)

(35)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

(36)氮的重要化合物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氨的化学性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一水合氨分解)

铵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铵盐的化学性质(热稳定性、与碱反应)

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硝酸与铜、木炭的反应,分解反应,钝化;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37)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8)硫的重要化合物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

质(与氧气、水的

反应,漂白性)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硫酸的物理性质和

用途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与铜、木炭的反应,钝化)

(39)不同价态硫元素间

  的转化

(40)硅的物理性质和用

(41)二氧化硅

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性质(与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焦炭的反应)

(42)硅酸盐(玻璃、水

  泥和陶瓷)

B

C

 

A

B

C

 

B

C

 

B

C

 

A

C

 

C

 

B

C

 

A

A

B

B

B

 

 B

 

B

C

 

B

B

 

C

 

 

B

C

 

B

C

 

B

C

 

B

C

 

B

 

B

C

 

C

B

C

 

C

B

 

B

C

 

A

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教学中,注意归纳、比较,让学生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以下实验:

钠的性质,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铝的性质,氧化铝与氢氧化铝的两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等。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金属及其化合物以及合金在生产、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要求学生能够应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不能一步到位。

例如:

钠与硫的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碳酸氢钠与碱的反应暂不作要求;不要用水解原理解释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事实;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不要拓展到定量角度进行讨论等等。

 

通过实验事实引导学生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学会正确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来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还原剂;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判断、得失电子守恒在化学计算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等内容暂不作要求。

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归纳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以下实验:

探究氯气的性质,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探究硝酸的氧化性。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了解铵态氮肥;认识氨氧化法生产硝酸的反应原理。

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硫气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由二氧化硫生产硫酸的反应原理。

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了解玻璃、水泥和陶瓷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不要求对各主族元素性质进行归纳、比较;氯气、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几种硅酸盐产品的制备暂不作要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

化学2

主题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知识内容

认知目标

 

1

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1)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

 

B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要求学生知道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能说出

的含义。

注意把握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内容教学的深广度,例如:

利用同位素的丰度进行的有关计算等不作要求。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B

关注学生已有的初中原子结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能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排布式暂不作要求。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原子结构和元素性

质的关系

(4)元素周期律

B

B

以多种探究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6)周期和族

(7)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A

B

A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要求学生能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能以IA、VIIA族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能说出1~18号元素及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8)化学键

(9)离子键和共价键

(10)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A

B

B

教学中注意比较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涵义,引导学生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要求学生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读懂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键长、键能、键角、金属键以及分子极性等暂不作要求。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1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

B

借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2)同分异构现象

A

要求能写出丁烷、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暂不作要求。

 

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A

 

通过实验、简单计算等,引导学生运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4)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5)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A

A

反应热、焓变、盖斯定律等暂不作要求。

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16)原电池

(17)电池的应用

A

A

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实验,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简单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总反应式、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暂不作要求。

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18)提高燃料的燃烧

效率

(19)开发高能清洁燃

料的重要性

(20)研制新型电池的

重要性

A

A

A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

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1)化学反应速率

(2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的性质、浓度、接触面积;反应的温度、压强、催化剂)

(23)可逆反应

(24)化学平衡

A

A

 

A

A

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反应速率、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等概念。

通过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其应用暂不作要求。

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5)烃、烷烃

(26)甲烷的结构

(27)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应)和用途

(28)乙烯的结构

(29)乙烯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用途

(30)苯的结构

(31)苯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应)和用途

(32)石油炼制(分馏、裂化、裂解)

(33)煤的干馏

A

A

B

 

A

B

 

A

B

 

A

A

借助模型等直观教具,分析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结构特点,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甲烷、乙烯、苯的主要性质,根据性质了解它们的重要用途,让学生体会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乙烯、氯乙烯、苯、苯的衍生物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乙炔的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

教学中还应注意避免对烷烃、烯烃、苯的同系物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拓展延伸。

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4)乙醇的结构

(35)乙醇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和用途

(36)乙酸的结构

(37)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和用途

(38)酯和油脂(乙酸乙酯或油脂的水解反应,油脂的组成)

(39)糖类的组成、分类

(40)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41)淀粉的水解

(42)蛋白质的组成

(43)蛋白质的性质[盐析、变性(凝聚或聚沉)]

A

B

 

A

B

 

A

 

A

A

A

A

A

教学中注意以乙醇、乙酸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有机物结构特征决定性质的特点,进一步归纳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以下实验:

探究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乙酸乙酯或油脂的水解,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蛋白质的性质。

引导学生认识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官能团、卤代烃、酚、醛等内容暂不作要求。

教学中还应注意避免对醇类、羧酸、脂类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拓展延伸。

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44)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

(45)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的加聚反应

A

A

 

要求学生能列举一些常用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并说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缩聚反应暂不作要求。

4.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46)海水的综合利用(晒盐、氯、溴、

镁的提取)

 

B

结合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了解从海水提取氯、溴、镁的工艺流程。

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收集海洋资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资料。

撰写相关小论文,展示交流。

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47)酸雨的防治

A

结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教学认识酸雨的形成、对环境造成危害以及酸雨防治的化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6.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48)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9)绿色化学

A

A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认识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及新物质的合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绿色化学”的涵义,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