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614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8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谷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平谷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平谷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平谷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平谷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谷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平谷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谷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谷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平谷期末试题及答案

平谷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监控试卷

初三语文

1.本试卷共12页,五道大题,24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第1—4题。

(共16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3)题。

(共7分)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长征,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内字笔顺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侵略(qǐn)“陷”字的第七画是横

B.侵略(qīn)“陷”字的第七画是横折

C.侵略(qīn)“陷”字的第七画是横

D.侵略(qǐn)“陷”字的第七画是横折

(2)文中画线两个词都有“极”字,结合语境理解它们的意思,再写出一个与这两个义项不同并含有“极”字的词语。

(3分)

(3)根据语意,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历时之长②行程之远③环境之险恶④规模之大⑤战斗之惨烈

A.②④①⑤③B.①④②③⑤C.②①④③⑤D.①②④⑤③

2.为了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解放后,各级政府在长征路上修建了的多处纪念地。

下面适合“遵义会议会址”纪念地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2分)

A.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

B.四飞赤水功昭万里长征

C.万里长征英雄酬壮志

D.一展红旗史志千秋伟业

E.千秋伟业砥柱峙中流

F.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3.长征途中毛泽东创作了多首诗词,《长征》是唯一一首律诗。

阅读诗歌,完成第

(1)—

(2)题。

(共4分)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颈联四句承上文“千山”和“万水”,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

C.颈联中的“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暖”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传递的是内心的紧张与害怕。

D.尾联描述了红军长征的最后历程。

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

(2)下列诗句与“乌蒙磅礴走泥丸”所用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山河破碎风飘絮B.怀旧空吟闻笛赋

C.我寄愁心与明月D.玉盘珍羞直万钱

4.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第

(1)—

(2)题。

(共3分)

1.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之后,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边界地区,四渡赤水,迂回曲折地穿越于敌人的重兵之间,机动灵活歼灭大量敌人。

2.随后,红军又出敌不意,南渡乌江,直逼贵阳,乘胜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

当年五月,又顺利地通过大凉山地区,接着他们又强渡大渡河,向中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夹金山进军。

3.六月,红一方面军某团队伍爬上了这座著名的大雪山。

突然,狂风卷着大雪漫天飞舞,接着碗口大小的冰雹又降落下来。

红军战士们顶着风雪冰雹,艰难地向上攀登。

4.突然,一个红军小战士脚下一滑,跌倒了。

红一方面军某团陈团长急忙将他拉起来,然后把他背在身上,跟着队伍继续前进。

5.一阵暴风雪席卷而来,红军队伍湮没在风雪迷雾之中。

有十几名战士刚攀上雪山崖顶,无情的暴风雪便将他们全部卷进了茫茫的山涧!

6.终于,中央红军翻过了层叠起伏的雪山。

(1)连环画中有一幅通过特写镜头表明红军战士互帮互助优秀品质,这幅画是第幅。

(1分)

(2)结合前5幅画的内容,为第6幅画补写一段文字。

(2分)

5.默写(共4分)

(1)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蒹葭》)(1分)

(2)?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1分)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6—9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先帝虑汉、贼①不两立,王业不偏安②,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③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④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⑤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⑥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

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①[贼]指曹魏。

古时往往把敌方称为贼。

②[偏安]指王朝局处一地,自以为安。

③[孰与]何如,表示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偏指一方)④[惟]助词。

⑤[顾]

这里有“但”的意思。

[议者]指对诸葛亮决意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庶竭驽钝            驽:

     

(2)今贼适疲于西          适: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翻译:

      

(2)此进趋之时也     翻译:

      

8.【甲】【乙】两段文字都是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旨在①。

【乙】中诸葛亮再次提出此请求,除了【甲】文中“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的条件,还有②。

从【甲】【乙】两文中接受遗命以来的“夙夜忧叹”和“③”的描写,可以看出诸葛亮对蜀汉的④。

(4分)

9.下面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书诸葛亮的《出师表》。

对这幅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书体纵横挥洒,气势磅礴;结体大小相间,欹正有别。

B.大字、长画放得开,以抒发豪情;小字、短画收得紧,体现变化。

C.兼行兼草,行书结构秀丽,草书圆转自如。

D.前四行比较工整,除“言”“分”二字为行书,其余皆为草书。

三、名著阅读 (共9分)

10.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孝”的两则语录。

比较一下,说说它们共同强调了什么?

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去做。

(4分)

(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1.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⑴-⑵题。

(共5分)

1.一天晚上,祥子拉着曹先生从东城回来,路上越跑越快。

跑着跑着他脚下碰到一堆高起来的东西,栽倒了。

2.“咔嚓”一声,车把断了。

曹先生在车上喊了一声,也跌了出去。

祥子连忙爬起来去救先生。

3.曹先生和祥子都受了伤。

回到家,曹先生嘱咐祥子收拾伤处,自己进去和太太要药。

祥子呆呆的看着那断了把的车┅┅

4.高妈叫祥子进去上药。

祥子进书房,看到曹太太给先生裹伤。

他低下头说:

“先生另找别人吧!

两个月的工钱您留着收拾车┅┅”曹先生让他先上药。

5.一个拉包月的,摔了人,碰了车┅┅祥子几乎哭出来。

他觉得对不起曹先生,没脸再在曹宅待了。

按照曹太太的吩咐,洗了伤,高妈给他上药。

6.曹先生把车修好,没有扣祥子的工钱。

生活又合了辙,希望又重新发了芽。

(1)上面连环画的主要内容是①(不超过20字),从中可以看出祥子②的性格特点。

请你再写出一个能够体现祥子这一性格的情节③。

(3分)

(2)第6幅连环画中写祥子“希望又重新发了芽”,祥子的“希望”是指①,后因为②(人物)而破灭,使他再次来到人和车厂。

(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12—15题。

(共9分)

【材料一】

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经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因赤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间存在夹角。

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位置不同,便有了四季

一年中影子最长的那天,被古人称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影最短之日则被称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而春分、秋分正好将“二至”平分。

从“春分”点(黄经0°,此刻太阳②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

运行一周(360°)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即为24个节气。

一年中,以立春为起始,清明是第五个时间节点。

根据太阳位置划分的24节气图

【材料二】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古人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随后人们根据日月运行的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的相互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这八个节气表明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了西汉时期《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12.根据【材料一】,判断下面“二十四节气歌”(节选)中,加点字分别指的是什么节气。

(3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3.在【材料一】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更迭垂直B.更换径直

C.更换垂直D.更迭径直

14.下面三个选项中,属于【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的一项是(2分)

A.说明了24节气的划分方法。

B.说明24节气与气候、物候有关系。

C.说明24节气的来历。

15.有关24节气的民间谚语很多。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是农业方面谚语;“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是气象方面谚语……请你写出一条和24节气有关的谚语。

(2分)

(二)阅读《国旗》,完成第16—19题。

(共12分)

国旗

蒋一谈

我骑着车在调研北京胡同里的日常生活,忽然发现自行车骑起来越来越费劲,原来是两个轮胎都瘪了,只能下车推着往前走。

忽然感觉有雨落下来。

我推着车子跑了起来。

拐了几个弯,都没看见修理摊。

眼前出现一个高高的门楼,门楼里面是气派的红色大木门。

大木门是关闭着的,门上面镶满数不清的金黄色铆钉。

我紧跑几步,迈上台阶,站在门楼里面。

突然听到一阵犬吠,是从大门背后传来的,我打了个冷颤,似乎看见大红木门在晃动。

犬吠更近了,我能想象出凶狠的狗嘴和狗牙。

“干什么的?

”一个女人在门背后喊道。

“我……避避雨。

“别靠上门啊!

”女人的声音充满厌恶。

犬吠声更大了。

女人和狗走了,我长长地喘口气。

“小伙子……避避雨吧……到这儿避避雨吧……”我隐隐约约听见一个老头的声音。

我停住脚,回过头,看见一把黄褐色的油布大伞,大伞旁边有一辆湿淋淋的三轮车,伞下坐着一个抽烟的老头,老头脚边摆着工具箱和一张湿了一半的纸牌子,纸牌子上“修车补胎”的字迹有点花了。

我点点头,把车靠在树上,跑进大伞下面,蹲下。

“大爷,谢谢您!

雨滴落在伞面上的声音特别好听。

老头挪去工具箱上的物品,用手掌擦了擦,说:

“小伙子,坐上面吧。

“大爷,雨停了您帮我修修车,车胎瘪了。

“好说。

”老头平静地说。

我起身坐在工具箱上,头发触到了伞的支架,耳朵离雨的声音更近了,愉快温暖的情绪逐渐包围了我。

雨停了。

我把自行车推过来。

老头三下五除二就修利落了,倒是我手上沾了不少油腻,就着从屋檐上留下来的雨水洗了洗手,无意中看见一条暗红色的布条耷拉在工具箱外面,就走过去,用它把湿手擦干净。

“住手!

住手!

”老头大声喊道,跑过来,使劲抖落着布条,瞪着我。

“你走吧!

”他扯着嗓子说,“修好了!

你走吧!

我当然很吃惊。

不就是一块破布嘛!

“多……多少钱?

“不要你的钱了!

你走吧!

我摇摇头,莫名其妙地望望老头,推着自行车走了。

走几步回头看,老头弯着腰坐在大伞下面,用力把湿乎乎的纸牌子扔到对面墙上。

回到学校,我从同学那里借来笔墨纸砚,一口气写了十几遍“修车补胎”,感觉有了手感,才在找来的纸牌子上郑重地写下这四个大毛笔字。

下午的阳光明亮而不刺眼。

没有人修车。

“大爷,送您这个牌子,我写的。

老头抿抿嘴,有点不好意思。

我把纸牌子支在工具箱上,发现红布条不见了。

这时,胡同口传来老太太的吆喝声:

“明后天挂国旗啊!

庆国庆啦!

六十年大庆啊!

“小伙子,你站起来一下,给你看样东西。

我从工具箱上站起来,看着老头打开箱子,从里面取出一个塑料布包,轻轻打开,露出一摞暗红色的布料,和我上午看见的布条颜色一样。

“这是什么?

”我问。

“国旗,”老头说,把布料放在膝盖上,慢慢展开,“国旗……”他说话的声音低沉下去。

长这么大,还真是头一次看见这种颜色的国旗:

红色和暗红色混杂在一起,极度不均匀,上下左右沾满更深的色块,左角上的五角星只能看见两个了,另外三个淹没在色斑里。

“我儿子是解放军……”他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七九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死在战场上了……我儿子是举着这面国旗死的……我儿子是旗手……”他轻轻抚摸着国旗上的色斑,“上面有我儿子的血……我儿子没给我丢脸……没给国家丢脸……好儿子……”他用力挤着眼睛,把眼泪挤回眼眶,手指抖动着把国旗折叠起来,“三十年喽……三十年喽……真快啊……我死了……也会把它带走……”

两个人沉默着。

这一刻,我感觉到一丝惆怅。

阳光斜照在胡同口,再过一会儿,下午就变成黄昏了。

三个老太太说说笑笑走过来,其中一个对老头说:

“老李,国旗准备好了吗?

“把‘吗’字去掉吧。

”老头笑着说。

我也笑了。

回到老头住的大杂院,收拾妥当,老头拿来一根竹竿和一面鲜红的红旗,说:

“刚买来的国旗,跟我到门口去,我给你说挂哪儿。

”我把国旗套进竹竿,把竹竿插进铁筒。

最后一抹夕阳照在国旗上面。

柔和的颜色。

老头若有所思地说:

“早晨看国旗和晚上看国旗的感觉不一样。

一盘花生米,一盘豆腐丝,半瓶二锅头。

老头支撑着桌子站起身,走到门外,过了一会儿,抱着那面变了色的国旗进了屋。

“帮大爷个忙,竹竿没有了,就用这根铁条吧……三十年了……也纪念纪念我儿子……”

借着胡同里的微弱灯光,我看见两面国旗紧紧地贴在一起,像一对父子,又像一对孪生兄弟。

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有点发涩。

阳光刚刚露出脸。

胡同里的国旗一溜排开,红红的旗帜和灰色的墙壁映衬在一起,别有一番味道。

修车摊前空无一人,我听见了远处若隐若现的哀号声,好像是大爷的声音……老头瘫坐在地上,怀里抱着那面湿漉漉的国旗——已被修过一遍的国旗。

左上角的五角星很鲜亮,旗帜的色泽由暗红变为浅红……“为啥要洗啊……为啥要洗啊……”

“他的国旗太脏了,影响胡同景观!

“咱们是好心,怎么就……”

“老李和这国旗有故事吧?

………………

(文章有删改)

16.阅读文章,按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血染红旗”的经历。

(每处不超过20字)(2分)

(1)30年前儿子壮烈牺牲留下“血染红旗”

(2)

(3)为纪念儿子老人悬挂“血染红旗”

(4)

17.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分)

(1)使劲抖落着布条。

(2)才在找来的纸牌子上郑重地写下这四个大毛笔字。

18.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是“国旗”,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老人”,开篇部分“高门楼避雨”的情节与这些没有关系,可以删除。

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4分)

19.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也让人深思。

请你针对最后四段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思考。

(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0—22题。

(共10分)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

”“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

”“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

“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

“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

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

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XX”“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

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

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

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

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

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

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

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

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

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

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选自2016年8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20.给文章拟一个题目。

(2分)

21.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4分)

22.阅读第⑥段,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怎样理解“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的现实意义。

(4分)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景,按要求写作。

(1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

2016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文坛巨匠,学校开展了“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主题活动。

让同学们再次走进鲁迅,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请你结合鲁迅先生的一部作品,写一段点评。

题目二:

小说《国旗》在人们的议论中戛然而止,下面会发生什么事?

请发挥你的想象,进行续写。

要求:

(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4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十字路口”是指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后来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生活中我们常常徘徊在一个又一个人生十字路口,方向与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每个十字路口,都有故事,都有思考,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你以“站在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阅读下面诗歌,请你发挥想象,以“小儿垂钓”为题或自拟题目将其扩写成一篇文章。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平谷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监控试卷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1.

(1)答案:

C(2分)

(2)解释:

极为罕见:

副词,表示达到最高程度。

极限:

最高的。

举例:

登峰造极、极目四望……

(共3分。

解释字义2分,举例1分)

(3)答案:

B(2分)

2.答案:

CE(共2分。

选项1分,顺序1分)

3.答案:

(1)C(2分)

(2)D(2分)

4.

(1)答案:

四(1分)

(2)答案示例:

他们精神抖擞、兴高采烈、互相搀扶地沿着起伏不平的小路,继续向北

行军。

(共2分。

神态、动作1分,行军方向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5.答案:

(1)白露未已

(2)问渠那得清如许(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共4分。

共4空,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6.答案:

(1)劣马

(2)恰好

(共2分。

共2小题,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7.答案:

(1)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

(2)这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呀!

(共2分。

共2小题,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8.答案示例:

①讨伐曹魏②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③寝不安席,食不甘味④忠心耿耿

(共4分。

共4空,每空1分;①②④意思对即可得分)

9.答案:

D(2分)

三、名著阅读(共9分)

10.答案示例:

强调了孝敬父母不仅是养他们,给他们物质上的享受,最重要的是要敬重他们,面对他们要面色恭敬、谦和。

在生活中,我准备每天尽量都以笑脸面对他们,吃饭让他们先动筷子,有了矛盾后,先顺从他们的想法,再解决问题,做事之前,先与他们商量,努力做到真正的尊敬他们。

(共4分。

共同点2分,具体做法2分)

11.答案示例:

(1)①祥子因摔了人、碰了车想要辞去工作。

②憨厚、淳朴

③祥子和众人救助老车夫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①攒钱买车②孙侦探(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共9分)

12.答案:

①立夏②处暑③立冬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13.答案:

A(2分)

14.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