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郎山隧道断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611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8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郎山隧道断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石郎山隧道断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石郎山隧道断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石郎山隧道断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石郎山隧道断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郎山隧道断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

《石郎山隧道断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郎山隧道断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郎山隧道断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

石郎山隧道断层专项施工方案

石郞山隧道断层破碎带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合同文件、隧道施工图设计。

1.1.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1.1.3国家、浙江省相关法律与规定。

1.1.4我单位目前的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能力、技术管理和现场地质实际调查。

1.1.5我单位历年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技术积累及设备。

1.2编制原则

1.2.1严格遵守合同文件规定的施工工期,积极稳妥、合理安排施工,在工期安排上尽可能提前完成。

1.2.2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

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

1.2.3分清分项工程主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用流水作业施工,使各工序紧密衔接,保证隧道开挖、支护、二次衬砌及附属工程分步分期完成。

1.2.4重视各项准备工作,特别重视施工的外部条件,使施工计划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

1.2.5重视各项准备工作,特别重视施工的外部条件,使施工计划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

1.2.6贯彻多层次技术结构和技术政策,在施工中层层把关,确保工程一次成优。

1.2.7尽量利用原有的设施,减少各种临时工程量;尽量利用当地

的现有资源,合理进行场地规划,节约施工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施工事故,做到文明施工。

1.3编制范围

莼湖镇对外快速通道工程第一合同段所有隧道浅埋段、断层破碎带。

二、工程概况

石郞山隧道为左右分离式隧道,左线3270m,右线3250m。

隧道区地貌上为低山丘陵地区,植被发育,多为树木或低矮灌木,一般覆盖层较薄,下伏基岩为玻屑凝灰岩,出洞口强风化玻屑凝灰岩裸露。

隧址主要发育F1、F2、F3、F4、F5、F6、F7、F8共8条断层。

详见隧道断层情况统计表。

断层编号

产状°

断层性质

宽度(m)

位置

断层特征

走向

倾向

倾角

F1

275

185

82

约80

约ZK4+077附近

里程位置ZK4+077,据物探资料显示,低电阻率,通过隧道轴线,与隧道轴线相交157°,对施工有直接影响,经钻探验证,该处岩体以破碎块为主。

F2

22

292

50

约30

约ZK4+191附近

里程位置ZK4+191,据物探资料显示,低电阻率,通过隧道轴线,与隧道轴线相交90°,对施工有直接影响。

F3

30

120

60

压扭性

约30

约YK1+555附近

岩石挤压成碎裂状,局部为靡岩化及断层泥,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本断裂通过隧道轴线,与隧道轴线相交成54°,对施工有直接影响。

F4

40

310

50

压扭性

约15

约YK2+309附近

岩石挤压成碎块状,本断层通过通过隧道轴线,与隧道轴线相交92°,对施工有直接影响。

F5

70

333

62

压扭性

约30

约YK4+573附近

经地面工程地质调绘,岩体为构造角砾岩,见有断层泥,另据物探资料显示,低电阻率,通过隧道轴线,与隧道轴线相交135°,对施工有直接影响。

F6

212

122

45

约2.0

ZK4+387附近

里程位置ZK4+387附近,经地面工程地质调绘,岩体为霏细岩,另据物探资料显示,低电阻率,通过隧道轴线,与隧道轴线相交104°,对施工有直接影响。

F7

223

133

70

约3.0

ZK4+467附近

里程位置ZK4+467附近,经地面工程地质调绘,岩体为构造角砾岩另据物探资料显示,低电阻率,通过隧道轴线,与隧道轴线相交114°,对施工有直接影响。

F8

46

316

63

约1.5

ZK4+537附近

里程位置ZK4+537附近,经地面工程地质调绘,岩体为构造角砾岩另据物探资料显示,低电阻率,通过隧道轴线,与隧道轴线相交118°,对施工有直接影响。

2.1隧道分段地质情况

2.1.1左线隧道(ZK1+400~ZK4+670)

(1)ZK1+400~ZK1+540

该段隧道长140m,埋深约5.0~37.0m,三倍洞径范围内围岩主要为含黏性土碎石,强风化玻屑凝灰岩,中风化玻屑凝灰岩,围岩整体性差,稳定性差,围岩级别为Ⅴ级,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断层内水量丰富。

(2)ZK1+540~ZK1+670

该段隧道长130m,埋深约37~45m,三倍洞径范围内围岩主要为中~微玻屑凝灰岩,镶嵌碎裂结构,围岩级别为Ⅳ级,有少量基岩裂隙水渗入。

(3)ZK1+670~ZK2+492

该段隧道长822m,本段隧道埋深46~334m,三倍洞径范围内围岩主要为微风化玻屑凝灰岩,围岩级别为Ⅲ级,有少量基岩裂隙水渗入。

(4)ZK2+492~ZK2+512

该段隧道长20m,穿越F4断层影响带,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呈碎裂状,围岩级别为Ⅳ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5)ZK2+512~ZK2+542

该段隧道长30m,穿越F4断层影响带,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呈碎裂状,围岩级别为Ⅴ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量丰富。

(6)ZK2+542~ZK2+566

该段隧道长24m,穿越F4断层影响带,岩体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围岩级别为Ⅳ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7)ZK2+566~ZK4+069

该段隧道长1503m,洞顶埋深约48.0~404.0m,三倍洞径范围内围岩主要为微风化玻屑凝灰岩,呈块(石)碎(石)镶嵌结构,围岩级别为Ⅲ级,有少量基岩裂隙水渗入。

(8)ZK4+069~ZK4+103

该段隧道长34m,穿越F1断层破碎带,围岩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围岩级别为Ⅳ级,地下水位基岩裂隙水,断层内水量较丰富。

(9)ZK4+103~ZK4+255

该段隧道长152m,穿越F1、F6断层破碎带,围岩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围岩级别为Ⅴ级,地下水位基岩裂隙水,断层内水量较丰富

(10)ZK4+255~ZK4+340

该段隧道长85m,穿越F2、F6断层破碎带,围岩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围岩级别为Ⅳ级,地下水位基岩裂隙水。

(11)ZK4+340~ZK4+360

该段隧道长20m,穿越F6断层破碎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围岩级别为Ⅴ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量丰富。

(12)ZK4+360~ZK4+433

该段隧道长73m,穿越F6、F7断层破碎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围岩级别为Ⅳ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13)ZK4+433~ZK4+453

该段隧道长20m,穿越F7断层破碎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围岩级别为Ⅴ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14)ZK4+453~ZK4+562

该段隧道长109m,穿越F7、F8断层破碎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围岩级别为Ⅳ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15)ZK4+562~ZK4+670

该段隧道长108m,洞顶埋深约4.5~19.0m三倍洞径范围内主要为含碎石粉质粘土,强风化玻屑凝灰岩,中风化玻屑凝灰岩,穿越F5、F8断层破碎带,松散结构,稳定性差,围岩级别为Ⅴ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2.1.2右线隧道(YK1+430~YK4+680)

(1)YK1+430~YK1+588

该段隧道长158m,埋深约2.5~39.0m,三倍洞径范围内围岩主要为含黏性土碎石,强风化玻屑凝灰岩,断层角砾岩,均为土状,松散结构,围岩整体性差,稳定性差,围岩级别为Ⅴ级,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断层内水量丰富。

(2)YK1+588~YK1+673

该段隧道长85m,埋深约39~56m,三倍洞径范围内围岩主要为中~微玻屑凝灰岩,碎裂结构,围岩级别为Ⅳ级,有少量基岩裂隙水渗入。

(3)YK1+673~YK2+504

该段隧道长831m,本段隧道埋深52~308m,三倍洞径范围内围岩主要为微风化玻屑凝灰岩,呈中厚层状构造,块碎(石)镶嵌结构,围岩级别为Ⅲ级,有少量基岩裂隙水渗入。

(4)YK2+504~YK2+524

该段隧道长20m,穿越F4断层影响带,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呈碎裂状,围岩级别为Ⅳ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5)YK2+524~YK2+555

该段隧道长31m,穿越F4断层影响带,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呈碎裂状,围岩级别为Ⅴ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量丰富。

(6)YK2+555~YK2+571

该段隧道长16m,穿越F4断层影响带,岩体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围岩级别为Ⅳ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7)YK2+571~YK3+915

该段隧道长1344m,洞顶埋深约33.0~395.0m,三倍洞径范围内围岩主要为微风化玻屑凝灰岩,呈中厚层状构造,围岩级别为Ⅲ级,有少量基岩裂隙水渗入。

(8)YK3+915~YK3+997

该段隧道长82m,穿越F1断层影响带,围岩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围岩级别为Ⅳ级,地下水位基岩裂隙水,断层内水量较丰富。

(9)YK3+997~YK4+090

该段隧道长93m,穿越F1断层破碎带,围岩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围岩级别为Ⅴ级,地下水位基岩裂隙水,断层内水量较丰富。

(10)YK4+090~YK4+241

该段隧道长151m,穿越F1、F2断层破碎带,围岩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围岩级别为Ⅳ级,地下水位基岩裂隙水。

(11)YK4+241~YK4+362

该段隧道长121m,穿越F2、F6断层破碎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围岩级别为Ⅴ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量丰富。

(12)YK4+362~YK4+446

该段隧道长84m,穿越F6、F7断层破碎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围岩级别为Ⅳ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13)YK4+446~YK4+466

该段隧道长20m,穿越F7断层破碎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围岩级别为Ⅴ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14)YK4+466~YK4+591

该段隧道长125m,穿越F7、F8断层破碎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围岩级别为Ⅳ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15)YK4+591~YK4+680

该段隧道长89m,洞顶埋深约1.5~15.0m三倍洞径范围内主要为含碎石粉质粘土,强风化玻屑凝灰岩,中风化玻屑凝灰岩,穿越F5、F8断层破碎带,松散结构,稳定性差,围岩级别为Ⅴ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三、总体施工方案:

第一、系统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重点准确探明断层位置、走向,前方围岩水量情况及岩体破碎程度;第二、Ⅴ级围岩采用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施工,Ⅳ级围岩采用正台阶法开挖施工,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方针施工。

3.1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断层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总体方案:

物探钻探相结合、长短结合,先物探后钻探,先长后短。

隧道施工在距离断层50m左右采用TSP2000长距离探测一次,先初步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土石交界面位置、含水体、裂隙、地层物理力学性能等地质情况,在接近、穿越断层时加大短距离预报密度,主要以地质素描、超前水平钻探为主,准确探明风化深槽内地质情况,并对TSP预报成果进行验证,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有不良地质时通过和设计院、业主、监理沟通,确定变更的支护、开挖、辅助施工方案。

3.2洞身开挖

3.2.1Ⅴ级围岩采用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施工

对洞口Ⅴ级围岩段,采用小型挖掘机配合人工分三台阶开挖,每循环进尺0.6m。

上台阶留核心土环形开挖,开挖高度为3m,中台阶开挖高度为3.5m(至起拱线位置),下台阶开挖高度为3.9m(至仰拱拱底)。

上台阶进洞8~9m时开始中台阶开挖,上、中台阶的核心土保持在3m左右。

上台阶进洞16m左右时开始施工下台阶,使钢拱架封闭成环。

下台阶与中台阶距离6m左右,高差3.9m,施工时中、下台阶的斜坡须方便设备及人员通行。

下台阶的施工分左右交替进行,每循环长度控制在3~5m(根据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详见下图:

3.2.2Ⅳ级围岩采用正台阶法开挖施工

Ⅳ级围岩段采用中长台阶开挖法施工,见Ⅳ级围岩段开挖示意图。

上台阶开挖采用凿岩机钻眼,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毫秒微差有序起爆,预裂爆破,钻眼深度2.0m,每循环进尺1.8m。

下台阶采用液压钻孔台车钻眼,光面爆破。

上台阶由挖装机装渣,下台阶由ZL50-Ⅱ侧卸式装载机装渣,自卸车运渣。

3.3Ⅳ级围岩爆破设计

Ⅳ级围岩分上下台阶开挖,上台阶采用预留光面层光面爆破,直眼掏槽(二中空孔掏槽法),小直径药卷间隔装药。

起爆方式采用毫秒微差塑料导爆管有序起爆,根据实际的爆破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1)上台阶开挖炮孔布置图及参数表

Ⅳ级围岩上半部分爆破参数表

炮眼

雷管段号

炸药

名称

数量(个)

眼深(m)

垂直

夹角

类型

每孔装药(节/孔)

每孔药量(kg)

总装药量(kg)

掏槽眼

4

1.8

0

1

2#硝铵

10

1.5

6.0

掏槽眼

6

2.5

0

5

2#硝铵

13

1.95

11.7

辅助眼

8

2.3

0

6

2#硝铵

8

1.2

9.6

辅助眼

5

2.3

0

7

2#硝铵

8

1.2

6.0

辅助眼

4

2.3

0

8

2#硝铵

8

1.2

4.8

辅助眼

4

2.3

0

9

2#硝铵

8

1.2

4.8

周边眼

15

2.3

0

10

2#硝铵

6

0.9

13.5

周边眼

15

2.3

0

11

2#硝铵

6

0.9

13.5

底眼

9

2.3

0

12

2#硝铵

8

1.2

10.8

合计

70

80.7

说明:

1、预计每循环进尺2.0m,循环方量约55m3。

2、炸药单耗约1.47kg/m3。

3、周边眼采用φ32×150药卷间隔装药,其余炮眼采用φ32×150药卷连续装药,有水眼采用乳化炸药。

2)下台阶开挖炮孔布置图及参数表

 

Ⅳ级围岩下半部分爆破参数表

炮眼

雷管段号

炸药

名称

数量(个)

眼深(m)

垂直

夹角

类型

每孔装药(节/孔)

每孔药量(kg)

总装药量(kg)

辅助眼

7

2.3

0

1

2#硝铵

8

1.2

8.4

辅助眼

8

2.3

0

3

2#硝铵

8

1.2

9.6

辅助眼

7

2.3

0

5

2#硝铵

8

1.2

8.4

辅助眼

8

2.3

0

6

2#硝铵

8

1.2

9.6

辅助眼

9

2.3

0

7

2#硝铵

8

1.2

10.8

辅助眼

8

2.3

0

8

2#硝铵

8

1.2

9.6

辅助眼

7

2.3

0

9

2#硝铵

8

1.2

8.4

周边眼

12

2.3

0

10

2#硝铵

6

0.9

10.8

周边眼

12

2.3

0

11

2#硝铵

6

0.9

10.8

底眼

6

2.3

0

12

2#硝铵

8

1.2

7.2

合计

84

93.6

说明:

1、预计每循环进尺2.0m,循环方量约115m3。

2、炸药单耗约0.81kg/m3。

3、周边眼采用φ32×150药卷间隔装药,其余炮眼采用φ32×150药卷连续装药,有水眼采用乳化炸药。

3.4初期支护施工

初期支护是由锚杆、钢筋网、钢架和喷射混凝土组成的一种联合受力结构。

为保护围岩的天然承载力,初期支护要尽快施做。

施工支护紧随开挖面及时施作,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在短期内松驰。

根据围岩类别及地表覆盖层厚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支护类型,具体见支护参数表。

围岩级别及衬砌类型

超前支护

锚杆

喷砼

钢筋网

钢拱架

Ⅴ级S5JQ

管棚或小导管注浆

Φ25先锚后灌式注浆锚杆,单根长3.5m,0.5m×1.0m

25cmC20砼

ΦR6@15×15cm(双层)

18号工字钢拱架间距0.5m

Ⅴ级S5a

管棚或小导管注浆

Φ25先锚后灌式注浆锚杆,单根长3.5m,0.75m×1.0m

25cmC20砼

ΦR6@15×15cm(双层)

18号工字钢拱架间距0.75m

Ⅴ级S5b

小导管注浆

Φ25先锚后灌式注浆锚杆,单根长3.5m,0.75m×1.0m

25cmC20砼

ΦR6@15×15cm(单层)

16号工字钢拱架间距0.75m

Ⅳ级S4a

超前锚杆(必要时)

Φ25先锚后灌式注浆锚杆,单根长3.0m,1.2m×1.0m

18cmC20砼

ΦR6@15×15cm(单层)

格栅钢架间距1.2m(必要时)

Ⅳ级S4b

超前锚杆(必要时)

Φ25先锚后灌式注浆锚杆,单根长3.0m,1.2m×1.0m

18cmC20砼

ΦR6@15×15cm(单层)

格栅钢架间距1.2m(必要时)

1、钢拱架施工

(1)钢拱架应安设在隧道横向竖直平面内,其垂直度允许误差为±2°;

(2)钢拱架的拱脚应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并必须落到原状土上,才能保证拱脚的稳定(即沉降值很少)。

采取用垫石、垫钢板、纵向加托梁或锁脚锚杆等措施;

(3)钢拱架的截面高度应与喷射混凝土厚度相适应,一般为10cm~20cm,且要有保护层;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安装钢拱架,初喷混凝土厚度约为4cm。

钢拱架应尽可能多的与锚杆露头及钢筋网焊接,以增强其联合支护的效应;

(4)可缩性钢拱架的可缩性节点不宜过早喷射混凝土。

应待其收缩合拢后,再补喷混凝土;

(5)喷射混凝土时,应注意将钢拱架与岩面之间的间隙喷射饱满和达到很密实;

(6)喷射混凝土应分层分次分段喷射完成,初喷混凝土应尽早进行“早喷锚”,复喷混凝土应在量测指导下进行,即“勤量测”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复喷适时有效等。

2、锚杆施工

(1)根据设计要求和围岩情况标记出孔位,允许偏差为±15mm~50mm;

(2)沿隧道周边径向钻孔,孔径大于杆体直径15mm,方向宜尽量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

(3)用高压水将孔眼冲洗干净;若是向下钻孔,须用高压风吹干净,并用塞子塞紧孔口,以防止石渣或泥土掉入钻孔内;

(4)按设计要求的尺寸截取锚杆或导管及制作粘结剂,外端不用垫板的锚杆应先弯制弯头;

(5)锚杆注浆及安设

注浆管应先插到距孔底5~10cm处;开始注浆后(注浆孔口的压力不得大于0.4MPa),徐徐均匀地将注浆管往外抽出,并始终保持注浆管口埋在砂浆内,以免浆中出现空洞;随水泥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随即迅速将杆体插入,若孔口无水泥砂浆溢出,应将杆体拔出重新注浆;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实际粘结长度亦不应短于设计长度的95%。

杆体到位后,要用木楔或下石子在孔口卡住,防止杆体滑出。

3、喷射混凝土施工

(1)喷射作业施工准备工作做好后,严格掌握规定的速凝剂掺量,并添加均匀。

喷射时,喷射手应严格控制水灰比,使喷层表面平整光滑,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2)在未上混凝土拌和料之前,先开高压风及高压水,如喷嘴风压正常,喷出来的水和高压风呈雾状。

(3)喷射应分段、分部、分块,按先墙后拱、自上而下地进行喷射。

喷嘴需对受喷岩面作均匀的顺时针方向的螺旋转动,一圈压半圈的横向移动,螺旋直径约为20cm~30cm,以使混凝土喷射密实。

(4)为保证喷射混凝土质量,减少回弹量和降低粉尘,作业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a、喷射时应分段长度不超过6m,分部为先下后上,分块大小为2m*2m,并严格按先墙后拱,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喷射,以减少混凝土因重力作用而引起滑动或脱落现象的发生;

b、掌握好喷嘴与受岩面的距离和角度;喷嘴至岩面的距离为0.8m~1.2m,过大或过小都会增加回弹量;喷嘴与受岩面垂直,并稍微偏向刚喷射的部位,则回弹量最小、喷射效果和质量最佳。

(5)调节好风压和水压,根据喷射情况应适当调整风压,可参照下表及结合输料管长度进行调节风压。

风压调节参数表

输料管长度(m)

20

40

80

120

160

200

风压(10N/cm2)

10~15

20

30

40

50

60

(6)一次喷射厚度问题

喷射作业应分层进行。

一次喷射厚度不得太厚或太薄,它主要与喷射混凝土层与受喷面之间的粘结力和受喷部位等有关。

一般情况下,一次喷射厚度:

边墙为5cm~7cm,拱部为3cm~4cm。

当掺入速凝剂后,边墙不宜超过8cm,拱部不宜超过6cm。

分层喷射厚度,一般为粗骨料最大粒径的两倍。

(7)分层喷射的间隔时间

分层喷射,一般分2~3层喷射;分层喷射间隔不得太短,一般要求在初喷混凝土终结以后,再进行复喷;当间隔时间较长时,复喷前应将初喷混凝土表面清除干净;且复喷时应将凹陷处进一步找平。

(8)喷射混凝土的养护

为使水泥充分水化,使喷混凝土的强度均匀增长,减少或防止混凝土的收缩开裂,确保喷混凝土质量。

因此,喷射后特别需要哟良好的养护,应在其终凝1h~2h后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

3.5仰拱施工

在设计有混凝土仰拱施工地段,拱墙按期支护施工完成后,要及时左右错位跳挖仰拱,安装仰拱钢架,进行混凝土仰拱施工,使初期支护尽早闭合成环构成稳固的初期支护体系。

并为施工运输创造良好环境。

四、资源配置

4.1劳动力组织(单口劳动力组织见表,共66人)

序号

作业项目

作业内容

人数

序号

作业项目

作业内容

人数

1

开挖

风镐

3

4

二次衬砌

搅拌站

4

风枪

5

运输砼

3

挖机司机

1

台车调试及倒管

8

装载机司机

1

5

其他

施工队队长

1

运输车司机

3

技术负责人

1

2

初期支护

钢架、格栅下料

2

专职安全员

1

制作钢架

2

质检员

1

安装钢架

4

施工员

1

风枪

4

电工

2

安装锚杆、挂钢筋网

4

修理工

3

喷射手

2

空压机负责

1

喷射机上料

5

风机负责

1

3

测量

技术员、测工

2

发电机负责

1

 

4.2机具设备(单口作业所需机具设备表)

序号

作业项目

机具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开挖

空压机

20m3

3

风机

55KW

2

风镐

风枪

YT-28

12

注浆机

GZJB

2

超前支护

挖机

210

1

装载机

ZL50

1

运输车

20m3

3

2

初期支护

钢筋切断机

钢筋折弯机

1

型钢加工

电焊机

6

搅拌机

Jsd350

1

湿喷机

ZSP-Ⅱ

2

工作台车

1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