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三个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6577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三个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五下三个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五下三个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五下三个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五下三个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三个单元教案.docx

《五下三个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三个单元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三个单元教案.docx

五下三个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神奇的西部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神奇的西部”这一主题,共安排了22篇文章,其中课文4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8篇。

主要讲述了西部的美丽景色,民俗风情,如《草原》等;西部的昨天和今天,如《丝绸之路》;讴歌西部的建设者,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白杨》等。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走进西部”的专题安排,让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

学习本组文章,可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查阅资料等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中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神奇的西部”这一主题的领悟与理解,使学生认识到:

作为新一代所肩负的重任所在。

教学内容:

1.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

《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的拉萨去》。

2.《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

《天路》《塞上一颗珍珠》《张骞通西域》《绿色的宣言》《太阳的香味》《沙漠落日》《青藏高原一颗柳》《草原八月末》

3.《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

《沙漠》《凉州词》《塞下曲》两首《关山月》《使至塞上》《渔家傲》《神奇的西部》《拉萨的雨》《乌鲁木齐》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了解西部,热爱西部;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积累语言;

5.掌握一定的写法方法。

“两翼”目标:

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10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2.指导学生运用“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以读代讲”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试着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一单元14课时教学目标与流程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一主”目标

“两翼”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

第1至5

课时

教学主题

草原景色与风俗

单元导读、

《草原》、

《神奇的西部》

《塞上一颗明珠》

《沙漠落日》

《草原八月末》

落实目标中的一两点即可。

如:

1.积累语言。

2.习作方法

《拉萨的雨》

《乌鲁木齐》

《神奇西部》

《沙漠》

重在积累语言。

“单元导读”课型

1.读单元导读,感受父母的爱。

2.理解词语、句子:

洒脱、迂回、拘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积累语言。

如: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习作方法:

移步换景、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中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本单元主题。

 

1、单元导入2、读一读,批一批,归纳小标题。

读一读,想一想。

进行规定时间的词语记忆训练。

读一读,背一背。

读的方法:

师生双主读,想象画面读等,进行句段复述训练。

3、以文带文,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法自主阅读两翼内容。

4.围绕问题引导读: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中哪些是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

文章体现了蒙汉民族什么样的情感?

5.读写联动。

第6至8课时教学主题

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凉州词》

《塞下曲》(2首)

《关山月(节选)》

《使至塞上》《渔家傲》

“以文带文”课型

1、了解丝绸之路。

随文识字理解词意。

2.理解句子:

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3认识并理解文意,积累语言。

 

1、整体诵读,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2、吟诵积累经典诗文。

 

1、谈话导入2、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认读生字。

3、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读课文。

看地图,读一读。

读一读,批一批,说一说,写一写。

第9至10

课时

教学主题

讴歌西部建设者

《白杨》《把铁路修的拉萨去》《绿色的宣言》《太阳的香味》《青藏高原一颗柳》《天路》

“以文带文”课型

1.认识、理解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建设者的品质。

3、以“给予”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奉献能给人带来真情快乐。

通读批注式阅读,感受生活中的真情,深化无私奉献的主题。

1、谈话导入2、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学习课文3、自主阅读两翼教材文章。

 

第11课时

完成回顾拓展一

“基础训练”课型

基础内容巩固双基,积累语言。

 

1、交流平台;2、日积月累;3、趣味语文

第12、13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指导

 

说写结合

读写联动

 

将口语交际与写作贯穿一起,养成先说(说内容,说构思)再写(把你想表达的事情有序地写清楚)的好习惯。

 

1、口语交际:

评说生活中的小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

2.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并互相谈看法。

第14课时

基础知识测试与讲评

“自测与讲评”课型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

 

自测----讲评

第1课时(单元导读)

一.读背单元导读。

爷爷说,西部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无垠的沙漠,有旖旎的风光;

奶奶说,西部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高山离天空最近,种出的蔬

菜带有太阳的芳香……

西部啊西部——你是我幼小心灵深处永远的向往。

方法:

①师生双主读;(师读红色部分,生读黑色部分,全体读蓝色部分。

②记忆复述:

原文复述训练,限时复述训练。

③背诵单元导读。

二.学习《草原》一文。

1.自读课文,画出词语,进行限时词语记忆训练。

(或听写)

渲染、翠色欲流、洒脱、迂回、拘束、襟飘带蹈……

2.概括内容、赏析语句。

(1)课文写了草原哪三幅美丽的图景?

文中哪些标点、词语、句子写出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民俗美?

(2)阅读分享:

(3)培养语感指导读。

例:

想象画面读: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语势变化读: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师生双主读: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4)背诵一二段,程度好的学生背诵全文。

3.感悟写法。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移步换景法)

(2)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地方。

(动静结合)

动态描写(羊群)

(3)联系上下文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画斜阳!

”的含义。

(情景交融。

王国维:

一切景语皆情语。

(4)适当进行小练笔。

三、阅读拓展。

1.草香遮细路,树老卧青烟。

(名人名言)其实梁衡先生笔下的草原也别有一番风味呢!

一起走进《草原八月末》,画出值得你积累的语句,将这些语句摘抄下来或背诵下来。

——重点:

积累语言

2.师:

有一处景色,坚毅是它的性格,坦然是它的容颜,驼铃是它跳动的音符,胡杨是它不灭的灵魂,这就是万载浩茫的沙漠。

(赏析)

生:

齐读《沙漠》

男女生合作读:

第一节女生,第二节男生——重点:

诵读培养语感

四、课堂小结

同意施教:

张洁

时间:

2012年2月27日

第9、10课时(以文带文,以篇带篇读写课)

内容与主题: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白杨》,《新语文主题阅读》第4课《绿色的宣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型:

阅读理解型、读写联动

设计意图:

在阅读中感悟本单元的主题,走进神奇的西部,体会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遵循原则:

感悟主题,学习写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课件播放画面)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地是黄的,天也是黄的,在这浑黄的基调上出现了一片翠绿,那就是(白杨 生齐说)。

你看它高大挺秀,傲然挺立,他们像列队的卫士,挺立在沙漠上,抵挡着风沙的袭击;它们又像不屈的勇士,面对狂风暴雨,巍然毅力,它们给这贫瘠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画面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那里建设者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白杨特点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爸爸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的白杨,(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表白了爸爸的什么心愿?

)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12~16自然段,把最能体现白杨特点的句子划出来,边读边想,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师:

同学们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读完以后,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写好后可以与同伴交流交流

三、了解白杨特点,学习析词悟情

  师:

我发现同学们学习十分认真,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师相机板书:

师:

白杨树直的这个特点,你是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

(课件出示句子: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师:

你能抓住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咱们学习语文就得这样。

老师想问一下“从来”是什么意思?

(从来就是向来是一直以来)

  师:

看来白杨树向来就这么直,一直以来就这么直。

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

你还从哪儿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生:

我从“哪儿需要它,它……长出粗壮的枝干”中的“哪儿、哪儿”知道了白杨树的生命力很强。

  师相机板书:

生命力强

  课件出示句子: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

咱们把这里的“哪儿”换成一个具体的地方好吗?

老师先来说,(课件出示)在气候适宜的城市需要它,它就在城市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沙漠干旱的沙漠草木丛生的山崖荒芜人烟的戈壁)

  师:

因此,我们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齐说。

  师:

白杨树的生命力实在是太强了,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学生朗读)

  师:

白杨树还有什么特点?

  生:

我从“不管遇到风沙……不软弱,也不动摇”这个句子中的“不管……不管”体会到白杨树很坚强。

  师相机板书:

坚强

  课件出示句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白杨树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师:

同学们,咱们假设。

  (师引读,生接读。

  (师)遇到风沙,白杨树是(生)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遇到雨雪,白杨树还是(生)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遇到干旱,白杨树仍然是(生)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遇到洪水,白杨树依然是(生)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因此,不管遇到(生)风沙还是雨雪,(师)不管遇到(生)干旱还是洪水,(师)它总是(生)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

请看,这就是坚强不屈的白杨。

  (出示白杨树的图片)

  师:

刚才看画面时,有很多同学发自内心地赞叹:

白杨树简直太坚强了,就像坚强的卫士。

谁想把自己心中的赞叹读出来?

  师:

这是遇到风沙时的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不动,老师也想读一读。

 (范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

同学们,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白杨始终那么坚强不屈,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请同学把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有感情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品格)

四、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

  师:

爸爸仅仅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让我们联系上文白杨的特点,联系下文的“三个知道”去读书,透过字面读出文字背后隐藏的意思,去了解爸爸的心愿。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

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联系上下文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生合作读:

(生读)他们只知道……(师读)他们不知道……

  师:

请同学们看一看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边疆所做的贡献吧!

相信可以帮助你们了解爸爸的心愿。

  (师播放建设者建设边疆的画面。

  师:

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建设得如此繁荣,想象一下,他们在建设边疆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师:

既然条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相机板书:

建设边疆

 扎根边疆

师:

爸爸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动摇。

爸爸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具有白杨的品格,长大以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这就是爸爸的心愿。

(设计意图:

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让学生小组交流,想一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回顾全文

  师:

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师生共同讨论:

爸爸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了一丝微笑?

  师板书:

无私奉献

  师:

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新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像白杨一样都是卫士。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让我们再次感受儿女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真心、信心和决心吧!

生:

齐读最后一段(配乐)。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

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下,一定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六、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师:

爸爸借白杨(板画)表白自己的心(板画),这也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

课文借白杨赞美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七、自读课文,感受戈壁上那矮小的刺棵子的生命(自学新语文阅读第4课)

师:

沙漠中那高大挺直的白杨给贫瘠的沙漠带来了生机,但这矮小的刺棵子也同样向世界宣告着:

生命,是无法战胜的!

认真读课,交流自己的感受。

出示名人名言让学生谈感受

八、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背诵课文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新语文第7课《青海高原一株柳》

板书设计:

白杨

(借物)---(喻人)

直扎根边疆

生命力强建设边疆

坚强无私奉献

怎样写好借物喻人的状物

要写好借物喻人的状物记叙文,就要多接触自然和社会,要寻准适合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物体,描写时要做到情物交融。

有些状物记叙文,并不是以描摹物体本身的特点为目的的,而是借物体本身的某种特点,赞美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其真正的目的是通过物品来写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物喻人”。

怎样才能通过物品来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呢?

第一,要多接触自然和社会。

我国大文学家老舍先生曾说:

“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经常接触自然和社会,人才会变得更聪慧,更敏锐。

当人们真正地投身于自然和社会中时,一定会被一些事物所感动,所困惑,进而产生一种想赞美,想批驳的冲动。

于是,我们可以含蓄地借用某种物体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某人的看法。

第二,要寻准适合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物体。

林林总总的物体之中,并非所有的物体都蕴含着一定意义的,因此我们要精心选择那些物品本身的特点与文章要反映的人物的精神品质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的物体。

只有选准了物体,反映人物精神品质才不会牵强附会。

如“蜡烛燃尽了最后一滴油才熄灭”这一特点与“人们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完全一致,因而借用“蜡烛”来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很恰当的。

第三,描写时要做到情物交融。

我们要赞美、批评某些人时,一定会产生热爱、气愤的感情。

在描写时要把这种情与对物的描写紧紧地结合起来,做到物中有情,情中有物。

情物交融才能使人物品质表现得更丰满,更感人。

【范文精讲】

细雨蒙蒙,润滋万物。

这时,五彩缤纷的伞花便怒放在街头巷尾,给这雨的世界增添了诗情画意。

(伞是一首诗,伞是一幅画,多美啊!

如丝的细雨落在伞上,顺着那稍稍倾斜的伞面滑落下来,纷纷投入大地的怀抱。

雨渐渐下紧了,那小小的伞儿在默默地承受着雨的敲打与冲洗,没有一丝怨言,忠心耿耿地保护着伞下的你。

(伞有了人的灵性,伞成了人们忠实的保护者,让人免受雨的敲打,多么可贵啊!

你安然地立于伞下,正尽情地领略雨中的情趣。

你的思绪也许已飘得很远了,很远了,但那思绪中却不曾出现伞的影子。

你忽略了它的存在。

一次,我在风雨中奔跑,孤独而旁徨。

雨不断地打在我的身上,冰凉透心。

我一边诅咒这鬼天气,一边在想,这时候要有把雨伞该有多好呀!

多日被我冷落的雨伞,竟然成了我心中唯一的渴望。

柜子中的小伞啊,这时,我是多么需要你的帮助与安慰。

(伞是甘于寂寞的,它总是在默默等待,等待为人们服务。

)风雨中的小伞,会给人们带来多少温暖与宁静。

你瞧,雨幕中,那一把小小的伞儿,正在两双小手中推来让去,彼此都由衷地说着同一句话:

“你用吧!

”小伞啊,此时正默默地传递着人世间真挚的友情。

再看,那迎面而来的父子俩。

身躯高大的父亲紧紧抱着孩子,匆匆而过。

那宽厚的臂膀已经被雨水打湿了大半,那个小男孩却完完全全被遮护在伞下。

这真诚无私的父爱,此时不正蕴藏在小平之中吗?

(诗一般的语句描绘出伞在默默地传递着人世间的真挚友情、无私的父爱。

还有那漂亮的小阳伞,能给你的生活增添美的情趣。

夏日,海滨,一把花伞,既为你遮挡刺眼的阳光,又造成一种浪漫的气氛,带给你朦胧的诗意。

(伞也是生活中美的缔造者,它为夏日的海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造成一种浪漫的气氛。

我爱伞,爱它的热情,爱它的忘我。

它从不顾及自己,总是在人们最需要它的时候,热忱地为人服务,伴人同行。

但我更爱它的宁静。

雨天毕竟是短暂的,伞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它无怨无尤,默默地承受着冷落,为的是自己存在的价值。

大千世界,朗朗乾坤,伞的地位也许微乎其微,但它无私奉献的风格,不正是值得我们歌颂、值得我们赞美吗?

(从“伞”这个极普通的物上,作者看到了人类的美德——无私奉献。

忍不住要大声歌颂、赞美它。

作者借物喻人,表达了自己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们的敬仰之情。

【引导分析】

小作者写伞意在赞美它们无私奉献的风格,借伞喻人,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所在。

小作者精心选择了“伞”——这个极普通,地位微乎其微的“物”,因为伞本身具有的“默默承受雨的敲打与冲洗,没有一丝怨言”的特点与人的无私奉献的品格密切相关。

本文在具体的描写中,自然地将自己对伞的热爱、赞美之情融入进去,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具有伞的精神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训练思考】

1.有些物品本身的特点与人们的某一个精神品质密切相关,比如:

蜜蜂采蜜、酿蜜,把蜜全给人们,这一特点用来比喻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很恰当的,你能不能仔细思考一下,完成下列填表。

2.请收集摘录一些用物来赞美人的品质的名言、名诗句。

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请以《赞》为题写一篇文章,要用荷花的特点来赞美人的某一方面的品格。

同意实施:

张洁

时间:

2012年3月1日

第二单元:

诗意童年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诗意童年”这一主题,共安排了23篇文章,其中课文5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学习本组文章,可通过批注式阅读、有感情朗读,让孩子们感受童年的五彩缤纷和难忘。

二、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诗意童年的美好和难忘。

三、教学内容:

1.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课文:

《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

2.《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

《绝交》《陀螺》《童年》《剃头大师》《吹柳笛放风筝》《捅马蜂窝》《追“屁”》《微尘》。

3.《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

《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风景》《蚕变之歌》《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口哨》《童年》《外婆的澎湖湾》《班长的苦恼》《谁在我童年时代从我的窗户经过》。

四、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能正确认识22个生字,会书30个生字。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词句、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两翼”目标:

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10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文和优美段落。

2.运用“以读代讲”“自主阅读”“以文带文”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14课时教学设计流程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一主”目标

“两翼”目标

教学建议

第1、2

课时

单元导读诗歌,《儿童诗两首》《班长的苦恼》《谁在我童年时代从我的窗户经过》《童年》

“单元导读”课型

1.能正确读写“花苞、柔软”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悟儿童的特点;3.读背优美句段;4.感情朗读,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1.读背单元导读;2.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1.单元导读(双主读)

2.《儿童诗两首》以读带讲。

《班长的苦恼》《谁在我童年时代从我的窗户经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3《童年》背诵。

第3、4

课时

《古诗词三首》《闲居初夏午睡起》

“以诗带诗”课型

1.认识、理解生字词;2.理清课文内容;3.读背优美句段;4.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自主阅读,感受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自得其乐。

《古诗词三首》《闲居初夏午睡起》应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并结合赏析感悟诗情,进行情感诵读,读背结合。

第5、6

课时

《冬阳、童年、骆驼队》《绝交》《陀螺》《风景》《童年》

“以文带文”课型

1.会写生字,读记词语;2.理清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感悟课文;3.读背优美句段;4在不同角色的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通读批注式阅读,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冬阳、童年、骆驼》应采用“以读带讲”的方式学习,重在读出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陀螺》《绝交》可采用对比读的方式学习;《风景》《童年》可直接进行读背。

第7、8

课时

《祖父的园子》《剃头大师》《吹柳笛放风筝》《捅马蜂窝》《外婆的澎湖湾》

“自主阅读”课型

1.会认8个生字,读记生字。

2.有感情朗读,感悟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

通过理清层次,借助工具书等方式认读出现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语段,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外婆的澎湖湾》可采用读、背、唱相结合的方式学习。

其他文章可自主阅读,画出文中优美语段,进行摘抄积累,并在朗读中加以体会。

第9、10课时

《童年的发现》《追“屁”》《微尘》《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口哨》《蚕变之歌》

“以文带文”课型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8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对含义深刻的句子作批注。

3.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通过整体读诵,积累优美语段,增强自身情感。

《童年的发现》《追“屁”》《微尘》是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