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428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23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docx

《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docx

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出的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

当前,各地都在认贯彻中央精神,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kkk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并把生猪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四大基地之一,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生猪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但是,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猪群规格的不断扩大,猪粪、尿的排放量也在急骤增加,如何处理养猪业中一直难以解决的猪粪尿,尤其是规模化养猪场内排泄的大量粪尿对环境生态造成的污染问题,便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酵床生态养猪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

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它是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

它是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AA拟引进先进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采取规模化、生态化的饲养模式,全面提供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广普及高效、无污染、绿色猪肉生产模式,力争成为pp省绿色猪肉安全生产示范基地。

AA隶属于ppm同世达实业有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园林绿化企业,是集花卉生产、苗木繁育、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酒店宾馆等大型公共场所花卉摆租、养殖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公司与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pp师范大学、ppm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培养了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经验丰富的养殖专业队伍、绿化设计师和专业的绿化养护队伍。

1.2项目前期进展情况

据环评现场调查,企业尚未开始建设,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1.3评价任务的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该项目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AA于2009年4月11日正式委托ppppmm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本次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环评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了有关资料,对工程所在地自然物理(质)环境、自然生物(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活质量进行了全面调查。

与此同时,评价根据本项目工程特征、排污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等,进行了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依据导则规定,确定了本次评价等级、评价重点、评价范围,配合建设单位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对工程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核算,向ppm市kkk环境保护局进行了标准的申请并得到了批复,在此基础上编写了《AA年出栏万头猪生态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提交建设单位,并由建设单位呈报环保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1.4编制依据

1.4.1任务依据

1.4.1.1AA“关于AA年出栏万头猪生态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09年4月11日;

1.4.1.2ppm市kkk发展和改革局文件发改农字[2009]08号“关于AA年出栏万头猪生态养殖项目备案的通知”2009年2月20日。

1.4.1.3ppm市kkk环境保护局环函[2009]39号“关于AA年出栏万头猪生态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2009年4月29日。

1.4.2法律法规

1.4.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1.4.2.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1.4.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1.4.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会第284

号);

1.4.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1.4.2.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1.4.2.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

1.4.2.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

1.4.2.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

1.4.2.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二号,2008年10月);

1.4.2.11国家发展计划委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02]125号“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划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1月);

1.4.2.12《pp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7月30日);

1.4.2.1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

1.4.2.14《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1985年,国务院发布;

1.4.2.15《pp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996年9月3日);

1.4.2.16pp省人民政府晋征发(1997)1号“pp人民政府关于印发pp省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1997年2月);

1.4.2.17《pp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域方案》(2005年5月)。

1.4.3技术依据

1.4.3.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1.4.3.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1.4.3.3《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2002年4月)。

1.4.4参考资料

1.4.4.1《大气环境标准工作手册》,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1996年7月);

1.4.4.2《水环境标准工作手册》,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编(1996年7月);

1.4.4.3《开发建设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侯正伟编著。

1.5评价重点、目的和指导思想

1.5.1评价重点、目的

1.5.1.1AA年出栏万头猪生态养殖项目厂址位于ppm市西北6km处,yy东0.6km处。

本工程为新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垫料准备区、养殖区、办公生活区等。

针对本工程的整体性建设特征,评价将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

①明确厂址的可行性:

厂址的选择对于本工程的可行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评价应结合自然环境、工程建设与治理措施的具体情况,针对工程排水影响、固体废物、环境空气影响、噪声影响等作出分析、说明,明确回答本工程对厂区周围存在的敏感因素——村庄居民、河流及水体的影响情况,严格按照国家、省及地方有关的管理要求和城市规划进行一一分析,从工程建设区环境要求方面讨论其可行性,为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管理部门实施决策提供依据。

②针对“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分析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并提出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核算各污染物排放情况:

根据养猪工艺流程,本工程运行后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臭气、废垫床等,评价将针对工程可研提供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在检索和实地考察国内现有“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养猪场运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工程需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和满足国家规定要求的管理措施,并认真核算工程的各污染物排放情况。

③重点分析填埋井选址及处置方式的合理性:

评价将重点论证填埋井选址及处置方式的合理性,将对周围人群和牲畜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1.5.1.2据工程具体情况明确回答工程建设是否符合国家和pp省的有关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是否符合ppm市kkk总体发展规划要求。

1.5.1.3通过监测资料和实地调查,搞清项目厂址所处地区的环境特征、环境现状以及污染源分布状况和特征。

通过对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工程分析,了解掌握工程建设前后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及运营后排污环节对环境影响方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措施,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

1.5.1.4针对本工程采用的生产工艺,评价应通过各种途径大量搜集有关的工艺与设备、能源综合利用及污染排放的有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对比,讨论分析本建设项目的工艺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切实地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

1.5.1.5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

本次评价将加强公众参与调查工作,认真听取了建设项目周围居民的意见,并将其作为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使项目的建设更加完善、合理,符合工程和当地居民的长远利益要求,项目实施更具有可行性,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利益。

1.5.1.6从环保角度明确本工程的环境可行性,为决策部门、工程设计和清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5.2评价指导思想

1.5.2.1本次评价要以贯彻国家、pp省有关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能源政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要求开展工作,要以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1.5.2.2本次评价将针对工程项目区的状况及建设项目的特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对工程建设及运营中存在的各类污染、生态影响实施从严控制,并将工程生产设计、生产管理、污染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一些先进经验反馈给企业,使企业实现稳步、可持续的发展做为指导思想。

1.5.2.3本着“清洁生产、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论述生产过程中对关心的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针对性地加强对主要污染物的治理力度。

1.5.2.4加强工艺先进性的评述,针对本项目拟引进的国外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对工程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产品、污染物产生、废物回收利用、环境管理等进行分析,确定清洁生产水平,并有针对性提出清洁生产的环境管理要求。

1.5.2.5评价中要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加强污染源强等基础数据的分析计算,提高其可信度。

通过评价对工程建设可行性合理性的分析,从环保角度给出明确结论。

环评报告要充分发挥为项目审批、环境管理、工程建设服务的作用。

1.5.2.6检索和实地考察国内现有“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养猪场,提出工程合理可靠的污染治理方案及对工程各排污环节的治理措施,并提出加强环境管理的建议,体现评价工作的实际意义。

1.5.2.7在公众参与和调查中,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关要求,要做要点面有机结合,使公众参与具有针对性。

1.5.2.8在满足环评要求的基础上,本次环评工作应充分利用该地区已有的资料和成果,避免重复劳动,力求节省资金提高工作效率。

1.6评价等级的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中评价等级的划分办法,结合项目的主要工程特征及所处地区环境质量现状、敏感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级别。

1.6.1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由于工程产生废气极少,对环境影响很小,因此对环境空气的评价等级进行调整,只做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及恶臭环境影响分析。

1.6.2水环境

工程在采取环评要求的措施后,废水可以全部利用,对地表水、地下水影响很小,地表水只进行影响分析,评价重点对全厂废水零排放的保证性进行分析;对地下水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及影响分析。

1.6.3声环境

本工程无大型高噪设备,项目建设前后声环境变化小于3dB(A),且本工程距离村庄较远(最近村庄yy0.6km),因此,声环境只进行影响分析。

1.6.4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中关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规定,工程主要影响区范围<20km2,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本次生态环境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1.7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不同评价级别工作的深度要求,结合本次工程特点和所处区域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确定本次环境评价范围如下:

环境空气分析范围:

结合本次工程大气污染排放特征,与该地区主导风向和厂址周围关心点分布,确定本次评价大气环境影响分析范围以拟建厂址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各延伸2.0km,共16km2的范围内进行。

地表水分析范围:

本工程生产、生活废水经处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

评价重点对全厂废水零排放的保证性进行分析。

地下水评价范围:

根据本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和径流方向,以及工程污水排放特点,结合区域村庄布置,本次地下水评价对象为厂址、填埋井上下游的村庄水井。

声环境影响分析范围:

厂界噪声。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范围:

对工程占地及厂址周围生态环境进行影响分析。

1.8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执行标准经kkk环保局批准(见附件),各环境要素执行标准如下:

1.8.1环境质量标准

1.8.1.1环境空气:

评价区为农村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1-2;

表1-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Nm3

项目

年平均

日平均

小时平均

备注

TSP

0.20

0.30

——

GB3095—1996

PM10

0.10

0.15

——

SO2

0.06

0.15

0.50

NO2

0.08

0.12

0.24

对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以及修改单未包含的建设项目特征污染物,本报告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相关标准值,标准限值见表1-3;

表1-3特征污染物相关标准值单位mg/m3

编号

污染物名称

最高容许容度(mg/m3)

标准来源

1

恶臭

20(无量纲,厂界)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2

硫化氢

0.0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

氨气

0.2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1.8.1.2根据《pp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汾河(甘亭—柴庄)河段的功能区类型为保护地下水河段,规划主导功能为农业用水,水质目标被定为环监Ⅱ类,执行《pp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环监Ⅱ类,缺项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水质标准,标准限值见表1-4;

表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l

污染物

PH

COD

粪大肠菌群

氨氮

BOD5

硫化物

标准值

6-9

≤80

≤40000个/L

≤10

≤25

≤1.0

1.8.1.3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标准限值见表1-5;

表1-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mg/L

类别

PH

氨氮

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

硫酸盐

质量标准

6.5-8.5

≤0.2

≤0.05

≤20

≤0.02

≤250

类别

总硬度

氟化物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

质量标准

≤450

≤1.0

≤0.001

≤100

≤3

1.8.1.4声环境: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标准限值昼间55dB(A)、夜间45dB(A)。

1.8.2污染物排放标准

1.8.2.1恶臭厂界排放限值:

NH3、H2S(无组织)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二级标准;臭气浓度(无量纲)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表1、表7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限值见表1-6;

表1-6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序号

控制项目

执行标准

标准值

1

NH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二级标准

1.5mg/m3

2

H2S

0.06mg/m3

3

臭气浓度(无量纲)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表1、表7

70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厂界与禁建区域(本项目体现为村庄)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故本项目要求厂界与最近村庄边界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1.8.2.2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B-2008)中2类标准,标准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

1.8.2.3施工期噪声:

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标准限值,标准限值见表1-7;

表1-7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dB(A)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

施工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

65

55

1.8.2.4固体废物:

养殖废渣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表6标准;其他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标准限值见表1-8。

表1-8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控制项目

指标

蛔虫卵

死亡率≥95%

粪大肠菌群数

≤105个/kg

1.9环境保护目标

通过对本项目建设地周围区域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的详细了解,本项目周围无特殊敏感因素。

具体保护目标见表1-9。

表1-9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类别

保护目标

方位

距厂界(km)

保护对象

控制目标

主要保护时期

1

环境

空气

景家庄村

西北

0.7

居民、农作物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施工期

运营期

yy

西

0.6

古镇

东北

0.8

2

地表水

1、本工程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用于厂区绿化。

2、汾河位于厂址东2.5km,距离较远。

运营期

3

地下水

景家庄村

西北

0.7

地下水

地下水质量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运营期

yy

西

0.6

4

声环境

区域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

运营期

《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标准限值

施工期

5

生态环境

评价区土壤、植被

增加绿化面积,绿化率达15%

施工期

运营期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3.1建设项目情况

3.1.1项目概况

表3-1建设项目概况表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备注

1

项目名称

AABA年出栏万头猪生态养殖项目

2

建设单位

AABA

2

建设性质

新建

3

建设地点

场区

AA市西北6km,yy东0.6km处。

AAMMM实业有限公司焦化厂厂界北400米处。

地理位置见图2-1

区域位置见图2-2

填埋场

位于本项目厂址东侧,

距离最近的村庄yyll0.6km

4

占地情况

场区

共占地80亩:

废弃养鸭场30亩+AABA荒地50亩

①养鸭场占地面积约30亩;为AABA10年前废弃

②厂区及填埋井占地均属于AAMMM实业有限公司,

③AABA租用其土地;

④协议见附件

填埋场

位于本项目厂址东侧,现为AABA苗圃,主要种植楸树林、桐树

5

建设规模

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

6

主要建设内容

1.垫料准备区

2.养殖区

3.办公生活区

环评现场踏勘时均未开始建设

7

工程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需投资1013万元,其中单位员工入股筹集5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13万元

3.1.2工程建设内容

表3-2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

生产单元

建筑名称

规格

主要内容、备注

建筑尺寸

个数

主体

工程

垫料

准备区

垫料准备车间

50×7.5×5m3

1

1用于储存秸秆(捆装)、锯末(袋装)、稻壳(袋装)、粗盐(袋装);

2内置小型秸秆铡切机一台,用于铡切收购回的秸秆,铡切后秸秆段长度为10cm左右(铺于垫床最下层)

养殖区

育肥猪舍

50×7.5×5m3

14

不需采暖

种公猪舍

50×7.5×5m3

1

空怀母猪舍

50×7.5×5m3

1

妊娠母猪舍

50×7.5×5m3

3

隔离观察舍

50×7.5×5m3

3

仔猪保育舍

50×7.5×5m3

3

需采暖

产房

50×7.5×5m3

3

需采暖

公辅

工程

辅助工程

供水、供电、供暖、煤气管道设施

上述管线建设长约400m,途经土地皆

为AABA苗圃

水、电、暖、煤气均由AAMMM实业有限公司供给

公用设施

办公室、更衣室、浴室(淋浴)、

宿舍、食堂、旱厕

建筑面积1000m2

位于厂区东南侧

环保

工程

污水处理系统

化粪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处理能力5m3/d

1套

填埋场

填埋井

Φ3×5m

2座

混凝土结构,井口加盖密封

垫料准备区

垫料准备车间

50×7.5×5m3

1

全封闭建设

养殖区

所有猪舍

全部预设渗漏管(直径1.5-2寸PVC管插入发酵床底部位置)

※以上工程内容均未建设

3.1.3建设项目场区平面布置

本工程厂区可划分为准备车间、养殖区、办公生活区、污染物治理区。

办公生活区位于场区东侧,职工需洗浴、更换工作服后方可进入厂区;准备车间位于场区内东北侧;养殖区占地面积最大,位于厂区中、西侧;污染物治理区主要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箱,位于厂区东南侧,具体见平面布置图3-1。

另外,企业对生产区和生活区进行了隔离,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要求。

3.1.4产品方案及养殖结构

本工程年出栏育肥猪10000头(5000头/次,出栏两次)。

猪群结构见表3-3。

表3-3猪群结构表

序号

猪群种类

存栏数量(头)

1

空怀配种母猪

700

2

公猪

20

3

仔猪育肥

5000

合计

3.1.5劳动定员和生产制度

全厂劳动定员60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技术人员8人,采购营销人员8人,生产及辅助人员40人。

企业定员及人员构成见表3-4。

表3-4企业劳动定员编制表

序号

部门或岗位

人员编制

工作制度

工作时间

备注

1

管理人员

4

2人·7天/班

8h

吃住均在厂区内,

(连续上班七天、休息七天)

周日早晨8点两个班交接

年工作365天

2

技术人员

8

4人·7天/班

8h

3

采购营销人员

8

4人·7天/班

8h

4

生产及辅助人员

40

20人·7天/班

8h

合计

30人·7天/班

8h

3.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3-5。

表3-5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1

生产规模

1.1

存栏种猪

720

1.2

存栏育肥猪

5000

1.3

生态饲料、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