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保护自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195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保护自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保护自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保护自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保护自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保护自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保护自我.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保护自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保护自我.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保护自我.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保护自我

保护自我

一、设计本课的原因

1.本课教学的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

(2)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3)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

(1)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知识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

(2)知道我国法律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特殊保护。

(3)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本课的教学目标

对于十三四岁的青少年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常常会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

我国法律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虽然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不同方面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这些保护有时会出现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使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因此,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他们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他们更冷静地面对侵害,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

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增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犯罪分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具备防范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青少年只有学会了自护,才能在犯罪侵害发生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临危不惧,运用有效的防卫手段,敢于和善于与犯罪作斗争。

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万花筒,既绚丽多彩,又不时滋生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

青少年只有掌握了自护武器,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学会分清是非,识别善恶,远离危险,拒绝诱惑,自觉学法、懂法和守法,成为合格的公民。

本课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青少年可能受到的侵害,在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了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操作性较强的自护方法。

本课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从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入手,为学生提供了很实际的帮助,是对中学生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内容:

“成长中的我”的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内容结构及教学建议

1.内容的内在逻辑

本课由引言和两个框题组成。

引言,以一个同龄人依靠自我保护意识和一定的自我保护技巧使自己免受侵害的事例,向学生说明,中学生需要而且必须学会自我保护。

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主要以实例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的侵害;指出虽然我们能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但学会自我保护是未成年人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从三个层面上为中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提供了指导:

一要有警惕性,要具备保护自己的意识;二要用智慧学会用一些方法技巧保护自己;三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知识结构表

引言:

从一个同龄人依靠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技巧使自己免受侵害的事例,引入正文。

2.总体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建议

(1)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很紧密,对学生顺利度过中学时代,健康快乐地成长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可以用材料收集的方法,帮助学生收集生活中存在着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安全的种种行为的实例。

在分析这些事例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各种侵害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从而敲响保护自己的警钟。

(2)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活动方式,分析典型事例,模拟自护情景,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必要的方法,以增强保护自己的信心。

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补充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增强说服力。

(3)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可适当组织一些课外的延伸活动,如问卷调查活动,使《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社会实践活动建议

(1)组织参观、访谈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青少年自护的现状,如参观青少年自护营,参加“星光自护行动”、“青少年维权活动”等。

(2)在全校或社区内,组织一次青少年自护宣传活动,可用事例、漫画、名言等各种方式组织宣传材料,开展如“自护小窍门”、“戴上识别镜”等寓教于乐的、参与性的、体验性的活动,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课时建议

共计4~5课时。

其中用2课时,分析说明中学生身边存在的侵害和采取的各类保护措施;用2课时,以情景模拟、参与体验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有效防止侵害、避免危险的方法;用1课时,开展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可准备介绍青少年自我保护的科普读物、宣传网站等,建议学生上课前分组收集“我们身边可能存在的侵害”的材料。

3.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框题

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建议

本框分为两层。

种种侵害

这一目包括两个环节。

首先课文谈及青少年可能受到来自几方面的侵害:

来自意外事故的侵害,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害。

其次,课文就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原因展开了分析。

原因主要有:

青少年自身还不成熟;生活环境很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这一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显性的、表面的伤害,即对身体的伤害,但对于心理、精神层面的伤害不易理解。

学生对来自学校老师、家庭中父母的伤害,不易觉察和理解;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用辩证的方法,讲清家长、老师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自我判断的空间。

身边的保护

通过杜鹃同学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的实例,说明为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保护责任和保护措施。

分析了青少年自我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使得青少年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保护不及时、不到位,因此青少年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一方面说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积极保护青少年,促进我们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分析在各方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保护的情况下,还要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的原因。

本框最后引用了马克思的一段名言,进一步明确社会的各方面关注、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可以在课前进行必要的调查,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受到侵害的例子。

还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使学生明确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侵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可能,这对他们有一定的预防和警示作用。

对于来自学校、家长的侵害,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目的和方式两个层面上帮助学生理解。

 

可以多列举一些正面事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保护,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同时,再以反面事例让学生明确身边存在的侵害,要有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活动,帮助学生澄清观点,掌握方法。

教材由近及远、由易到难设计了三个层次,即根据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

一是警惕性差,二是遇到侵害行为时,慌张而不冷静,缺乏自我保护的策略和方法;三是受到不法侵害后,怕打击报复或其他心理的影响,不敢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提高警惕

通过李明借出身份证的事例,说明提高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通过小佟乘坐不相识异性的摩托车的事例,说明女生要有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

用智慧保护自己

通过小吴和小任对待不法侵害所采取的不同行动与结果事例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面对不法侵害,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并勇敢地采取行动保护自己是非常可贵的。

通过图例列出青少年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帮助学生理解,青少年受到不法侵害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二是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

对待不同的伤害要依靠智慧,采取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

用法律保护自己

通过分析国内首例未成年人著作权案例,让法律给未成年人一个公正的评判,表现了依靠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作用。

鼓励青少年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活动,帮助学生澄清观点,掌握方法。

 

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明确对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保护自己的办法。

一方面要有智慧能想到好办法,另一方面要学会判断形势、作出取舍。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害羞、怕打击报复等心理,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增强学生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4.活动建议

引言部分──角色扮演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情景的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观察和了解侵犯青少年的行为表现,如何进行保护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帮助青少年树立信心。

只要我们有高度的警惕和一定的自护方法和技巧,我们一定能保护好自己。

活动建议

①课前请同学分组准备引言部分的情景模拟故事。

②课上分组分角色展示故事,注意不同的侵害手段和自我保护方法的展现。

③分析导入新课时,一方面指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可能会受到侵害,另一方面要借助同龄人的实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种种侵害──问题探究与资料展现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问题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受到侵害的状况与来源;通过同学自己收集、分类、展现有关青少年受到侵害的种种事例,较全面地了解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受到侵害的表现,在增长经验的同时,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活动建议

①以小组为单位,就教材中列出的青少年受侵害的四种常见的来源,即意外伤害、家庭侵害、学校侵害、社会侵害,探究各类侵害的表现、采取的手段、给青少年带来的伤害等问题。

尤其要指出对青少年的伤害不仅包括身体方面的伤害,而且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伤害,最严重的是生命的剥夺。

②分组、分类介绍同学们搜集的各种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实例,从中归纳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种种表现,给学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③在总结时要对来自家庭和学校方面的侵害做一辩证的分析:

一方面家长、老师教育我们的目的是爱护我们,帮助我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地与父母、老师交流思想,避免相互不理解而造成的伤害。

同时,对于老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对于家长的不正确想法和做法,要敢于拒绝,甚至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身边的保护──帮她出主意讨论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当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是会提供保护的,让学生有安全感。

同时也要认识到,在紧急、特殊、复杂的情况下,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有不及时、不到位的可能,所以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建议

①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杜鹃的事例,设计讨论提纲,如受到侵害的来源,她应该采取的自护行动,类似的青少年受保护的例子等。

②分组介绍讨论结果,还可以延伸有关家庭教育的讨论,如讨论“孩子是我的,我想让她上学就让她上,不想让她上就可以不让”等观点。

③在澄清是非观点的基础上,明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同时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

“身边的保护”是一个教学重点。

一方面要说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积极保护青少年,促进我们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分析,在各方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保护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

因为学会自我保护是青少年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而且在一些紧急、特殊、复杂的情况下,各方面的保护有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所以青少年必须学会保护自己。

提高警惕──关于身份证的讨论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李明毫无戒备地借给别人身份证事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身份证是我国公民代表其合法身份的唯一证件,与公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

保护身份证就是保护自己的重要表现,从而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

活动建议

①根据教材的事例,讨论身份证的作用、李明的行为后果等。

②分析李明受损失的原因。

③在家庭或班级中做一个“你怎么看待身份证”的小调查,进一步明确防范意识是保护自我的前提。

提高警惕──网络友情的调查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介绍网上交友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考察学生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互相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活动建议

①设计“网上交友状况”的调查,要突出网上聊天时如何保护自己真实信息的方法。

②提供网上交友上当受骗、网络犯罪的事例,给学生以警示: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但它只是用数字和代码构成的虚拟世界,因此保守自己的真实信息也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方面。

③在班级同学的共同参与下,集思广益制定一份“网上交友规则”等制度,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如:

“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

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提高警惕──女生自护反思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事例,让学生明确对于女生来说,高度的自护意识是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最坚强的屏障。

活动建议

①阅读分析教材中小佟的事例,以给故事续尾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我保护意识是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前提。

②自我反思,讲自己的言行举止与教材所提要求作对比,看看自己的自护意识如何,进一步明确保护自己的关键是高度的警惕性。

用智慧保护自己──阅读讨论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阅读教材中小吴和小任对待不法侵害所采取的不同行动,以及对行为结果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面对不法侵害,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并勇敢地采取行动保护自己是非常可贵的,但关键在于用智慧、用方法制服侵犯者的同时,保护住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活动建议

①根据教材的介绍,逐个分析小吴、小任与不法侵害作斗争的事例。

②分析两种自我保护行动为什么会有重大的结果差别。

讨论:

小吴采取了什么方法不仅保护了“小”自我免受侵犯,而且保护了同龄人这个“大”自我的合法权益?

小任保护自我的行动对吗?

③通过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己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效的方法。

用智慧保护自己──读图出主意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分析教材中列出的青少年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帮助学生理解,青少年受到不法侵害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二是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

对待不同的伤害要依靠智慧,采取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

活动建议

①分组读图,即野外郊游迷路、上学途中遇高压电线、放学被大龄青年劫钱物、下晚自习被坏人跟踪,以故事方式呈现途中情节。

②分析不同情境的特点,发挥集体作用,尽可能出主意,为他们提供可行的自护方法。

③对不同情境要提出不同的自护方法,注意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如:

遇到意外险情关键在于沉着冷静,及时求助;与不法分子的侵害,关键在于作出力量对比、周边环境状况的分析。

如有制服能力,要勇敢地作斗争;如没有能力制服,要采取一些脱身的方法;在特殊情况下要进行后果比较,保住最大利益。

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方法,而且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实际对策。

用法律保护自己──案例分析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分析国内首例未成年人著作权案,让法律给未成年人一个公正的结果,表现了依靠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作用。

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害羞、怕打击报复等心理,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同时增强了学生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活动建议

①案例介绍与分析,体验依靠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成功感;

②收集身边类似的法律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故事,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

三、教学资源链接

1.触目惊心的家庭侵害

家庭,应该是未成年人最安全、最可靠、最温暖的地方。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明文规定: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可是不少家长忘记了还有个《未成年人保护法》,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爱怎么管就怎么管,要怎么打就怎么打,而未成年的孩子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家庭中发生了一些儿童受侵害的悲剧。

2000年4月12日夜11时,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地区43岁的农民骆淑平,因对8岁的儿子王闯多次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及说谎之事不满,遂持木把笤帚对王闯进行殴打。

王闯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去反抗,也不躲避,任母亲毒打,造成双臂及下肢大面积创伤,并引发肾功能衰竭,法医鉴定为重伤。

检察院对其母提起了公诉,房山区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审理此案,她涉嫌的罪名是故意伤害。

北京一家医院提供的消息说:

一个5岁的女孩被父母逼着学弹钢琴,如不弹够父母规定的时间便被呵斥或打骂,她却没有一点自我保护意识,任由父母打骂。

她的父母还认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

一天,孩子弹钢琴时突然全身不停地抽动,破口大骂,眼鼻错位,被医生诊断为脑神经介质发生障碍的“抽动秽语综合症”,是由压力过大所致。

从此,孩子一见钢琴就犯病,家长只好将钢琴卖掉。

30岁出头的下岗女工王某,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女儿陈莹身上。

1999年7月7日晚上,王某在家里教5岁的女儿练习书写阿拉伯数字。

陈莹写了一会儿,就叫嚷着找小朋友玩去,王某坚决不许。

直到晚上11时半,小陈莹就是写不好“8”和“9”这两个数字,气得王某顺手抄起苍蝇拍就打女儿。

个性倔强的陈莹干脆就不写了,也不躲避母亲的抽打。

这时,气到极点的王某,找来擀面杖,抡起来就打女儿的腿和后背。

当晚,女儿上床后,直喊肚子痛,并在床上不停地翻滚。

王某一看慌了神,急忙把孩子送到医院。

然而,医生终没能留住小陈莹的生命。

以往提到家庭暴力,受害的往往是老人、妇女,而今,家庭暴力已殃及到未成年的孩子。

在国人心中,“不打不成才”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专家说,由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弱,自护观念在心里也没有树立起来,暴力侵犯儿童案件不在少数。

因此,一些专家、教授、医师向全社会的所有家庭呼吁:

住手!

再也不要打孩子。

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将束缚孩子自由飞翔的翅膀,而暴打孩子将折断孩子的翅膀。

呼吁全社会每个家庭都给孩子一双真正自由飞翔的翅膀!

──《时代潮》2000年第10期

(使用建议:

这份材料反映了在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对青少年的种种侵害行为,可以以阅读资料方式提供给学生。

注意要辩证地使用这份材料。

2.学校中的侵害行为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十五条规定。

这个法律,不仅是给未成年人定的,也应该是给学校的每个教师定的。

从一起起老师侵害学生的案件中可以看到,不少教师心里就没有装着这个法,他们不但没有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甚至在残害着未成年人。

2000年3月15日上午,江西南昌市莲塘某中学,在上第四节课的时候,有十几名高一

(1)班的学生因未完成李老师头一天留下的6道数学作业,便遭到每题抄写1000遍、一共6000遍的体罚。

作为高一的学生,面对这个令他们胆战心惊的天文数字,只是逆来顺受,没有及时反映到校长那里,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西安雁塔区鱼化乡老烟庄某小学二年级老师惩罚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出了个“损招”。

2000年3月25日上午,肖老师命令未完成作业的12名学生(7个男生,5个女生),当众脱裤子,并在教室里转一圈示众,班主任还指派两名班干部对不听话的学生强行脱裤子。

据《云南日报》报道,4月3日晚7时30分,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上村乡中学初一(4)班的学生正在晚自习。

历史课教师聂朝宽发现学生张波及另外两名学生没完成作业时,便将3名学生叫到黑板前罚站。

好动的张波与坐在二排的一名同学用粉笔头互相打闹,聂老师便上前连扇张波10个耳光,把16岁的张波扇倒在地。

张波当场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聂老师还认为张波是装昏,抓着头发拎起又补了两个耳光。

过了几分钟,不见张波起来,惊慌失措的聂老师连忙叫上10多个学生将张波送往乡卫生院抢救。

晚上9时,张波经抢救无效死亡。

死者的同学现场目击:

张波是被聂朝宽老师活活打死的。

村民王某告诉记者,他的孩子跟张波在一个班读书,每次孩子从学校回家来,都诉说他和同学被校长和聂朝宽等老师打骂惩罚。

孩子说,去上村乡中学不是读书,是坐牢,环境太恶劣了。

教师以暴力侵犯学生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使他们丧失在校园中对老师的信任感与依赖感。

更为严重的是,这将会造成学生心理的扭曲,使之出现反社会人格,并带有较强的攻击性,可谓贻害无穷。

──《时代潮》2000年第十期

(使用建议:

这段材料反映了在学校中存在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种种行为,给学生提供这段资料时要从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表现等方面介绍。

3.青少年自护学校

1999年8月6日,全国首家未成年人“星光青春自护学校”在北京开学。

“星光青春自护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比较系统的专业训练,从而增强他们应对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和违法犯罪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卫技能。

1998年11月27日,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团北京市委共同推出“星光青春保护行动”,社会反响强烈。

北京市未委会首先成立了专家志愿者小组,先从“26种常见犯罪类型及防范措施情景训练”、“学生心理测评及心理素质训练”、“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逃生避险及自救互救方法”、“遇到侵害时的临界防卫原则及防卫技能”、“青春期少女课堂”5方面入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1999年1月31日,首期“星光青春自护营”开营,400多名未成年人接受了培训。

1999年7月4日,“星光青春自护学校”首期辅导员培训班开班,来自首都13个区县的近百名志愿者接受了专家小组的专业培训。

目前,他们分别担任了本地区“星光青春自护学校”的教员,开展自我保护教育的普及工作。

──《中国青年报》1999年8月8日

(使用建议:

全社会都非常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专门成立培训机构,说明自我保护很重要。

4.青少年最需要的自救知识

遇到校外勒索

这几乎是青少年受到意外伤害最常见的情形之一。

许多学生都受到过比自己年龄大的同学或社会流氓的敲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同样会面临生命的危险。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1999年12月29日晚10时许,广州市海珠区蓝天中学初三男生李宝雄、邝某以及中专学生黎某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被四名持刀少年拦截。

邝某见对方来者不善,马上推开抓住自己的人,跑上大路。

而身材高大的李宝雄却十分听话地跟着四个持刀恶少向黑巷里走去。

四恶少将李宝雄、黎某拉到内街一栋大楼的围墙内,要李宝雄、黎某跟着他们上楼。

李宝雄、黎某不肯,四恶少竟凶狠地捅了李宝雄左胸、大腿等六七刀,致使李宝雄的肺、心脏、胃、肠等多处受伤。

黎某也中了8刀,但伤不致命。

而李宝雄在深度昏迷13天后,终因心脏破裂大出血,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而亡。

敲门声后的惨剧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考察青少年的自警意识,曾以若干名学生为对象做过一次实验。

当家里只有学生一人在家时敲门,用多种借口,如查煤气表、修理电器、检查供暖设备等,敲开了这些学生的家门。

陈思路是北京85中学的高中生。

1999年11月8日下午3点,陈思路正在复习功课。

父母在休息,这时有人敲门说要查水表。

听到敲门声,陈思路想也没想,几步跑到门前,拉开了门。

没想到,一把乌黑的枪口顶住了他的头。

两名东北刑满释放的歹徒,持枪入室抢劫。

幸好,陈思路的父亲是警察,他首先跟犯罪分子肉搏起来。

看到父亲动了手,陈思路也抓起一把水果刀,向歹徒刺去,却没扎中,歹徒用枪把打破了他的头。

陈思路又去捡父亲丢给他的一把菜刀。

歹徒趁机用枪顶住了他的头开了一枪,万幸的是这一枪是臭弹!

陈思路一刀砍在歹徒的头上,由于用力过猛,连刀都拔不出来了!

他又和母亲一道,制服了另一个歹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